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中使用教材的几点作法:一、让学生自己参与测量,建立单位概念;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展形象思维能力;三、在游戏中教学,在游戏中巩固;四、仔细观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教师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改变育人观念,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 单位概念 游戏 生活
新课程标准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送来了无限生机,这股春风吹醒了应试教育禁锢得昏睡的头脑,吹开了许多教育改革者的心扉,取得了初步成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励学生主动探究事物的方法。更成为新课改的主旋律。那么如何将新课改理念恰当准确地用于“旧教材”的教学之中呢?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淡淡在课堂中灵活使用教材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自己参与测量,建立单位概念。
我在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一般能正确地进行单位之间换算和简单的计算,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单位时,如妈妈体重52(),一个苹果重100(),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这说明学生对这些单位建立的表象是模糊的,于是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学生称一称实际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的质量、同学们的体重等,帮助同学进一步建立重量单位的概念。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操作学具,在数大量的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用学具创造更多的分数;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然后修理班级中坏了的课桌椅,制作班级图书角等;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表面积后,让学生自制纸盒并计算其表面积。教学各种组合图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利用七巧板,开展“拼一拼,说一说,算一算”的活动,拼出美丽的图形,说出创作的意图,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图形的组合,易于发展学生的求新的思维能力,不拘泥于教师的例题与示范,变课堂为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创新的自由天地。
(三)在游戏中教学,在游戏中巩固。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小游戏,小竞赛活动,将数学中很多有趣味的应用题与游戏、竞赛巧妙的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的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运算,效果很好。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捐款活动,这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
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我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口算能力,设计小组玩“开火车”的游戏,让同学在“开火车答题”的过程中既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又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学生学习累了,我会给学生一些带有口算题的图片,另外我还会放一些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给口算题涂上不同的颜色,使枯燥的口算变成了美丽的图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肢体运作智慧,使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枯燥的口算学起来变得轻松愉快。
不知不觉中,数学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过程。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逐渐参与了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学生们主动的发现知识,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仔细观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
以往教师特别重视知识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和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不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学习也不感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来源于实践。针对“乱花零用钱”的现象,我设计了“手中的零花钱”这一活动,让学生调查零用钱的来源、支出情况,分析零花钱的利弊,便于他们今后合理的使用,最后提出“培养勤俭节约”的倡议和可行性方案,使数学学习得到了延伸。
为了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题型。如:促销问题。天气渐渐热起来了,购买饮料的人越来越多,因此,许多商场都进了一批饮料,大瓶每瓶10元,小罐2元。为了及时抢占市场,作为商场经理,你会有哪些促销方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作设计促销方案。结果得出的方案有:买几送几、打折、会员卡、消费卡……得出的结果比我得到的还多,我并不给这些方案任何评价,我要求他们到实践中去验证自己的方案是否能够运用。有的改进了自己的方案,通过实践,孩子们体验到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体会到了知识的价值。
现在活动已成为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织成分,我始终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目的,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让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 单位概念 游戏 生活
新课程标准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送来了无限生机,这股春风吹醒了应试教育禁锢得昏睡的头脑,吹开了许多教育改革者的心扉,取得了初步成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励学生主动探究事物的方法。更成为新课改的主旋律。那么如何将新课改理念恰当准确地用于“旧教材”的教学之中呢?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淡淡在课堂中灵活使用教材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自己参与测量,建立单位概念。
我在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一般能正确地进行单位之间换算和简单的计算,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单位时,如妈妈体重52(),一个苹果重100(),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这说明学生对这些单位建立的表象是模糊的,于是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学生称一称实际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的质量、同学们的体重等,帮助同学进一步建立重量单位的概念。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操作学具,在数大量的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用学具创造更多的分数;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然后修理班级中坏了的课桌椅,制作班级图书角等;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表面积后,让学生自制纸盒并计算其表面积。教学各种组合图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利用七巧板,开展“拼一拼,说一说,算一算”的活动,拼出美丽的图形,说出创作的意图,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图形的组合,易于发展学生的求新的思维能力,不拘泥于教师的例题与示范,变课堂为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创新的自由天地。
(三)在游戏中教学,在游戏中巩固。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小游戏,小竞赛活动,将数学中很多有趣味的应用题与游戏、竞赛巧妙的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的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运算,效果很好。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捐款活动,这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
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我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口算能力,设计小组玩“开火车”的游戏,让同学在“开火车答题”的过程中既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又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学生学习累了,我会给学生一些带有口算题的图片,另外我还会放一些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给口算题涂上不同的颜色,使枯燥的口算变成了美丽的图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肢体运作智慧,使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枯燥的口算学起来变得轻松愉快。
不知不觉中,数学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过程。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逐渐参与了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学生们主动的发现知识,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仔细观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
以往教师特别重视知识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和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不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学习也不感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来源于实践。针对“乱花零用钱”的现象,我设计了“手中的零花钱”这一活动,让学生调查零用钱的来源、支出情况,分析零花钱的利弊,便于他们今后合理的使用,最后提出“培养勤俭节约”的倡议和可行性方案,使数学学习得到了延伸。
为了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题型。如:促销问题。天气渐渐热起来了,购买饮料的人越来越多,因此,许多商场都进了一批饮料,大瓶每瓶10元,小罐2元。为了及时抢占市场,作为商场经理,你会有哪些促销方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作设计促销方案。结果得出的方案有:买几送几、打折、会员卡、消费卡……得出的结果比我得到的还多,我并不给这些方案任何评价,我要求他们到实践中去验证自己的方案是否能够运用。有的改进了自己的方案,通过实践,孩子们体验到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体会到了知识的价值。
现在活动已成为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织成分,我始终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目的,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让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