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代,辅导员是开展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骨干力量,由于学生个体多元化、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高和缺乏专业化、职业化等使辅导员的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创新辅导员培训方法,使辅导员课程化,利用好网络平台来有效提高辅导员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成效;课程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134-02
大学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青年要爱国、立志、求真、务实。这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从意识形态领域引领学生成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辅导员作为开展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可以通过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动态,与时俱进,确保校园意识形态稳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一、新时代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当代大学生出现个体多元化现象
新时代是信息化社会大发展的时代,大学生个性化十分突出,比较重视自我意识。学生个体多元化主要表现在家庭经济状况多元化、身体状况多元化、思想动态多元化和心理状况多元化等。原因是越来越强大的国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看向世界的窗口,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从小接触的世界是开放的,是丰富的,而且由于当代大学生中很多是独生子女以及留守儿童,因此当代大学生往往会形成自我独立意识,导致学生出现过分追求个性化的问题。学生个体多元化就要求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这无疑使得辅导员工作量增加。而且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上升期,意志力较弱,新时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学生往往为了降低学业压力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去追求獨特、强调个性以引起关注,但又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进而迷失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中,成为问题学生,这使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为艰难和复杂。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高
由于负责学生人数较多、事务性工作繁重、保障措施落实不够使得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高。(1)一般情况下辅导员与所带的学生数量之比都在1∶200左右。当代大学生个体多元化严重,家庭经济状况多元化、身体状况多元化、思想动态多元化和心理状况多元化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出现问题的时间段分散,很多是在课余时间,辅导员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2)高校辅导员工作承接部门比较多,需要完成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工作内容的覆盖面也较广,涉及大学生思想教育、党团建设、行为引导、学风建设、日常管理、校园文化、资助服务、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辅导员很难在高强度的事务性工作中体会到职业幸福感。(3)目前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待遇与工作强度不匹配,保障措施没能很好地落实,辅导员的职业规划与现实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存在教师身份不明确、工作内容不太规范、日常职责不太清晰、职称评定较难、考核体系不清晰等问题。种种原因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缺失,这对辅导员的自身成长和工作的开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三)高校辅导员缺乏专业化和职业化
(1)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应该要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对重要的文件和会议精神能够第一时间领会,并用其来指导日常工作,进而引导学生爱国、立志、求真、务实。(2)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当代大学生由于生活在幸福的年代,物质条件富裕,家长百般呵护,使得心理脆弱,适应能力较差,在学业、就业和情感等问题中遇到挫折和失败时,难以自我调节,以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辅导员要通过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3)要有就业指导的能力,能够正确把握就业政策和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4)要有处理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能力、与班主任有效沟通的能力、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辅导员入职时缺乏明确的专业要求导致辅导员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年轻化缺乏经验,再加上辅导员日常事务较多,没有时间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学习创新,而且缺少有效的培训,使得辅导员能力有所限制。越来越多的高校也逐渐意识到提高辅导员素养,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辅导员工作成效的几点对策
(一)创新专业化培训体系,提升辅导员工作素质
近几年来,我国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逐渐被重视,教育部也出台了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相关政策,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然而,目前辅导员培训方式较传统,部分高校通常以集中授课的方式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相对固化,没有重视辅导员的精神塑造和情感体验,从而不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造成影响。因此,新时代应创新培训方法。
国外的体验式教育理论针对辅导员日常的管理工作,设定具体的工作体验情景,关注的是辅导员的情感和工作的特征。体验式教育的形式主要有户外体验、行动学习、沙盘模拟、桌面模拟、室内研讨会、视频活动、情景模拟、学习交流等。辅导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通常会有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等经历,最后领悟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体验式培训方式可以使培训内容和实际管理工作之间较好地衔接,使辅导员工作提高了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于工作强度大,长期处于繁重而紧张的工作环境下的高校辅导员来说,体验式培训可以避免因传统培训内容枯燥而引起的排斥和应付的心理,从而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提高工作的效率。总之,在高校辅导员培训中应采用这种体验式培训,既符合我国辅导员培训的相关政策要求,又可以弥补传统辅导员培训方式的不足,迎合辅导员的情感诉求。
(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提升职业认同感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强调,高校辅导员具有两个身份,即管理干部和教师。近几年国内部分高校以课程化方式来创新辅导员工作形式,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就是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融入教学,使辅导员真正履行教师的职责,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发挥教育功能,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工作课程化对辅导员提升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使高校辅导员更加明确了自身的职业定位,辅导员不是处理学生事务的“保姆”,而是教书育人的教师。其次,课程化不仅可以提高辅导员工作待遇,还有助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辅导员上思政类相应课程,还可以使辅导员在教学中总结工作经验,反思工作方法。但辅导员工作课程化面临一个困境,就是辅导员如何从繁忙的学生事务中抽身去上课呢?这就需要高校配备充足的辅导员。
(三)顺应时代发展,利用好网络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信息时代下思维活跃、不拘泥于常规、个性化十分突出的大学生,传统的管理教育方法会使他们感到乏味,管理教育效果不佳。现代高校辅导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能力,创新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做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辅导员应熟练掌握并充分利用網络信息手段,将学校的文件、通知在网络上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其次,学生一般喜欢在虚拟的网络里畅所欲言,在网络中表达出真实的自我,也愿意相信网络上的说法。辅导员可以建立一支可靠的网络信息员队伍,利用网络每天浏览学生动态,随时掌握学生动态,若发现异常可在第一时间做好学生的引导和教育管理工作。另外,可通过网络发布正能量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将会产生不良后果。高校网络的普遍使用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辅导员在享受网络给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网络通信的监管力度。要建立网络通信的监督机制,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选派可靠的网络信息监督员负责本班网络平台监管,做到责任到人,分工到人。同时,要大力宣传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正确使用网络。另外,要制定应对网络突发案件的网络管理应急方案,做到预防在先。
新时代大学生个体多元化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管理是一项挑战,因此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辅导员有足够的职业认同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才能更好地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作青,郑昊.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体系构建[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84-89.
[2]叶超群.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8):153-155.
[3]李文红.高校辅导员频繁流动的原因及对策:基于4 所民办高校的调查[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15(6):100-104.
[4]余仙梅.高职辅导员体验式培训研究与实践[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52-55.
[5]丁晓雯,钱施光,孙作青.消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0):287-288.
[6]周彩虹,周浩.“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挑战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9):84-85.
[7]崔琬茹.对新时代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之浅谈[J].教育现代化,2016(22):154-155.
[关 键 词] 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成效;课程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134-02
大学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青年要爱国、立志、求真、务实。这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从意识形态领域引领学生成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辅导员作为开展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可以通过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动态,与时俱进,确保校园意识形态稳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一、新时代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当代大学生出现个体多元化现象
新时代是信息化社会大发展的时代,大学生个性化十分突出,比较重视自我意识。学生个体多元化主要表现在家庭经济状况多元化、身体状况多元化、思想动态多元化和心理状况多元化等。原因是越来越强大的国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看向世界的窗口,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从小接触的世界是开放的,是丰富的,而且由于当代大学生中很多是独生子女以及留守儿童,因此当代大学生往往会形成自我独立意识,导致学生出现过分追求个性化的问题。学生个体多元化就要求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这无疑使得辅导员工作量增加。而且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上升期,意志力较弱,新时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学生往往为了降低学业压力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去追求獨特、强调个性以引起关注,但又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进而迷失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中,成为问题学生,这使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为艰难和复杂。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高
由于负责学生人数较多、事务性工作繁重、保障措施落实不够使得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高。(1)一般情况下辅导员与所带的学生数量之比都在1∶200左右。当代大学生个体多元化严重,家庭经济状况多元化、身体状况多元化、思想动态多元化和心理状况多元化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出现问题的时间段分散,很多是在课余时间,辅导员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2)高校辅导员工作承接部门比较多,需要完成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安排的工作,工作内容的覆盖面也较广,涉及大学生思想教育、党团建设、行为引导、学风建设、日常管理、校园文化、资助服务、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辅导员很难在高强度的事务性工作中体会到职业幸福感。(3)目前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待遇与工作强度不匹配,保障措施没能很好地落实,辅导员的职业规划与现实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存在教师身份不明确、工作内容不太规范、日常职责不太清晰、职称评定较难、考核体系不清晰等问题。种种原因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缺失,这对辅导员的自身成长和工作的开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三)高校辅导员缺乏专业化和职业化
(1)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应该要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对重要的文件和会议精神能够第一时间领会,并用其来指导日常工作,进而引导学生爱国、立志、求真、务实。(2)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当代大学生由于生活在幸福的年代,物质条件富裕,家长百般呵护,使得心理脆弱,适应能力较差,在学业、就业和情感等问题中遇到挫折和失败时,难以自我调节,以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辅导员要通过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3)要有就业指导的能力,能够正确把握就业政策和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4)要有处理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能力、与班主任有效沟通的能力、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辅导员入职时缺乏明确的专业要求导致辅导员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年轻化缺乏经验,再加上辅导员日常事务较多,没有时间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学习创新,而且缺少有效的培训,使得辅导员能力有所限制。越来越多的高校也逐渐意识到提高辅导员素养,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辅导员工作成效的几点对策
(一)创新专业化培训体系,提升辅导员工作素质
近几年来,我国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逐渐被重视,教育部也出台了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相关政策,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然而,目前辅导员培训方式较传统,部分高校通常以集中授课的方式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相对固化,没有重视辅导员的精神塑造和情感体验,从而不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造成影响。因此,新时代应创新培训方法。
国外的体验式教育理论针对辅导员日常的管理工作,设定具体的工作体验情景,关注的是辅导员的情感和工作的特征。体验式教育的形式主要有户外体验、行动学习、沙盘模拟、桌面模拟、室内研讨会、视频活动、情景模拟、学习交流等。辅导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通常会有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等经历,最后领悟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体验式培训方式可以使培训内容和实际管理工作之间较好地衔接,使辅导员工作提高了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于工作强度大,长期处于繁重而紧张的工作环境下的高校辅导员来说,体验式培训可以避免因传统培训内容枯燥而引起的排斥和应付的心理,从而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提高工作的效率。总之,在高校辅导员培训中应采用这种体验式培训,既符合我国辅导员培训的相关政策要求,又可以弥补传统辅导员培训方式的不足,迎合辅导员的情感诉求。
(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提升职业认同感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强调,高校辅导员具有两个身份,即管理干部和教师。近几年国内部分高校以课程化方式来创新辅导员工作形式,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就是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融入教学,使辅导员真正履行教师的职责,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发挥教育功能,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工作课程化对辅导员提升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使高校辅导员更加明确了自身的职业定位,辅导员不是处理学生事务的“保姆”,而是教书育人的教师。其次,课程化不仅可以提高辅导员工作待遇,还有助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辅导员上思政类相应课程,还可以使辅导员在教学中总结工作经验,反思工作方法。但辅导员工作课程化面临一个困境,就是辅导员如何从繁忙的学生事务中抽身去上课呢?这就需要高校配备充足的辅导员。
(三)顺应时代发展,利用好网络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信息时代下思维活跃、不拘泥于常规、个性化十分突出的大学生,传统的管理教育方法会使他们感到乏味,管理教育效果不佳。现代高校辅导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能力,创新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做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辅导员应熟练掌握并充分利用網络信息手段,将学校的文件、通知在网络上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其次,学生一般喜欢在虚拟的网络里畅所欲言,在网络中表达出真实的自我,也愿意相信网络上的说法。辅导员可以建立一支可靠的网络信息员队伍,利用网络每天浏览学生动态,随时掌握学生动态,若发现异常可在第一时间做好学生的引导和教育管理工作。另外,可通过网络发布正能量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将会产生不良后果。高校网络的普遍使用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辅导员在享受网络给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网络通信的监管力度。要建立网络通信的监督机制,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选派可靠的网络信息监督员负责本班网络平台监管,做到责任到人,分工到人。同时,要大力宣传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正确使用网络。另外,要制定应对网络突发案件的网络管理应急方案,做到预防在先。
新时代大学生个体多元化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管理是一项挑战,因此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辅导员有足够的职业认同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才能更好地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作青,郑昊.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体系构建[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84-89.
[2]叶超群.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8):153-155.
[3]李文红.高校辅导员频繁流动的原因及对策:基于4 所民办高校的调查[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15(6):100-104.
[4]余仙梅.高职辅导员体验式培训研究与实践[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52-55.
[5]丁晓雯,钱施光,孙作青.消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0):287-288.
[6]周彩虹,周浩.“中国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挑战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9):84-85.
[7]崔琬茹.对新时代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之浅谈[J].教育现代化,2016(22):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