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技术的9大意外结果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人的克隆宣言》,禁止任何形式的克隆人,“因为这种做法违反人类尊严,无法保护人的生命原则”。该项禁令既涵盖了治疗性克隆,也包括了生殖性克隆。治疗性克隆是指以治疗疾病和器官移植为目的的人类细胞克隆,生殖性克隆即制造活生生的、拥有人类基因的副本。尽管很多国家对该宣言持有异议,作为结果的禁令却得到了各国的普遍尊重。
  迄今,还没有克隆人诞生。2008年,研究人员将供体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宿主的卵细胞空壳中,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地制造了5个人类胚胎。不过胚胎只被允许发展到胚泡阶段,研究结束后即被破坏。
  因此,我们知道人类是能够克隆自己的,只不过不能确定该技术是否绝对安全,也不能确定公众对它的态度。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人类文化对这一概念的认同(感谢诸如《黑色孤儿》之类的影片),人们的观念很可能会改变,而与之伴随的,将是法律的
  改变。
  但是,一旦克隆人合法化,必将产生一些怪诞的事。以下就是有可能产生的9个令人惊奇的结果。
  1.谁克隆谁
  比如说,你克隆一个自己。然后,你的克隆体是否被允许克隆他或她自己?有可能的话,你将怎样说“不”?什么使你认为你可以控制自己的克隆体?这是有可能发生的——在你选择通过克隆来实现繁衍的那一刻,你将不得不意识到,他或她可能不是你穿梭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的基因版本。有一点值得怀疑,即法律会禁止你的克隆后代以你选择的方式繁衍他们自己的后代。
  克隆公司也可以主张所有权,尤其是如果他们发明了克隆你的技术。这是时下非常受欢迎的电视节目《黑色孤儿》的潜在主题之一。在该节目中,一个叫作“对子研究所”的生物技术公司声称拥有克隆生产线的知识产权。鉴于目前开放、模糊的专利法现状,我们有理由相信,某些人类基因组或者部分基因组有可能不在我们的所有权之内,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它们也将不受我们的控制。
  2.非法克隆
  令人不安的是,其他人也有非法复制你的可能性。他们要做的就是收集所需的生物材料,比如你的皮肤或者血液细胞,然后聘用有意向代孕的人将你的克隆体变为现实。
  这种行为是极不道德的,但并非不可能。在未来,正规可靠的生育诊所应该拒绝没有任何书面材料的此类诊疗,但是黑市很可能会应运而生。此外,生物科学实验室、邪教组织及宗教团体都有偷偷摸摸进行此类勾当的可能性。
  他们的目的何在?除去宗教或利益动机外,或许他们想克隆自己最喜欢的名人,或者复制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或政治人物。
  3.起死回生
  未来,人们也有可能想让近期过世的父母或祖父母以克隆的形式起死回生。当然,理想的状态是,已故人生前已对此表示同意。目前的法律尚不完善,但是当我们在遗嘱里写明自己死后是否接受此类行为时,这一天就会到来了。
  悲痛中的父母可能也想克隆自己意外失去的孩子。出于诸多原因,这种前景在伦理上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比如说,去世的孩子无法提供许可,而且他也不可能真的“起死回生”,克隆得到的只是他的双胞胎而已。
  4.遗传永存
  人们似乎可以无限制地克隆下去。2013年,日本研究人员利用一项新技术,从单个老鼠身上克隆出了26代小老鼠。他们总共克隆了598只老鼠,全部为基因复制品。这项突破显示,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无性繁殖范围可以拓宽,而且可以无限制地生产下去。这意味着有可能实现遗传永存,个人的精确副本可以被连续克隆好几代。
  5.迭代改良
  相关研究显示,长期的不确定克隆将对特征进行选择性改良。通过遗传性种系基因治疗,每一代克隆体都能以特定的方式增加或改变。例如,无性繁殖可以通过缓慢而重复的过程逐步提高你的智力和记忆力,也可以改变你的外表特征,例如头发的颜色和形态。这个过程可以引入经科学家长期培育和改良的人工染色体。几百年后,利用这种虚拟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跟你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6.幽灵效应
  这个效应在第一代克隆体身上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无性繁殖的次数够多的话,就会不断产生身份识别错误,容易张冠李戴。在街上,人们以为见到了熟人或认识的人,而那其实只不过是克隆体。当然,这种情况只有在同代人年龄相似的克隆体中才会出现。与此相关的一个现象是,将会出现一种新类型的身份盗窃活动。在这些案件中,克隆体伪装成另外一个人进行犯罪活动。
  7.导致生物信号无用
  法医科学与生物信息采集领域将会产生一些有趣的变化,克隆繁殖的增多会给调查人员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带来麻烦。面部识别扫描会有多个匹配,DNA及指纹也会有多个相同的匹配。事实上,早已有这样的先例,但跟克隆无关。2013年,英国的一对同卵双胞胎被指控性侵犯一名十几岁的少女——即使法医检测也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一个实施了侵害。
  8.自然与培育的考验
  对科学家,尤其是研究行为遗传学的科学家来说,出生时就被分开的双胞胎是很好的研究对象,可以使科学家就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基因共享个体的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然而,不幸的是,目前可供研究的对象少得可怜。克隆可以改变这个状况。
  同时,科学家不仅可以研究同代克隆体,还可以研究隔代甚至相隔几代的克隆体。结果无疑是令人着迷的。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学因素对个人性格发展的作用,以及环境(包括母亲的子宫)对表观遗传变异的影响方式。
  9.可接受的辅助生殖技术
  确定地说,人类克隆将仅仅作为繁殖的一种替代手段,尤其对那些希望有自己生物学后代的不孕不育夫妇或者同性伴侣而言。当前,人们对克隆人的歇斯底里让人不安地想起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试管婴儿的强烈反对,当时批评家担心世界上到处都是实验室里培育出的怪胎。如今,恐惧已经消失。在美国,每年有大约20万婴儿通过试管授精来到这个世界,人们对此似乎并不在意。我完全相信,同样的正常化过程也会发生在克隆人身上。
  至于说那些想克隆自己的人是自大或者自恋狂,我觉得是极不公平的。想要一个跟自己有关系的后代是件完全正常的事情,即使得到的是一个基因复制品或者一个“迟来的双胞胎”。一些“正常”孕育后代的父母拥有孩子的原因往往比这还要糟糕。我们不能想当然地对克隆者指手画脚,说他们动机不良或者不正常。重要的是,他们有权享受生殖技术带来的好处,而且他们认为自己将是称职的父母。
  最后,至于有人担心的克隆会湮没基因库,我觉得可能性微乎其微。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克隆自己,因此,克隆人的数量将维持极低的水平。人类基因库不会因此而被“同质化”。
其他文献
说到生命和进化,我们想到的一定是动物、植物,或细菌、病毒。但有谁能想到,枯燥的数字也一样具有生命,也能复制、进化呢?数字进化的发现者、美国加州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克吉斯?阿加米说,数字是没有DNA的生命,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外的第四种生命体,别看它们是些无声又无形的家伙,可在复制进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神奇本领,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计算机中的“生命气息”  进化是逐渐适应与慢慢演变的过程。生物的进化
期刊
如果你正以光速行驶,并开启汽车大灯,大灯的速度是不是就超过了光速?答案是:不可能!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我们的速度永远只能限于亚光速以内,所以还是不要尝试了。  物理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招来一片质疑的声音。难道是我们的思想太过保守吗?总有一些人不顾早已存在的证据,对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表示怀疑。例如,核武器和核能的出现已经证明了爱因斯坦是正确的,但直到现在,我还是每隔几周就能收到有人寄来的详细手稿,
期刊
我们一直想知道,宇宙中是否还有其他生命存在,地球生命在宇宙中是否孤单。很多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不遗余力,提出了各种寻找外星生命的办法。虽然至今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外星生命存在的证据,但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以及他们寻找外星生命的理论和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关注和了解。兴许,你也能从中找到灵感,提出新的寻找外星生命的方法。  探测  外星文明的 13个方法  以下就是我们需要寻找的:  1.无线电信号  
期刊
在约旦首都安曼以南200多千米处荒漠的山岩上,矗立着一座由悬崖峭壁包围着的古迹,它就是佩特拉。2000多年前,佩特拉曾是约旦境内一个强大王国的都城,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现在却到处是断壁残垣。  “佩特拉”意为“岩石”,在方圆20千米内,到处都是千姿百态的山岩。2000多年前,约旦人的祖先奈伯特人用简陋的工具建造了宏伟的佩特拉城。  从小镇瓦迪摩萨往里走,唯有穿过一条狭窄的、名叫“锡克”的小道才能来
期刊
天文学家正在寻找戴森球(美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弗里曼·戴森假想出的包围母恒星的巨大球形结构,它可以捕获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恒星能量输出——译者注),希望寻找外星人的它是高等外星文明建造的大质量恒星级太阳能发电厂。  1960年,数学家、物理学家及全能天才弗里曼·戴森预言,只要存在的时间足够长,宇宙中的任何文明最终都会将所在星球的能源消耗殆尽。戴森认为,这是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障碍,而冲破这一障碍的做
期刊
太阳系是从一团叫作星云的弥漫物质中演变而成的。其中太阳消耗了这片星云中99.8%的物质,而剩下的物质则以气体和尘埃的形式环绕太阳组成了一个稀薄的盘,盘中的物质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各自聚集成了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科学家推测,在盘的内侧,太阳使物质变得非常热,只有熔点高的金属和硅酸盐能在那样的地方存在并渐渐聚集成固体的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些行星的位置决定了它们的个头不可能很大;在盘的
期刊
美国马里兰州州立大学的生物和昆虫学教授萨拉?威尔说:“地球上的许多生命形式和我们原来知道的不一样。”最近,在由美国科学发展协会(AAAS)组织的一个特别会议上,威尔对科学界做了关于“外星生命可能具有的外形”的学术报告。这次会议讨论了许多关于外星生命存在合理性的问题。威尔说:“人类是生命之树的很小一支,如果把地球出现生命以来的历史比作一天,人类是在24小时最后的20秒出现的。”  早期地球并不是一个
期刊
当得克萨斯州艾比利尼市的一位先生报告他的第一起UFO目击事件时,1948年只剩1小时25分钟了。他说看到天空中“一片扇形的光”。这个说法在报告提交后就被忽视,却给后来“信号”计划中的多个事件带来了影响。   在排除UFO来自苏联的猜测之后,它们是星际飞船的说法变得更加可信。1948年,美国航空航天技术情报中心的科学家曾公开讨论了星际访客存在的可能性。在这一年中,没有一位UFO目击者能如前一年那样上
期刊
物种灭绝不是很正常吗?说出这句话时,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像个地雷或猎象的陷阱,可能会激怒很多人。  但我之所以要说,是因为我一直在想,我们是不是总是忘记有关地球生命的一个令人不快的事实——物种灭绝一直在发生。  事实上,对人类来说这常常是件好事。  没有迅猛龙在我们的城市里横冲直撞,我们的生活显然好过得多。我们的街道也因为没有剑齿虎而更加安全。想想吧,打死秃鹫那么大的史前昆虫会是个什么滋味?  物种
期刊
剑龙经常被刻画成笨重的食草动物。但是,古生物学家最近发现,一只生活于1.47亿年前的食肉异特龙死于搏斗中的致命创伤。  这只异特龙身上的伤口与剑龙尾部的圆锥形骨刺形状一致。造成这样的创伤需要极大的灵活性,而且该创伤显然缩短了这只异特龙的寿命。这一证据显示,必要时,剑龙也能化身夺命杀手。  在美国地质学会上,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罗伯特·贝克在其名为《剑龙的战斗艺术》的演讲中说道:“严重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