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文燕
《大众DV》杂志编辑
《那天》这部作品出自在上海小有名气的“绿洲电影工作室”,而这个2007年才刚刚成立的工作室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林航。
我在南京独立影展上见到林航,他便滔滔不绝地说起《那天》的拍摄缘起,丝毫不忌讳地说影片是源自一场关于奥运的比赛,而他的目的简单而直接——为了奖金。这是很让我喜欢但也是让某些人很不喜欢的现实主义精神。然后,林航用了整整一个小时向我普及了绿洲电影工作室的人员为了拍摄这部影片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每一个拍摄过程都用尽心机,希望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当然这结果一方面是影片上的,另一方面是物质上的。)
首先,在剧本的创作上,林航选择了“昆曲”这种有东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一方面,昆曲的舞台效果会让他所采用高清介质的优势更加凸显,另一方面,林航充分考虑到比赛评委的兴趣点——传统戏曲与现代奥运的对比反差。主人公学习了七年的昆曲艺术,而中国的奥运从申办成功到举办也准备了七年,无论是哪一个,同样是整装待发,只为“那天”能站在舞台上展现自己——无论是昆曲演员在戏台上面对观众,还是整个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己。
对于《那天》的创作模式,我不想发表过多的言论,但我想,林航虽不能算代表了“80后”作者的典型,但他应该是一个类型。
主持人:这部《五彩心愿》在所有的参赛影片中是最接近“电影感”的短片,在一个有主题性的比赛中,没有拘泥于想象中的将“奥运”的主题告诉别人,而是在不经意间点题,并且在最后将整个命题升华起来。
刘:《五彩心愿》的最大优点是在命题的限制下能从影像到设置剧情,以及其中的非职业人员的表演都安排妥当,影像风格稳定,可见导演功力。
吴:导演注重画面内部的调度,让整个画面充满张力。
石:导演在选题的时候选用了自己最为熟悉的题材进行拍摄,在一个“命题作文”中,这是最明智的选择,而因为场景、人物的熟悉,所以最终所拍摄的效果也达到最佳。
主持人:《买票》很像《疯狂的石头》,它的娱乐性已经在各大网站的排行榜上显露出来。
刘:本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市民的趣味和细节,包括表演。
吴:《买票》剪辑也不错,是整体都特别流畅的一部影片。
石:影片的娱乐性很强,但如果能在结尾有所升华将更具有意味。
《那天》
导演:丁正、林航
类型:纪录片
时长:5分
主持人:如作者所说,这部影片目的性更强一些,但好看。
刘:《那天》前半部分从拍摄到剪辑,以及节奏感特别好。比如化妆部分剪辑特别快,而即将表演时节奏就舒缓,这就说明影片快慢是有致的。不足是后面现实部分与前面脱节,虽然能满足大家从舞台走到日常中来的好奇,但是把主人公硬编成去看奥运,扣合人为性太强了。
吴:这个让人怀疑作者在构思上就存在问题。像是两个人的作品嫁接在一起了。
石:这是最大的硬伤。
《中国龙》
导演:官林海 、李耀东、项砚冬
类型:宣传片
时长:3分33秒
主持人:所谓中国人的脊梁,仁者见仁。
刘:应该说,这部片子好的地方在于基本上都属于原创,而且从制作上,不是潦潦草草,是很认真的。
吴:以折纸为比喻,别人只是将一张白纸左折右折,成为一个造型。而《中国龙》是想叠一千纸鹤,工艺要求非常高,包括中间用了很多特技的制作,非常下工夫,只是还缺少一种圆润浑然的连接,所以,这只纸鹤叠得不那么精致。
石:影片没什么大毛病,如果有就是比较平。
《梦想》
导演:刘宪标
类型:剧情片
时长:2分42秒
主持人:从偏当代艺术的作品《山水》到主题创作的组品《梦想》,作者刘宪标的作品总是给人很强的“创意”性。
刘:《梦想》画面结构,构思特别巧,唯一缺陷是单薄,简单。
吴:这是一部让人惊喜的短片,时间不长,但创意不错。
石:《梦想》的作者很聪明,把高清的优势体现出来。
《家》
导演:郝阿
类型:剧情片
时长:4分40秒
主持人:这是一部不想提“奥运”的奥运短片,也是“奥运”所带来的传奇。
刘:构思上想跟奥运会的喜庆形成一种反差,反差当初来展现女人的一种情绪,形成一种对比感,但如果先抑后扬多一些,能再积攒一点悬念和情绪就更有意思了。
吴:情绪积淀的不够,所以可能会让人产生误读。
石:尽管是奥运题材,却没有用直接拍摄奥运的方式,但体现的略显欠缺。
《追》
导演:高铭 沈利强
类型:实验片
时长:6分12秒
主持人:高铭和沈利强两位导演都善于“恶搞”,终于在这部影片里“正经”了一回。
刘:虽然后面跑步拍得比较好看,但稍显单薄点。
吴:开头不错,但缺少变化,会有倦怠感。
石: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洋气”的感觉。在后期还是下了很大工夫。
《盾》
导演:赵春梁
类型:纪录片
时长:3分22秒
主持人:作者用看似闲散的镜头,给我们一个强烈的“后盾”。
刘:《盾》采用了最简单的方法,但摄影、剪辑、声音都完成得特别好。
吴:这是四两拨千斤。或者说是举重若轻。
石:毫无疑问,摄影是他最大的优势。
《阳光之城》
导演:罗皓文
类型:MV
时长:4分
主持人:一部主旋律题材的MV,做工精良。
刘:作品还是比较精细,但缺少原创。
吴:虽然音乐是原创,但他的画面用了很多素材。
石:画面还可以,但希望再多一些变化。
获奖作品名单
一等奖
《五彩心愿》 北京 孙雅杰许吉吉
二等奖
《买票》 北京 潘龙
《那天》 上海 丁正、林航
《中国龙》 北京 官林海、
李耀东、项砚冬
三等奖
《家》 天津 郝阿
《梦想》 广西 刘宪标
《追》 广州 高铭 /江苏 沈利强
《盾》 北京 赵春梁
《阳光之城》 北京 罗皓文
优秀奖
《don&his Olympic》 北京 田光雨
《Olympic park life》 北京 田懿
《志愿者》 北京 赵良
《看》 北京 张健
《我在北京》 北京 武健
《小情感、大奥运》 北京 方向明
《我和你的奥运》 北京 周阳
《寻找福娃》 北京 薛鹏程
《无题》 北京 李玥玮
《人人在奥运》 北京 王强 许言
《大众DV》杂志编辑
《那天》这部作品出自在上海小有名气的“绿洲电影工作室”,而这个2007年才刚刚成立的工作室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林航。
我在南京独立影展上见到林航,他便滔滔不绝地说起《那天》的拍摄缘起,丝毫不忌讳地说影片是源自一场关于奥运的比赛,而他的目的简单而直接——为了奖金。这是很让我喜欢但也是让某些人很不喜欢的现实主义精神。然后,林航用了整整一个小时向我普及了绿洲电影工作室的人员为了拍摄这部影片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每一个拍摄过程都用尽心机,希望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当然这结果一方面是影片上的,另一方面是物质上的。)
首先,在剧本的创作上,林航选择了“昆曲”这种有东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一方面,昆曲的舞台效果会让他所采用高清介质的优势更加凸显,另一方面,林航充分考虑到比赛评委的兴趣点——传统戏曲与现代奥运的对比反差。主人公学习了七年的昆曲艺术,而中国的奥运从申办成功到举办也准备了七年,无论是哪一个,同样是整装待发,只为“那天”能站在舞台上展现自己——无论是昆曲演员在戏台上面对观众,还是整个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己。
对于《那天》的创作模式,我不想发表过多的言论,但我想,林航虽不能算代表了“80后”作者的典型,但他应该是一个类型。
主持人:这部《五彩心愿》在所有的参赛影片中是最接近“电影感”的短片,在一个有主题性的比赛中,没有拘泥于想象中的将“奥运”的主题告诉别人,而是在不经意间点题,并且在最后将整个命题升华起来。
刘:《五彩心愿》的最大优点是在命题的限制下能从影像到设置剧情,以及其中的非职业人员的表演都安排妥当,影像风格稳定,可见导演功力。
吴:导演注重画面内部的调度,让整个画面充满张力。
石:导演在选题的时候选用了自己最为熟悉的题材进行拍摄,在一个“命题作文”中,这是最明智的选择,而因为场景、人物的熟悉,所以最终所拍摄的效果也达到最佳。
主持人:《买票》很像《疯狂的石头》,它的娱乐性已经在各大网站的排行榜上显露出来。
刘:本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市民的趣味和细节,包括表演。
吴:《买票》剪辑也不错,是整体都特别流畅的一部影片。
石:影片的娱乐性很强,但如果能在结尾有所升华将更具有意味。
《那天》
导演:丁正、林航
类型:纪录片
时长:5分
主持人:如作者所说,这部影片目的性更强一些,但好看。
刘:《那天》前半部分从拍摄到剪辑,以及节奏感特别好。比如化妆部分剪辑特别快,而即将表演时节奏就舒缓,这就说明影片快慢是有致的。不足是后面现实部分与前面脱节,虽然能满足大家从舞台走到日常中来的好奇,但是把主人公硬编成去看奥运,扣合人为性太强了。
吴:这个让人怀疑作者在构思上就存在问题。像是两个人的作品嫁接在一起了。
石:这是最大的硬伤。
《中国龙》
导演:官林海 、李耀东、项砚冬
类型:宣传片
时长:3分33秒
主持人:所谓中国人的脊梁,仁者见仁。
刘:应该说,这部片子好的地方在于基本上都属于原创,而且从制作上,不是潦潦草草,是很认真的。
吴:以折纸为比喻,别人只是将一张白纸左折右折,成为一个造型。而《中国龙》是想叠一千纸鹤,工艺要求非常高,包括中间用了很多特技的制作,非常下工夫,只是还缺少一种圆润浑然的连接,所以,这只纸鹤叠得不那么精致。
石:影片没什么大毛病,如果有就是比较平。
《梦想》
导演:刘宪标
类型:剧情片
时长:2分42秒
主持人:从偏当代艺术的作品《山水》到主题创作的组品《梦想》,作者刘宪标的作品总是给人很强的“创意”性。
刘:《梦想》画面结构,构思特别巧,唯一缺陷是单薄,简单。
吴:这是一部让人惊喜的短片,时间不长,但创意不错。
石:《梦想》的作者很聪明,把高清的优势体现出来。
《家》
导演:郝阿
类型:剧情片
时长:4分40秒
主持人:这是一部不想提“奥运”的奥运短片,也是“奥运”所带来的传奇。
刘:构思上想跟奥运会的喜庆形成一种反差,反差当初来展现女人的一种情绪,形成一种对比感,但如果先抑后扬多一些,能再积攒一点悬念和情绪就更有意思了。
吴:情绪积淀的不够,所以可能会让人产生误读。
石:尽管是奥运题材,却没有用直接拍摄奥运的方式,但体现的略显欠缺。
《追》
导演:高铭 沈利强
类型:实验片
时长:6分12秒
主持人:高铭和沈利强两位导演都善于“恶搞”,终于在这部影片里“正经”了一回。
刘:虽然后面跑步拍得比较好看,但稍显单薄点。
吴:开头不错,但缺少变化,会有倦怠感。
石: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洋气”的感觉。在后期还是下了很大工夫。
《盾》
导演:赵春梁
类型:纪录片
时长:3分22秒
主持人:作者用看似闲散的镜头,给我们一个强烈的“后盾”。
刘:《盾》采用了最简单的方法,但摄影、剪辑、声音都完成得特别好。
吴:这是四两拨千斤。或者说是举重若轻。
石:毫无疑问,摄影是他最大的优势。
《阳光之城》
导演:罗皓文
类型:MV
时长:4分
主持人:一部主旋律题材的MV,做工精良。
刘:作品还是比较精细,但缺少原创。
吴:虽然音乐是原创,但他的画面用了很多素材。
石:画面还可以,但希望再多一些变化。
获奖作品名单
一等奖
《五彩心愿》 北京 孙雅杰许吉吉
二等奖
《买票》 北京 潘龙
《那天》 上海 丁正、林航
《中国龙》 北京 官林海、
李耀东、项砚冬
三等奖
《家》 天津 郝阿
《梦想》 广西 刘宪标
《追》 广州 高铭 /江苏 沈利强
《盾》 北京 赵春梁
《阳光之城》 北京 罗皓文
优秀奖
《don&his Olympic》 北京 田光雨
《Olympic park life》 北京 田懿
《志愿者》 北京 赵良
《看》 北京 张健
《我在北京》 北京 武健
《小情感、大奥运》 北京 方向明
《我和你的奥运》 北京 周阳
《寻找福娃》 北京 薛鹏程
《无题》 北京 李玥玮
《人人在奥运》 北京 王强 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