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网络洞察、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供应链网络洞察、供应链整合及企业绩效的关系为出发点,构建供应链网络洞察通过供应链整合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以265家企业的调研数据为样本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网络洞察的三个维度(关系洞察、结构洞察、环境洞察)对供应链整合的两个维度(内部整合、外部整合)与企业绩效均有正向影响;供应链整合在网络洞察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均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供应链网络;网络洞察;供应链整合;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37(2021)03-0100-05
  如今全球化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已逐渐从企业间竞争转变为供应链竞争,而供应链网络是企业获取核心资源及信息的重要来源。通过网络洞察获取的异质资源往往需要通过供应链进行必要的整合与重构,并有效地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而提高企业绩效,因此,供应链整合是供应链创造价值的关键。企业如何通过供应链网络获取必要资源,并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行动实现资源的高价值转化进而促进企业发展,是理论界和实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网络洞察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研究关注,企业通过网络洞察从供应链网络中检索资源并获取转化价值资源,进一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1];网络洞察可以根据供应链网络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并抓取对企业有利用价值的资源和信息,使得企业能够持续保持具有竞争优势的经营状态,促使企业绩效的提升[2]。但企业通过网络洞察获取有效资源,如何进行供应链整合以提升企业绩效的过程,仍需要深入探究。Flynn等[3]认为供应链整合能够优化供应链上主要的合作企业,重组企业内部流程,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而Barney[4]认为供应链整合是为企业获取内外部资源进而提升竞争力的重组活动,提高信息交换效率并优化生产流程。霍宝锋等[5]认为供应链整合是企业与供应链合作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程度,以及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流程管理。孙晓波等[6]将供应链整合看作高效率的资源整合,对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及企业绩效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综上,供应链整合通过甄选、配置和整合企业获取的资源并将其转化为能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必要资源,是供应链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績效的重要手段。目前尚未有研究对“供应链网络洞察能否影响企业绩效、供应链整合在两者之间充当什么作用”等问题深入阐述与实证验证。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提出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探讨供应链网络洞察、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作用与逻辑路径,并揭示供应链整合的中介作用,为拓展供应链网络洞察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理论路径以及置身动态环境下的供应链企业提升企业绩效提供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
  1 理论与假设
  1.1 供应链网络洞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网络洞察是企业获取独特信息或资源的能力,帮助企业感知并理解供应链网络特征与构造,通过获取网络高质资源和信息为企业创造差异性优势。企业通过网络洞察可以抓取网络潜在稀缺资源,提升企业绩效。将供应链网络洞察从结构洞察、关系洞察和环境洞察三个维度进行衡量[7]。
  网络结构洞察是指企业对供应链网络内自身以及其他企业所处位置的感知识别,通过对其精准洞悉中心或边缘位置以此来指导决策活动,推动企业绩效的提升。网络关系洞察是供应链企业对供应链网络中与自身关系密切、交易往来频繁的企业的识别感知,与关系密切的企业继续保持长久合作利于自身企业绩效的提高。网络环境洞察是供应链企业对供应链网络及环境的识别感知,动态分析供应链网络的环境特征。网络环境洞察对供应链网络环境的差异化感知,敏锐识别环境变化并对变化给予相应的反馈与应对措施,推动创业绩效的持续增长[8]。综上,提出如下假设:
  H1a:供应链网络结构洞察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b:供应链网络关系洞察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1c:供应链网络环境洞察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2 供应链网络洞察与供应链整合
  供应链整合是将企业获取的内外部资源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和重组,并对内、外部各类资源及信息进行合理规划,加快信息交换及响应频率以满足供应链成员的动态需求[3]。供应链网络洞察能从供应链网络中为企业寻找优质的资源信息,为供应链节点企业开展资源整合行为提供物质基础。将供应链整合从外部整合与内部整合两个维度进行衡量。
  网络结构洞察能帮助企业感知网络中自身所处网络位置等信息,优化企业内部整合活动。供应链企业通过对网络中其他企业的网络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通过与中心位置企业开展资源互换并加深合作,推进外部整合活动的开展[9]。提出如下假设:
  H2a:供应链网络结构洞察对外部整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b:供应链网络结构洞察对内部整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网络关系洞察可为供应链企业提供和自身有密切联系企业的关系特征,为企业识别优质关系对象[10]。通过网络关系洞察获得的异质资源,尤其是合作企业间的知识、技术和管理等资源,需要通过内外部整合行为将其转变为企业核心资源,唯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生成关键技术知识等核心能力。提出如下假设:
  H3a:供应链网络关系洞察对外部整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b:供应链网络关系洞察对内部整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网络环境洞察能从动态的外部环境中感知对企业利益及战略发展裨益的资源信息,促成企业间管理者的目标一致以推动外部整合的顺利开展。环境洞察还能帮助企业内部及时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将内部契合度加速磨合,从而减少工作阻力[11],推动内部整合行为的不断优化。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4a:供应链网络环境洞察对外部整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b:供应链网络环境洞察对内部整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3 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
  供应链整合是提升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对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积极影响得到普遍验证。Zhao等[12]研究发现随着市场环境动态变化,供应链整合能够提高企业应对变化的运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绩效的改善。 Wong等[13]研究认为供应链整合有助于企业间信息资源互换,提升各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绩效。供应链企业将获得的异质资源通过供应链整合加以有效重组,形成企业的特质稀缺资源,帮助企业生成核心竞争力以提升企业绩效。原始异质资源无法直接为企业所用,唯有供应链企业通过供应链整合将企业所拥有各类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重新组合,充分发挥供应链整合行为的作用以提高企业绩效。综上,提出如下假设:
  H5a:供应链外部整合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5b:供应链内部整合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4 供应链整合的中介作用
  在激烈的供应链竞争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能否从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中获取对自身企业裨益的资源,并通过供应链整合活动将杂乱异质的资源进行创新性的资源分配和重组,推动企业绩效的提升。网络结构洞察为供应链企业提供关键企业的网络位置信息,择优与关键企业建立关系[14],通过交流互换价值资源为供应链整合提供物质基础。网络关系洞察可为企业厘清网络中企业关系脉络,为供应链整合行为的开展提供关系网络。网络环境洞察通过洞悉供应链网络外部机会与威胁及自身优势与劣势,及时掌握宏观环境信息,指导供应链整合行为来推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6a:供应链整合在网络结构洞察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H6b:供应链整合在网络关系洞察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H6c:供应链整合在网络环境洞察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模型
  本研究整合动态能力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供应链网络洞察、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探讨网络认知视角下供应链企业提升企业绩效的路径机理,如图1所示。
  2.2 研究样本
  为考察中国制造企业供应链网络洞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以及供应链整合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选取中国华东经济发达地区的制造企业,涉及到多个制造行业。2020年8月开始正式发放调查问卷,2020年10月回收截止。问卷采用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以电子邮件、微信推送和实地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的被调查对象以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为主,或者是在公司供应链方面比较熟知的供应链管理、技术研发等相关工作者。问卷共计500份,其中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各25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83份、152份,回收有效问卷共335份,回收率为67%。剔除明显乱答和填写不完全的问卷,最终得到265份有效样本,表1展示了样本企业的属性特征。
  2.3 变量测量
  为确保测量的信度及效度,沿用普遍使用的量表,结合研究情景加以适当调整。网络洞察借鉴文献[7]、[15],其中,关系洞察设计8个题项,环境洞察设计4个题项,结构洞察设计7个题项。供应链整合借鉴文献[16],外部整合设计7个题项,内部整合设计5个题项。企业绩效的测量借鉴文献[3],共设计7个题项。问卷采用Likert 5点量表进行测量,要求测试者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填写。为降低企業异质属性可能会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将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以及行业类别作为控制变量,以减少对研究模型的潜在影响。其中,企业员工人数近似代表企业规模,企业成立年限代表企业年龄。
  3 研究结果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检测是否存在同源方差问题。检测结果表明,被析出的主因子方差解释率18.29%,符合小于50%的标准,说明同源偏差对结论的可靠性不会造成本质的影响。
  3.1 信度与效度
  使用Cronbach′s α和组合信度CR值进行数据信度检验。如表2所示,所有构念的Cronbach′s α和CR均大于0.7,表明数据的信度良好。所有构念的AVE值均大于0.5,且根据表3区别效度检测结果,所有构念的AVE的平方根值均大于其在其他因子构念下的相关系数,表明数据的聚合效度和区别效度良好。
  3.2 路径系数和假设检验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企业年龄与行业类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
  三类供应链网络洞察要素均能够直接作用于企业绩效,其中结构洞察(β=0.271,p<0.01)、关系洞察(β=0.204,p<0.05)和环境洞察(β=0.351,p<0.001)均对企业绩效能够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假设H1a、H1b和H1c均得到支持。
  结构洞察(β=0.250,p<0.05)对外部整合影响显著,结构洞察(β=0.294,p<0.001)对内部整合影响显著,假设H2a、H2b得到支持。关系洞察(β=0.310,p<0.01)对外部整合影响显著,关系洞察(β=0.256,p<0.01)对内部整合影响显著,则假设H3a、H3b得到支持。环境洞察(β=0.499,p<0.001)对外部整合影响显著,环境洞察(β=0.322,p<0.001)对内部整合影响显著,假设H4a、H4b得到支持。这表明,供应链网络洞察为供应链整合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信息,推动供应链整合活动高效进行。外部整合以及内部整合对企业绩效产生直接影响(β=0.160,p<0.001),假设H5a、H5b得到支持。对供应链整合在网络洞察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测。首先在引入供应链整合后,结构洞察与企业绩效间的回归系数由β=0.271(p<0.01)下降到β=0.235(p<0.05);关系洞察与企业绩效间的回归系数由 β=0.204(p<0.05)下降到β=0.172(p<0.05);环境洞察与企业绩效间的回归系数由 β=0.351(p<0.001)下降到β=0.312(p<0.001),由此表明供应链整合在供应链网络洞察三个维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假设H6a、H6b和H6c成立。   企业通过结构洞察与关系洞察从供应链网络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源,比如网络中心位置信息或网络关系信息,可直接将其运用于业务往来和指导企业行为决策,这些资源是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关键因素。而通过环境洞察获取的环境资源信息往往具有模糊性、波动性等,企业无法直接运用以改善企业绩效。这就需要企业对环境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遴选与去模糊处理,将其整合重组为优质的价值资源以指导企业开展战略行为决策,深度挖掘价值资源以突破资源束缚,不断适应环境变化来改善企业绩效。
  4 结论
  引入供应链整合探讨供应链企业如何通过供应链网络洞察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机制,验证与分析了“供应链网络洞察—供应链整合—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网络洞察与供应链整合各维度都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供应链整合在供应链网络洞察与企业绩效之间起积极的中介作用。将供应链网络洞察与供应链整合联系起来,拓展了网络洞察和供应链整合相关理论研究,明晰网络洞察各维度对供应链整合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机理,为企业绩效的持续增长提供了理论支持。针对供应链企业的管理实践,供应链网络洞察是企业获取价值资源的重要来源,企业应当不断强化供应链网络培育意识,积极培育供应链网络的构建能力,不断开拓并完善供应链网络以为资源的获取提供来源保障。其次,在复杂的供应链网络情境下,对网络洞察能力进行培育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改善。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应逐步提高企业整体的网络洞察能力,以此来提升企业从供应链网络中获取优质资源的能力。最后,企业应不断规范供应链整合行为,提升供应链整合过程中突破资源桎梏的能力,建立并培育完善的资源获取与处理能力,不断提升整合能力以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此次研究对象选取了国内华东沿海省份的制造企业,未来研究可尝试中西部的内陆省份。另外,可采用动态跟踪或案例研究等方法探讨各变量间的动态演进关系。
  参考文献
  [1]MOUZAS S, HENNEBERG S, NAUD P. Developing network insight[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8, 37(2): 167-180.
  [2]MOUZAS S, NAUD P. Network mobilizer[J]. 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 2007, 22(1): 62-71.
  [3]FLYNN B B, HUO B F, ZHAO X D. 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on performance: A contingency and configuration approach[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0, 28(1): 58-71.
  [4]BARNEY J B. Purchas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relevance of resource-based theory[J].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12, 48(2):3-6.
  [5]霍宝锋,曹智,李丝雨,等.供应链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的匹配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6,36(2):363-373.
  [6]孙晓波, 骆温平. 供应链整合与客户服务运作绩效的关系[J].中国流通经济, 2014, 28(2):76-82.
  [7]LEEK S, MASON K. The utilisation of network pictures to examine a company′s employees′perceptions of a supplier relationship[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0, 39(3): 400-412.
  [8]刘喜华,王寒,郑蕾.山东省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學版), 2015,28(4): 80-86.
  [9]BERNARDES E S. The effect of supply management on aspects of social capital and the impact on performance: 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10, 46(1): 45-56.
  [10] HITE J M. Evolutionary processes and paths of relationally embedded network ties in emerging entrepreneurial firm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5, 29(1): 113-144.
  [11] SODA G,FURLOTTL M. Bringing tasks back in: An organizational theory of resource complementarity and partner selec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7, 43(2): 348-375.
  [12] ZHAO X D, FLYNN B B, ROTH A V. Decision sciences research in china: A critical research agenda-foundations and overview[J]. Decision Review and Science, 2006, 37(4): 451-496.
  [13] WONG C Y, BOON-ITT S, WONG C W Y. The contingency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1, 29(6): 604-615.
  [14] KIM D Y. Understanding supplier structural embeddedness: 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4, 32(5): 219-231.
  [15] 李随成,栗玉忠,李娜. 制造企业供应商网络洞察对供应商整合的影响研究[J]. 管理评论, 2019, 31(11): 224-239.
  [16] SCHOENHERR T, SWINK M. Revisiting the arcs of integration: Cross-validations and extension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2, 30(1-2): 99-115.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水文模拟参数率定过程中计算与收敛速度过慢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异构平台的水文模拟并发参数率定方法。对传统的L-BFGS算法进行并发式改造使其结构适应并行计算的率定需求;对HIMS水文模型进行异构移植,使整个水文模型以多线程的形式并发运行于协处理器端;以拉萨河流域为例,在Intel+Nvidia GPU与国产AI加速器的双异构平台部署模型与测试算例。测试结果表明,并发L-BF
摘要: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分析了基于选择实验法(choice experiment, CE)的海洋资源价值评估的145篇国际期刊论文,以期为CE在海洋资源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珊瑚礁、海滩、海洋生物等海洋资源的保护(或恢复)价值评估方面,特别是这些海洋资源保护(或恢复)与海洋旅游发展相结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对CE有效性和可靠性
摘要:针对目前耦合网络级联失效的研究方法仅限于单个关系的问题,根据多子网复合复杂网络模型构建复合网络,结合多种关系研究了复合网络级联失效问题,考察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网内关系和加载关系对网络鲁棒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内关系和加载关系共同影响着网络级联失效的过程及规模,复合网络中两子网拓扑结构不同,网内关系对网络的影响不同;加载关系强度占比越大,网络鲁棒性越强。关系强度比例对网络故障规模存在决定性
摘要:针对LEACH算法固有的能量损耗问题,对其数据融合率以及簇头的选举进行重新规划。在数据融合阶段,采用模糊理论定义各节点的信任度,实现最优形式进行数据融合。利用最优簇头率求解最佳簇头数目,引入主副簇头概念,有效保证了数据安全性,且以特有双簇头轮换模式减少了能量的损耗。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减少簇头竞选次数,避免不必要能量损耗,延长网络生存周期。  关键词:数据融合率;最优簇头数;双簇头;
摘要:用芘丁酸修饰氧化石墨烯,加入铜离子,与芘丁酸进行羧基耦合,将氧化石墨烯桥连成三维网状结构,形成电子的传输通道,从而增强石墨烯的导电性。对制备的复合材料退火,制备出纳米铜/石墨烯复合导电膜。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紫外、红外、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对纳米铜/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形貌、微观结构、成分表征。利用四探针法测量其导电率,用拉曼光谱研究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铜/石墨烯复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针对大数据在房地产估价行业中的应用问题,以市场法为例,引入熵权法,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赋权,并通过该方法来量化可比实例与估价对象的相似度,从而帮助估价师更加可靠地选取可比实例,为房地产估价行业的互联网大数据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有效分析各类房地产的价格规律,推动估价方法的改进升级,提升行业效率。但是房地产数据在搜集、处理及应用上还存
摘要:以平台机制、平台信任及持续共享意愿为出发点,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384名用户的调研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出行平台机制均正向影响平台信任,平台信任正向影响服务提供者信任及持续共享意愿,但是服务提供者信任与持续共享意愿之间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共享出行;制度机制;制度信任;持续共享意愿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37(2021)03-01
摘要:为缓解网络拥塞、提高网络容量,利用真实网络中节点间存在多种关系的特性,基于多子网复合复杂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关系网络的边转移扩容策略。通过改变网络的拓扑结构,删除高介数节点之间的边,同时,在最短路径较长的节点对之间添加边以此来达到扩大网络容量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边转移策略降低了网络中节点介数的最大值,有效地缩短了网络平均最短路径,均衡了节点之间的信息负载,最大化的提高了网络容量。  
摘要: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人巨细胞病毒(HCMV)与神经胶质瘤关系密切,但HCMV促进胶质瘤进展的机制仍未阐明,而microRNA(miRNA)在神经胶质瘤中被检测到异常表达,因此提出潜伏感染的HCMV会通过调节宿主细胞miRNA从而影响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假设。首先通过转录组分析和细胞实验,证实miR-409-3p在HCMV感染后显著下调。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锌指结合蛋白1(ZEB1)为其下游靶基
利用WIOD数据库,在增加值分解的核算框架下测算2000—2014年中美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量化分析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中美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隐含碳远高于美国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且两国间相互出口贸易隐含碳主要集中在重制造业;中美两国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对两国间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都存在非线性影响,随着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变化,两模型呈现三门槛特征。中国应努力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逐步扩大服务业出口贸易比重,推进低碳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