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专题教学取代系统讲授,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教学模式重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即在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首先专注于内容的科学性;难在问题的选用上,即在专题内容与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的衔接中更要关注于问题的针对性;贵在教学实施上,即在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以求实效性。
关键词:专题教学;基本向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3-0237-02
专题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已经成为提高课程实效性的关键。目前,这一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运用,关于专题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随之渐起波澜。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为例,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几个基本向度作一些思考和分析。
一、专题教学的理论向度——“专”的科学性
专题式教学是“在理解教材和教学要点的基础上,充分领会课程精神,根据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提炼出重点和难点,以问题为核心、综合教材内容后整合成的主题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从理论向度上来说是在教材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理论观点和前沿问题的再思考、再创造,是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点,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内涵性保障,其基本指向是“专”的科学性。
首先,“专”在思想性,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魂。专题教学一定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特性,不能变成文化知识课,它不是一般知识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更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专题讲授一定要联系和批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个学派等错误观点,注意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同时,要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蕴涵的本质性、深刻性和思想逻辑性的理论力量和魅力,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空洞的政治说教的形象和面貌。
其次,“专”在学术性,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本。目前使用的2013修订版教材,是全国知名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同类教材的国家最高水平,自身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专题讲授在筛选专题和内容选取上要重视内容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兼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现有成果和理论前沿的关系,力争使专题内容成为这一领域的学术制高点。同时,还要注意及时、准确地把每一年或每一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本专题的重要论述和重大决议适时、适度、适量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这样才能使专题的学术生命常讲常新,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
最后,“专”在具体性,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原理”课教材的语言相对比较抽象、晦涩,如果不能回归具体的话,就会变成一堆僵死的理论教条,让学生难以接受。教材体系一般采取的是逻辑演绎的叙述方法:从抽象—具体—抽象,而专题教学的讲授一般是具体—抽象—具体。就人的思维习惯而言,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即“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精选教学案例,深入讲解涉及的概念和理论,提高涉及理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影响,从而提升人们对实践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力。
二、专题教学的实践向度——“题”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着力点不仅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知识,还要培养理论认知和理论思维的能力,去观察、思考、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活力,以问题设定教学起点和着力点,通过讲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专题教学作为一种新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更应该突出课程的方法论功能和实践功能,这是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难点,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生命力的基础性保障,其基本指向是“题”的针对性。
一是“题”的热度。热点问题既是媒体舆论关注的话题,也是学生关心的问题,更是需要从理论层面加以研究的问题。热点问题型专题教学以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人点,探寻现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契合点,帮助学生自觉利用马克思主义视角解读社会问题,正确认识社会现象。
二是“题”的关注度。重点问题是当前党和政府所重点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诸方面的问题。一般来说,现实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党的重要决议和政府的重要公报等,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问题,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意识形态服务的性质。将党和国家重点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
三是“题”的怀疑度。疑点问题是指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以当代社会来印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正确性,诸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没有过时、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存在剥削等问题。专题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以现实的、历史的双重生活实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专题教学的目标向度——“专”“题”的实效性
教学模式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技术手段和中介,要服从和服务于最终的教学目标。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专题教学逻辑起点是具有强烈实践特征的“题”,“专”是在其基础上的逻辑展开的话,那么“专”和“题”的最终归宿就应该是“题”的切中要害,“专”的刻骨铭心,使“专”“题”成为专题,也就是说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指导,合理、有意义的分析与思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去应对和处理在国家、社会、人生、事业中的困惑与烦恼——这种思维模式的种子深深植根于年轻的头脑之中,使之成为一种理念,成为一种信仰。这恰恰是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可贵之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唯一”的终极目标向度,其基本指向是“专”“题”的实效性。 一是从接收机制入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接收机制主要是对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比较甄别,或是对已有的作调整,或固化、深化与升华。人生价值观的理解与接受往往与受众本人的感同身受、同其对周围的种种事件,特别是一些重大事变交互作用,也特别同其本人面对的特定时期种种人生际遇、选择、冲突联系紧密,同这些事件中提出的、折射出的各种问题或事变对人生的各种考问与“呼唤”息息相关。因此,事关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折射出的问题又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去抓紧研究,不去深究,“不会说、不能说,甚至不敢说”,岂不等于在向学生宣示自己的放弃与“逃跑”?反之,如果“说的对、说的好、说的准”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占领制高点。
二是从传授机制上入手。把握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固然是解决教学实效性问题的根本。但要区分哪些是教学管理中的、哪些是教学设计或控制中的、哪些是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教学管理的重点或难点问题,主要是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进度等;教学设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主要是教学切入点、理论前沿等问题;教学中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前两者不同,它是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并以各种方式进入到大学生视野中的现实或实际问题。混淆三者,难免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教学管理、教学组织的热点难点问题与教学中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如何教的问题,是教师们要把握并要执行的、通过努力要去达到的目标、任务。这些问题通常大学生不去关心。大学生关心的是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在成长中的价值认同与选择中的困惑等问题。我们到底是以教师关心的教学管理与设计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还是以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心安排设计教学?即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是“要我学”重要还是“我要学”重要? 诚然,把握好教学管理与教学设计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固然重要,但这只能算是教学中的“知己”,而准确把握好教学中大学生关注的问题,理清大学生对什么问题深感困惑,才算是教学中的“知彼”。管教更管学,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掌握了教学主动权,才能当好教学的主导,导演出有声有色、有实效性的活剧来。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有的放矢”的教学模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之矢射中大学生思想热点之的,用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管用”,只有这样的说服力才能使之做到 “入耳”、“入心”、“入脑”。
参考文献:
[1] 郭凤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
[3] 谭希培.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导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4] 刘贵占,陈坤.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新探[J].教育探索,2013,(7).
[5] 刘佳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施专题教学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29).
[6]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王玉妹]
关键词:专题教学;基本向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3-0237-02
专题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已经成为提高课程实效性的关键。目前,这一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运用,关于专题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随之渐起波澜。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为例,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几个基本向度作一些思考和分析。
一、专题教学的理论向度——“专”的科学性
专题式教学是“在理解教材和教学要点的基础上,充分领会课程精神,根据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提炼出重点和难点,以问题为核心、综合教材内容后整合成的主题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从理论向度上来说是在教材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理论观点和前沿问题的再思考、再创造,是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点,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内涵性保障,其基本指向是“专”的科学性。
首先,“专”在思想性,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魂。专题教学一定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特性,不能变成文化知识课,它不是一般知识课。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更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专题讲授一定要联系和批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个学派等错误观点,注意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同时,要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蕴涵的本质性、深刻性和思想逻辑性的理论力量和魅力,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空洞的政治说教的形象和面貌。
其次,“专”在学术性,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本。目前使用的2013修订版教材,是全国知名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同类教材的国家最高水平,自身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专题讲授在筛选专题和内容选取上要重视内容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兼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现有成果和理论前沿的关系,力争使专题内容成为这一领域的学术制高点。同时,还要注意及时、准确地把每一年或每一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本专题的重要论述和重大决议适时、适度、适量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这样才能使专题的学术生命常讲常新,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
最后,“专”在具体性,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原理”课教材的语言相对比较抽象、晦涩,如果不能回归具体的话,就会变成一堆僵死的理论教条,让学生难以接受。教材体系一般采取的是逻辑演绎的叙述方法:从抽象—具体—抽象,而专题教学的讲授一般是具体—抽象—具体。就人的思维习惯而言,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即“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精选教学案例,深入讲解涉及的概念和理论,提高涉及理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影响,从而提升人们对实践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力。
二、专题教学的实践向度——“题”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着力点不仅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知识,还要培养理论认知和理论思维的能力,去观察、思考、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活力,以问题设定教学起点和着力点,通过讲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专题教学作为一种新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更应该突出课程的方法论功能和实践功能,这是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难点,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生命力的基础性保障,其基本指向是“题”的针对性。
一是“题”的热度。热点问题既是媒体舆论关注的话题,也是学生关心的问题,更是需要从理论层面加以研究的问题。热点问题型专题教学以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人点,探寻现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契合点,帮助学生自觉利用马克思主义视角解读社会问题,正确认识社会现象。
二是“题”的关注度。重点问题是当前党和政府所重点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诸方面的问题。一般来说,现实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党的重要决议和政府的重要公报等,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问题,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意识形态服务的性质。将党和国家重点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
三是“题”的怀疑度。疑点问题是指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以当代社会来印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正确性,诸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没有过时、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存在剥削等问题。专题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以现实的、历史的双重生活实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专题教学的目标向度——“专”“题”的实效性
教学模式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技术手段和中介,要服从和服务于最终的教学目标。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专题教学逻辑起点是具有强烈实践特征的“题”,“专”是在其基础上的逻辑展开的话,那么“专”和“题”的最终归宿就应该是“题”的切中要害,“专”的刻骨铭心,使“专”“题”成为专题,也就是说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指导,合理、有意义的分析与思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去应对和处理在国家、社会、人生、事业中的困惑与烦恼——这种思维模式的种子深深植根于年轻的头脑之中,使之成为一种理念,成为一种信仰。这恰恰是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可贵之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唯一”的终极目标向度,其基本指向是“专”“题”的实效性。 一是从接收机制入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接收机制主要是对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比较甄别,或是对已有的作调整,或固化、深化与升华。人生价值观的理解与接受往往与受众本人的感同身受、同其对周围的种种事件,特别是一些重大事变交互作用,也特别同其本人面对的特定时期种种人生际遇、选择、冲突联系紧密,同这些事件中提出的、折射出的各种问题或事变对人生的各种考问与“呼唤”息息相关。因此,事关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折射出的问题又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去抓紧研究,不去深究,“不会说、不能说,甚至不敢说”,岂不等于在向学生宣示自己的放弃与“逃跑”?反之,如果“说的对、说的好、说的准”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占领制高点。
二是从传授机制上入手。把握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固然是解决教学实效性问题的根本。但要区分哪些是教学管理中的、哪些是教学设计或控制中的、哪些是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教学管理的重点或难点问题,主要是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进度等;教学设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主要是教学切入点、理论前沿等问题;教学中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前两者不同,它是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并以各种方式进入到大学生视野中的现实或实际问题。混淆三者,难免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教学管理、教学组织的热点难点问题与教学中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如何教的问题,是教师们要把握并要执行的、通过努力要去达到的目标、任务。这些问题通常大学生不去关心。大学生关心的是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在成长中的价值认同与选择中的困惑等问题。我们到底是以教师关心的教学管理与设计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还是以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心安排设计教学?即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是“要我学”重要还是“我要学”重要? 诚然,把握好教学管理与教学设计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固然重要,但这只能算是教学中的“知己”,而准确把握好教学中大学生关注的问题,理清大学生对什么问题深感困惑,才算是教学中的“知彼”。管教更管学,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掌握了教学主动权,才能当好教学的主导,导演出有声有色、有实效性的活剧来。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有的放矢”的教学模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之矢射中大学生思想热点之的,用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管用”,只有这样的说服力才能使之做到 “入耳”、“入心”、“入脑”。
参考文献:
[1] 郭凤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
[3] 谭希培.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导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4] 刘贵占,陈坤.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新探[J].教育探索,2013,(7).
[5] 刘佳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施专题教学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29).
[6]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