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过剩时代,国内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我国经济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国际社会,受到国外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之下,研究产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揭示产业竞争力状态,对于提高城市和地区竞争力、保持经济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竞争力(Competitiveness)一词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含义,经济学界对它的定义并不统一。一般来说,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些)相同资源的能力,它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源的配置格局和效率。
二、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产业竞争力是个比较的概念,为了更好地把握竞争力程度,需要对它进行综合评价。产业竞争力可以是不同地区的同一个产业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地区的不同产业间的比较,本研究的出发点在于把握某一特定地区各个产业竞争力强弱,以便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找出对策。因此进行产业间的竞争力比较。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
(2)重点和准确性相结合的原则。
(3)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三、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竞争力的内涵和研究的需要及指标选取原则,本文建立了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见表1)。
(1)市场占有能力指标
按照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市场能力反映了产业开拓市场占据市场的能力,是产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市场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产业当前竞争力的强弱。指标有:①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某产业销售收入/全国总计该产业销售收入。表明某产业市场扩张能力的大小,一般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体现较好的产业竞争力实现状态。②产业相对专业化系数。产业相对专业化=某产业产值占该地区工业总产值比重/全国相应产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该指标反映了产业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化程度。系数大于1表明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品自给有余,属于专业输出部门,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果系数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区域专业化不强,竞争力较弱。
(2)生产盈利能力指标
生产盈利能力反映了产业生产能力和产业获得利润的能力,是产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指标如下:
表1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Tab.1 Index system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①产值利税率。计算公式:产业产值利税率=利税总额/产业总产值。②产业资金利税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资金运营状况和资金投入效果,指标越大,表明企业资金运营效益越高。计算公式:产业资金利税率=报告期累计实现利税总额/(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③成本费用利润率。该指标可以理解为企业每发生百元营业成本费用能够取得多少营业利润,数值越高说明企业为取得受益而付出的代价越小,企业获利能力越强。耗费与利润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耗费多必然获利少。这个指标既可以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强弱,也可以评价企业的管理水平。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100%。公式中,成本费用总额为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④总资产利润率。此指标从整体上反映了资产的利用效果,可以用来说明产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得利润的能力。还能够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得高低。由于它是个综合性较强的指标,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与其相关,综合管理水平越高,资产运用越得当,费用控制越严格,利润水平越高,该指标越高。其计算公式为:产业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其中,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该指标可以理解为运用每百元资产能够获取多少利润。这个比率覆盖企业全部资产,而不问资产来源渠道,考察角度全面,因而成为衡量产业经营业绩的最佳指标。⑤全员劳动生产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也是其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职工素质的综合表现。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⑥工业增加值率。该指标反映产业的产出效率。计算公式:
产业增加值率=产业增加值/产业总产值。
(3)技术投入强度指标 ①研发投入占总产值比重。该指标反映产业研发投资力度。②产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该指标反映研发投入的人力水平。③新产品产值率。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水平。④产业技术进步速度。用跨时5年的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表示。技术进步速度是产业开发、吸收和运用科学技术能力的重要体现。一般地,产业技术进步越快,则产业越有竞争潜力。
(4)资本投入强度指标 ①产业人均装备水平。计算公式:产业人均装备水平=产业固定资产净值/产业职工人数。②定资产新度系数。是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重,反映生产设备新旧程度。③动资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资金流动越快表明资金运营效率越高,获利能力越强,从而产业越有竞争优势。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产品销售收入/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公式中,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期初和期末的流动资产之和的算术平均值。该指标不仅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还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纯收入的情况。④资产负债率。该指标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与负债均为报告期期末数。一般情况下,指标值越小越好,因此在计算时应当取倒数。
(5)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产业长期良性发展及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基础。①产业能源消耗强度。本指标以产业万元产出消耗的能源吨数(折合标准煤)表示。一般地,与产业竞争力呈现负相关,在计算时采用倒数形式。②三废治理率。废水废气治理率分别用废水、废气达标排放量占总排放量比重表示;固体废弃物治理率用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占总排放量比重表示。
一、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竞争力(Competitiveness)一词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含义,经济学界对它的定义并不统一。一般来说,竞争力是指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些)相同资源的能力,它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源的配置格局和效率。
二、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产业竞争力是个比较的概念,为了更好地把握竞争力程度,需要对它进行综合评价。产业竞争力可以是不同地区的同一个产业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地区的不同产业间的比较,本研究的出发点在于把握某一特定地区各个产业竞争力强弱,以便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找出对策。因此进行产业间的竞争力比较。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
(2)重点和准确性相结合的原则。
(3)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三、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竞争力的内涵和研究的需要及指标选取原则,本文建立了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见表1)。
(1)市场占有能力指标
按照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市场能力反映了产业开拓市场占据市场的能力,是产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市场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产业当前竞争力的强弱。指标有:①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某产业销售收入/全国总计该产业销售收入。表明某产业市场扩张能力的大小,一般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体现较好的产业竞争力实现状态。②产业相对专业化系数。产业相对专业化=某产业产值占该地区工业总产值比重/全国相应产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该指标反映了产业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专业化程度。系数大于1表明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品自给有余,属于专业输出部门,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果系数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区域专业化不强,竞争力较弱。
(2)生产盈利能力指标
生产盈利能力反映了产业生产能力和产业获得利润的能力,是产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指标如下:
表1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Tab.1 Index system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①产值利税率。计算公式:产业产值利税率=利税总额/产业总产值。②产业资金利税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资金运营状况和资金投入效果,指标越大,表明企业资金运营效益越高。计算公式:产业资金利税率=报告期累计实现利税总额/(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③成本费用利润率。该指标可以理解为企业每发生百元营业成本费用能够取得多少营业利润,数值越高说明企业为取得受益而付出的代价越小,企业获利能力越强。耗费与利润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耗费多必然获利少。这个指标既可以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强弱,也可以评价企业的管理水平。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100%。公式中,成本费用总额为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④总资产利润率。此指标从整体上反映了资产的利用效果,可以用来说明产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得利润的能力。还能够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得高低。由于它是个综合性较强的指标,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与其相关,综合管理水平越高,资产运用越得当,费用控制越严格,利润水平越高,该指标越高。其计算公式为:产业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净额)/平均资产总额×100%其中,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该指标可以理解为运用每百元资产能够获取多少利润。这个比率覆盖企业全部资产,而不问资产来源渠道,考察角度全面,因而成为衡量产业经营业绩的最佳指标。⑤全员劳动生产率。该指标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也是其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职工素质的综合表现。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⑥工业增加值率。该指标反映产业的产出效率。计算公式:
产业增加值率=产业增加值/产业总产值。
(3)技术投入强度指标 ①研发投入占总产值比重。该指标反映产业研发投资力度。②产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该指标反映研发投入的人力水平。③新产品产值率。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水平。④产业技术进步速度。用跨时5年的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表示。技术进步速度是产业开发、吸收和运用科学技术能力的重要体现。一般地,产业技术进步越快,则产业越有竞争潜力。
(4)资本投入强度指标 ①产业人均装备水平。计算公式:产业人均装备水平=产业固定资产净值/产业职工人数。②定资产新度系数。是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重,反映生产设备新旧程度。③动资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资金流动越快表明资金运营效率越高,获利能力越强,从而产业越有竞争优势。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产品销售收入/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公式中,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为期初和期末的流动资产之和的算术平均值。该指标不仅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还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纯收入的情况。④资产负债率。该指标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与负债均为报告期期末数。一般情况下,指标值越小越好,因此在计算时应当取倒数。
(5)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产业长期良性发展及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基础。①产业能源消耗强度。本指标以产业万元产出消耗的能源吨数(折合标准煤)表示。一般地,与产业竞争力呈现负相关,在计算时采用倒数形式。②三废治理率。废水废气治理率分别用废水、废气达标排放量占总排放量比重表示;固体废弃物治理率用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占总排放量比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