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正在大力的推广。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赋予课堂教学一股时代气息。然而,多媒体沿用至今,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利与弊,本文从数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出发,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教学利与弊
一、数学学科的特点
1、高度抽象性
数学的抽象撇开了对象的具体内容,而仅仅保留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五个石头、五座大山、五朵金花与五条毒蛇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数学中关心的只是“五”。又如几何中的“点”、“线”、“面”的概念,代数中的“集合”、“方程”、“函数”等概念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点”被看作没有大小的东西,无长无宽无高;“线”被看作无限延长而无宽无高,“面”则被认为是可无限伸展的无高的面。实际上,理论上的“点”、“线”、“面”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才能真正理解。
2、严密逻辑性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任何数学结论都必须经过逻辑推理的严格证明才能被承认。逻辑严密也并非数学所独有。任何一门科学,都要应用逻辑工具,都有它严谨的一面。但数学对逻辑的要求不同于其它科学,因为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高度抽象性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一种形式化的思想材料。许多数学结果,很难找到具有直观意义的现实原型,往往是在理想情况下进行研究的。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得出,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确定,无穷小量的得出,等等。数学运算、数学推理、数学证明、数学理论的正确性等,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借助于可重复的实验来检验,而只能借助于严密的逻辑方法来实现。通常数学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遵从数学规律,而且也要合乎逻辑,在逻辑上无误。
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的“利”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多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太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课堂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大汗淋漓,学生听得筋疲力尽,索然无味。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尤其是对于数学课程,因为它的高度抽象性,必须要求学生首先对它产生兴趣,否则更会显得枯燥无趣,从而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反之,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優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
2、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突破探究难点
由于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性,使一些想象能力较差的同学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形象生动的图就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3、运用多媒体,能够有效扩展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并能够巧设练习,完善知识结构
多媒体的使用,既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缩短了教师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同时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问题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另外,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放率高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能够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一般来说,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利用多媒体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主客观上的弊端。
三、多媒体在数学教学的“弊”
1 、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外衣包裹下进行的传统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能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计算机自身的特点使其不仅成为了教学工具,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重要因素。
然而,教学手段的更新并不意味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许多课件单纯追求直观和美观,忘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计算机无非就是一个容量更大,表现力更丰富的黑板,全部教学设计都是围绕“教”来展开,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提高,反而陷入“人灌 机灌”的教学误区。曾有这么一堂数学公开课,老师在台上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快速播放下去。减少了许多常规的老师示范和学生消化思考的时间,于是在一阵走马观花的视觉冲击后,学生最后练习漏洞百出,不知所云,奠定了一堂“流水课”的败笔。究其根源,机械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更加被动,这股“换汤不换药”之风在频繁的计算机使用中依旧盛行。
2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作用被过度地抬高,削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一方面有的老师错误地误解了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简单地将课改的特色等同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忽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完全围绕课件讲课,把“课件辅助教师”变为了“教师辅助课件”,违背了课改的初衷。也有的老师忽视了课堂生成性、动态性,不顾个体差异,试图一劳永逸,在水平不同的班级授课却使用同一个课件,大大削弱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
另一方面,计算机教学系统的反馈功能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有待加强。虽然如今计算机的反馈功能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离一名真正的老师反应能力还相差甚远。比如数学中许多问题的解答千变万化,是学生发散思维的有利体现,然而如果学生的解答不在计算机的既定程序内,再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也只能束手无策。特别是遇到模棱两可的解答或是正误兼有的解答,计算机无法象老师一样立即给予正确分析和灵活指导,反馈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教学中的人文思想体现不足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实现,应该是正视计算机的媒体地位基础上实现的,其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计算机人为的割裂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大忌。现在有很多的教学课件,不是教师本人制作的,他只是按部就班的操作,按事先安排好的教案去讲,在讲课中,缺少与学生的联系,学生有一些疑问,面对多媒体的“死模式”,怕老师尴尬而又无法启齿,这样便导致了学生学而不实,老师授而不深,达不到本课的教学要求,这节课就成了一堂课件演示课,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4、滥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冲淡了教学主题,使师生关系更加僵化。
现代多媒体赋予了课堂教学形式的新的活力,而课堂教学也完全因为多媒体辅助而变得多姿多彩。但是,眼花缭乱的课件演示,借助持续对学生进行强烈的多感官冲击来吸引注意力,往往让学生感觉概念不明,无所适从。不可否认,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多样性比以往枯燥抽象的讲解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现在的许多课件制作也相当精湛,在某些课上,甚至看到一些教师选用的插图过于精美生动,常引起学生的阵阵惊呼,引发了不少骚动,起了反效果。同时,课件作为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异于真正的教学过程,即使是再有经验的老师制作的课件也很难预测课堂出现的新问题。于是,教师在授课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显得拘谨和僵化。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毕竟有别于生产流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尤其是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缺乏了教师的个性发挥,缺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就失去了教学的特色。
总体来说,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立足点应是“辅助”教师,不是取代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能或需要由计算机完成,许多传统的教学活动必不可少。计算机只能作为数学教师的助手,而不能替代数学教师。过分地夸大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会由于师生之间缺乏交流,造成学生思维和推理的单一化,以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另外,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此难点内容的实质所在,彻底掌握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傅岳新.数学教学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6).
[2]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3]李学农,丁彦青,温玲.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
[4]童保红,胡晓武,李育林.多媒体教学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
[5]邓文红.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教学利与弊
一、数学学科的特点
1、高度抽象性
数学的抽象撇开了对象的具体内容,而仅仅保留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五个石头、五座大山、五朵金花与五条毒蛇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数学中关心的只是“五”。又如几何中的“点”、“线”、“面”的概念,代数中的“集合”、“方程”、“函数”等概念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点”被看作没有大小的东西,无长无宽无高;“线”被看作无限延长而无宽无高,“面”则被认为是可无限伸展的无高的面。实际上,理论上的“点”、“线”、“面”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才能真正理解。
2、严密逻辑性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任何数学结论都必须经过逻辑推理的严格证明才能被承认。逻辑严密也并非数学所独有。任何一门科学,都要应用逻辑工具,都有它严谨的一面。但数学对逻辑的要求不同于其它科学,因为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高度抽象性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一种形式化的思想材料。许多数学结果,很难找到具有直观意义的现实原型,往往是在理想情况下进行研究的。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得出,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确定,无穷小量的得出,等等。数学运算、数学推理、数学证明、数学理论的正确性等,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借助于可重复的实验来检验,而只能借助于严密的逻辑方法来实现。通常数学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遵从数学规律,而且也要合乎逻辑,在逻辑上无误。
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的“利”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多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太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课堂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大汗淋漓,学生听得筋疲力尽,索然无味。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尤其是对于数学课程,因为它的高度抽象性,必须要求学生首先对它产生兴趣,否则更会显得枯燥无趣,从而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反之,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優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
2、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突破探究难点
由于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性,使一些想象能力较差的同学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形象生动的图就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3、运用多媒体,能够有效扩展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并能够巧设练习,完善知识结构
多媒体的使用,既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缩短了教师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同时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问题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另外,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放率高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能够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一般来说,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利用多媒体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主客观上的弊端。
三、多媒体在数学教学的“弊”
1 、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外衣包裹下进行的传统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能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计算机自身的特点使其不仅成为了教学工具,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重要因素。
然而,教学手段的更新并不意味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许多课件单纯追求直观和美观,忘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计算机无非就是一个容量更大,表现力更丰富的黑板,全部教学设计都是围绕“教”来展开,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提高,反而陷入“人灌 机灌”的教学误区。曾有这么一堂数学公开课,老师在台上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快速播放下去。减少了许多常规的老师示范和学生消化思考的时间,于是在一阵走马观花的视觉冲击后,学生最后练习漏洞百出,不知所云,奠定了一堂“流水课”的败笔。究其根源,机械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更加被动,这股“换汤不换药”之风在频繁的计算机使用中依旧盛行。
2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作用被过度地抬高,削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一方面有的老师错误地误解了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简单地将课改的特色等同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忽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完全围绕课件讲课,把“课件辅助教师”变为了“教师辅助课件”,违背了课改的初衷。也有的老师忽视了课堂生成性、动态性,不顾个体差异,试图一劳永逸,在水平不同的班级授课却使用同一个课件,大大削弱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
另一方面,计算机教学系统的反馈功能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有待加强。虽然如今计算机的反馈功能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离一名真正的老师反应能力还相差甚远。比如数学中许多问题的解答千变万化,是学生发散思维的有利体现,然而如果学生的解答不在计算机的既定程序内,再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也只能束手无策。特别是遇到模棱两可的解答或是正误兼有的解答,计算机无法象老师一样立即给予正确分析和灵活指导,反馈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教学中的人文思想体现不足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实现,应该是正视计算机的媒体地位基础上实现的,其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计算机人为的割裂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大忌。现在有很多的教学课件,不是教师本人制作的,他只是按部就班的操作,按事先安排好的教案去讲,在讲课中,缺少与学生的联系,学生有一些疑问,面对多媒体的“死模式”,怕老师尴尬而又无法启齿,这样便导致了学生学而不实,老师授而不深,达不到本课的教学要求,这节课就成了一堂课件演示课,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4、滥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冲淡了教学主题,使师生关系更加僵化。
现代多媒体赋予了课堂教学形式的新的活力,而课堂教学也完全因为多媒体辅助而变得多姿多彩。但是,眼花缭乱的课件演示,借助持续对学生进行强烈的多感官冲击来吸引注意力,往往让学生感觉概念不明,无所适从。不可否认,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多样性比以往枯燥抽象的讲解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现在的许多课件制作也相当精湛,在某些课上,甚至看到一些教师选用的插图过于精美生动,常引起学生的阵阵惊呼,引发了不少骚动,起了反效果。同时,课件作为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异于真正的教学过程,即使是再有经验的老师制作的课件也很难预测课堂出现的新问题。于是,教师在授课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显得拘谨和僵化。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毕竟有别于生产流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尤其是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缺乏了教师的个性发挥,缺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就失去了教学的特色。
总体来说,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立足点应是“辅助”教师,不是取代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能或需要由计算机完成,许多传统的教学活动必不可少。计算机只能作为数学教师的助手,而不能替代数学教师。过分地夸大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会由于师生之间缺乏交流,造成学生思维和推理的单一化,以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另外,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此难点内容的实质所在,彻底掌握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傅岳新.数学教学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6).
[2]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3]李学农,丁彦青,温玲.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
[4]童保红,胡晓武,李育林.多媒体教学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
[5]邓文红.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