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姥姥活到89岁,她是五四精神养育的新女性,虽然一生坎坷,但她以地母一样的心胸包容一切,我命由我不由天。
1917年姥姥出生于湖南常德,父亲曾经是辛亥革命的起义将领,因看不惯袁世凯称帝,退役回乡,开了一家朗朗照明公司,又垦殖荒地3万多亩,成为闻名遐迩的乡绅。母亲是京城里落魄的旗人,酷爱京剧,可惜身体不好,咳血而死。姥姥从小就漂亮,长得像电影《早春二月》里的明星谢芳。她活泼开朗,常常被父亲无奈地说顽皮。她追求进步,一直想出去求学,但是父亲重男轻女,加上战乱频繁,最后她力争去读了湖南第四女师,读完就承父命嫁给当地门当户对的人家,从此在家洗手做羹汤,相夫教子。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是最激烈的战场之一。常德会战中,日军甚至丧心病狂地进行了细菌战,造成平民死亡7000多人,十室九空,哀鸿遍野。姥姥眼见自家的大屋被日军飞机炸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到处是残垣废墟。有生之年她深深地痛恨日本侵略者,谈起来就切齿不已。
姥爷早逝,留下妻子和两个女儿。
姥姥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来了。两个女儿一个十岁一个七岁,家里一无所有,外人视她为异类,亲戚自顾不暇。怎么办?34岁的她没有自怨自艾,坐困愁城,而是四处奔波求职,最后在偏僻的乡村煤矿子弟学校找到一份教师的职业。她把大女儿送到长沙的朋友家借住,考取可以住校的初中。小女儿带在身边上学。
多少个不眠之夜,她批改作业写教案。眼镜的度数一下子就涨了不少,眼睛也越来越不好,导致五十多岁就患了严重的青光眼。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暗香浮动的春夜,七十多岁的她和二十多岁的我一起散步,偶然笑谈当年事:我们老师每年都有学农劳动,下地干活,种田施肥,要亲手捏碎晒干的牛粪撒下去。有人戴手套,有人用耙子,我绝对不这样,都是拿手捏碎牛粪撒到田里。有的人假惺惺问我:“余老师,你不嫌脏吗?臭不臭?”我总是笑着说:“没事,劳动最光荣。”
姥姥以“妇女能顶半边天”而骄傲,坚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个从小锦衣玉食的大家闺秀最喜欢过“三八妇女节”!姥姥对我们最爱说的话就是:“劳动最光荣。”她教给我做米酒、粉蒸肉、腌豆角。她告诉我做人处事的规矩:“盛米饭不要堆尖儿,不要拿饭铲抹平,不要把筷子插到碗中间,不礼貌;倒茶要倒七分满……”她喜欢养一些有蓬勃生命力的花草,虽居陋室,清洁如洗,鲜花盛开。
姥姥对女儿从小要求非常严格。女儿甚至觉得姥姥对外人比对自己好。其实她用严酷逼迫女儿快速成长,要成为飞翔长空的雄鹰。她知道乡村没有好学校,背着家庭问题女儿也不可能上什么好学校。大女儿就是教训,学业很好也无法上大学,只能当了翻砂工。于是,小女儿刚刚十二岁,姥姥就把她送上北去的列车,独自旅行三天三夜,到青岛的姨妈那里上初中,然后考上当地的卫生学校,自食其力不成问题。
那个动荡的年代,全家四口人四个地方。姥姥说那时候她最难过的是音讯不畅,亲人一年也见不到一次面。
姥姥退休了,到两个女儿家轮流住,我才开始逐渐熟悉她。迪克牛仔这样唱道:“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当懂得珍惜以后归来,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岁月留下的伤痕,让她们无法平静,不停地磨合、争吵,眼泪伴随着痛苦的回忆。姥姥太刚强了,习惯于强势表达,你必须这样做,你不能那样做,你得听我的……经过激烈的磨合,母女间的盔甲才不那么尖锐。好比刺猬,学会在相互碰触时避开自己的刺。
满头白发的姥姥认为“好女人”应该像水,“你在高处,我便在低处,看你发光;你在低谷,我便涌来,温柔地拥抱”。她从不认命,但相信双手创造未来,是唯一可以掌握的东西。活着,就得热气腾腾。她组织我们院里的老太太学气功,跳舞健身(那时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广场舞的雏形哈),风靡一时。她喜欢看书,各种各样的书。她常常对我说:“你们这代人最幸福了,不愁吃穿,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够上大学,可以出国,多好啊,一定要珍惜!”
姥姥一生爱干净,在哪里都是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89岁的时候,膝盖长骨刺,加上坐骨神经痛,只能卧床,基本无法自主行动。要强的她不能忍受没有质量地活下去,成为别人的累赘,于是选择了一个春日,把身后事安排好,遗嘱列得清清楚楚,没有欠债,自己洗刷干净,质本洁来还洁去,悄悄在睡梦中离开人世。
她的一生,幸与不幸交织在一起,与坎坷的命运搏斗,就像刘晓庆说的:岁月没有饶过我,我也没有饶过岁月。在大起大落的际遇里,仍旧抱有一颗仁心,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
那一天我在看电影《归来》,为那些相爱的人在大时代际遇下的情感变迁落泪,猛然间悟到:只有我们看着所爱的人死去,才知道我们有多爱她。
想起了亲爱的姥姥,她是我心目中的女神,美得纯净,美得天然,纵然被苦难磨砺,依然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小编碎语
文_梦龙 编辑_刘钊
妇女节对于妇女是重要的历史遺产,积淀了女人们围绕参政权、经济权和文化认同的抗争。妇女们能有今天,受惠于在三八节的历史脉络中抗争的妇女,纪念这个节日的方式,应该让女人们不再孤独,了解自己目前的处境,讨论如何应对与行动,并且继续促成性别平权的远景。唯其如此,这个节日才能让我们“充满力量”。
小编提示
这个话题本刊将持续关注。喜欢的读者请看下旬刊:《过女生节还是妇女节之如何让女孩幸福》
1917年姥姥出生于湖南常德,父亲曾经是辛亥革命的起义将领,因看不惯袁世凯称帝,退役回乡,开了一家朗朗照明公司,又垦殖荒地3万多亩,成为闻名遐迩的乡绅。母亲是京城里落魄的旗人,酷爱京剧,可惜身体不好,咳血而死。姥姥从小就漂亮,长得像电影《早春二月》里的明星谢芳。她活泼开朗,常常被父亲无奈地说顽皮。她追求进步,一直想出去求学,但是父亲重男轻女,加上战乱频繁,最后她力争去读了湖南第四女师,读完就承父命嫁给当地门当户对的人家,从此在家洗手做羹汤,相夫教子。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是最激烈的战场之一。常德会战中,日军甚至丧心病狂地进行了细菌战,造成平民死亡7000多人,十室九空,哀鸿遍野。姥姥眼见自家的大屋被日军飞机炸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到处是残垣废墟。有生之年她深深地痛恨日本侵略者,谈起来就切齿不已。
姥爷早逝,留下妻子和两个女儿。
姥姥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来了。两个女儿一个十岁一个七岁,家里一无所有,外人视她为异类,亲戚自顾不暇。怎么办?34岁的她没有自怨自艾,坐困愁城,而是四处奔波求职,最后在偏僻的乡村煤矿子弟学校找到一份教师的职业。她把大女儿送到长沙的朋友家借住,考取可以住校的初中。小女儿带在身边上学。
多少个不眠之夜,她批改作业写教案。眼镜的度数一下子就涨了不少,眼睛也越来越不好,导致五十多岁就患了严重的青光眼。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暗香浮动的春夜,七十多岁的她和二十多岁的我一起散步,偶然笑谈当年事:我们老师每年都有学农劳动,下地干活,种田施肥,要亲手捏碎晒干的牛粪撒下去。有人戴手套,有人用耙子,我绝对不这样,都是拿手捏碎牛粪撒到田里。有的人假惺惺问我:“余老师,你不嫌脏吗?臭不臭?”我总是笑着说:“没事,劳动最光荣。”
姥姥以“妇女能顶半边天”而骄傲,坚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个从小锦衣玉食的大家闺秀最喜欢过“三八妇女节”!姥姥对我们最爱说的话就是:“劳动最光荣。”她教给我做米酒、粉蒸肉、腌豆角。她告诉我做人处事的规矩:“盛米饭不要堆尖儿,不要拿饭铲抹平,不要把筷子插到碗中间,不礼貌;倒茶要倒七分满……”她喜欢养一些有蓬勃生命力的花草,虽居陋室,清洁如洗,鲜花盛开。
姥姥对女儿从小要求非常严格。女儿甚至觉得姥姥对外人比对自己好。其实她用严酷逼迫女儿快速成长,要成为飞翔长空的雄鹰。她知道乡村没有好学校,背着家庭问题女儿也不可能上什么好学校。大女儿就是教训,学业很好也无法上大学,只能当了翻砂工。于是,小女儿刚刚十二岁,姥姥就把她送上北去的列车,独自旅行三天三夜,到青岛的姨妈那里上初中,然后考上当地的卫生学校,自食其力不成问题。
那个动荡的年代,全家四口人四个地方。姥姥说那时候她最难过的是音讯不畅,亲人一年也见不到一次面。
姥姥退休了,到两个女儿家轮流住,我才开始逐渐熟悉她。迪克牛仔这样唱道:“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当懂得珍惜以后归来,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岁月留下的伤痕,让她们无法平静,不停地磨合、争吵,眼泪伴随着痛苦的回忆。姥姥太刚强了,习惯于强势表达,你必须这样做,你不能那样做,你得听我的……经过激烈的磨合,母女间的盔甲才不那么尖锐。好比刺猬,学会在相互碰触时避开自己的刺。
满头白发的姥姥认为“好女人”应该像水,“你在高处,我便在低处,看你发光;你在低谷,我便涌来,温柔地拥抱”。她从不认命,但相信双手创造未来,是唯一可以掌握的东西。活着,就得热气腾腾。她组织我们院里的老太太学气功,跳舞健身(那时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广场舞的雏形哈),风靡一时。她喜欢看书,各种各样的书。她常常对我说:“你们这代人最幸福了,不愁吃穿,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够上大学,可以出国,多好啊,一定要珍惜!”
姥姥一生爱干净,在哪里都是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89岁的时候,膝盖长骨刺,加上坐骨神经痛,只能卧床,基本无法自主行动。要强的她不能忍受没有质量地活下去,成为别人的累赘,于是选择了一个春日,把身后事安排好,遗嘱列得清清楚楚,没有欠债,自己洗刷干净,质本洁来还洁去,悄悄在睡梦中离开人世。
她的一生,幸与不幸交织在一起,与坎坷的命运搏斗,就像刘晓庆说的:岁月没有饶过我,我也没有饶过岁月。在大起大落的际遇里,仍旧抱有一颗仁心,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
那一天我在看电影《归来》,为那些相爱的人在大时代际遇下的情感变迁落泪,猛然间悟到:只有我们看着所爱的人死去,才知道我们有多爱她。
想起了亲爱的姥姥,她是我心目中的女神,美得纯净,美得天然,纵然被苦难磨砺,依然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小编碎语
文_梦龙 编辑_刘钊
妇女节对于妇女是重要的历史遺产,积淀了女人们围绕参政权、经济权和文化认同的抗争。妇女们能有今天,受惠于在三八节的历史脉络中抗争的妇女,纪念这个节日的方式,应该让女人们不再孤独,了解自己目前的处境,讨论如何应对与行动,并且继续促成性别平权的远景。唯其如此,这个节日才能让我们“充满力量”。
小编提示
这个话题本刊将持续关注。喜欢的读者请看下旬刊:《过女生节还是妇女节之如何让女孩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