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歌《茉莉花》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406507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摘要】:民族歌曲是表现一个地区和民族的有效工具,不同地区的歌曲展现出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韵味,民族歌曲不仅成为了地域文化的代表,也成为社会文化的构成元素。审视民歌的创作和发展轨迹,包含了大量优秀的歌曲,《茉莉花》就是其中一首。关于《茉莉花》这首民歌作品,在江苏、河北等多个地区均有这个曲目,但地区之间流行的版本并不相同,本文就以江苏的《茉莉花》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作品基础概述的了解,再对《茉莉花》展开音乐分析,目的是更深入的了解這部作品。
  【关键词】:江苏;《茉莉花》;演唱处理
  前言
  中国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民歌在民族文化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历史,当然也创造可风格迥异的民族歌曲作品。民歌中通常表现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美好诉求,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并且由于历史、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使歌曲具备了独特的音乐面貌。
  江苏民歌《茉莉花》是一首体现少女与茉莉花之间纯朴情感的歌曲,歌词和旋律的配合,将一首温婉的南方民歌呈现出来。本文通过对《茉莉花》的创作概述来了解这首歌曲的相关概述,在此基础上对民歌进行音乐分析,来认识作品的曲式调性结构、旋律发展和歌词的内容,为作品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的把握铺好理论基础,通过实践来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民歌《茉莉花》概述
  江苏的这首《茉莉花》属于民族音乐中的鲜花调,这种旋律曲调在明清时期开始广泛流传,地区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最初这首旋律曲调是属于秧歌小调的一种,经过历代多位艺人的不断变化,最后演变为曲牌鲜花调,并且在乾隆年间被汇集到《缀白裘》这本曲集中,配有了曲谱以及曲词,以此流传下来。
  江苏的这首《茉莉花》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十分广泛,伴随着文化传播也在国际上驰名,歌曲表面看似在赞美《茉莉花》,但实际上是通过茉莉花来含蓄的传递男女之间的爱情。《茉莉花》这首作品在我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只不过在不同地区的版本之间是有所差异的。这首作品的旋律婉转、流畅,下面就对它展开详细的分析。
  二、民歌《茉莉花》的音乐分析
  一首民歌是由充满意境美的歌词和技巧性的旋律及曲式结构等方面组成的,因此要想获得良好的演唱效果,在演唱前就应当对这首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进行理解,才能够帮助演唱者。下面对《茉莉花》这首作品的进行音乐分析。
  (一) 曲式和调性的安排
  这个歌曲的曲式结构较为简单,是一个单乐段旋律重复了三次的结构形式,乐段中由引子、a、b、c、d四个乐句和尾声构成。全曲的结构如表格1:
  通过表格能够看出,在乐曲的结构上采用了中国民歌中的起承转合式的创作特点。歌曲建立在民族五声调式B徵调式,由a、b、c、d四个乐句组成,主题素材单一。在《茉莉花》的引子中,是采用主题旋律的素材完成的,主题旋律为a乐句(见谱例1),其中的核心音为mi、sol、do、la,其中通过mi-re-mi的方式来辅助核心音mi;以sol-la-sol的方式来辅助核心音sol;以do-re-mi-re-do的方式来辅助核心音do;以do-la-do的方式来辅助核心音la,用这些方式来装饰核心音,通过这个主题旋律能够看到其中对于sol音的重视程度,第一乐句以sol音结束,第二乐句以sol音开始,整首乐曲的音程关系只包括了级进、三度以及四度的小跳进进行,这样的方式让旋律在平静中似乎还荡漾这波澜。
  谱例1如图
  a、b、c、d这四个乐句的旋律落音分别为sol、do、la、sol,也就是徵、宫、羽和徵音,这边是起承转合的体现。
  (二) 旋律的发展
  正如前文提到的,这首歌曲是建立在民族五声调式之上,展现出了鲜明的民族调性,a、b、c、d四个乐之间通过落音的不同,展现出了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茉莉花》的旋律进行以二度级进为主,其中偶尔出现的三、四度音程的跳进正是南方民歌中常用的手法(见谱例2),这样的旋律发展方式让人能够在平稳中感受到亲切和快乐,除此之外,也通过这样的方式赋予了旋律更多的流行效果。将少女追求“美”的生活的样貌和形象刻画的十分具体,音乐中的细腻和优雅仿佛赋予了“茉莉花”更多感染力。江苏的《茉莉花》通过温婉的旋律、多变的节奏来表现诗情画意。
  谱例2如图
  (三) 歌词的内容
  旋律借助歌词阐述内容,歌词又凭借旋律来抒发感情,旋律和歌词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够完整的将一部艺术歌曲表现出来。一首成功的民歌作品能够打动人心,不仅仅是凭借优美的旋律,还因为音乐作品的歌词。透过歌词,我们可以简单明了的就能够明白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并且很容易就透过歌词走入音乐的情感世界,寻找自身经历中与之相对应的共鸣。
  这首作品刻画的江南的一幅风俗画,展现出典型的南方特色。《茉莉花》中没有使用衬词来帮衬演唱,展现出轻盈的画面感。歌词的描写同样让人体会出浓烈的东方韵味,歌词内容纯朴,描绘了对茉莉花的美无限热爱的内容。歌词的描写使用了比兴的技巧,例如“香也香不过它”中的“香”,以及“白不过它”中的“白”、“比不过它”中的“比”,这些都是对茉莉花采用的比兴的手法。这首民歌通过叙事的方式来抒发感情,将情感和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茉莉花的美的追求,来含蓄的表达爱情。
  结语
  江苏民歌《茉莉花》中体现了温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除此之外,还通过旋律进行的配合,将羞涩的情感隐藏在背后。这首民歌凭借旋律和歌词的完美结合,不仅获得了众多听众,在学习民歌的道路中,已经成为必学曲目。
  以上通过对《茉莉花》进行了这三方面的分析,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衍伸到演唱的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对这首作品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过去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忽略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因此,在演唱时经常会表演有所欠缺,如今,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以后演绎这首作品来说,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且掌握了相关的学习方法,对于日后其他作品的把握来说,也体统了宝贵的经验和材料。
  参考文献:
  [1]吴明微.中国歌曲创作中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探微[J].艺术研究,2014,(第4期).
  [2]万波.浅析江苏民歌《茉莉花》与东北民歌《茉莉花》之异匾[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第8期).
  [3]夏琳.民歌《茉莉花》源流辨析[J].音乐创作,2013,(第1期).
  [4]马丹.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魅力初探[J].北方音乐,2014,(第15期).
其他文献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摘要】:早在人类之初,当原始初民举行头戴鸟羽兽角、身披兽皮兽尾边舞蹈边叫唱进行具有法术巫术意味的仪式时,舞蹈服饰对于舞蹈的重要价值就已经萌生了。舞蹈艺术的震撼呈现,不单单是靠舞蹈动作的独立存在,它作为综合的艺术形式,舞蹈艺术也依附于包括音乐、舞美和舞蹈服饰在内的等众多的艺术成分的积极参与和辅助。本文主要论述服饰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摘要】:巍巍太行,洋洋漳泽。晋东南地,三省交界,山水之间,有城长治。长治绕郭皆水:石子河、黑水河、南护城河、东防洪渠,称“三河一渠”。虽有淤、阻、雍、断诸疾,却是整座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是山水城林空间格局的重要纽带,承载了这座城市依附滨河生活的深深期许——治水活水、乐水美水、山河怡趣、环城流美。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三河一渠”  一、长
期刊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摘要】:消费社会的特点、商品的特性、消费者的习惯爱好、国际国内流行色变化趋势等及时了解和研究,不断增强色彩的社会学和消费心理学意识。所谓色彩感,即是色彩通过视觉而反映在心理的感情联想。尽管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的人,对色彩各有偏爱,但对色彩认识的共性还是一致的。  【关键词】:色彩;包装设计;商品  70年代以前,我们的色彩是低调的,
期刊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在现代音乐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两个方面,一是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就是利用多媒体进行软件(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二是利用计算机音乐教学软件(如《乐音》、Cakewalk等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根据目前中小学乐音教育的要求,后者更为适合计算机在乐音教学中的整合,也更利用实现构主义的现代教学模式在乐音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MIDI
期刊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摘要】:十四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萌芽发展,他们摒弃了当时的文化,选择复活古罗马,古希腊的文化,从而开始了文艺复兴时期。他们在建筑领域不再一味的追求像哥特式建筑一样华丽的外观以及对宗教思想的极度追捧,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开始注重实用性以及人的需求,这也是体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中心思想的标志。  【关键词】:宗教;人文主义;新建筑语言  十四世纪,资本
期刊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摘要】:本文就浮世绘当中的风景绘对“物哀”审美观念的成因进行了研讨,目前有关日本浮世绘的研究介绍多以年代背景、代表人物、技法、构图、色彩和造型等为主,而对画面更深层次的心理探究和诸多形而上的问题还有待解决,本文将以日本文化中最底蕴的物哀审美观作为切入点,从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两位大师作品的创作风格、艺术特色以及日本的人文地理等多方面来探究物哀审美观的成因。  
期刊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摘要】:皮影艺术已经从单一的戏曲光影的模式向各个文化领域延伸扩展,在此过程中,雕塑艺术融入我国并与皮影的结合,拓展了皮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令雕塑在大家庭里呈现出新的面孔。  【关键词】:皮影艺术;现代雕塑;运用  一、皮影艺术国内外概况  雕塑艺术与皮影的结合,不仅拓展了皮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样也令雕塑在大家庭里呈现出新的面孔。  在雕塑艺术向着
期刊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户晓,不仅因为王昭君是我国传说中的四大美女之一,更因为昭君为求百性得以安居乐业,出塞和亲的崇高精神为人们所敬仰〔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昭君出塞》就是根据这一史实所创作的。该作品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音调的基础上,采用了新颖的艺术歌曲写作手法,拓宽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昭君出塞》;声
期刊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3)  【摘要】:本文对现今产品设计的需要进行了分析,深刻阐述了民间美术对产品设计的重要性,并就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间美术;产品设计;传统文化内涵;创新;运用  产品设计融合了艺术、文化、历史、工程、材料等科学内容,是一种综合性产物。让产品传达出的美与人的观念相结合,实现产品的功能和美感的统一。产品设计通过技术手段和生产工艺将
期刊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00)  【摘要】:色彩是最具有视觉信息传达能力的要素之一,也是食品包装、 销售的重要元素。通过对色彩的功能性及食品包装色彩的用色规律分析,总结色彩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强调应用色彩的味觉增强食品包装设计的表现力并运用实践。  【关键词】:色彩;食品包装;主色调;味觉  一、食品包装的色彩  食品包装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进行产品形象传播的媒介,对产品形象的塑造至关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