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再创伤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意外创伤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有920万儿童因之被送进急诊室,并有超过12000名儿童死于创伤,这个数字比所有感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总数还多。然而与其他疾病相比,预防创伤的宣教活动却开展得并不广泛和引人注目。如今,人们开始探讨:什么办法可以降低儿童意外创伤的发生?
  十多年来,美国有些医院的急诊室在儿童创伤预防方面发挥了作用。比如,他们发放自行车头盔和儿童安全座椅。那些持续关注居高不下的儿童创伤发生率的人意识到,急诊室能做的还应该更多。最关键的是要搞清楚,在这920万案例中,哪些孩子或者家庭最能从额外的帮助中获益;此外,还需要找到在急诊室这个时间紧迫的环境里进行有效干预的办法。研究人员表示,预防的重点不仅是保护某个孩子及其兄弟姐妹,而且是要在社区范围内摸清造成儿童创伤的模式。专家认为,有效地采集公共健康数据和重新考察个别家庭遇到的情形,都是必要的。
  美国儿童医疗中心高级副总裁、急诊医学专家的约瑟夫·L·莱特说,“急诊室有很大的义务参与到地区或全国的监管活动中来,应当尽可能多地获得儿童创伤的前因和经历方面的信息,这是对急诊室的基本要求。而最令人沮丧的是,你往往只能在急诊病历记录中发现‘儿童受伤’这样简单的描述。”
  十多年来,莱特博士与他的团队从急诊室的记录中整理数据,从而发现了华盛顿地区造成儿童和青少年创伤的模式。虽然该中心的图表数据在早期并不丰富,但他们仍从中确定了青少年参与社区暴力的情况与社区教育项目之间的关联,他们还总结了哪些地区的儿童更容易在厨房里出现烫伤事故。
  除了公共健康组织以外,一些其他专科的急诊医师和研究者也在寻求能够预防儿童创伤及再次创伤的方法。医学与公共健康专家布莱恩·约翰斯顿说,“我想,任何一个在创伤领域工作的人都知道,最好的创伤风险预警器就是——以前受过创伤,但受伤不是你能预料到的。”
  最近,约翰斯顿博士和他的同事从几个儿童创伤数据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第一次受伤(或其兄弟姐妹在同一时期受过伤)的孩子,在3个月内再受伤的风险因素包括:单亲家庭、接受政府援助的家庭,以及一个未预料到的因素——创伤后的精神压力(应激障碍)。“性别、年龄、父母的婚姻状况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约翰斯顿博士说,“我们也不能期望改变长期存在的家庭模式,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我们可以干预的。”
  儿童或其家庭在其遭受创伤后有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性,这一直是费城儿童医院创伤研究及预防部门关注的焦点。他们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受到意外创伤后3个月内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在22%?50%之间,而一年后风险则降到12%?29%之间。
  然而,当他们在一家急诊中心测试一个PTSD的筛选工具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急诊中心的护士不愿意运用调查问卷参与这项工作。研究人员承认,说服急诊中心增加一些不会产生明显作用的工作流程是十分困难的。考虑到受伤的孩子在急诊室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费城儿童医院的研究小组又提出,他们将对持续性创伤后应激症状进行出院指导。
  创伤后应激的症状可发生在受伤后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等父母把受伤儿童接回家、病历归档、医生进行随访后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因此,费城儿童医院的团队一直在寻求办法,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知识便于被家庭所掌握。他们还为此创立了一个网站,里面有一些视频、贴士、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情况的小测试等。跟踪研究发现,那些经历了暴力而受伤的孩子,与意外创伤的孩子相比,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风险更高。
  受到创伤的儿童及其家庭需要一个全面的随访护理过程,医疗机构应及时为他们提供支持,研究人员认为,这个过程应该持续6?12个月。然而,正如急救医疗经常面对的状况一样,儿童创伤预防的初期努力可能被一个问题所困扰——谁来为此买单?
  目前还很难说服繁忙的急诊室工作人员去接受这个额外的负担。迄今为止,大多数受到创伤的患者还无法得到预防再创伤的信息。基于儿童创伤预防工作的重要性,急诊医疗和公共健康部门需要加大支持与投入,让与此有关的计划得到很好的实施。
译/符诗尧
其他文献
昨天看完金马奖颁奖礼就躺下了,慢慢觉得胸闷,黑暗中坐起来竭力呼吸了一会儿,也许是因为灰霾中两天没有开窗,也许是想到近10年前和另外一个人一起看的那一届。主持人是林志玲,那个人不认识她,先是漫不经心地上网,后来渐渐盯住屏幕,最后终于没忍住问我:“这是谁啊?”  那一届的最佳影片是《艳光四射歌舞团》。我再躺下来的时候,那首《流水艳光》的歌词突然一个字一个字地在黑夜里浮上来:阔阔茫茫/人生的路途阮流浪/
这不是一部靠题材取胜的电影。如今,这类抱错孩子而引发人性困境和冲突的电影已经不再能先天引发关注,这部《如父如子》走的是一条温婉的路线,依靠一个悲剧的开端引出了一个治愈系的故事。  野野宫良多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建筑师,妻子是全职太太,儿子庆多正在面试私立小学。他们的生活就是当代社会“成功”的样本。但来自医院的一个电话改变了一切,院方告诉他们,庆多实际上是斋木熊大家的儿子。在那之后,两家人开始见面,相识
2000年,联合国推出了“千年发展目标”(MDG),自此以后,国际社会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在了满足基本的水供应和卫生服务上。从1990年到2010年,两百多万人获得了改善的水资源。如今,联合国准备以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作为2015年之后“千年发展目标”的延伸。以此作为又一个契机,大规模水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应该被置于更加核心的位置。  传统智慧认为,改善供水状况取决于挖井、
混了这些年,黑丫终于混到了当吃货不丢人的开明盛世。  作为一名资深吃货,黑丫真有些生不逢时。70年代末的穷乡僻壤,七岁的黑丫躲过午睡,撑一支长篙,专在蜘蛛网中纠缠,待网丝有叶片厚时,再探入那潋艳的柔波,出水后,这篙头堪比今日的502胶。把这罪恶的篙头伸向那繁枝茂叶间的鸣蝉,“知了知了”立即凄美成 “完了完了”。不消十几分钟,就能粘下五十余只,然后翅膀一揪,在泥地上挖个坑,用松毛引火,架上干枝,片刻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启功《自撰墓志铭》)  启功先生六十六岁写下这么一首自况兼自嘲的打油“墓志铭”,七早八早就把自己一生论定,从容开阔而谦逊,老派文人的风姿尽现字里行间。老先生在北京,我在台北,不识其人只爱其文字,以文字相
朋友王二波,我认识他有十多年了。十年前我们如胶似漆,十年后则聚少离多。他是我朋友圈里最最不靠谱的,没有之一,对于像我这样的水瓶座怪叔叔来说,能对一个同性朋友保持如此大的忍耐,堪称奇迹。  每当王二波想要喝酒的时候,总是先给我发个短信,“兄弟,想你了,喝一杯乎?”以前我的回答通常是“喝一杯就喝一杯”,于是,他找地方、点菜、然后带上几个乌七八糟我根本不认识的人,胡吃海喝完,我埋单。  后来我不上当了,
6月17至19日,李克强总理带领规模庞大的企业代表团访问英国。访英期间,中英双方共签署数十项政府和商业间协议,内容涉及金融、科技、教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总额超过300亿美元。双方还宣布,力求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  李克强对英国的访问,表明了中英、中欧关系的两个特点。  首先,中国对欧洲、英国的外交关系,近些年来急剧地向经贸关系倾斜。过去中国有一种思路,试图在国际战
今年7月初,为纪念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逝世十周年,复旦大学举办了一场学术研讨会。会上,谈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和张维迎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张维迎坚持他二十多年来一贯的观点:“政府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创造自由的环境、法治、包括产权制度的保证。很多时候,在经济事务中,没有国家和政府的干预,效果或许会更好。”  林毅夫也没打算改变他对中国模式的推崇:“中国过去35年,我们必须承
大致千禧年以来,中国古代历史突然“火”了。以中国古代历史與人物为题材的图书,屡登五花八门的“排行榜”。这类题材的作者,也受到读者的热捧。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需要写一篇大文章才能说清楚,暂且不表。但说两个比较表面的现象:第一,作者大致都不是古代史学术圈内的研究者,多是“横生斜长”出来的。有的作者甚至是被这把“火”所吸引,跟风而行;有的是出版者跟风而临时邀约一些作者而出书的。第二,这类书越写越宏大,到
2013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这是中共十八大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两会,十八大对未来五年的规划和设想能否变成现实,需要通过两会的法定程序予以确认和推动,此乃本次两会受到世人高度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届两会一共选出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2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代表全国13亿多人行使国家政治权利,共商国是。  此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任代表占代表总数的65.62%,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