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白领健康陷落

来源 :北京科技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ypig_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有一句谚语 ‘人生如航海’,意思是说,人生这艘航船驶到中途时,风景应该是最美的,这时船的马力也应该是最足的。而人在中年的时候,体力、精力应该处于一生中最充沛的时候。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却发现一些年轻才俊突然撒手离去,让人唏嘘不已。这些人中,不乏大公司的CEO、企业老总、知名的文艺界人士、科研学者……是什么透支了我们的健康?
  
  “2010年中国城市健康大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仅占2.5%左右。
  该调查历时半年,地域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济南、天津、大连、武汉、南京等大中城市,内容涵盖城市人群的生活、工作、情感、心理、婚姻与家庭等多个角度。
  调查发起者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卫生统计与预防医学专家于世北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城市健康大调查共进行了两次,2009年调查的人群分为公务员、白领精英、HR以及城市居民四类,2010年又对人群进行了细化,增加了企业及公司人、股民、城市居民、有车一族、城市家庭(空巢家庭、421家庭等)、房奴、剩男剩女等。
  以房奴为例,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出现心理负面情绪,同时波及到躯体不适,超过40%的购房人群有一种以上的疾病。颈腰椎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精神或心理疾患、溃疡性结肠炎是典型的“房奴六病”。
  “经济负担加重,开始精打细算”、“居住地交通不便,离上班地点较远”、“增加了加班的次数”、“开始做兼职”等问题都是造成房奴身体健康水平的恶化原因。
  此外,关于金融从业者的调查也显示,50.9%的员工每周工作时间为46~55个小时,55~65个小时的有43.7%,超过65个小时的占12%,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达到12个小时。
  由于工作造成的精神紧张、饮食等方面不规律,以及抽烟饮酒等习惯,造成这一人群易患肠胃病,患病率可能高达90%。而媒体、证券、保险、销售、律师、教师行业也存在严重的健康透支状况。
  陈明是北京市中关村一家消费电子企业的产品总监,大学毕业以后就进入了这家公司,经过7年的努力,他才做到了现在的位置。现在每个月他都有将近1万元的收入,在很多人看来,他拥有一份不错的职业和收入,但是他却常常感觉到非常疲惫和焦躁。
  几年前,陈明谈了一个女友,但对方家人嫌他个子太矮,加上在北京没房,因此不同意他们来往。
  恋情的变故给了陈明心理上很大的打击。朋友给他介绍的女朋友,他都因害怕再次受到伤害,纷纷回绝。
  今年上半年,他去六环以外看了几个楼盘,本想在房山区挑一个合适的楼盘,但是从楼盘到他上班的地方,高峰期公交单趟就要2个半小时到3个小时之间,因此只好放弃了。
  陈明带领的团队要跟踪市场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及设计改良。常常挑灯夜战,时间久了,晚上睡觉成了问题,有时不得不吃安眠药才能入睡。第二天起来,他常常感到头昏脑涨。
  为了让自己保持清新的头脑,陈明到达办公室就会冲上一杯浓浓的咖啡。时间长了,产生了咖啡依赖症。不喝咖啡,工作就提不起神来,有时抑制自己不喝,但是精神状态却抵挡不住,喝了以后又感到后悔。
  有一段时间,他感到身体隐隐酸痛,甚至逐渐消瘦。有一天他心里突然出现一个念头:是不是得了癌症。此后,这样的担忧就经常出现,他感到害怕,但更害怕去医院检查。最后,在朋友的劝说下去了医院,结果并没患上癌症。医生告诉他,是平时的工作及其他问题造成的心理压力太大了,因此才对疾病产生联想和担忧,这是压力综合征的反应。
  陈明也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焦躁,有时为找不到一份文件,心里就会像开水一样翻滚。为了一件小事情,也会像火山爆发一样突然大发脾气。此外,睡觉时他经常做梦,而大部分梦都是在爬山或者攀岩,总是到不了最高点又滚下来了。朋友告诉他,可能是他的压力太大,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因此建议他休息一段时间。
  专家表示,这样的案例非常典型,目前最困扰城市白领的健康问题排名前三的是肠胃、肝脏等消化系统问题,颈椎、腰椎、骨质增生等运动系统问题,以及失眠等神经系统问题。同时,城市白领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很值得关注,排名前3位的均为负面情绪,比如平淡感、疲倦感、烦躁感。
  中国医师协会HMO秘书长陆希祥说,“很多高薪职位的群体在赚取更多金钱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多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长期下来就造成了越有钱、职位越高,健康水平越差的状况。”
  都市白领,压力无极限
  现年30岁的任女士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主管,“销售目标和流量目标是硬性压力而且没有尽头。今年做得更好,明年就会定一个更大的目标,”谈到工作时,她说。而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时间,她几乎都分给了女儿,钢琴、英语、舞蹈、滑冰、游泳一个不落,下了课还要监督辅导。而最近她又出现了失眠的症状,此时她甚至觉得做梦也是好事了。
  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像任女士这样的白领,有三到四成睡眠质量不高,甚至经常失眠。其中,外企管理人员的过劳现象最多;国企高层、私企业主、新闻媒体、IT等行业过劳现象也很普遍。
  压力导致的结果并非仅仅是失眠。公司人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易患的高危疾病,主要为超重或肥胖和俗称“三高”的高血压、血脂增高、血糖增高。这都属于代谢紊乱疾病,与生活水平提高有密切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富贵病”很少独来独往,若不及时干预,会发展成为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疾病,成为猝死事件的幕后魔手。
  压力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司人的健康,艾瑞咨询和MSN网的数据更是显示,超过九成公司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压力,近八成公司人在最近六个月内抑郁过,6%的公司人压力已达极限。仅有3.1%的公司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完全满意,持积极乐观态度。
  由于长期伏案、运动量不足,办公室白领易患颈椎、腰椎、骨质增生等运动系统疾病,而且这些疾病更青睐女性。调查显示,女性患上这些疾病的几率比男性高12.7%。这些疾病的成因均与压力相关。
  慈铭体检根据35~45岁的高收入精英的体检数据得出结论表明,他们拥有富裕生活的同时,拥有的是一个超过自然年龄10岁的身体。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2030年最常见死因预测报告中称,在未来一百年里癌症将继续位居人类“夺命杀人榜”首位,癌症年轻化的程度正在不断加深加重。虽然肿瘤是一种身体疾病,但却与精神因素息息相关,严重的精神创伤,精神过度紧张和情绪过度抑郁,都可能是肿瘤的活化剂。
  值得庆幸的是,调查显示的数据也并非都是负面的,艾瑞咨询和MSN网的调查发现了一个减压的小秘诀:家庭能够成为坚实的减压后盾。单身的白领,尤其是离异的人承受着更多心理压力。16.3%的单身白领表示压力很大快要承受不住了,而已婚的白领比例则在10%左右,另有超过27.8%的已婚人士表示目前压力较小或者没有压力。
  
  三十而立,慢性病上身
  有个非常不幸的数据显示,年轻人在进入职场后,很容易胖起来,这或许是因为运动不像在学校时那样方便了,也或许是因为有钱能去高级餐厅吃晚饭了,当然也可能是无处不在的压力。根据慈铭体检的调查,20~30岁之间的年轻白领中有23.65%的人超重,40.92%的发胖几率。这可能会让他们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越来越胖,越来越不健康,越来越累。
  最初的几年可能还不明显,到了30岁大关时,可能不少年轻人都要开始悔不当初了。三十而立的应该是事业,是家庭,而不是慢性病。
  肥胖会直接导致很多疾病。比如,肝内脂肪累积过多。根据慈铭体检的数据,在30~40岁的公司白领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达到31.11%。
  另外,白领由于熬夜、精神压力巨大以及生活不规律而诱发的糖尿病,体现出了空腹血糖普遍偏高的明显特征。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课题组调查发现,在20~39岁公司人群中,糖尿病患病人群高达3.2%,糖尿病年轻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如果女性腰围大于2.4市尺(1米等于3市尺),男性腰围大于2.7市尺,未来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比正常人高三四倍。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在全世界每年1650万心血管病的死亡人数中,有860万是女性。这一数字是女性因癌症死亡人数的两倍。虽然许多妇女害怕癌症,特别是乳腺癌,但她们没有以同样的关注来预防心血管病。北京平均每20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因冠心病做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的患者年龄约提前了5~10岁。
  老年病正在年轻人中间蔓延。比如脑血栓一般是在老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的基础上形成,但北京安贞医院的统计显示,医院每周至少会有2~3名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因心肌梗塞或脑卒中急性发作入住重症监护室,最年轻的冠心病猝死者年仅33岁。
  安贞医院历时10年在70万人群中进行的调查显示,10年间,脑梗塞、脑出血等急性脑卒中在35岁年龄组男女发病率分别增加了136%和220%;而急性冠心病发病率男性在45~49岁年龄组增加了50%,女性在55~59岁年龄组增加了32%。
  这些慢性病很少独来独往,听之任之就会酿成严重后果。调查结果表明,有26%的被调查者对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非常了解,八成以上的参与者承认知道如何治疗。另外,绝大部分被调查者都能明显意识到家人存在的慢性疾病,但能做到有效解决的比例却不足20%。也就是说,在大部分人心目中都认可治疗重于预防,而不是预防重于治疗。而在国际上,防重于治的理念已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可。
  
  不良生活方式是健康最大敌人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告诉记者,一个人的健康主要由四个元素组成:父母遗传因素15%;环境因素17%;医疗因素8%;个人生活方式60%。
  洪昭光说,一个人遗传的因素对于健康来说很重要,但不是绝对。环境因素对一个人的健康也很有关系,如果山明水秀、空气好,病也会少很多。
  “医疗因素在健康影响方面非常小,现在很多人的误区就是有病上医院,这样就错了,健康就像艺术品,是很精细的,你毁坏了,就不如原始的。实际上医生在整个健康当中就占8%,很有限。”洪昭光强调。
  在这四种元素中,个人的生活方式不规律显然成为现代都市人群健康陷落的主要原因。“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参加体育锻炼了?”“你感到身体不舒服是否去医院检查?”“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吃早餐了?”“你有几年没有体检了?”
  很多人谈到健康问题都会说,我的身体没有感到不舒服,不需要到医院检查。对于一个城市白领来说,以上四个问题回答起来比较困难。“忙,没有时间,等忙完这段时间再说。”这些都成为忽略健康问题的借口。
  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区工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一直无法适应欧洲总部那边的慢节奏的工作效率。“有时候一份普通文件,在国内加上几个小时班就能完成,而在总部那边可能需要三四天的时间。”张女士说。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感到白天时间不够用,常利用晚上去干那些白天未完成的工作,甚至成为习以为常的事。另外,五光十色的夜生活已在城镇兴起,有的深夜还泡在舞厅、歌厅里,看通宵电影或参加其他娱乐活动。作为都市里的“晚睡族”,明知镜子里的黑眼圈已惨不忍睹,可是,加班、聚会、上网、看碟、泡吧、蹦迪……我们似乎有无数理由纵容自己克扣睡眠。
  洪昭光说,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成为现在中国人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人们面临的压力也是空前的巨大,在重压下,人体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血糖增高、血小板活性增强,机体进入“应激”状态。这种状态持续过久、过强,就会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最终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
  其实,压力大的原因各有不同。有因为重任压肩,出于高度责任心的;有因学术研究,出于执着事业心的;有因利益驱动,出于利欲熏心的,总之,洪昭光认为,这些人的想法概括起来就是:工作最费心,人际最烦心,家庭最操心,健康最省心。
  王先生今年40岁,是一家IT公司主管,家庭和睦,白天埋首于办公室,晚餐后一家人排排坐,在电视机前观赏电视节目,几乎是公式化的生活,如果来不及煮晚餐,西式快餐餐厅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一天,王先生在工作时突然发生嘴角歪斜、无法言语的症状,到医院急诊时仍有持续恶化,甚至右侧瘫痪的迹象,经检查后医生诊断为进行性脑中风。
  “现代城市人的不良饮食习惯也是造成这一人群健康陷落的原因。”中国农业大学李里特教授指出。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快餐文化也被引入中国,但是和中国的饮食文化相比,快餐的营养成分显然要低很多。有的都市白领一天三顿都是依靠快餐解决,长久下去,其体内所需的营养成分一定会失衡。
  
  The eatwell plate
  1.理想破灭,精神萎靡,没精打采,消极度日。
  2.盲目自卑,缺乏自信。
  3.无竞争意识,满足现状。
  4.缺乏生活热情,失去生活目标。
  5.习惯于依赖、顺从、怯懦、退缩,做事不主动,.缺乏积极进取精神。
  6.思想消极,情绪低沉。
  7.忧心忡忡,心绪郁结。
  8.消极厌世,得过且过。
  9.欺骗自己,怀疑自己。
  10. 多疑多虑,防范别人。
  11. 忐忑不安,焦虑紧张,心烦意乱
  12.对品德、才能、容貌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反感。
  13. 在行为上对被嫉妒的人冷漠、讽刺、挖苦、打击,以此来宣泄心中的怨愤与不满。
  14. 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你(他)痛苦 万分。
  15. 郁郁寡欢,遇事常往坏处想,缺乏达观的态 度。
  16. 忧郁不乐,对他人办事不放心,心事重重。
  17. 神经过敏,多愁善感,自作多情。
  18. 情绪表现易受暗示,波动较大,反复无常,心理上有适应障碍。
  19. 胆小怕事,怯场退避,怯懦恐惧。
  20. 心神不宁,食不知味,睡难成眠。
  21. 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待人冷漠,苛求于人。
  22. 人际关系紧张,处于孤独苦恼之中。
  23. 智力发展不正常。
  24. 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不符。
  25. 言行不一,表里相悖,是二重人格。
  26. 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27. 自暴自弃,忧郁颓废。
  28. 对强弱不同的刺激不能做出适度的反应,易受挫折。
  29. 没有自知之明,只能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特别是个人的不足就更看不清了。
  30. 对各种活动都没有兴趣,只有独处。
  31. 情感和意志行为不协调。
  
  评分及说明:
  如果你自己或他人的情况同题中所说的情况一致,就选择。每题计1分,分数在10分以下,表明其心理健康;10-20分是不稳定型,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参半;21分以上者为心理不健康。
其他文献
国内有历史文化学者曾撰文认为,中国人食用燕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唐代。在那时,燕窝被中国航海的水手从南洋一带带回,并当作御膳供奉给皇上。另外也有人认为,中国人食用燕窝有500多年的历史。有史书记载,早在郑和下西洋时,远洋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停泊在马来群岛的一个荒岛处,食物紧缺。在无意之中他们发现了藏在悬崖峭壁上的燕窝。于是郑和就命令部属采摘,洗净后用清水炖煮,用以充饥。数日后,船员个
期刊
2010年,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第一次成功逆转了衰老过程。他们从中药黄芪中提炼出一种名为“TA-65”的物质。这一物质成功延长了受试小白鼠已经很短的端粒。    人类与衰老、死亡之间的斗争,古往今来都没有停歇过。最近,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第19届世界抗衰老和美容医学大会上,科学家向公众展示了一系列极具未来色彩的6种抗衰老新技术。  迄今,世界上还没有发现可以有效逆转衰老的药物或手段。如
期刊
拔罐被认可不意味着人人都适合。拔罐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病症,在罐的大小、技法、部位、适宜体质上都大有讲究。    9月1日凌晨,歌手齐秦在家中接受保健师拔罐理疗时,背部、面部和躯干严重烧伤。尽管是由于保健师的操作不慎引起的,但人们对于这种传统的物理疗法——拔罐的安全性还是提出了质疑。  事实上,由于保健的风靡,拔罐除了出现在正规医院,大大小小的保健、美容中心几乎都可以提供这项服务,技师水平参差
期刊
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正在运行,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高能量的对撞机,将产生出宇宙创生之初的粒子大家庭。有着“上帝粒子”之称的“黑格斯”,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它的重生将给世人带来无限的喜悦。  目前,数千名科学家正鼓足干劲、全力寻找它,志在必得。7月底,召开的欧洲高能物理会议上,LHC高调展示了他们看到“黑格斯”的证据,令人欣喜若狂。然而就在一个月后的国际轻子光子大会上,他们又降低了调门
期刊
在PC上网中,备受青睐的搜索引擎和浏览器,在移动平台上有被削弱的趋势。因为移动互联的用户并没有像PC用户那样,通过浏览器来访问开心网、微博之类的交互性站点。    当你想要“织”微博、上开心网、查地图时,一般要通过搜索引擎或浏览器,登录相关网站才能使用。如果使用的是PC电脑,只要用一个小小的鼠标,就能方便操作,但是对那些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的人来说,可能就比较麻烦。  最近,一种新的上网习惯,正在移
期刊
古人“贴秋膘”的理由,是为了增加体脂肪。  “贴秋膘”的说法来自生活水平较低的时代。那时,人们食物不足,本来就难得长肉,皮下脂肪太少。到了炎热的夏季,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热得汗流浃背,食欲不振,把那点儿仅有的皮下脂肪又削去一层。  到了立秋之时,好容易暑热减退,食欲恢复,就要提醒自己多吃一些。一则秋日是丰收季节,各种食物供应日益丰富,有足够的营养资源可以享用;二则立秋之后天气会日益转凉,为了应付寒
期刊
广电总局前不久对机顶盒的限制极大地打压了互联网电视和部分智能电视。把内容和服务与产品更深入地结合,推出云电视是“躲避”限令的出路。    8月16日-28日,六大国产彩电品牌纷纷发布“云电视”。相比之下,国外厂商均选择沉默。这是国内电视的异军突起,还是又一次的挂羊头卖狗肉?  云电视蜂拥而起  8月 16日,海信在京发布个人智能电视I’TV,云电视的概念已呼之欲出;第二天,海尔率先推出全球首款“云
期刊
如果一个关于自己的噩耗突如其来,得了不治之症抑或是失去至亲至爱的人,人们会像平常一样淡定、从容吗?畏惧、焦躁、灰心,任何一个可以想得到的消极情绪,恐怕都能轻易将人打倒。  旁观者也许会说,这人也太过脆弱了。可一旦同样的遭遇降临,人们往往一样摆脱不了如此的心理。其实,人的心理本是非常脆弱的,不仅仅是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可以说这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自然现象,人们并不需要太过惭愧。  在10个多月的时间里,
期刊
在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上,寻找远古兽类演化的足迹,好比是大海捞针。但有群执着的人,哪怕是为了沧海一粟的发现,也要坚定他们探索的步伐。邓涛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工作者。  野外考察工作的任务,就是每天不停地寻找化石。把化石采集回来后,还要对着这些冷冰冰的骨头做研究。如此枯燥单调的工作,若非特别感兴趣,恐怕很难坚持。  中学时的邓涛,买了一本《化石漫谈》,这本早已泛黄的书,至今还摆在他办公室的书架上。“我的生
期刊
“大脑是一个能量场……人死亡后残留的脑回路可以追溯8分钟前的记忆”。“源代码”正是通往这8分钟世界的路径。    柯尔特·史蒂文斯是一名飞行员上尉,他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坠机。不过,军方还想让已故的他,调查一起火车爆炸案的真相,以阻止下一次爆炸。  这是导演邓肯·琼斯在《源代码》中想要讲述的故事。在影片构筑的世界中,人脑好比一个电磁体,有短暂的记忆轨道功能,可以保存临死前大约8分钟的记忆片段。这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