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探究式学习遇到的问题:1.学生的基础影响探究。2.教学时间影响探究。3教学资源影响探究。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教育观念要转变。2.教师教学方式要变革。3.教师自身素养要提高。三.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探究教育观念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进入课堂之前,我们教师已经进行了多次新课程培训。知道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的能力、素质以及终身发展。怀着满腔热情,我走进了课堂,一年下来,颇有感触。
  一.探究式学习遇到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们知道探究式学习有很多优点。如:刺激强烈、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不仅能更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还能体会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因此热爱科学,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但是,我们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学生的基础影响探究:
  客观地讲,学生基础不齐,学习兴趣欠缺。尽管教师充分主导,但是一节课下来,效率过低。要达到教学目标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对学物理不感兴趣,出现搞小动作、开小差,注意力转到课堂以外的情况。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探究能力,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俨然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小组讨论或汇报结果的时候,往往只是少数的好学生在充当“代言人”的角色,一部分在随声附和,还有一部分干脆一言不发。
  其实,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不少学生本来对物理就有畏难情绪,甚至谈不上兴趣。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实在培养不起来,也要强制培养。否则的话,高中的物理课程可能就要荒废了。再有就是分小组时,把学生合理搭配,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切忌强强、弱弱搭配。对于经常一言不发的同学要采取措施。如:讲个物理学家的故事、表演个节目,活跃课堂气氛等。
  2.教学时间影响探究:
  探究式学习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作为保障,教师们在开展探究式学习时,基本立足于课堂。而课堂可以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又是有限的。这使得教师在决定是否采用探究式学习时有些举棋不定。事实上,一些探究式教学已流于形式:学生刚开始探究或还没探究完,教师就急着找学生要结论。尤其一些所谓的优质课: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样样俱全。一节课下来,具有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一切表象,却与新课程改革精神背道而驰。
  既然新课程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列入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那么,一节课下来我们就不能只是关注知识目标是否完成,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这节课同样是成功的。其实,在我看来,学习物理,思维和方法更重要。
  3.教学资源影响探究:
  学校教学资源是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条件,探究式学习对教学设备、环境和学习的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图书室、实验室、实践活动的场所和必要的经费等等。而我校的教学资源离要求还相差甚远,还不能完全适应探究式学习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自由落体运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手头的物品进行探究:“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器材为每个学生都有的橡皮、小刀、大小不同的作业纸等。先让学生根据经验判断:“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的关系”。学生的观点可能不同,再让他们用自己拥有的器材进行探究。最后得出正确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轻重无关”。这样做,学生兴趣浓厚,知识点掌握牢固。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
  1.教师教育观念要转变
  新课程改革,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首先,重视过程与方法。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第三,教师要为学生的人生引路。教学过程中,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弘扬,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2.教师教学方式要变革
  首先,要改变我们过多地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要建立起平等交往的互动机制。要善于处理教材,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真正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获取结论的过程,在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再次,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经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
  3.教师自身素养要提高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了,教师的讲授时间减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恰恰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那只能是盲目探究,形式上的探究。可见,教师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
  另外,教师要有高于学科知识的更为广阔的知识储备。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的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所以,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三.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
  新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成长。物理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可以说,新课程改革,有起点,没有终点。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研究,认真领悟新课程理念,不断地挖掘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成为新课程标准下的一名优秀物理教师。我坚信,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将新课程改革工作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
  [2]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其他文献
【摘要】当下倡导“五学”教学法和物理学所提的七步骤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它们都包含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研性学习这一积极的学习过程。本文对教师在这种学习中的指导谈些看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研性学习指导  经过多年的课改,广大教育工作者尝试和使用过多种的教学方法,其中探究性学习是得到认可推广的一种高效的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的学习过程。其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如物理等中自已探索问题的
【摘要】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为了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本文从新旧知识的衔接、提高学习兴趣、解题规范化等几个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衔接兴趣规范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生物概念,牢牢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注重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践探索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反思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概念都来源于科学实验,许多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实验中得到体现。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生物学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已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许多常规方式方法难以表现的教学内容可以很容易地表现出来。探索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探索的任务。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机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
期刊
【摘要】相交而言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这对学生而言会产生知识掌握的难易和接受程度的问题。较为直观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而对于一些比较抽象且负责的知识则需要教师在理论讲解的同时配合一定的实验演示以达到知识的融汇贯通,使学生在实验现象和总结中掌握相关知识。此外,教师的课堂实验演示还能够使学生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规范,为生物实验课的开展奠定基础,课堂实验在教学
随着高考的结束,网络上有关高考解析的材料成为了搜索的热门词,是老师和学生研究和学习的第一手资料,然而这些高考解析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考试意图,偏离了解题方向,甚至出现一些不太合理的解释,基于此想法,我特意选取部分解释进行阐述,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点。有一份关于2012福建高考化学试题解析中的12、23题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笔者对其略作剖析,供大家继续讨论。  12、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