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标志作为最具符号特征的世界性语言,极具抽象地表现并反映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意象认识。合理地看待标志设计艺术在世界发展中的继承和革新,涉及到设计艺术的发展取向。本文从标志设计的民族形式感和民族精神内涵入手,结合标志的属性特点、文化内涵、设计理念和语言等进行研究,对世界发展中的民族标志设计进行理性思考和反思,实现对标志的民族特色与世界特性关系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民族性;标志设计;世界性;继承与革新
一、对标志设计艺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认识
艺术随时代而嬗变。不同时代的文艺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和某种承袭的联系。艺术的这种历史继承不仅反映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更体现在民族的艺术传统和创作方法上。随着时代的革新,文化趋同以及艺术的世界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标志作为最具符号特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在世界发展中的继承和革新,需要融合和贯通地域性、民族性文化传统,也应当拥有广泛的全球市场,充满时代感。如何把握好标志的民族特色和世界特性,关系到我们设计艺术的发展取向,也深刻影响着人们情绪心智和生命历程。
艺术的民族性在于“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手法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风格。”[1]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标志设计[2],应当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体现和表达设计师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审美情趣。同时,它也应当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历史的舞台上,对标志设计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理解有着不同的声音。有观点认为:越是要体现标志的世界性,越要在设计形式上采用民族感很强的标志,因为世界性包容了民族性,只要坚持民族性,大力发展民族特色,就能完美的体现世界性,立于不败之地。也有观点认为,标志的世界性必定超越民族性。各民族的标志设计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设计国际化将最终使标志的民族特点逐步弱化和减少,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特性的世界性艺术标志。笔者以为,过分强调民族标志设计的民族风格和过分强调标志设计的世界同一性,都不可取。
首先,过分强调标志设计艺术的民族特征使其设计难以“互通”。
世界是整体,人类需要沟通。文化虽然千差万别,却有很多共通点。设计作为世界沟通的桥梁,就要用独特的视觉语言符号找出这种互通之处并表达出来,使情感得到交流、心灵得到沟通。标志设计艺术在世界发展中的继承和革新,不能单纯地为了体现民族风格,刻意选择古文字或符号作为设计元素来体现民族的文化渊源,如果民族标志的风格体现仅仅是为了形式,那么其内容在世界范围内的互通就要大打折扣。因为那样的形象缺乏广泛的易懂性与通俗性。比如毫不保留的照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汉唐图案作为对外形象标志,那对于对此并不熟悉的外国人来说必定会造成一定的障碍。
其次,过分强调世界层面的一致性,标志设计将缺乏个性和激情,也会弱化民族性和本土性。对设计艺术而言,强调世界层面的一致性可以使得设计的方向比较统一,市场细分比较明显,设计人员比较容易控制设计的风格;但缺点在于设计往往程式化、单一化、公式化。消费者就不得不忍受设计上的平乏、同一的趋向。如果设计者只是狭隘地从简化的字母、字体以及现代抽象形的角度来设计,只强调标志的世界性和现代性,忽略本土艺术的渗透,这样设计的标志虽然从商业、信息、现代的角度来说其形式感较强,但用多了也就让人感觉缺乏本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
事实上,民族性和世界性是一个不能分开的关系。在世界的大舞台,只要各民族间的交往存在,艺术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民族标志在世界发展中展现着自己的魅力,也改变着自己的舞姿。其一,标志的民族性是百花齐放的。对于民族特点的标准的衡量,斯大林曾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作为衡量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标准。民族标志设计是否存在标准?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是具有民族性的作品?这不是一下子能够回答的。标志的民族性本身不是一种样式,而是百花齐放。这“花”来自艺术家各自对传统的选择和个人的体验,来自设计者对民族艺术因素独特的吸收、借鉴。其二,无差别的艺术形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同样概念的具象与抽象,表现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就会有不尽相同的表达方式和视觉效果[3]。如果为了强调标志设计的世界性,用一个规范来约束形式和设计内容上的一摸一样是很难的。其三,民族标志的形式本身就是多样化的,是在不尽相同的表达方式中才形成的一种独特风格。而千千万万这样的风格是在充分考虑和比较标志的多民族性、多样性的基础上,以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习俗的差异为衡量的前提的。
此外,民族标志的个性与标志设计的世界性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探讨角度。可以说,标志设计的民族性相对于设计师个人创作而言是一个共性的概念。它存在的基础是设计师的“个性”,没有设计师的创作个性也就没有标志设计艺术。然而,民族化是共性中的个性,整体中的局部,一般中的特殊,它的存在是以国际化的大趋势为背景的。因此,标志设计艺术的民族性相对于设计师个人创作而言是一个共性的概念,标志世界性相对于各国标志的民族特色而言也是一个共性的概念。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就如同举办一个展览,究竟是邀请全部本国的艺术家参加,还是邀请有外国艺术家和策展人来参与,这并不是一个核心的问题。问题在于,本土和全球的关系不能分开,民族性和世界性也是不能分开的。
当然,标志设计的世界性同样处于发展之中。标志设计的世界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标志设计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而且随着各民族的发展,标志设计的世界性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世界发展环境下标志设计民族特色的尺度把握
宽泛的经济合作,带来文化沟通与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强势文化的蔓延和弱势文化的消亡。文化界限的模糊,和文化的被迫趋同,使得设计者无法摆脱国际化的趋势指引,与此同时,设计的审美又使他无法放弃对个性的追求。因此,民族标志设计一方面不能完全脱离世界,需要合理地向先进学习,另一方面,唤我本色,与时俱进,把握好标志设计艺术中的民族特色尺度问题也不容忽视。
保持标志设计的民族性不能够妄自尊大,不能忽视其他民族文化。优良的设计享誉全球,是因为它懂得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重视不同文化的融合、交流与吸收。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吸收传统的养料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但不能因为他民族文化曾经被本民族艺术滋养过就忽视他民族文化。标志是因为有了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艺术个性的设计元素而缤纷多彩的。很难想象某天民族标志失去特色,全人类仅拥有一种样式、风格、甚至表现内容时会怎样。标志设计语言只拥有单一样式和风格特点的话,那么这不仅意味着标志设计艺术的消亡,也会是人类社会的悲哀。花红柳绿相辅相成,标志设计艺术的繁荣要求在世界大舞台上必须保持各个民族艺术的个性。
保持标志设计的民族性不是无视其他民族的艺术精华,吸收其他民族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标志设计的民族个性消解。在今天,如果要求艺术家只采摘本民族艺术之花而对他民族艺术毫不动心,也实在难为我们的艺术家[4]。为了吸收他民族文化的艺术营养,在设计的过程中向发达国家学习,应采用具体分析的思维方式,既不盲目地认为西方的所有设计都是先进的,也不过分夸大我们民族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这样做正如人吃糖,不是为了使自己变得如何胖、如何庞大,而是一种吸收和超越。它绝不是外表的摹仿、复制,而是在进行重构的过程中融入当代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征,为我所用,用以滋养我们的设计,强健我们的身体,发展我们标志设计的民族特性。
保持标志设计的民族特色并不是“拿来”的简单。标志通过释放和阐述一个民族的性情特质、气质理念、文化观念,揭示出民族精神状态的丰富性、复杂性和规律的传承性。可以说,任何时代,我们都不能将前人的遗产统统抛弃,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艺术,但是任何时代对艺术精髓的继承又不是简单和机械的照搬。虽然现代的民族标志需要体现民族文化精髓,承接本民族文化的命脉。但中国民族传统图形作为一种艺术的种子成长和发展于封建社会,多少有着从封建社会中带出来的烙印。运用民族传统图形做标志设计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精华,如果仅仅搬用民间或原始符号,不求甚解、依葫芦画瓢,从一开始就对表面的形式美进行组装,那么标志的设计将难免落入俗套。
在民族标志的革新与创造中,我们对传统图形艺术的运用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要获得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则要设计者在研究时能够摆脱其物化表面而深入到它们精神领域的内部,领悟传统艺术精华的同时,在现代西方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可以说,“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中,并吸取外来优秀的意识、方法,才能构建出既有自己独到之处,又不落后于国际潮流的理念与实践体系”[5]。
笔者以为,将民族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的标志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标志设计作为一种超越性的构型过程,其定位要强化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要自然贴切地结合其民族性和现代感,不牵强附会;利用视觉元素的点、线、面之间的组合,将造型手法、同质文化、异质文化、设计责任、思维习性集中在动态性和功能性标志设计的艺术之中。设计注重理念的同时也延伸丰富的内涵,使设计形象灵活多变,适应性和应用性得到拓展。
我们不能祈求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标志设计。我们也不必抱残守缺、孤芳自赏,我们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完善和超越本民族固有的标志设计的特色。虽然中西文化精神沿着不同轨迹不断地延续发展,在设计理念上强调的是各自地域文化范围内的个性化视觉取向,但两者之间也可以把意象多元化和风格多元化结合起来。将人文化的艺术特征体现在标志图形结构上,展现柔和、自由图形美;使标志图形的设计更具符号化,艺术效果更加广告化,符号识别性更强。可以说,世界各民族的设计师都需要对标志设计中本民族的艺术传统进行选择,对其他民族的设计元素也必须用本民族的量规加以规范、选择。由此看来,世界文化的共融性是建立在各国家、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的,通过直观可感的形式传递着人的精神力量、意念和情感,这对于世界发展中的标志设计艺术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1]陆费逵、舒新城.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4132。
[2]普罗霍罗夫.苏联百科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1184。
[3]赵广玉、李超德.体验视觉.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28。
[4]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刊.2001,5:47-48。
[5]吕敬人.敬人书藉设计.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8。
关键词:民族性;标志设计;世界性;继承与革新
一、对标志设计艺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认识
艺术随时代而嬗变。不同时代的文艺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和某种承袭的联系。艺术的这种历史继承不仅反映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更体现在民族的艺术传统和创作方法上。随着时代的革新,文化趋同以及艺术的世界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标志作为最具符号特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在世界发展中的继承和革新,需要融合和贯通地域性、民族性文化传统,也应当拥有广泛的全球市场,充满时代感。如何把握好标志的民族特色和世界特性,关系到我们设计艺术的发展取向,也深刻影响着人们情绪心智和生命历程。
艺术的民族性在于“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手法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风格。”[1]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标志设计[2],应当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体现和表达设计师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审美情趣。同时,它也应当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历史的舞台上,对标志设计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理解有着不同的声音。有观点认为:越是要体现标志的世界性,越要在设计形式上采用民族感很强的标志,因为世界性包容了民族性,只要坚持民族性,大力发展民族特色,就能完美的体现世界性,立于不败之地。也有观点认为,标志的世界性必定超越民族性。各民族的标志设计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设计国际化将最终使标志的民族特点逐步弱化和减少,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特性的世界性艺术标志。笔者以为,过分强调民族标志设计的民族风格和过分强调标志设计的世界同一性,都不可取。
首先,过分强调标志设计艺术的民族特征使其设计难以“互通”。
世界是整体,人类需要沟通。文化虽然千差万别,却有很多共通点。设计作为世界沟通的桥梁,就要用独特的视觉语言符号找出这种互通之处并表达出来,使情感得到交流、心灵得到沟通。标志设计艺术在世界发展中的继承和革新,不能单纯地为了体现民族风格,刻意选择古文字或符号作为设计元素来体现民族的文化渊源,如果民族标志的风格体现仅仅是为了形式,那么其内容在世界范围内的互通就要大打折扣。因为那样的形象缺乏广泛的易懂性与通俗性。比如毫不保留的照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汉唐图案作为对外形象标志,那对于对此并不熟悉的外国人来说必定会造成一定的障碍。
其次,过分强调世界层面的一致性,标志设计将缺乏个性和激情,也会弱化民族性和本土性。对设计艺术而言,强调世界层面的一致性可以使得设计的方向比较统一,市场细分比较明显,设计人员比较容易控制设计的风格;但缺点在于设计往往程式化、单一化、公式化。消费者就不得不忍受设计上的平乏、同一的趋向。如果设计者只是狭隘地从简化的字母、字体以及现代抽象形的角度来设计,只强调标志的世界性和现代性,忽略本土艺术的渗透,这样设计的标志虽然从商业、信息、现代的角度来说其形式感较强,但用多了也就让人感觉缺乏本国的文化韵味和民族根基。
事实上,民族性和世界性是一个不能分开的关系。在世界的大舞台,只要各民族间的交往存在,艺术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民族标志在世界发展中展现着自己的魅力,也改变着自己的舞姿。其一,标志的民族性是百花齐放的。对于民族特点的标准的衡量,斯大林曾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作为衡量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标准。民族标志设计是否存在标准?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是具有民族性的作品?这不是一下子能够回答的。标志的民族性本身不是一种样式,而是百花齐放。这“花”来自艺术家各自对传统的选择和个人的体验,来自设计者对民族艺术因素独特的吸收、借鉴。其二,无差别的艺术形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同样概念的具象与抽象,表现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就会有不尽相同的表达方式和视觉效果[3]。如果为了强调标志设计的世界性,用一个规范来约束形式和设计内容上的一摸一样是很难的。其三,民族标志的形式本身就是多样化的,是在不尽相同的表达方式中才形成的一种独特风格。而千千万万这样的风格是在充分考虑和比较标志的多民族性、多样性的基础上,以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习俗的差异为衡量的前提的。
此外,民族标志的个性与标志设计的世界性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探讨角度。可以说,标志设计的民族性相对于设计师个人创作而言是一个共性的概念。它存在的基础是设计师的“个性”,没有设计师的创作个性也就没有标志设计艺术。然而,民族化是共性中的个性,整体中的局部,一般中的特殊,它的存在是以国际化的大趋势为背景的。因此,标志设计艺术的民族性相对于设计师个人创作而言是一个共性的概念,标志世界性相对于各国标志的民族特色而言也是一个共性的概念。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就如同举办一个展览,究竟是邀请全部本国的艺术家参加,还是邀请有外国艺术家和策展人来参与,这并不是一个核心的问题。问题在于,本土和全球的关系不能分开,民族性和世界性也是不能分开的。
当然,标志设计的世界性同样处于发展之中。标志设计的世界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标志设计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而且随着各民族的发展,标志设计的世界性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世界发展环境下标志设计民族特色的尺度把握
宽泛的经济合作,带来文化沟通与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强势文化的蔓延和弱势文化的消亡。文化界限的模糊,和文化的被迫趋同,使得设计者无法摆脱国际化的趋势指引,与此同时,设计的审美又使他无法放弃对个性的追求。因此,民族标志设计一方面不能完全脱离世界,需要合理地向先进学习,另一方面,唤我本色,与时俱进,把握好标志设计艺术中的民族特色尺度问题也不容忽视。
保持标志设计的民族性不能够妄自尊大,不能忽视其他民族文化。优良的设计享誉全球,是因为它懂得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重视不同文化的融合、交流与吸收。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吸收传统的养料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但不能因为他民族文化曾经被本民族艺术滋养过就忽视他民族文化。标志是因为有了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艺术个性的设计元素而缤纷多彩的。很难想象某天民族标志失去特色,全人类仅拥有一种样式、风格、甚至表现内容时会怎样。标志设计语言只拥有单一样式和风格特点的话,那么这不仅意味着标志设计艺术的消亡,也会是人类社会的悲哀。花红柳绿相辅相成,标志设计艺术的繁荣要求在世界大舞台上必须保持各个民族艺术的个性。
保持标志设计的民族性不是无视其他民族的艺术精华,吸收其他民族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标志设计的民族个性消解。在今天,如果要求艺术家只采摘本民族艺术之花而对他民族艺术毫不动心,也实在难为我们的艺术家[4]。为了吸收他民族文化的艺术营养,在设计的过程中向发达国家学习,应采用具体分析的思维方式,既不盲目地认为西方的所有设计都是先进的,也不过分夸大我们民族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这样做正如人吃糖,不是为了使自己变得如何胖、如何庞大,而是一种吸收和超越。它绝不是外表的摹仿、复制,而是在进行重构的过程中融入当代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征,为我所用,用以滋养我们的设计,强健我们的身体,发展我们标志设计的民族特性。
保持标志设计的民族特色并不是“拿来”的简单。标志通过释放和阐述一个民族的性情特质、气质理念、文化观念,揭示出民族精神状态的丰富性、复杂性和规律的传承性。可以说,任何时代,我们都不能将前人的遗产统统抛弃,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艺术,但是任何时代对艺术精髓的继承又不是简单和机械的照搬。虽然现代的民族标志需要体现民族文化精髓,承接本民族文化的命脉。但中国民族传统图形作为一种艺术的种子成长和发展于封建社会,多少有着从封建社会中带出来的烙印。运用民族传统图形做标志设计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精华,如果仅仅搬用民间或原始符号,不求甚解、依葫芦画瓢,从一开始就对表面的形式美进行组装,那么标志的设计将难免落入俗套。
在民族标志的革新与创造中,我们对传统图形艺术的运用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要获得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则要设计者在研究时能够摆脱其物化表面而深入到它们精神领域的内部,领悟传统艺术精华的同时,在现代西方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可以说,“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中,并吸取外来优秀的意识、方法,才能构建出既有自己独到之处,又不落后于国际潮流的理念与实践体系”[5]。
笔者以为,将民族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的标志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标志设计作为一种超越性的构型过程,其定位要强化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要自然贴切地结合其民族性和现代感,不牵强附会;利用视觉元素的点、线、面之间的组合,将造型手法、同质文化、异质文化、设计责任、思维习性集中在动态性和功能性标志设计的艺术之中。设计注重理念的同时也延伸丰富的内涵,使设计形象灵活多变,适应性和应用性得到拓展。
我们不能祈求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标志设计。我们也不必抱残守缺、孤芳自赏,我们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完善和超越本民族固有的标志设计的特色。虽然中西文化精神沿着不同轨迹不断地延续发展,在设计理念上强调的是各自地域文化范围内的个性化视觉取向,但两者之间也可以把意象多元化和风格多元化结合起来。将人文化的艺术特征体现在标志图形结构上,展现柔和、自由图形美;使标志图形的设计更具符号化,艺术效果更加广告化,符号识别性更强。可以说,世界各民族的设计师都需要对标志设计中本民族的艺术传统进行选择,对其他民族的设计元素也必须用本民族的量规加以规范、选择。由此看来,世界文化的共融性是建立在各国家、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的,通过直观可感的形式传递着人的精神力量、意念和情感,这对于世界发展中的标志设计艺术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1]陆费逵、舒新城.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4132。
[2]普罗霍罗夫.苏联百科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1184。
[3]赵广玉、李超德.体验视觉.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28。
[4]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刊.2001,5:47-48。
[5]吕敬人.敬人书藉设计.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