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改革开放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迅猛发展,人员交往急剧增加。中国内地与台湾利益共同点广泛,服务业也是未来两岸重点发展的产业。另外,台湾地区现代服务业起步较早,有资金、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优势,服务业相对发达,两岸加强现代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前景十分广阔。因此,ECFA的签署,对两岸服务贸易的发展无疑将产生实质推动。对于ECFA框架下服务贸易开放情况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服务贸易在世界貿易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经历了多次重大转型,但是,服务产业在其经济结构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良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服务业产值一直占其本地生产总值的55%以上。2000年开始基本在70%左右。服务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口也近六成,台湾地区已逐步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工业化社会正逐步向服务型社会转变,台湾经济步入新一轮转型期,服务产业的发展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近年随着台湾主导产业的加速外移以及人均收入增幅趋缓,台湾服务产业发展也面临升级及拓展海外市场的需求。
外贸依存度是衡量贸易开放度的常用指标, 最早的贸易开放度度量也是从分析对外贸易依存度开始的,即用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表示贸易开放度。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服务贸易。即用进出口服务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表示服务贸易开放度。它反映了一国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程度,也体现了一国经济增长对国际服务业市场的依赖程度。
如果将台湾的服务贸易对外依存度与大陆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台湾服务贸易开放程度比较高,贸易开放度在15%左右,而且2002年以来呈稳定上升趋势。相对而言,大陆的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则相对很低,其贸易开放度仅在5%左右,基本上相当于台湾的1/3。总的来看,其增长速度也不如台湾。这应该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台湾当局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以及不断推出促进台湾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台湾服务贸易开放进程。
当台湾经济逐步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过渡时,台湾当局就曾拟定“推动策略性服务业发展方案”,选择那些产业关联度大、市场潜力雄厚、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附加值高的服务行业。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逐步实施“国际化、自由化、制度化”的经济开放政策。不少部门逐渐由独占走向寡占甚至完全自由竞争。1995年服务贸易领域正式纳入世界贸易管理体系后台湾地区当局为尽早加入WTO,遂以推动“亚太运营中心计划”为契机,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尤其是运输、金融、保险、电信、银行等部门。2002年,台湾地区终于加入WTO。随着入世承诺内容的不断实施,台湾地区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度更高,其市场经营主体已形成了由外资、民间企业、民营化的原公营企业并存、相互竞争的格局。
尽管为了应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陆积极推进服务领域的开放与发展,双方在服务业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范围也有所扩大,但或多或少受两岸关系局势影响及台湾当局限制,两岸现代服务业的交往合作尚处于较低层次状态。总体上看,两岸服务业的交往与合作呈现以下特点:
1. 台湾在大陆投资服务业的比重偏低
台湾对大陆投资仍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投资十分有限。首先,从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产业分布看,自90 年代以来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所占份额偏低。按照台湾“投审会”核准金额统计,1991 ~ 2005 年在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中,对服务业投资金额仅16.4 亿美元, 仅占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的3.48%;其次,从大陆吸引境外投资的行业分布看,台商在大陆投资服务业的比重也明显偏低。2003 年~ 2005 年上半年, 大陆服务业吸引外商投资比重基本在23%~ 24% 之间。而根据大陆统计,2004 年台湾在大陆投资农业、制造采掘和服务贸易的实际金额分别为1.19 亿美元、25.03 亿美元和4.95 亿美元,比重分别为3.84%、80.27% 和15.89%。可见,台商在大陆投资服务业的比重明显低于外商,未来两岸服务产业合作应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两岸服务业合作仍以传统服务领域为重点
从台商在大陆投资服务业的行业分布看,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运输业等大陆开放较早的传统生产型低附加价值服务业领域。1991 ~ 2005 年累计,台商投资批发零售业金额为13.63 亿美元,占对服务业投资额的34.57%,居第1 位;第2 位为其它服务业,投资金额8.0 亿美元,占20.29%;第3位为科技服务业,金额为7.46 亿美元,占18.92%;第4 位为运输仓储通信业,金额为3.47 亿美元,占8.8%;第5 位为不动产与租赁业,金额2.66 亿美元,占6.75%。此5 大服务业占台商投资服务业比重将近90%。可见,台湾与大陆服务业的合作长期以来以传统服务业为重点,在金融、保险、房产、信息、旅游、租赁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比重较小、层次较低,仍存在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
3. 政策性障碍制约了两岸现代服务业的合作与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相比制造业而言,更多地涉及政治与公权力因素。长期以来制度建设滞后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大陆现代服务业改革开放步伐相对缓慢,集中体现在行业进入门槛和行业垄断两个方面,缺乏竞争导致现代服务业创新不足,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岛内对大陆人员、产品、资金以及信息的进入进行限制。例如,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之所以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台湾方面至今仍禁止银行业赴大陆设立营业分支机构,另一方面也与政治僵局下两岸至今无法建立相应的金融监管机制有关。在分销业方面,目前的体制是外贸公司不能从事国内分销业,内、外贸在管理体制方面是分离的,台湾企业进来后也难以操作。其他如货币直接汇兑、旅游观光、两岸直航等等,也涉及两岸交流与合作机制层面的问题。这些政策性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合作与发展。
总的来说,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台湾服务贸易开放程度较高,且服务贸易对于台湾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近年随着台湾地区制造业的加速外移以及人均收入增幅下降,服务产业的内部需求不断减少,拓展海外市场需求已是台湾地区服务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于大陆而言,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很迫切。不过,相对而且,目前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服务贸易交流还不够密切,没有对双方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服务贸易业开放情况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服务贸易在世界貿易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经历了多次重大转型,但是,服务产业在其经济结构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良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服务业产值一直占其本地生产总值的55%以上。2000年开始基本在70%左右。服务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口也近六成,台湾地区已逐步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工业化社会正逐步向服务型社会转变,台湾经济步入新一轮转型期,服务产业的发展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近年随着台湾主导产业的加速外移以及人均收入增幅趋缓,台湾服务产业发展也面临升级及拓展海外市场的需求。
外贸依存度是衡量贸易开放度的常用指标, 最早的贸易开放度度量也是从分析对外贸易依存度开始的,即用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表示贸易开放度。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服务贸易。即用进出口服务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表示服务贸易开放度。它反映了一国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程度,也体现了一国经济增长对国际服务业市场的依赖程度。
如果将台湾的服务贸易对外依存度与大陆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台湾服务贸易开放程度比较高,贸易开放度在15%左右,而且2002年以来呈稳定上升趋势。相对而言,大陆的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则相对很低,其贸易开放度仅在5%左右,基本上相当于台湾的1/3。总的来看,其增长速度也不如台湾。这应该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台湾当局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以及不断推出促进台湾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台湾服务贸易开放进程。
当台湾经济逐步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过渡时,台湾当局就曾拟定“推动策略性服务业发展方案”,选择那些产业关联度大、市场潜力雄厚、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附加值高的服务行业。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逐步实施“国际化、自由化、制度化”的经济开放政策。不少部门逐渐由独占走向寡占甚至完全自由竞争。1995年服务贸易领域正式纳入世界贸易管理体系后台湾地区当局为尽早加入WTO,遂以推动“亚太运营中心计划”为契机,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尤其是运输、金融、保险、电信、银行等部门。2002年,台湾地区终于加入WTO。随着入世承诺内容的不断实施,台湾地区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度更高,其市场经营主体已形成了由外资、民间企业、民营化的原公营企业并存、相互竞争的格局。
尽管为了应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陆积极推进服务领域的开放与发展,双方在服务业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范围也有所扩大,但或多或少受两岸关系局势影响及台湾当局限制,两岸现代服务业的交往合作尚处于较低层次状态。总体上看,两岸服务业的交往与合作呈现以下特点:
1. 台湾在大陆投资服务业的比重偏低
台湾对大陆投资仍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投资十分有限。首先,从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产业分布看,自90 年代以来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所占份额偏低。按照台湾“投审会”核准金额统计,1991 ~ 2005 年在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中,对服务业投资金额仅16.4 亿美元, 仅占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的3.48%;其次,从大陆吸引境外投资的行业分布看,台商在大陆投资服务业的比重也明显偏低。2003 年~ 2005 年上半年, 大陆服务业吸引外商投资比重基本在23%~ 24% 之间。而根据大陆统计,2004 年台湾在大陆投资农业、制造采掘和服务贸易的实际金额分别为1.19 亿美元、25.03 亿美元和4.95 亿美元,比重分别为3.84%、80.27% 和15.89%。可见,台商在大陆投资服务业的比重明显低于外商,未来两岸服务产业合作应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两岸服务业合作仍以传统服务领域为重点
从台商在大陆投资服务业的行业分布看,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运输业等大陆开放较早的传统生产型低附加价值服务业领域。1991 ~ 2005 年累计,台商投资批发零售业金额为13.63 亿美元,占对服务业投资额的34.57%,居第1 位;第2 位为其它服务业,投资金额8.0 亿美元,占20.29%;第3位为科技服务业,金额为7.46 亿美元,占18.92%;第4 位为运输仓储通信业,金额为3.47 亿美元,占8.8%;第5 位为不动产与租赁业,金额2.66 亿美元,占6.75%。此5 大服务业占台商投资服务业比重将近90%。可见,台湾与大陆服务业的合作长期以来以传统服务业为重点,在金融、保险、房产、信息、旅游、租赁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比重较小、层次较低,仍存在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
3. 政策性障碍制约了两岸现代服务业的合作与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相比制造业而言,更多地涉及政治与公权力因素。长期以来制度建设滞后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大陆现代服务业改革开放步伐相对缓慢,集中体现在行业进入门槛和行业垄断两个方面,缺乏竞争导致现代服务业创新不足,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岛内对大陆人员、产品、资金以及信息的进入进行限制。例如,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之所以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台湾方面至今仍禁止银行业赴大陆设立营业分支机构,另一方面也与政治僵局下两岸至今无法建立相应的金融监管机制有关。在分销业方面,目前的体制是外贸公司不能从事国内分销业,内、外贸在管理体制方面是分离的,台湾企业进来后也难以操作。其他如货币直接汇兑、旅游观光、两岸直航等等,也涉及两岸交流与合作机制层面的问题。这些政策性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合作与发展。
总的来说,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台湾服务贸易开放程度较高,且服务贸易对于台湾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近年随着台湾地区制造业的加速外移以及人均收入增幅下降,服务产业的内部需求不断减少,拓展海外市场需求已是台湾地区服务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于大陆而言,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很迫切。不过,相对而且,目前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服务贸易交流还不够密切,没有对双方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服务贸易业开放情况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