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传统教学为依托,论述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道明了良好的基础可以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准备,可以有效地提高课程有效性等,希望能够给予教师以借鉴参考.
关键词:探究;课程;教学
高中数学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使许多学生拉开差距的学科,在日常的教学中,数学教师们也在想尽各种方法来提升数学的教学效果,尽量让数学成为学生的优势学科,成为自己拿得高分的保障. 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艰巨,教学时间紧张,所以教师们一般都采用讲课、练习、讲解的方式进行循环的教学,很少采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换个口味”,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使学生产生乏味的感觉,久而久之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不喜欢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更不喜欢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去倾听逻辑性强、难度高的知识. 所以在一些情况下,教师还是可以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地接受教学内容,这样才更容易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结合经验对探究式教学进行探讨,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为探究教学奠定基础
传统教学就是我们一直都在沿用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在一些文章中会批判传统教学的生硬与老套,认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在探究式教学中,仍然需要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基础,贯穿整个探究式教学的始终,在一些课程内容不能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不失为一种最基础、最保守的教学方式.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找到一定的技巧,照本宣科式的乏味讲解必将受到学生的抵触,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探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怎样提高教学的效果.
苏教版高中数学在最初阶段要学习集合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知识比较简单,但是相对也比较抽象,对于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对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预热,难度不大,不需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而且相对来说更适合采用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但是不能够应付了事、将计就计. 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要经过认真的准备、系统的讲解,在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时能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找到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集合部分的教学就要更加慎重. 比如在最初采用形象的比喻来引出集合的概念,在讲课中认真说清各种包含的关系,同时采用树形结构或者图表的形式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各种关系. 在把所有的课程都讲完之后,教师可以印发一些包含知识点的卷子,让学生在课堂上填写,这是对知识的一种总结与回顾,之后要针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题目的课下作业,让学生在自信中提升知识水平.
完整的规划是探究教学的主体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改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局面,更多的则是教师根据一个知识点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最终探索出一个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探究式教学比较注重知识的内容,教师在使用这一方法时一定要仔细琢磨所讲的知识是否适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否则在开始的时候就进行不下去,不仅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更加不利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适合逻辑性比较强或者只是前后连贯较强的知识内容,因为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逐层揭开知识的面纱,最终得到正确的结果. 在通常情况下,探究式教学的内容不会过于简单,这样不利于学生挑战自我,但是也不应该过于复杂,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很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严格把握好这个度. 下面我们以三角函数的探究性教学为例,来详细研究探究性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良好的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对于探究式教学而言,因为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所以选择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概念不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一个好的开端,选择有一定基础和了解的知识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开端.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了三角函数的简单知识,对于三角函数的一些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高中是对三角函数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但是有了初中阶段的知识积累,学生对高中部分三角函数所涉及的边角关系转化之类的知识学习起来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并且这部分的知识内容联系性比较强,前后的逻辑性很值得进行推理转化,所以从各方面来讲适合在这一阶段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一方面是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所以在课前先将全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中都要有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给学生在上课前布置预习三角函数的任务,方便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性教学.
(二)充分准备,提高课程有效性
探究性教学表面上看是减少了教师讲课的任务量,但是实际上更要求教师有完整、全面的备课,从布置探究任务、引导探究过程到解决突发情况、准确客观评价等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足充分的准备. 在三角函数的探究性教学中,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预习三角函数以及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在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座,方便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课堂上,教师首先在上课前让学生简单讲解自己对三角函数的理解以及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自己通过查资料等方式自己解决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时间结束后检验学生的自我探究成果,这一阶段不要求学生能够把所有的知识都理解透,因为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 在接下来的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共同讨论,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真正地做好引导、小组探究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比如组内成员意见不一、转移话题等,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监督,一方面了解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另一方面适当做好正确的引导,避免在学生们探究的过程中浪费课堂时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正确评价,课程结束画龙点睛
课堂上的小组探究结束后,学生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大部分都能得到解决,但是由于学习程度的不同,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所以在学生们的探究结束后,探究后的评价尤为重要.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以及巡视都将作为对学生探究成果和态度的评价依据,同时应该认识到,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并不仅局限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或者小组合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更要注重学生们探究过后存在的问题,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牢牢掌握,所以在总结阶段的问题讲解还是要更加看重. 此外,探究性教学还要注意一定时段跟踪,在进行教学过后可以不定期地进行跟踪检查,确认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效果,并且要广泛地争取学生的意见,选取学生更喜欢的探究方式. 另外,在一学期内,根据知识的内容或课程的进度,尽量多安排几次探究性教学,将其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方式,偶尔的“尝试”会让学生感觉到面子工程,不引起重视,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够提起学生们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找到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的学习方式,这是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自学能力的良好方式.
活动探究是探究教学的外延
探究性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共同的探究学习外,学生的一些活动探究、小组竞赛、情景剧展示等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对于高中数学来讲,比较适合采用活动探究的形式,采用竞赛或亲自实践的方式不仅能够换一种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竞争与合作这种形式认识到规则,同时也提升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可谓一箭多雕. 这种教学方式一般可以安排在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根据教材以及小组之间的探讨熟悉知识内容,最好达到全面的掌握. 同时也可以在课程讲完之后,通过一些题目或者问题的探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
同样还以三角函数为例,数学4中要学习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其中会出现许多关于三角函数之间的转换公式以及解三角形等知识,学生不容易清楚地掌握,因此在课程讲完后,可以设置一个小组竞赛游戏,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通过公示抢答、小组练习题目大赛等形式将三角函数的公式放到其中,集体荣誉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学会灵活利用. 此外,课外的实践锻炼同样能够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有很大帮助,比如到户外通过亲自的实践去练习测量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们不仅能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更是能够通过亲自的实践锻炼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情景教学的范畴比较广,但是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比较不容易应用,在选择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最重要的是可实施性以及课程的时间安排.
结束语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涯的重要阶段,许多学生、家长及教师都为学生倾注了所有的精力,帮助学生度过这一阶段,所以在数学的教学方法上要采取有利的方式,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能够得心应手,取得良好的效果. 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在目前的情况下比较适合高中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好处,值得一线的教师尝试.
关键词:探究;课程;教学
高中数学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使许多学生拉开差距的学科,在日常的教学中,数学教师们也在想尽各种方法来提升数学的教学效果,尽量让数学成为学生的优势学科,成为自己拿得高分的保障. 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艰巨,教学时间紧张,所以教师们一般都采用讲课、练习、讲解的方式进行循环的教学,很少采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换个口味”,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使学生产生乏味的感觉,久而久之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不喜欢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更不喜欢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去倾听逻辑性强、难度高的知识. 所以在一些情况下,教师还是可以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地接受教学内容,这样才更容易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结合经验对探究式教学进行探讨,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为探究教学奠定基础
传统教学就是我们一直都在沿用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在一些文章中会批判传统教学的生硬与老套,认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在探究式教学中,仍然需要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基础,贯穿整个探究式教学的始终,在一些课程内容不能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不失为一种最基础、最保守的教学方式.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找到一定的技巧,照本宣科式的乏味讲解必将受到学生的抵触,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探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怎样提高教学的效果.
苏教版高中数学在最初阶段要学习集合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知识比较简单,但是相对也比较抽象,对于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对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预热,难度不大,不需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而且相对来说更适合采用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但是不能够应付了事、将计就计. 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要经过认真的准备、系统的讲解,在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时能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找到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集合部分的教学就要更加慎重. 比如在最初采用形象的比喻来引出集合的概念,在讲课中认真说清各种包含的关系,同时采用树形结构或者图表的形式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各种关系. 在把所有的课程都讲完之后,教师可以印发一些包含知识点的卷子,让学生在课堂上填写,这是对知识的一种总结与回顾,之后要针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题目的课下作业,让学生在自信中提升知识水平.
完整的规划是探究教学的主体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改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局面,更多的则是教师根据一个知识点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最终探索出一个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探究式教学比较注重知识的内容,教师在使用这一方法时一定要仔细琢磨所讲的知识是否适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否则在开始的时候就进行不下去,不仅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更加不利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适合逻辑性比较强或者只是前后连贯较强的知识内容,因为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逐层揭开知识的面纱,最终得到正确的结果. 在通常情况下,探究式教学的内容不会过于简单,这样不利于学生挑战自我,但是也不应该过于复杂,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很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严格把握好这个度. 下面我们以三角函数的探究性教学为例,来详细研究探究性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良好的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对于探究式教学而言,因为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所以选择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概念不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一个好的开端,选择有一定基础和了解的知识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开端.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了三角函数的简单知识,对于三角函数的一些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高中是对三角函数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但是有了初中阶段的知识积累,学生对高中部分三角函数所涉及的边角关系转化之类的知识学习起来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并且这部分的知识内容联系性比较强,前后的逻辑性很值得进行推理转化,所以从各方面来讲适合在这一阶段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一方面是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所以在课前先将全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中都要有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给学生在上课前布置预习三角函数的任务,方便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性教学.
(二)充分准备,提高课程有效性
探究性教学表面上看是减少了教师讲课的任务量,但是实际上更要求教师有完整、全面的备课,从布置探究任务、引导探究过程到解决突发情况、准确客观评价等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足充分的准备. 在三角函数的探究性教学中,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预习三角函数以及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在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座,方便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课堂上,教师首先在上课前让学生简单讲解自己对三角函数的理解以及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自己通过查资料等方式自己解决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时间结束后检验学生的自我探究成果,这一阶段不要求学生能够把所有的知识都理解透,因为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 在接下来的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共同讨论,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真正地做好引导、小组探究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比如组内成员意见不一、转移话题等,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监督,一方面了解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另一方面适当做好正确的引导,避免在学生们探究的过程中浪费课堂时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正确评价,课程结束画龙点睛
课堂上的小组探究结束后,学生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大部分都能得到解决,但是由于学习程度的不同,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所以在学生们的探究结束后,探究后的评价尤为重要.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以及巡视都将作为对学生探究成果和态度的评价依据,同时应该认识到,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并不仅局限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或者小组合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更要注重学生们探究过后存在的问题,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牢牢掌握,所以在总结阶段的问题讲解还是要更加看重. 此外,探究性教学还要注意一定时段跟踪,在进行教学过后可以不定期地进行跟踪检查,确认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效果,并且要广泛地争取学生的意见,选取学生更喜欢的探究方式. 另外,在一学期内,根据知识的内容或课程的进度,尽量多安排几次探究性教学,将其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方式,偶尔的“尝试”会让学生感觉到面子工程,不引起重视,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够提起学生们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找到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的学习方式,这是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自学能力的良好方式.
活动探究是探究教学的外延
探究性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共同的探究学习外,学生的一些活动探究、小组竞赛、情景剧展示等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对于高中数学来讲,比较适合采用活动探究的形式,采用竞赛或亲自实践的方式不仅能够换一种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竞争与合作这种形式认识到规则,同时也提升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可谓一箭多雕. 这种教学方式一般可以安排在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根据教材以及小组之间的探讨熟悉知识内容,最好达到全面的掌握. 同时也可以在课程讲完之后,通过一些题目或者问题的探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
同样还以三角函数为例,数学4中要学习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其中会出现许多关于三角函数之间的转换公式以及解三角形等知识,学生不容易清楚地掌握,因此在课程讲完后,可以设置一个小组竞赛游戏,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通过公示抢答、小组练习题目大赛等形式将三角函数的公式放到其中,集体荣誉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学会灵活利用. 此外,课外的实践锻炼同样能够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有很大帮助,比如到户外通过亲自的实践去练习测量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们不仅能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更是能够通过亲自的实践锻炼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情景教学的范畴比较广,但是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比较不容易应用,在选择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最重要的是可实施性以及课程的时间安排.
结束语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涯的重要阶段,许多学生、家长及教师都为学生倾注了所有的精力,帮助学生度过这一阶段,所以在数学的教学方法上要采取有利的方式,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能够得心应手,取得良好的效果. 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在目前的情况下比较适合高中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好处,值得一线的教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