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标准,是每位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依据。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贯彻并实施在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呢?在此,我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并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做法,就语文教育教学该如何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理念,谈一点自己的一得之见。
关键词 新课程新课改初中语文
一、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头脑
1、加强理论学习,将课改新理念武装在语文教师的头脑中。语文老师不仅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统一安排下的相关的培训活动,同时还在学校、教研组组织下结合自学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精神,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重点,将这些理念精体现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之中,以最新的姿态、最快的速度走在课改的前列。
2、主动而及时了解外界的最新教育动态。订阅语文杂志、通读语文刊物,研究语文最新动态,加强校际交流,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教学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应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学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创立“促成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能力思维的发展和人格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正确认识语文教师的主导功能,加强语文教师群体的合作性
1、转换语文教师的角色。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应是学生学习上的伙伴。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教育教学的意图、策略等影响学生,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让学生享有独特体验、持续发展的权利。
2、明确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能。语文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指导者。所谓激发,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谓引导,就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谓指导,就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表达、研究等能力,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创造与发揮语文教师的特有功能。语文教师自己应该具有一套适合学生的“主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用诸如设置情景、示范朗读、讲相关故事、制作课件、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谈自己与文本对话的心得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与兴趣。许多语文教师有课前让学生3分钟左右讲演的好习惯,有的语文教师不但自己提供话题,还积极发动学生定期提供热门话题,让学生将讲演与话题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并对优秀讲稿进行张贴、展览和收集、装订,这样取得的效果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然就比仅仅让学生上台讲一番话,锻炼一下胆量和说话能力要好的多。
4、加强语文教师群体的合作性。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理念的过程中,必然有许多不够完善之处及各种困难,若语文教师凭一己之力,来解决贯彻和落实中的难题,改革的工作会难上加难。因此,加强语文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探究,切实做到:(1)语文教师一起研究教育教学计划。(2)语文教师一起讨论课程进行的方式。(3)语文教师群体共同进行新课程的研讨。等等。这样,会使语文教育教学计划更完善,会使语文教育教学更加清晰明确,会产生一种“群体压力”。
三、谋求有效的教学方法,确实课改理念深入在语文教育教学之中
1、为了谋求达成有效语文教育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材在新课标下的价值功能,体会语文教材的举例作用,从本班本年级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语文教材,把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切忌盲目地追求教育教学进度的高速化。语文教师应发现教材的自读课文有的可以让学生课外自读,大胆地对教育教学策略作出及时调整,在每一单元补充一篇报刊杂志上的时文、美文,先由老师集体阅读与编题,再组织实施学生课外的阅读教学。
2、要善于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活泼、开发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教法,重启发不包办,多讨论少讲授,多对话少问答,重过程重积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
3、要加强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注意课内外的联系,多动口,多动手,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即“生活、课堂、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4、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并注重运用教科书上的种种开放性设计,积极开发课内外的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社会发展中,始终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每位教师应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自己,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祖国辉煌的明天贡献力量。
关键词 新课程新课改初中语文
一、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头脑
1、加强理论学习,将课改新理念武装在语文教师的头脑中。语文老师不仅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统一安排下的相关的培训活动,同时还在学校、教研组组织下结合自学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精神,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重点,将这些理念精体现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之中,以最新的姿态、最快的速度走在课改的前列。
2、主动而及时了解外界的最新教育动态。订阅语文杂志、通读语文刊物,研究语文最新动态,加强校际交流,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教学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应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学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创立“促成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能力思维的发展和人格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正确认识语文教师的主导功能,加强语文教师群体的合作性
1、转换语文教师的角色。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应是学生学习上的伙伴。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教育教学的意图、策略等影响学生,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让学生享有独特体验、持续发展的权利。
2、明确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能。语文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指导者。所谓激发,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谓引导,就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谓指导,就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表达、研究等能力,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创造与发揮语文教师的特有功能。语文教师自己应该具有一套适合学生的“主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用诸如设置情景、示范朗读、讲相关故事、制作课件、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谈自己与文本对话的心得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与兴趣。许多语文教师有课前让学生3分钟左右讲演的好习惯,有的语文教师不但自己提供话题,还积极发动学生定期提供热门话题,让学生将讲演与话题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并对优秀讲稿进行张贴、展览和收集、装订,这样取得的效果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然就比仅仅让学生上台讲一番话,锻炼一下胆量和说话能力要好的多。
4、加强语文教师群体的合作性。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理念的过程中,必然有许多不够完善之处及各种困难,若语文教师凭一己之力,来解决贯彻和落实中的难题,改革的工作会难上加难。因此,加强语文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探究,切实做到:(1)语文教师一起研究教育教学计划。(2)语文教师一起讨论课程进行的方式。(3)语文教师群体共同进行新课程的研讨。等等。这样,会使语文教育教学计划更完善,会使语文教育教学更加清晰明确,会产生一种“群体压力”。
三、谋求有效的教学方法,确实课改理念深入在语文教育教学之中
1、为了谋求达成有效语文教育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材在新课标下的价值功能,体会语文教材的举例作用,从本班本年级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语文教材,把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切忌盲目地追求教育教学进度的高速化。语文教师应发现教材的自读课文有的可以让学生课外自读,大胆地对教育教学策略作出及时调整,在每一单元补充一篇报刊杂志上的时文、美文,先由老师集体阅读与编题,再组织实施学生课外的阅读教学。
2、要善于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活泼、开发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教法,重启发不包办,多讨论少讲授,多对话少问答,重过程重积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
3、要加强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注意课内外的联系,多动口,多动手,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即“生活、课堂、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4、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并注重运用教科书上的种种开放性设计,积极开发课内外的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社会发展中,始终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每位教师应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自己,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祖国辉煌的明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