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内涵也是随着教育目标的更新不断变化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要把课讲好,把学生教好,学生考试得高分,就可以评价教学是有效教学,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断改变,教育作为社会的服务者,也应随之变迁。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创新性、知识性、积极性的科技人才,历史教师要把握当前教育目标的核心理念,实现具有现代意义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高中历史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如“八九点钟太阳”的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只有找准教学的原动力,才能把传统与当前、理论与生活完美的结合起来,展现历史学习与众不同的价值,当前的历史教学有效性是引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思考,利用历史的方法透析生活事件与生活问题,通过历史理论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观点。
一、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树立有效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内涵与理念的提出是有区别的,树立正确的理念是挖掘理论内涵的基础。有效教学理念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这种理念提倡教学要十分关注效益。首先,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但效益不能被简单化地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并且要有“全面”的概念,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以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社会学发展表明:一个人不懂历史,表明这个人无知;若是一个民族不懂历史,那么等待这个民族的将是被灭亡。历史学科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传授历史知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其巨大的育人价值。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有效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确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教师还应在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这一学科的特点以及农村中学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导向目标,以学生为本、为发展中心的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探究、实践等学习方法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积极的竞争观、科学的发展观,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场景的创设,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事实
创设历史场景是现代化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听觉、视觉等感官增加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感受。角色表演可以增加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其探究兴趣。在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以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中都得到落实。这种方法主要可以应用于对历史史实的学习中,比教师讲授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如在教学《西安事变》一课时,我虚拟了这样一个历史情境:假如我们通过时光隧道来到1936年12月12日,那时发生了什么大事呢?然后,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物进行表演。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看来它们从时间到空间都很陌生,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难度。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努力将历史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如在教学“抗日战争”这一段历史知识的时候,教师可结合抗战前的中日关系和两国社会、政治、军事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就今天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的猖獗和中日两国在“钓鱼岛”等问题上的冲突进行系统的梳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宏观和微观、历史和现实等各个方面去把握抗日战争和中日关系,并使学生真正领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样的教学就能保证学生既学习了知识,也培養了素质,提高了能力。
三、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历史的意识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要勇于挑战传统教学。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了他的教学观和教育理念。自主学习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自主学习必须有充足的学习时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由支配学习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其所指当是留给学生足够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既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交流合作。合作交流可以共享资源、求同存异,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了利用一个切入点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空间的做法,从而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的足够的空间,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挖掘潜力,从成功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体会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并以更加投入的身心状态去迎接新的学习生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想实现有效性,就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向既定规律挑战,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体现。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高中历史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如“八九点钟太阳”的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只有找准教学的原动力,才能把传统与当前、理论与生活完美的结合起来,展现历史学习与众不同的价值,当前的历史教学有效性是引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思考,利用历史的方法透析生活事件与生活问题,通过历史理论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观点。
一、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树立有效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内涵与理念的提出是有区别的,树立正确的理念是挖掘理论内涵的基础。有效教学理念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这种理念提倡教学要十分关注效益。首先,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但效益不能被简单化地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并且要有“全面”的概念,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以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社会学发展表明:一个人不懂历史,表明这个人无知;若是一个民族不懂历史,那么等待这个民族的将是被灭亡。历史学科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传授历史知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其巨大的育人价值。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有效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确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教师还应在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这一学科的特点以及农村中学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导向目标,以学生为本、为发展中心的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探究、实践等学习方法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积极的竞争观、科学的发展观,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场景的创设,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事实
创设历史场景是现代化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听觉、视觉等感官增加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感受。角色表演可以增加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其探究兴趣。在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以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中都得到落实。这种方法主要可以应用于对历史史实的学习中,比教师讲授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如在教学《西安事变》一课时,我虚拟了这样一个历史情境:假如我们通过时光隧道来到1936年12月12日,那时发生了什么大事呢?然后,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物进行表演。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看来它们从时间到空间都很陌生,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难度。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努力将历史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如在教学“抗日战争”这一段历史知识的时候,教师可结合抗战前的中日关系和两国社会、政治、军事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就今天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的猖獗和中日两国在“钓鱼岛”等问题上的冲突进行系统的梳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宏观和微观、历史和现实等各个方面去把握抗日战争和中日关系,并使学生真正领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样的教学就能保证学生既学习了知识,也培養了素质,提高了能力。
三、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历史的意识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要勇于挑战传统教学。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了他的教学观和教育理念。自主学习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自主学习必须有充足的学习时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由支配学习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其所指当是留给学生足够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既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交流合作。合作交流可以共享资源、求同存异,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了利用一个切入点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空间的做法,从而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的足够的空间,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挖掘潜力,从成功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体会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并以更加投入的身心状态去迎接新的学习生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想实现有效性,就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向既定规律挑战,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