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y0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创新化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令部分学生格外头疼的学科,数学知识概念的抽象性,让学生很难理解,学习起来也有一定困难。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效果。问题情境教学中问题是探究的根本,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能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全面成长。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展开研究,以求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小学数学;应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182-02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问题引领,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数学的学习就是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因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展开数学教学,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探究。通过联系法让学生能够将问题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连接,借助矛盾法抓住问题和原有知识之间的冲突,帮助学生有效思考,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1   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原则
  问题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小学课堂中开展问题情境教学不是随机开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情况,掌握课堂主要教学内容,把握好时机,这样才能够让问题情境法有效地推动数学教学。因此问题情境的使用要遵循以下原则[1]。
  1.1  问题情境设置要真实
  在问题情境构建中,一定要注重问题情境的真实性,不要脱离实际。数学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构建问题情境时要围绕着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再现课堂,让学生借助对生活的感知来理解数学问题,这样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如果脱离了实际,那么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无法发挥积极的作用。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时,教师应让学生联想课堂中有没有平行四边形的图案,如果教师让学生结合长方形进行联想,这样就无法起到作用,因为它和实际生活不相符。
  1.2  问题情境设置要有效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数学教学问题情境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能让学生容易接受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够让问题情境法充分发挥作用,满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求。如果和学生距离较远,虽然是真实生活中的事件,也无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多种便利的支付方式已成为纸币支付的重要补充,教师在举例支付方式时,如果还只选择纸币的方式,就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所以教师在举例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以移动支付的方式为例,让学生展开思考,这样就能让问题情境发挥作用[2]。
  1.3  问题情境要适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只是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所以教师要在合适的时间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果将课堂时间大量应用在问题情境中,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进程。如一节课有40分钟,情境的创设要保持在10分钟之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高效地学习知识,不会造成本末倒置的情况。
  2   问题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在课堂中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实际,有效设置问题。通过联系旧知识、设置悬念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兴趣能够帮助他们主动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3]。学生在生活以及过去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于很多问题蕴含的数学知识,学生以前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与认知可以帮助他们去认识理解这些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提到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从字面上理解,学生会认为小数是指数值非常小的数,经过学习,学生发现并不是这样的,那么什么是小数?想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有效的问题情境导入。教师可提问学生他们的身高与体重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再思考发现,身高1.52米指的是1米加52厘米。体重36.8千克指的是36千克加0.8千克。然后提问学生这些数字还在哪里见到过。学生思考后发现原来这些数字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如在超市的价格标签上。学生在刚进入小学阶段就学习了整数,小数与整数本身都属于数,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借助之前的知识学习小数的知识。
  2.2  问题情境探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学生数学学习中,问题探究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当前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发展。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能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数学学习中,学生会积累一定的数学知识,并将新知识和原有知识不断整合。新旧方法之间的冲突、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都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模式下,抓住知识点之间的冲突,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4]。
  如学生刚学习正方形面积时,正方形的面积能够借助在正方形中划定小方格来计算。但是联系到实际情况,学校有一个正方形的建筑,要知道顶层的面积,需要如何计算呢?因为建筑面积过大,利用小方格的方法计算会格外困难,那么就需要引入新的知识点,即利用边长乘边长就能快速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这就需要学习探究新方法。新旧知识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冲突。如在之前学生學习过数的加减法,而后又学习了乘除法,对学生而言,在前期的加减法学习时,会形成一定的定向思维,这种思维与乘除法的学习思维是相冲突的。如学生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学习了6到10以内的加减法,紧接着一年级下册就要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入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联系呢?这时就需要教师借助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乘除法的学习与加减法相比,在某些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能够提供更多便利。如一个人到超市买了两包6元的奶糖,一块50元的肉,三个2元的烤肠,那么这个人总共要花费多少钱?如果利用加法就是列式:6+6+50+2+2+2,这样计算非常麻烦,利用乘法则是:2×6+50+3×2,这样就可以快速求得答案。
  2.3  问题情境适用总结,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学生数学思维是在学习中逐渐建立发展的,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数学思维。在一节数学课中,经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会对数学理论知识有一个宏观性的理解,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需要对知识做好总结,这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理解。以问题情境作为课堂结尾的方式,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积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5]。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已经有了宏观的掌握,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启发式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不断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小刚同学有20元零花钱,小赵同学有30元零花钱,这时两人想一起买一个计算器,小刚拿出零花钱的,小赵再拿出零花钱的就能购买一个计算器,请问这个计算器需要多少元钱呢?”将问题情境设置好留给学生后,就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后不断思考,联系课堂所学,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有效复习。
  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遵循问题设置要真实,情境设置要有效、要适量的原则。秉承这样的原则,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境探究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等,推动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徐万龙.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3).
  [2]汪倩羽.寓艺术于教育——分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2020(8).
  [3]张兆霞.境中生情 以情启智——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践行问
  题情境教学法浅谈[J].新课程(上),2019(10).
  [4]王洪祥.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9(18).
  [5]何亚玲.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J].家长,2019(4).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三的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中考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而初三数学课程紧张,需要复习的内容较多,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初三数学的复习工作,教师需要有一套有效的数学复习策略。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初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三阶段;数学复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152-
期刊
【摘 要】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成都市4所小学的5名数学专家型教师和5名数学新手教师的课堂观察,发现小学数学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技能存在显著差异,且专家型教师明显高于新手教师。对此,本文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新手教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技能的对策。  【关键词】新手教师;专家型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技能;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5.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已取得明显进步。但是,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低效的课堂教学,不能帮助学生得到应有的数学成长。笔者对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概括,并且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解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既要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要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168-02  在
期刊
【摘 要】小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不高,经常犯同样的错误,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作业改错的重要性,没有养成良好的改错习惯。而良好的改错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为帮助学生认识到作业改错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改错习惯,让学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本文就培养学生的作业改错习惯进行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错题;作业改错;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运用数学建模可以简化和抽象实际数学问题。教师将建模思想巧妙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课堂中,能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得到最佳发展。  【关键词】数学建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188-02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等发展各不相同,因此学生之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生成数学素养。学生在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之后,就能自主地解决一些问题,轻松地将认知转为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因素,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让他们的数学素养逐步得到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素养;多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148-0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一题多解要求学生对同一问题尝试从多个不同的思考角度解答,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提升其思维能力。笔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加工学习论,以一道数列题为例,根据高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提出在教学中预留一题多解的空间,启发学生打破定势思维,优化思维结构。  【关键词】高中数学;一题多解;思维结构;数列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小学学科的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想教育和学习兴趣方面的引导。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为例,探讨其教学途径。希望能通过转变教师角色,利用游戏创造自主、互动、灵活、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增长知识、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生参与度;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
期刊
【摘 要】通过类比法,先熟悉不同最小刻度的直尺读数规则,然后拓展至量程为0.6 A、3 A的电流表和量程为3 V、15 V的电压表的读数规则,根据误差和有效数字的理论了解对电表读数有效位数的确定原则,从而解决高中阶段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取多少位有效数字的争议。本文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提出为使学生掌握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及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原则,教师在出这方面的习题时,所给答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