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睡前为一天的结束心有不甘,醒时又为新一天的开始心有压力。心有不甘而迟迟不睡,心有压力又昏昏不起。这些生存状态的问题,正是很多人睡眠不好的原因所在。
什么是教育?答:“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这是最近一位引起轩然大波的小学校长的话。此语一出,板砖横飞。很多人认为:这样理解教育太肤浅,怎么会是这么简单的事?!
但作为一个专业管理杂志的编辑,笔者不得不说:以“睡好觉”为例,连很多风风光光的企业家都没有做到。“成功人士”这里尚且是个大问题、普遍问题,怎能说是个简单的事情呢?
索性,我们这回谈谈睡眠问题。因为睡好觉,而且能长期睡得好、睡得香,不仅不简单,而且是生活状态极佳的表现。很多人睡前会为一天的结束心有不甘,醒时又会为新一天的开始心有压力。心有不甘而迟迟不睡,心有压力又昏昏不起。这些生活状态的问题,正是很多人睡眠不好的原因所在,也是中国哲学极佳的破题点。
睡觉是“最有为”的事情
首先,有必要为睡觉这种事情正名。因为睡觉在很多人眼里实在是近乎于“啥也没干”的代名词。比如:说谁懒得不行,经常性的形容是:在那儿睡大觉呢!批评一个人不思进取,则说:躺在成绩上睡大觉!更有“龟兔赛跑”的寓言在猛批睡觉之弊。乃至如今一些时间管理的书上也倾向于把睡觉时间能压缩就压缩点儿,引发些“你在睡觉时,某某却正在如何如何”的感觉。是啊,睡觉多了,做事的时间就少了,确乎一对矛盾。然而,真是如此吗?
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表面看来无为的事情,经常是有为的,所谓“无为而有为”、“无为胜有为”。有幸的是,睡觉这种可说是世上最无为的事情(啥都没干嘛),恰恰是最有为的!
比如:按中医的说法,其最为看重的“血气”,正是睡觉中才能得以恢复和补充的。相应的,现代人生病的最主要原因,也常常被他们归结于“血气不足”——正是长期睡眠不足、作息混乱所致。
可以说,睡时的质量决定着醒时的质量。而且不仅是身体上,精神上也是如此。比如:人心里焦躁时总想找各种事情解脱,约会、看片、听歌……总想让某种新的内容替代掉焦躁的情绪。而其实此时最方便的办法就是立刻睡上一觉,一觉醒来,没有理由、毫无道理的,焦虑情绪就消散大半了,那些情绪仿佛成了睡前的一场梦。所以,对焦虑症的治疗,睡觉是重要一环。
睡觉不仅是身体在恢复的时候,也是各种在白天被理性压制住的情绪出来游走的时候,或者说是它们释放的时候,是各种情绪在脑海里交汇、融合、新陈代谢的时候。
甚至有个并不人道的试验:心理学家在被试者快速眼动的睡觉时间里(做梦阶段)一再唤醒对方,减少睡眠里的做梦时间,结果发现被试对象几天下来精神就趋于崩溃——这是因为做梦是情绪新陈代谢的重要时刻——什么复杂而高深的修身哲学都替不了睡觉对情绪的深层平复。而睡觉是这样简单:关灯、闭眼,仅此而已。
作为一件最无为的事情,睡觉当之无愧“最有为”的称号。
性格决定睡眠
而为什么睡觉在现在越来越是个大问题?因为很多人不是闭上眼就能睡的,甚至许多人(尤其是企业管理者)连闭眼时间都一再推迟,倾向于把事情一直安排到后半夜。正如本文开头所言:睡前为一天的结束心有不甘、迟迟不睡,而醒时又会为新一天的开始心有压力、昏昏不起。
应该说,入睡是“断”的功夫。长期的好睡眠,只属于那些说睡就睡、当机立断、能很快断掉杂念、清空脑袋的人。笔者甚至有个假想——性格决定睡眠:黏黏糊糊、放不下的人是难有长期好睡眠的,除非他生活在社会的边缘——醒时也没什么事情。而包容性格的人获得好睡眠的几率要大得多了——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像海绵一样,接受、吸收、容纳万事万物和万般情绪,有这样一颗心的人,才容易有好的睡眠,也更容易去“断”,更容易和一天说拜拜。
好睡眠需要“海绵一样的心”
而关于睡觉,中国哲学里最有名的一个典故恐怕就是“庄周梦蝶”了:“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庄子感到惬意极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了过来,惊讶之余忽然发现个问题:不知是自己梦中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自己这一生原本就是某只蝴蝶的一场梦!谁是谁的梦,还真是个说不清的问题。
这就是古代士大夫极为推崇的“人生如梦”哲学的源头。有趣的是,中学时最早知道人生如梦一句,教材解释时都不忘加一句:这是古代士大夫消极的人生思想。
人生如梦,是消极思想还是一种生活艺术?这是个问题。
《庄子》里,与庄周梦蝶颇为相关的,还有个故事——“丽姬悔泣”:丽姬出嫁了,嫁给了晋献公——估计是被抢去的——她哭得很伤心,泪水把衣服都浸透了。可是后来到了王宫,天天有柔软的床睡,有四海的美味吃,有数不清的绫罗绸缎穿,才忽然发觉自己当初哭哭啼啼居然是件愚蠢的事情!
这就是人生如梦的真谛——不要太过当真——既不要为未来未知之事所困,也不要走不出过去,更不要把现在看得过为沉重——你怎么知道不是被当下的梦境欺骗了呢?
“人生如梦”,是一种根本上让人获得精神自由的哲学。
把人生看成大梦一场,让精神世界以梦的哲学为支点获得超越和解脱,这样的古代士大夫精神难道不是唯美而自由的吗?
前文提到,有包容性格和“海绵般的心”的人,更容易有好的睡眠。而怎样让自己的心真正变得像海绵一样包容,就看你“人生如梦”的功夫了。
据说庄子去世之前也讲了一个和梦有关的故事。他说:有一次梦到了一具骷髅,它告诉庄子:人死了以后,“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称王称霸之乐),不能过也!”
原来,人生最可怕的死亡,也不失为乐事一件。谁能说庄子是消极的呢?
超越生死,可谓是人生如梦的极致了。而“海绵一样吸纳万般情绪的心”,就在这种梦和超越里。
责任编辑:杨 光
什么是教育?答:“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这是最近一位引起轩然大波的小学校长的话。此语一出,板砖横飞。很多人认为:这样理解教育太肤浅,怎么会是这么简单的事?!
但作为一个专业管理杂志的编辑,笔者不得不说:以“睡好觉”为例,连很多风风光光的企业家都没有做到。“成功人士”这里尚且是个大问题、普遍问题,怎能说是个简单的事情呢?
索性,我们这回谈谈睡眠问题。因为睡好觉,而且能长期睡得好、睡得香,不仅不简单,而且是生活状态极佳的表现。很多人睡前会为一天的结束心有不甘,醒时又会为新一天的开始心有压力。心有不甘而迟迟不睡,心有压力又昏昏不起。这些生活状态的问题,正是很多人睡眠不好的原因所在,也是中国哲学极佳的破题点。
睡觉是“最有为”的事情
首先,有必要为睡觉这种事情正名。因为睡觉在很多人眼里实在是近乎于“啥也没干”的代名词。比如:说谁懒得不行,经常性的形容是:在那儿睡大觉呢!批评一个人不思进取,则说:躺在成绩上睡大觉!更有“龟兔赛跑”的寓言在猛批睡觉之弊。乃至如今一些时间管理的书上也倾向于把睡觉时间能压缩就压缩点儿,引发些“你在睡觉时,某某却正在如何如何”的感觉。是啊,睡觉多了,做事的时间就少了,确乎一对矛盾。然而,真是如此吗?
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表面看来无为的事情,经常是有为的,所谓“无为而有为”、“无为胜有为”。有幸的是,睡觉这种可说是世上最无为的事情(啥都没干嘛),恰恰是最有为的!
比如:按中医的说法,其最为看重的“血气”,正是睡觉中才能得以恢复和补充的。相应的,现代人生病的最主要原因,也常常被他们归结于“血气不足”——正是长期睡眠不足、作息混乱所致。
可以说,睡时的质量决定着醒时的质量。而且不仅是身体上,精神上也是如此。比如:人心里焦躁时总想找各种事情解脱,约会、看片、听歌……总想让某种新的内容替代掉焦躁的情绪。而其实此时最方便的办法就是立刻睡上一觉,一觉醒来,没有理由、毫无道理的,焦虑情绪就消散大半了,那些情绪仿佛成了睡前的一场梦。所以,对焦虑症的治疗,睡觉是重要一环。
睡觉不仅是身体在恢复的时候,也是各种在白天被理性压制住的情绪出来游走的时候,或者说是它们释放的时候,是各种情绪在脑海里交汇、融合、新陈代谢的时候。
甚至有个并不人道的试验:心理学家在被试者快速眼动的睡觉时间里(做梦阶段)一再唤醒对方,减少睡眠里的做梦时间,结果发现被试对象几天下来精神就趋于崩溃——这是因为做梦是情绪新陈代谢的重要时刻——什么复杂而高深的修身哲学都替不了睡觉对情绪的深层平复。而睡觉是这样简单:关灯、闭眼,仅此而已。
作为一件最无为的事情,睡觉当之无愧“最有为”的称号。
性格决定睡眠
而为什么睡觉在现在越来越是个大问题?因为很多人不是闭上眼就能睡的,甚至许多人(尤其是企业管理者)连闭眼时间都一再推迟,倾向于把事情一直安排到后半夜。正如本文开头所言:睡前为一天的结束心有不甘、迟迟不睡,而醒时又会为新一天的开始心有压力、昏昏不起。
应该说,入睡是“断”的功夫。长期的好睡眠,只属于那些说睡就睡、当机立断、能很快断掉杂念、清空脑袋的人。笔者甚至有个假想——性格决定睡眠:黏黏糊糊、放不下的人是难有长期好睡眠的,除非他生活在社会的边缘——醒时也没什么事情。而包容性格的人获得好睡眠的几率要大得多了——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像海绵一样,接受、吸收、容纳万事万物和万般情绪,有这样一颗心的人,才容易有好的睡眠,也更容易去“断”,更容易和一天说拜拜。
好睡眠需要“海绵一样的心”
而关于睡觉,中国哲学里最有名的一个典故恐怕就是“庄周梦蝶”了:“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庄子感到惬意极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了过来,惊讶之余忽然发现个问题:不知是自己梦中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自己这一生原本就是某只蝴蝶的一场梦!谁是谁的梦,还真是个说不清的问题。
这就是古代士大夫极为推崇的“人生如梦”哲学的源头。有趣的是,中学时最早知道人生如梦一句,教材解释时都不忘加一句:这是古代士大夫消极的人生思想。
人生如梦,是消极思想还是一种生活艺术?这是个问题。
《庄子》里,与庄周梦蝶颇为相关的,还有个故事——“丽姬悔泣”:丽姬出嫁了,嫁给了晋献公——估计是被抢去的——她哭得很伤心,泪水把衣服都浸透了。可是后来到了王宫,天天有柔软的床睡,有四海的美味吃,有数不清的绫罗绸缎穿,才忽然发觉自己当初哭哭啼啼居然是件愚蠢的事情!
这就是人生如梦的真谛——不要太过当真——既不要为未来未知之事所困,也不要走不出过去,更不要把现在看得过为沉重——你怎么知道不是被当下的梦境欺骗了呢?
“人生如梦”,是一种根本上让人获得精神自由的哲学。
把人生看成大梦一场,让精神世界以梦的哲学为支点获得超越和解脱,这样的古代士大夫精神难道不是唯美而自由的吗?
前文提到,有包容性格和“海绵般的心”的人,更容易有好的睡眠。而怎样让自己的心真正变得像海绵一样包容,就看你“人生如梦”的功夫了。
据说庄子去世之前也讲了一个和梦有关的故事。他说:有一次梦到了一具骷髅,它告诉庄子:人死了以后,“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称王称霸之乐),不能过也!”
原来,人生最可怕的死亡,也不失为乐事一件。谁能说庄子是消极的呢?
超越生死,可谓是人生如梦的极致了。而“海绵一样吸纳万般情绪的心”,就在这种梦和超越里。
责任编辑:杨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