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对高职生网络偏差行为干预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king_man_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高职生群体网络偏差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高职生群体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探索减少高职生网络偏差行为的方法,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理论,先对某所高校400名学生进行问卷测试,探索高职生网络偏差行为与积极情绪的关系,然后选取其中60名具有网络偏差行为的学生进行团辅干预。本研究结果发现,积极情绪与高职生网络偏差密切相关,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的网络偏差行为较对照组有显著减少。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团体辅导训练对高职生群体网络偏差行为具有较好的干预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网络偏差行为
  1引言
  网络偏差行为是指在计算机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過程,不符合某一团体期望和规范的行为,包括网上过激行为、网上色情行为、网上欺骗行为等。网上过激行为是指由去抑制引起的、敌意的、使用亵渎、侮辱性词语伤害某人或某个团体的行为。例如在网站论坛发帖对某人进行诽谤、攻击。网上欺骗是网络和现实生活中都存在一种活动,是指蓄意地改变身份或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获得期望的结果或者达到某个状态和个人的目的。例如有的高职生假扮老乡,在网上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给学弟学妹、利用兼职骗局坑害学弟学妹等,最近影响较为广泛的“兼职贷”骗局就是典型事例,给高校学生安全造成了不良危害。网络色情是指浏览网上的色情类容,会对高职生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产生犯罪行为。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幸福与优势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人的积极主观体验、积极心理品质以及积极心理组织。积极心理学认为,研究人性消极一面不能完全解决心理问题,应当当通过关注和提高人性的积极一面方能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框架制定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称之为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方案。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方案在解决高职生心理问题方面以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例如李英,崔宁,臧凯(2014)利用积极心理学干预的方法对农村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农村大学生在团体辅导后主观幸福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王枫,杨洁敏,丁静林(2015)则采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新生情绪智力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干预后,实验组情绪智力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方法效果真实可靠。
  网络偏差行为的个体在现实环境中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和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力,因此选择在网络世界发泄自我,产生行为偏差。由于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能够提高个体的积极情绪,帮助个体学会表达情绪,因此可能对网络偏差行为存在一定作用,但是目前还未有相关团辅研究涉及该领域,基于此,本研究开一方面试图了解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另一方面,对网络偏差学生开展团体辅导训练,减少其网络偏差行为。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为长沙市某高职院校400名学生,团辅研究为其中随机抽选的具有网络偏差行为的学生120名,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所有被试平均年龄19.21岁。
  2.2研究工具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该量表旨在评定被试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程度。包含正性、负性情绪因子各由10个因子。采用1(几乎没有)~5(极其多)级评分,分数越高对应的情绪水平越高。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问卷,该量表由南京师范大学俞红蕾硕士和侯春在教授编制,通常被研究者用于测量高职生网络偏差行为。一共31道题目,分为网络色情(6个题目)、网络侵权(5个题目)、网络谩骂(4个条题目)、网络谎言(6个题目)、网络迷恋(7个题目)、网络黑客(4个题目)。
  2.3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部分使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问卷对400名高职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干预研究部分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设计了6次团体课程,于2018年3月至2018年7月在长沙市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体辅导室开展,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团体辅导开始之前,实验组的所有被试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方才继续进行团体辅导活动。对照组则不参与任何团体辅导。
  2.4数据收集与分析
  采用SPSS24. 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高职生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与网络偏差行为量表得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高职生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自伤量表得分见表2和表3。
  从本次取样来看,本次选取的高职生群体积极情绪总分的均值大于消极情绪总分,所以本次取样高职生群体消极情绪居多。
  从高职生网络偏差量表均值来看,网络谩骂最高,网络谎言次之,网络黑客再次,最后两位依次是网络迷恋和网络色情。
  3.2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
  根据表4可知,高职生积极情绪与网络偏差行为(r=-0.34,p<0.01)呈显著负相关,且达到了显著水平。消极情绪与网络偏差行为(r=0.13,p<0.01)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3.3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对网络偏差的回归分析
  以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为自变量,网络偏差总分为因变量,建立的回归模型见表5。根据表5结果表示,积极情绪对网络偏差总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2=0.15,能够网络偏差总分15%的变量值。
  3.4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网络偏差行为的结果分析
  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于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对照组的网络偏差分数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见表7。
  从表6和表7中可以看出,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网络偏差总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的网络偏差总分乐在辅导后显著地低于团体辅导辅导前,表明实验组的网络偏差行为显著减少了,这表明团体辅导对于高职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干预是有效的。   4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积极情绪与网络偏差行为各维度呈负性相关,且达到了显著水平,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积极情绪能够负向预测网络偏差行为。这表明,情绪与高职生的网络偏差行为密切相关,具体来说,积极情绪越多,网络偏差行为越少,消极情绪越多,网络偏差行为越多。以上结果表明,网络偏差行为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这支持了戴安的结论。于本次研究为了取样方便,仅对报名参加团体辅导的个体进行了施测,未来可能需要扩大样本。
  此外,通过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训练,高职生网络偏差行为减少了。具体来看,团体辅导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网络偏差行为有显著降低,这表明团体辅导干预对网络偏差行为具有一定作用。可能的原因是,通过积极团体辅导训练,高职生群体学会了表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学者已经指出,网络偏差个体的学生情绪调节失控,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只能通过网络途径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对現实世界的不满,进而产生网络偏差行为。本次团体辅导活动中特别设计了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和情绪控制有关课程。因此,通过团体辅导训练,帮助学生提高了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针对的是高职生群体,能否推广到本科生群体值得商榷,未来可以进一步夸大群体范围,例如纳入本科生群体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二者的不同。
  5结论
  本研究通过设计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训练课程对高职生网络偏差行为进行干预,结果发现,积极心理学团辅训练能增强积极情绪,减少网络偏差行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生群体网络偏差行为的干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文明,梁芹生,罗苏梅.心理控制与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J].校园心理,2017(2):129-132.
  [2]雷雳,李冬梅.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的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0).
  [3]甘英.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打造学生幸福人生[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4):26-26.
  [4]李英,崔宁,臧凯.积极心理学干预对农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7):844-847.
  [5]王枫,杨洁敏,丁静林.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情绪智力的干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19):152-155.
  [6]张斌,谢静涛,蔡太生.完美主义人格的结构及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3):215-219.
  [7]俞红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卷编制及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1.
  [8]戴安.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亚太教育,2015(32):42-42.
  [9]张婷.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与自我中心、社会支持的关系[D].赣南师范学院,2014.
  本研究获得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金支持。课题编号:XJK17CXL0011。
其他文献
摘 要:班主任是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人员,故而教师必须科学评估教学方式的实效性。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德育程度进行一定的了解。以此为基础,方可进一步实施相应的教学工作。小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班主任教师应积极为其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采用“激励策略”。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中依旧存在显著的问题,例如实践性不足、激励性不足等。故而在实施解决措施的时候,必须对其有所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促使当今教学模式有了极大的创新与变革,同时教育工作影响深远。在初中阶段班主任作为连接学生与其他学科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桥梁,不仅可有效掌控并反应学生的成长情况,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因此,为了使我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对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展开实效性问题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探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摘 要:在职业院校中,班主任主要承担了德育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身心发展。职业院校的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学生的思想与人格,职业道德等方面是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在这些方面,班主任的引导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班主任队伍本身的发展与建设以及对学生正确的影响与引导,就成了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
摘 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中,除了文化素质的提高,思想教育以及心理素质也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思想发展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帮助,在德育工作的发展进行中,需要与学科教学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使得德育工作具有充分的进行时间以及展开的基础。语文教师作为班主任的情况,在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中较为常见,基于此
摘 要: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馆应用的传统型声乐培训法,难以满足声乐教学要求,因此应当对文化馆声乐培训法进行创新,以便于可以满足文化馆声乐教学要求。笔者详细分析传统型文化馆声乐培训法中的优缺点,而后提出文化馆声乐培训法创新方法,希望可以妥善完成文化馆声乐培训法创新工作,在新时期当中妥善完成声乐培训工作,促使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文化馆;声乐培训法;创新  1问
摘 要:贝多芬是西方音乐史上的著名人物,对西方音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十分优秀,尤其是钢琴鸣奏曲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当前钢琴演奏者进行学习的经典资源。贝多芬钢琴鸣奏曲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究。研究贝多芬钢琴鸣奏曲演奏风格不仅能够加强我们对贝多芬钢琴鸣奏曲演奏的了解,而且对钢琴鸣奏曲演奏意义深刻。  關键词:贝多芬;钢琴鸣奏曲;演奏风格  一、结构特点  贝多芬钢琴鸣奏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