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思品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品教学的若干教学策略,它以体验教育为基本理论,改变了传统政治教学的空洞说教和满堂灌,展示了符合课改理念的新的思品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思品 体验 教学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以应试为目的,以单一、呆板的空洞说教和满堂硬灌为方式,使学生面对具体的生活事例言不由衷,言行不一,学生的知情意行相分离。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品教学,要努力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三维一体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教育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思品教学真正为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而服务。如何加强思品课的教育实效性和说服力,是新课程思品教学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笔者在此谈点个人体会。
一、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体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思品教育要以教材为素材,创设生动具体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事例中体验思想,反思行为,才能触动学生心灵,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感悟。因为道德修养是一个知情意行并存的过程,学生获“知”的过程,不仅来自教师的教育,更重要的来自自身体验。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角色,我的责任》一课时,一上课便三番五次的接电话,使学生和听课教师都感到十分不满,纷纷议论:“这教师的责任心太差,怎么不明白自己现在是上课的教师呢?”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分析,发表意见:“我的角色是什么?教师的这种行为对学生负责吗?”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思索,从而点课题“我的角色,我的责任”。
二、组织讨论辨析,让学生明是非
新的课改理念要求教师由课堂的主宰变为学生的服务者、引导者、组织者、启发者,学生由被动的听讲者变为积极的活动参与者。教师要组织学生针对具体事例进行讨论辨析,是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如在讲授《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一位教师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教材:①家长、教师能否拆看学生信件,翻看学生日记?②教室能够安装监视器吗?银行、超市呢?③社会上有哪些侵犯隐私的行为?遇到这种情况该怎样办?学生阅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让小组代表发言,说出理由,使学生在讨论辨析中明事理。
三、归纳基本观点,让学生感悟
学生在讨论完后,把得到的感性认识、初步体会,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的思品基本观点,达到提高学生觉悟的目的。如在教学《我承担,我后悔》一课时,一位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谈认识,谈感想后,最后使学生感悟到:不言代价与回报,是富有责任心人共同的情感。
四、回归现实反思,让思品升华
在学生对课本事例认识、辨析充分后,学生用归纳的基本观点来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的行为,开展自评自醒活动,使学生思想品德在反思中升华。如在教学《谁在对我负责》一课时,一位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的实例,反思自己应承担责任的经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责任,而让他人承担的后果是什么?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五、总结教育思想,让学生点题
思想品德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思品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思品活动中使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哲理,让思想受到洗涤,心灵得到净化,言行得以端正,情操得到陶冶,觉悟得到提高,充分发挥思品课的育人功能,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教学完基本内容后,要引导学生总结教育思想,点明教育的主题。如在教学《尊重和维护隐权》一课后,某教师设计了一个环节“心灵导航”,引导学生总结出: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既是道德的呼唤,又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尊重他人的隐私,依法维护自身的隐私权。”最后,教师让学生开展一项维权行动:写一份对全校同学提出的“尊重他人的隐私,创建和谐校园”的倡议书。
以上几个教学策略,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它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思想品德觉悟为终极目标,使思品教学生动、具体、活泼、有效。
【关键词】 思品 体验 教学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以应试为目的,以单一、呆板的空洞说教和满堂硬灌为方式,使学生面对具体的生活事例言不由衷,言行不一,学生的知情意行相分离。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品教学,要努力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三维一体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教育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思品教学真正为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而服务。如何加强思品课的教育实效性和说服力,是新课程思品教学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笔者在此谈点个人体会。
一、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体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思品教育要以教材为素材,创设生动具体的德育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事例中体验思想,反思行为,才能触动学生心灵,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感悟。因为道德修养是一个知情意行并存的过程,学生获“知”的过程,不仅来自教师的教育,更重要的来自自身体验。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角色,我的责任》一课时,一上课便三番五次的接电话,使学生和听课教师都感到十分不满,纷纷议论:“这教师的责任心太差,怎么不明白自己现在是上课的教师呢?”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分析,发表意见:“我的角色是什么?教师的这种行为对学生负责吗?”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思索,从而点课题“我的角色,我的责任”。
二、组织讨论辨析,让学生明是非
新的课改理念要求教师由课堂的主宰变为学生的服务者、引导者、组织者、启发者,学生由被动的听讲者变为积极的活动参与者。教师要组织学生针对具体事例进行讨论辨析,是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如在讲授《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一位教师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教材:①家长、教师能否拆看学生信件,翻看学生日记?②教室能够安装监视器吗?银行、超市呢?③社会上有哪些侵犯隐私的行为?遇到这种情况该怎样办?学生阅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让小组代表发言,说出理由,使学生在讨论辨析中明事理。
三、归纳基本观点,让学生感悟
学生在讨论完后,把得到的感性认识、初步体会,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的思品基本观点,达到提高学生觉悟的目的。如在教学《我承担,我后悔》一课时,一位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谈认识,谈感想后,最后使学生感悟到:不言代价与回报,是富有责任心人共同的情感。
四、回归现实反思,让思品升华
在学生对课本事例认识、辨析充分后,学生用归纳的基本观点来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的行为,开展自评自醒活动,使学生思想品德在反思中升华。如在教学《谁在对我负责》一课时,一位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的实例,反思自己应承担责任的经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责任,而让他人承担的后果是什么?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五、总结教育思想,让学生点题
思想品德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思品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思品活动中使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哲理,让思想受到洗涤,心灵得到净化,言行得以端正,情操得到陶冶,觉悟得到提高,充分发挥思品课的育人功能,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教学完基本内容后,要引导学生总结教育思想,点明教育的主题。如在教学《尊重和维护隐权》一课后,某教师设计了一个环节“心灵导航”,引导学生总结出: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既是道德的呼唤,又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尊重他人的隐私,依法维护自身的隐私权。”最后,教师让学生开展一项维权行动:写一份对全校同学提出的“尊重他人的隐私,创建和谐校园”的倡议书。
以上几个教学策略,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它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思想品德觉悟为终极目标,使思品教学生动、具体、活泼、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