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创立缘起
1.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特别要求教师要增强对教育实践性知识积累的认识。传统的教师培训以“我讲你听”的模式进行,缺少参训学员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既激发不了教师的学习兴趣,又无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真正提升。
2.随着大规模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的完成,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发生了根本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主要任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能和存在的理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3.人本教育呼唤教师培训模式从重理念向重行为转变,从重选拔性骨干培训向重普适性全员培训的方向转变。因此,从教师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发挥参与培训教师在培训中的主观能动性,创出具有区域特色、校际特色的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4.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将基层学校和教师排除在培训资源之外,不能真正地调动学校和教师参与培训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本教育理念的推行使得教师培训模式必须破旧,才能在思维和方式上产生颠覆性创新。
为此,宣化区教师研修中心在学校办学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创新。选择了区域内十所市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性学校,挂牌成立宣化区中小学教师研修基地。通过借助中小学一流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来壮大教师培训学校的基础实力,创新了一条打破培训困局的可取之路。
中小学教师研修基地的创立、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进修学校为主干,以基地学校为枝干,以联片学校为分枝,以“1 2”城乡共进学校为叶的全区联动、惠及周边、共进成长的宣化区中小学教师研修树形网络组织结构。
二、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的创新意义
宣化区的十所中小学教师研修基地有着区域内一流的硬件设施,有效地弥补了教师进修学校硬件设施不足的短板,是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各类教师研修活动的学习培训基地;十所基地学校都是省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示范性学校,在教师进修学校的帮助指导下都形成了教师专业成长建设的特色,是教师进修学校开展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与规律研究的合作研究基地;十所基地学校的校领导都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是教师进修学校探索实践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实验基地。
宣化区将本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为几个学校联片研修活动区,每个片区确定一所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教师培训研究基地,每所基地学校在已有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片区培训研究课题,由区教师进修学校指导并帮助基地学校收集资料,总结经验,然后在全区推广。如宣化区阁西街小学创立的名师工作室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宣化区大北街小学推行的阶梯式教师培养模式、宣化区炸子市街小学和宣化二中试行的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宣化九中和宣化区工业街小学的小课题研究促教师成长等,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在全区推广。
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将基地学校教师资源优势转化为全区的培训资源优势,驱动了教师专业成长与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两个动力系统。此外,通过制定研修中心中层领导包片、教师包校等跟进、指导和服务措施,真正实现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心下移,阵地前移。
三、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的创新特色
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使教师培训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有效地弥补了基层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师资匮乏的问题,实行城乡、校校间师资共享,发挥群体互补效应,培训资源多元,培训信息开放。
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使教师培训从一统式走向自主式。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充分发挥校本优势并从中发掘培训资源,以课题研究为导向,以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为突破口,注重发挥每个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教师的自主学习与成长。
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使教师培训从被动式走向互动式。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将参训教师视为培训资源,通过搭建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帮助教师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为隐藏在教师内心的经验培植了继续生长的土壤,实现了情感融合和知识生成。
四、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的具体实施
1.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每个基地学校要发挥本校教师培训团队的集体智慧,根据校本热点、难点问题实际,策划教师培训研究课题,科学设计校本培训方案。
2.智力支持,建构机制
教师研修中心在培训项目、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智力支持,与基地学校共同建立研、训、用相结合的培训工作机制。通过“送教到校”“以校办班”的方式将现代教育理念传递给基地学校的每位教师,推进基地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3.考察评定,宣传推广
区教育局定期开展基地学校教师培训经验专题研讨会,通过汇报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分享培训经验,并对培训基地课题成果进行阶段及综合评定,获得优秀成果的项目,可得到宣传与推广,并给予奖励。
4.成果展示,扩大影响
通过论文集、优质课展示、学科论坛、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等形式,开展学员成果展示,扩大培训影响。
5.任务驱动,资源共享
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的同时,教师研训中心还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常规性的校际交流。通过为基地学校中涌现出的优秀骨干教师安排专题培训任务这种方式,迫使骨干教师增强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习、实践、提高,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的复杂过程,促进骨干教师的再度成长。
6.课题共研,共进成长
通过基地校与联片活动区薄弱学校建立“1 2”帮扶关系的方式,将培训研究课题延伸到兄弟学校,建立“1 2”共进学校“共研体”。以项目为依托,形成发展共同体,既构建了教研联动体系,又促进了城乡教研的共进发展,更促进了教师与学校的专业化发展。
基地式教师培训模式,结成了教师培训机构、培训基地学校和区域个体学校三方组成的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共同体,极大调动了三方开展教师培训与培训研究的积极性。同时,还发挥了优秀教师在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经验推广和应用,做到了优质培训资源共享,凝聚起了联片活动区参与教师培训的最大合力,建构了全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系统。
(作者单位:河北宣化区教师进修学校)
1.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特别要求教师要增强对教育实践性知识积累的认识。传统的教师培训以“我讲你听”的模式进行,缺少参训学员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既激发不了教师的学习兴趣,又无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真正提升。
2.随着大规模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的完成,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发生了根本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主要任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能和存在的理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3.人本教育呼唤教师培训模式从重理念向重行为转变,从重选拔性骨干培训向重普适性全员培训的方向转变。因此,从教师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发挥参与培训教师在培训中的主观能动性,创出具有区域特色、校际特色的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4.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将基层学校和教师排除在培训资源之外,不能真正地调动学校和教师参与培训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本教育理念的推行使得教师培训模式必须破旧,才能在思维和方式上产生颠覆性创新。
为此,宣化区教师研修中心在学校办学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创新。选择了区域内十所市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性学校,挂牌成立宣化区中小学教师研修基地。通过借助中小学一流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来壮大教师培训学校的基础实力,创新了一条打破培训困局的可取之路。
中小学教师研修基地的创立、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进修学校为主干,以基地学校为枝干,以联片学校为分枝,以“1 2”城乡共进学校为叶的全区联动、惠及周边、共进成长的宣化区中小学教师研修树形网络组织结构。
二、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的创新意义
宣化区的十所中小学教师研修基地有着区域内一流的硬件设施,有效地弥补了教师进修学校硬件设施不足的短板,是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各类教师研修活动的学习培训基地;十所基地学校都是省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示范性学校,在教师进修学校的帮助指导下都形成了教师专业成长建设的特色,是教师进修学校开展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与规律研究的合作研究基地;十所基地学校的校领导都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是教师进修学校探索实践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实验基地。
宣化区将本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为几个学校联片研修活动区,每个片区确定一所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教师培训研究基地,每所基地学校在已有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片区培训研究课题,由区教师进修学校指导并帮助基地学校收集资料,总结经验,然后在全区推广。如宣化区阁西街小学创立的名师工作室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宣化区大北街小学推行的阶梯式教师培养模式、宣化区炸子市街小学和宣化二中试行的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宣化九中和宣化区工业街小学的小课题研究促教师成长等,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在全区推广。
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将基地学校教师资源优势转化为全区的培训资源优势,驱动了教师专业成长与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两个动力系统。此外,通过制定研修中心中层领导包片、教师包校等跟进、指导和服务措施,真正实现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心下移,阵地前移。
三、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的创新特色
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使教师培训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有效地弥补了基层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师资匮乏的问题,实行城乡、校校间师资共享,发挥群体互补效应,培训资源多元,培训信息开放。
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使教师培训从一统式走向自主式。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充分发挥校本优势并从中发掘培训资源,以课题研究为导向,以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为突破口,注重发挥每个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教师的自主学习与成长。
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使教师培训从被动式走向互动式。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将参训教师视为培训资源,通过搭建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帮助教师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为隐藏在教师内心的经验培植了继续生长的土壤,实现了情感融合和知识生成。
四、基地式教师研训模式的具体实施
1.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每个基地学校要发挥本校教师培训团队的集体智慧,根据校本热点、难点问题实际,策划教师培训研究课题,科学设计校本培训方案。
2.智力支持,建构机制
教师研修中心在培训项目、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智力支持,与基地学校共同建立研、训、用相结合的培训工作机制。通过“送教到校”“以校办班”的方式将现代教育理念传递给基地学校的每位教师,推进基地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3.考察评定,宣传推广
区教育局定期开展基地学校教师培训经验专题研讨会,通过汇报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分享培训经验,并对培训基地课题成果进行阶段及综合评定,获得优秀成果的项目,可得到宣传与推广,并给予奖励。
4.成果展示,扩大影响
通过论文集、优质课展示、学科论坛、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等形式,开展学员成果展示,扩大培训影响。
5.任务驱动,资源共享
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的同时,教师研训中心还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常规性的校际交流。通过为基地学校中涌现出的优秀骨干教师安排专题培训任务这种方式,迫使骨干教师增强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习、实践、提高,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的复杂过程,促进骨干教师的再度成长。
6.课题共研,共进成长
通过基地校与联片活动区薄弱学校建立“1 2”帮扶关系的方式,将培训研究课题延伸到兄弟学校,建立“1 2”共进学校“共研体”。以项目为依托,形成发展共同体,既构建了教研联动体系,又促进了城乡教研的共进发展,更促进了教师与学校的专业化发展。
基地式教师培训模式,结成了教师培训机构、培训基地学校和区域个体学校三方组成的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共同体,极大调动了三方开展教师培训与培训研究的积极性。同时,还发挥了优秀教师在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经验推广和应用,做到了优质培训资源共享,凝聚起了联片活动区参与教师培训的最大合力,建构了全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系统。
(作者单位:河北宣化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