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是世界及时、客观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而2021年的两会似乎与往常有点不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建党百年、新冠肺炎疫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些都让两会议题更加备受瞩目。
随着中国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下简称两会)落下帷幕,一幅未来5年中国创新发展的画卷也正在徐徐展开。这不仅向世界释放出经济复苏的利好信号,也让毗邻中国的东盟看到了更多合作发展的希望。
“十四五”规划绘就中国发展新画卷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纲要》全文设19篇、65个章节,设定了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20项主要指标。
翻开《纲要》,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在经济发展类的指标里:没有设定5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用“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的表述来替代,这在中国5年规划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纵览《纲要》,三个“新”成为中国未来发展新画卷的“点睛之笔”。《纲要》更加突出体现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与此前的5年规划不同,在《纲要》中,高质量发展成为各项主要指标未来的发展方向。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将“十四五”时期的20项指标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进行充分对接,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创新驱动”仍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提出一个个明确指标,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纲要》还提出,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超过17%。不仅如此,《纲要》将数字经济部分单列一篇,并提出主要目标: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0%。
“双循环”也是此次两会上的高频词汇。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值得关注的是,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发展成为东盟国家各界关注的焦点。“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据有关预测,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这标志着中国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绿色发展将成为中国未来5年发展的主旋律。
东盟各方看两会
2020年,东盟历史性地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形成了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良好格局。在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下,东盟各方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也高度关注。
不少东盟人士对两会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中国率先基本控制新冠肺炎疫情领跑世界经济复苏,并期待通过两会学习了解中国抗疫以及经济复苏的经验。
中国是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21年1月18日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GDP总值达101.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部分东盟人士认为,中国经济能在疫情中展示出这一亮眼的成绩单,这背后是中国政府、人民和企业界团结一心付出的巨大努力。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和抗疫成就引人注目,在成功控制疫情的基础上,中国经济未来将迎来更大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值得期待。
“中国为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不仅对中国国内经济活动有重要意义,也加大了对外资的吸引力,中国的发展还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东盟秘书处前公共事务主任李键雄这样评价道。
此外,中国两会中有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议题也引发了东盟各界的强烈反响。目前,中国政府已正式核准RCEP,希望相关国家能加速推进。RCEP生效实施后,亚洲将以此为起点逐步成为一个轮廓清晰的贸易区,并为后疫情时代的区域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东盟喜迎“下一个30年”
2021年中国和东盟将迎来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这是双方关系发展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
两会期间,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指出,30年前,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从此走在了地区合作的前列。孔子说,“三十而立”。经过30年风雨同行,中国与东盟立起了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共同理念,立起了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共同命运,立起了振兴亚洲、开创未来的共同愿景。
中国与东盟间的经贸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以说是亚太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在30年前,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只有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1.84亿元),随后则迎来几何式的增长。虽然面对疫情不利影响,中国—东盟经济仍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与东盟间的进出口额达4.7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846.0亿美元,增长6.7%。2020年,中国对东盟货物进出口额创下历史新高,东盟在2020年上半年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王毅指出,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愿同东盟打造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开创更加精彩的下一个30年。
在抗疫方面,王毅表示,中方将进一步向东盟提供抗疫支持。中方正在向东盟各国提供新冠疫苗,并且协助印尼打造东南亞疫苗中心,下一步将继续对东盟国家的需求予以重点支持。
在深化互利合作方面,中方将构建新发展格局同《东盟全面复苏框架》对接,推动RCEP早日生效实施,推动澜湄合作更充分释放潜力,在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打造新的合作增长点。
随着中国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下简称两会)落下帷幕,一幅未来5年中国创新发展的画卷也正在徐徐展开。这不仅向世界释放出经济复苏的利好信号,也让毗邻中国的东盟看到了更多合作发展的希望。
“十四五”规划绘就中国发展新画卷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纲要》全文设19篇、65个章节,设定了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20项主要指标。
翻开《纲要》,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在经济发展类的指标里:没有设定5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用“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的表述来替代,这在中国5年规划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纵览《纲要》,三个“新”成为中国未来发展新画卷的“点睛之笔”。《纲要》更加突出体现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与此前的5年规划不同,在《纲要》中,高质量发展成为各项主要指标未来的发展方向。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将“十四五”时期的20项指标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进行充分对接,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创新驱动”仍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提出一个个明确指标,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纲要》还提出,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超过17%。不仅如此,《纲要》将数字经济部分单列一篇,并提出主要目标: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0%。
“双循环”也是此次两会上的高频词汇。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值得关注的是,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发展成为东盟国家各界关注的焦点。“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据有关预测,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0%~65%。这标志着中国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绿色发展将成为中国未来5年发展的主旋律。
东盟各方看两会
2020年,东盟历史性地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形成了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良好格局。在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下,东盟各方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也高度关注。
不少东盟人士对两会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中国率先基本控制新冠肺炎疫情领跑世界经济复苏,并期待通过两会学习了解中国抗疫以及经济复苏的经验。
中国是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21年1月18日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GDP总值达101.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部分东盟人士认为,中国经济能在疫情中展示出这一亮眼的成绩单,这背后是中国政府、人民和企业界团结一心付出的巨大努力。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和抗疫成就引人注目,在成功控制疫情的基础上,中国经济未来将迎来更大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值得期待。
“中国为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不仅对中国国内经济活动有重要意义,也加大了对外资的吸引力,中国的发展还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东盟秘书处前公共事务主任李键雄这样评价道。
此外,中国两会中有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议题也引发了东盟各界的强烈反响。目前,中国政府已正式核准RCEP,希望相关国家能加速推进。RCEP生效实施后,亚洲将以此为起点逐步成为一个轮廓清晰的贸易区,并为后疫情时代的区域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东盟喜迎“下一个30年”
2021年中国和东盟将迎来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这是双方关系发展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
两会期间,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指出,30年前,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从此走在了地区合作的前列。孔子说,“三十而立”。经过30年风雨同行,中国与东盟立起了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共同理念,立起了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共同命运,立起了振兴亚洲、开创未来的共同愿景。
中国与东盟间的经贸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以说是亚太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在30年前,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只有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1.84亿元),随后则迎来几何式的增长。虽然面对疫情不利影响,中国—东盟经济仍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与东盟间的进出口额达4.7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846.0亿美元,增长6.7%。2020年,中国对东盟货物进出口额创下历史新高,东盟在2020年上半年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王毅指出,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愿同东盟打造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开创更加精彩的下一个30年。
在抗疫方面,王毅表示,中方将进一步向东盟提供抗疫支持。中方正在向东盟各国提供新冠疫苗,并且协助印尼打造东南亞疫苗中心,下一步将继续对东盟国家的需求予以重点支持。
在深化互利合作方面,中方将构建新发展格局同《东盟全面复苏框架》对接,推动RCEP早日生效实施,推动澜湄合作更充分释放潜力,在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打造新的合作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