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是全国人民关注的大问题,其中涉及的诚信缺失与经济生活中的诚信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深究食品安全问题,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诚信教育,符合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目标。
[关键词]食品安全诚信商品质量正当竞争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76
吃与不吃本来不是问题,更没有疑问,现今却成了难题。苏丹红、毒豇豆、地沟油、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绝育黄瓜、激素韭菜……食品领域似乎危机四伏。我们吃下去的食品为何越来越不安全?食品安全这一片蓝天为何频频遭遇坍塌?其根源在于不良商人道德滑坡,诚信缺失。
食品领域的诚信缺失不仅冲击着人们对生活的信心,更是让广大中学生突遇困惑,这就给经济生活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在政治课中渗透诚信教育。那么,如何利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诚信教育呢?
第一,利用商品质量的知识,加强对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质量)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首先,质量对企业至关重要。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要实现商品的价值,而价值是通过转让使用价值实现的。如果商品质量差,就会销售不畅,难以顺利实现价值;反之,商品质量好,就可能引起供不应求,使价格高于价值,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盈利,在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其次,质量对消费者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合格优质的产品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再次,质量对国家也至关重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这一目的的实现是以提高整个社会产品质量为前提的。商品生产者如果失信而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仅实现不了上述目的,而且会给社会带来不和谐的因素。所以作为未来市场参与者的中学生,培养他们的质量意识十分重要。
第二,利用市场经济公平正当竞争的知识,培养学生正当竞争观念和法制观念。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是竞争性,以诚信和守法为基础的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会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以弄虚作假、欺诈、损人利己的违法手段展开的不正当竞争,不仅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还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从而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要加强对学生的守法教育,反对不正当竞争和违法现象,培养诚信意识。
第三,利用市场交易原则的知识,加强对学生诚实守信意识的培养。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实守信可以带来效益,提高销售者的信誉,使消费者“信得过”销售者,从而使交易活动越做越大。如果缺乏诚实信用,任凭掺假使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非法销售等种种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泛滥,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就得不到维护,交易活动就无法进行。市场需要诚实守信,市场呼唤诚实守信,教师更应当加强对学生诚实守信意识的培养。
第四,利用企业经营者素质的知识,提升学生素质。有人说,一个成功的企业经营者,要有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政治家的眼光,军事家的胆略。这就说明作为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只有高素质的经营者,才能把握企业正确的经营方向,在一切经济活动中坚持诚实守信,开展正当竞争,遵纪守法,反对失信、欺诈和违法,也才能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社会中留下良好的影响并得到较高的评价与认同。因而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促使学生诚实守信意识的养成十分重要。
第五,利用依法纳税是公民基本义务的知识,增强学生诚信意识。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作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的学生应当自觉诚信纳税,积极反对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失信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第六,利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2011年3月,19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遭停牌或摘牌。这些中国概念股被退市或停牌大都出于相似的原因——缺乏诚信,如未能满足信息披露条件、不符合交易规则、财务遭质疑等。此事例说明实施“走出去”战略,诚信为先。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必须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而我们只有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态度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提高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水平,培养我国产业竞争优势,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与形象。 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
总之,经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凸显其德育功能。而诚信教育的渗透既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德育功能,又体现了其教学内容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学科特点,也是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的表现,因此必须引起政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袁妮)
[关键词]食品安全诚信商品质量正当竞争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76
吃与不吃本来不是问题,更没有疑问,现今却成了难题。苏丹红、毒豇豆、地沟油、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绝育黄瓜、激素韭菜……食品领域似乎危机四伏。我们吃下去的食品为何越来越不安全?食品安全这一片蓝天为何频频遭遇坍塌?其根源在于不良商人道德滑坡,诚信缺失。
食品领域的诚信缺失不仅冲击着人们对生活的信心,更是让广大中学生突遇困惑,这就给经济生活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在政治课中渗透诚信教育。那么,如何利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诚信教育呢?
第一,利用商品质量的知识,加强对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质量)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首先,质量对企业至关重要。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要实现商品的价值,而价值是通过转让使用价值实现的。如果商品质量差,就会销售不畅,难以顺利实现价值;反之,商品质量好,就可能引起供不应求,使价格高于价值,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盈利,在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其次,质量对消费者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合格优质的产品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再次,质量对国家也至关重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这一目的的实现是以提高整个社会产品质量为前提的。商品生产者如果失信而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仅实现不了上述目的,而且会给社会带来不和谐的因素。所以作为未来市场参与者的中学生,培养他们的质量意识十分重要。
第二,利用市场经济公平正当竞争的知识,培养学生正当竞争观念和法制观念。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是竞争性,以诚信和守法为基础的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会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以弄虚作假、欺诈、损人利己的违法手段展开的不正当竞争,不仅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还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从而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要加强对学生的守法教育,反对不正当竞争和违法现象,培养诚信意识。
第三,利用市场交易原则的知识,加强对学生诚实守信意识的培养。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实守信可以带来效益,提高销售者的信誉,使消费者“信得过”销售者,从而使交易活动越做越大。如果缺乏诚实信用,任凭掺假使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非法销售等种种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泛滥,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就得不到维护,交易活动就无法进行。市场需要诚实守信,市场呼唤诚实守信,教师更应当加强对学生诚实守信意识的培养。
第四,利用企业经营者素质的知识,提升学生素质。有人说,一个成功的企业经营者,要有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政治家的眼光,军事家的胆略。这就说明作为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只有高素质的经营者,才能把握企业正确的经营方向,在一切经济活动中坚持诚实守信,开展正当竞争,遵纪守法,反对失信、欺诈和违法,也才能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社会中留下良好的影响并得到较高的评价与认同。因而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促使学生诚实守信意识的养成十分重要。
第五,利用依法纳税是公民基本义务的知识,增强学生诚信意识。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作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的学生应当自觉诚信纳税,积极反对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失信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第六,利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2011年3月,19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遭停牌或摘牌。这些中国概念股被退市或停牌大都出于相似的原因——缺乏诚信,如未能满足信息披露条件、不符合交易规则、财务遭质疑等。此事例说明实施“走出去”战略,诚信为先。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必须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而我们只有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态度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提高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水平,培养我国产业竞争优势,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与形象。 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
总之,经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凸显其德育功能。而诚信教育的渗透既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德育功能,又体现了其教学内容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学科特点,也是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的表现,因此必须引起政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