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月以来,地摊经济迅速成为舆论风口,但出现冰火两重天景象。一方面民间热议、“秘籍”横飞,《地摊经济》新书竟也几天即问世;但另一方面,一些城市也相继表态。例如:《北京日报》发文《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深圳特区报》也发文《“地摊经济”要因城而异》,表示深圳不宜一哄而上发展地摊经济,为地摊热降温。
那么,如何看待当前“地摊经济热”的机遇和隐患?
地摊经济对企业而言的兴奋点包括:1,从坐商到行商。绝大多数商家有固定商铺,如果地摊经济放开,新参与者肯定包括这些正牌商家。从坐商的被动,到行商的主动,这必然让很多商家兴奋;2,流量的新来源。线上获客成本几年前既已超过线下。而成本低、“逐消费者而居”的地摊经济,必然给企业带来新的流量;3,新产品和新创业项目的试验田。地摊经济为创业新品做产品测试提供了非常好的试验条件,快速测验、快速迭代,一定会有创业企业抓住低成本“精益创业”的机会。
可是,虽然地摊经济是个好东西,但对“地摊经济热”就要保持警觉了,企业要避免被全民狂欢带错了节奏。
首先,从经济学思维来看,目前“城管喊大妈摆摊”“城管人员有发展摊贩的工作指标”,这些现象并不好笑,因为摊贩是否摆摊,在哪摆摊,取决于市场规律,城管“指标式喊人”,本质上是一种行政力量对市场的不合理干预。让市场归于市场,地攤经济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其次,从法治思维来看,行政力量对市场的干预是有边界的,管好营商环境,做好市场的“守夜人”即可,直接参与到市场主体的经营里,必然产生权力寻租的空间。即使是地摊经济,如何建立“亲”和“清”的政商关系,也不可忽略。
再次,从城市管理角度看,如果地摊经济一哄而上,扰民问题、消防问题、卫生问题……都会马上形成新的矛盾。如果没有“一揽子”城市管理方案,不排除在一些地方有好事做成坏事的可能性。反而不利于地摊经济健康发展。
总之,任何事情做好,都需要系统思维,而非只盯着一个点。地方政策与中央导向的配套,行政监管、城市管理各方面与地摊市场的配套,及时跟进,好事才能成为好事。
而对企业来说,面对“地摊经济热”,则要保持冷静,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形式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