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儿教学中,幼儿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引导激发幼儿想象与创造,要把幼儿参与创造的热情推向新高潮。因此,在此阶段重视幼儿创造性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幼儿教学 创造性教育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一群3—6岁的孩子,随着幼儿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他们的活动能力大大增强,知识经验也逐渐丰富,这一阶段为幼儿的创造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知识经验的积累,为幼儿创造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又是幼儿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此阶段重视幼儿创造性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教育?
1.掌握幼儿特点。
因幼儿生理心理的特殊,幼儿的心态和意识,是幼儿获取自信心和成功感的前提,教师掌握幼儿特点,给幼儿创设一个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中创造,激发幼儿主动感知、探索、发现,激活他们的创造欲望,必须掌握、遵循幼儿自身的特点。
1.1 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意志力都较弱,因此幼儿的创造活动不易持久,他们的创造愿望来得快,也去的快,常常是瞬间即逝,如果有人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幼儿的创造能力就会向前发展。
1.2 幼儿喜欢幻想,富于想象,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常常是由创造性想象引起的,但他们的心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受兴趣的影响较大,兴趣可以振奋幼儿的智力,激发创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保持幼儿的兴趣和调动幼儿的兴趣。
1.3 幼儿由于环境、教育、遗传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有的幼儿擅长创编故事,有的幼儿擅长美工创作,还有的幼儿擅长唱跳,如果他们的创造才能能够得到尽早的发现和培养,对他们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有环境和教育起积极作用,幼儿的创造性都会有较大发展。
2.做到积极引导
幼儿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引导激发幼儿想象与创造,要把幼儿参与创造的热情推向新高潮。
2.1 引导幼儿敢想。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基的幼儿教育,必须强调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创造精神等动力特征。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办更为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开始的。首先让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和获得心理自由,让幼儿敢想,首先要让幼儿说‘不’,如:“有轮子的都是汽车,”孩子肯定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挖土机,压路机也有轮子,但不是汽车;其次,要培养幼儿的求异性思维,如“0”孩子可以想象成音符,太阳、花蕊、花瓣等等;还要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小乌龟不高兴,怎样让它高兴呢?孩子会想出很多种办法。
2.2 引导幼儿敢问。经常有孩子这样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这可怎么办?”“老师,这是什么呀?”这些问题正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可以开展“小问号”活动,给孩子发问,向事物提问,向现象提问,提问的内容不只是“怎么办呀?”“是什么呀?”“干什么呀?”而要能问一些深层次,有探讨意义的问题。善问的孩子知识面广,让他们从小就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形状、大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爱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3 引导幼儿敢做。任何设计方案,发明构思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同时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思想,理论,方案的正确性,所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着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提供手脑并用的学习材料,要少提限制性的要求,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摆弄操作,如:幼儿亲自摆弄,亲自体验,亲自摸索,一遍不行就来两遍,两遍不行就来三遍,鼓励他们要不怕挫折和失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对幼儿的动手结果要给予表扬,从不同的角度去肯定每一个幼儿的成绩,培养幼儿的成就感,增强他们下次进行创造活动的自信心和动手、动脑能力,为巩固幼儿动手创造打下基础。
2.4 引导幼儿敢说。有人曾说:“如果你有一个点子,我有一个点子,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点子,甚至多余两个点子。”可见敢说也是创造性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我们所说的总结交流,不说话,不发言就无法交流,特别是幼儿,就要通过动口,而且要敢于动口、善于动口,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不同的诱导方法去鼓励他们大胆的说,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启发,诱导,引起幼儿的强烈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在日常活动中多让孩子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多参加活动,从而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信心是幼儿发展的推动力, 幼儿的世界是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更多地给予幼儿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脑、口、手去发现,去创造,做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幼儿创造潜能,使更多幼儿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幼儿教学 创造性教育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一群3—6岁的孩子,随着幼儿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他们的活动能力大大增强,知识经验也逐渐丰富,这一阶段为幼儿的创造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知识经验的积累,为幼儿创造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又是幼儿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此阶段重视幼儿创造性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教育?
1.掌握幼儿特点。
因幼儿生理心理的特殊,幼儿的心态和意识,是幼儿获取自信心和成功感的前提,教师掌握幼儿特点,给幼儿创设一个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中创造,激发幼儿主动感知、探索、发现,激活他们的创造欲望,必须掌握、遵循幼儿自身的特点。
1.1 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意志力都较弱,因此幼儿的创造活动不易持久,他们的创造愿望来得快,也去的快,常常是瞬间即逝,如果有人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幼儿的创造能力就会向前发展。
1.2 幼儿喜欢幻想,富于想象,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常常是由创造性想象引起的,但他们的心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受兴趣的影响较大,兴趣可以振奋幼儿的智力,激发创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保持幼儿的兴趣和调动幼儿的兴趣。
1.3 幼儿由于环境、教育、遗传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有的幼儿擅长创编故事,有的幼儿擅长美工创作,还有的幼儿擅长唱跳,如果他们的创造才能能够得到尽早的发现和培养,对他们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有环境和教育起积极作用,幼儿的创造性都会有较大发展。
2.做到积极引导
幼儿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引导激发幼儿想象与创造,要把幼儿参与创造的热情推向新高潮。
2.1 引导幼儿敢想。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基的幼儿教育,必须强调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创造精神等动力特征。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办更为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开始的。首先让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和获得心理自由,让幼儿敢想,首先要让幼儿说‘不’,如:“有轮子的都是汽车,”孩子肯定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挖土机,压路机也有轮子,但不是汽车;其次,要培养幼儿的求异性思维,如“0”孩子可以想象成音符,太阳、花蕊、花瓣等等;还要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小乌龟不高兴,怎样让它高兴呢?孩子会想出很多种办法。
2.2 引导幼儿敢问。经常有孩子这样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这可怎么办?”“老师,这是什么呀?”这些问题正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可以开展“小问号”活动,给孩子发问,向事物提问,向现象提问,提问的内容不只是“怎么办呀?”“是什么呀?”“干什么呀?”而要能问一些深层次,有探讨意义的问题。善问的孩子知识面广,让他们从小就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形状、大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爱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3 引导幼儿敢做。任何设计方案,发明构思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同时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思想,理论,方案的正确性,所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着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提供手脑并用的学习材料,要少提限制性的要求,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摆弄操作,如:幼儿亲自摆弄,亲自体验,亲自摸索,一遍不行就来两遍,两遍不行就来三遍,鼓励他们要不怕挫折和失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对幼儿的动手结果要给予表扬,从不同的角度去肯定每一个幼儿的成绩,培养幼儿的成就感,增强他们下次进行创造活动的自信心和动手、动脑能力,为巩固幼儿动手创造打下基础。
2.4 引导幼儿敢说。有人曾说:“如果你有一个点子,我有一个点子,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点子,甚至多余两个点子。”可见敢说也是创造性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我们所说的总结交流,不说话,不发言就无法交流,特别是幼儿,就要通过动口,而且要敢于动口、善于动口,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不同的诱导方法去鼓励他们大胆的说,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启发,诱导,引起幼儿的强烈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在日常活动中多让孩子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多参加活动,从而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信心是幼儿发展的推动力, 幼儿的世界是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更多地给予幼儿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脑、口、手去发现,去创造,做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幼儿创造潜能,使更多幼儿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