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作为学习英语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一直以来在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制约,当前的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对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改革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课 教学改革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0094-02
一、引言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拓宽视野、认识客观事物、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也是学习一门外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既是培养其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又是培养其自学能力的手段。因此,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一直以来在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然而,由于种种的原因,当前的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端,其教学环节的现状和实际的教学效果均不容乐观。
二、当前的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通常的做法是:针对每一篇的阅读材料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找出问题的答案,接着核对答案。这样的做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其做题的速度。但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模式,片面强调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素。学生一直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进行做题练习,使得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了限制。师生间较缺乏交流互动,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英语阅读课逐渐失去兴趣。
2、过分注重对语法知识的讲授,将阅读课变成了精读课
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对生词意思、句法结构等语法知识的讲解,习惯性地将一篇完整的阅读材料“掘地三尺”地划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句子,再对这些句子进行单词讲解,语法分析,甚至要求学生对句子进行翻译。阅读教学变成了单纯的语法知识的讲授,将阅读课上成了精读课,甚至是语法课。在教师的这种错误的导向下,不少学生在阅读时,不懂得对文章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理解与归纳,而是专注于对文章中一些复杂句子的分析,甚至是翻译,阅读水平无法得到较大的提高。
3、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忽视对课本阅读资源的利用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大多教师喜欢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以此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少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忽视了对课本阅读资源的利用。一些教师打着“介绍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旗号,以课本阅读材料中的某一内容为切入口,将英语阅读课转变成了时事分析课、甚至是影视音乐欣赏课。课堂上,教师带着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粗略简要地分析后,就立即转入所谓的“知识拓展”的教学中,有些学生甚至连阅读材料的内容都没有完全理解。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大学英语阅读课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技能课,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其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阅读活动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引导学生根据其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积累,对阅读材料里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理解和归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他要对阅读材料里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理解其所阅读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并提高其阅读理解的能力。针对当前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进行改革。
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学”为重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因此,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改变以往在课堂上由教师包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进入新单元的学习前,教师可以先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给学生,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激发其对课文的阅读兴趣。然后再根据每篇课文的长短,规定阅读时间。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先布置给学生几个中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此训练学生查读(Scanning)的阅读技巧。但要注意,这些中心问题的设计不在于多,而贵在精。问题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学生读完整篇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其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一些问题,让其他的同学来讨论解答。接着再让学生提出自己还有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点拨解答。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或口头复述文中主要情节,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教学方式,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此外,针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语法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课文中重要的语言点及语言模式,并让学生自主进行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的比较,由教师讲授语言点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注重背景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适时而恰到好处地介绍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激发其阅读兴趣。大学英语的阅读材料涵盖了历史、地理、政治、科学以及风俗民情等各方面的知识。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将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向学生做一定的介绍,将会严重影响不少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对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进行介绍,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把握阅读材料,提高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的效率。在对背景知识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性、针对性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3、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仅仅通过课堂上的90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训练。例如,在进入新课文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网上搜索相关的英文材料,并将所收集到的英文资料,用自己的语言,写成读书笔记,上交教师批改。教师可从中挑选文章写的比较出色的学生,让其在课堂上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的读书笔记的大致内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监督者的角色,为学生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学习模式,并督促学生。这种练习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等基本能力,而且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良的阅读习惯
不少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的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不仅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速度,而且也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常见的不良的阅读习惯有:慢读、声读、指读、心读、回读、译读以及对工具书的过分依赖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意教授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外,还应当对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进行及时纠正。以“译读”为例。不少学生存在着译读的不良的阅读习惯。所谓的“译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对文章进行膛词逐句的翻译,即采用英语→母语→英语的模式,通过将文章译成母语来辅助理解。这种“母语转移现象”使得学生“看的是英语,记的却是相应的汉语”,不利于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除了提醒学生注意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大量的材料,并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复述,通过大量的快速阅读及口语复述来加强对学生大脑的英语刺激,使学生逐渐克服“译读”这种母语转移现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需要学生的多读多练,而且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王磊.发掘校园网络资源创新英语泛读教学[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9):72.
[2]朱效惠,隋桂岚.英语阅读理论与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02.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5-28.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课 教学改革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0094-02
一、引言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拓宽视野、认识客观事物、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也是学习一门外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既是培养其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又是培养其自学能力的手段。因此,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一直以来在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然而,由于种种的原因,当前的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端,其教学环节的现状和实际的教学效果均不容乐观。
二、当前的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通常的做法是:针对每一篇的阅读材料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找出问题的答案,接着核对答案。这样的做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其做题的速度。但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模式,片面强调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素。学生一直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进行做题练习,使得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了限制。师生间较缺乏交流互动,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对英语阅读课逐渐失去兴趣。
2、过分注重对语法知识的讲授,将阅读课变成了精读课
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对生词意思、句法结构等语法知识的讲解,习惯性地将一篇完整的阅读材料“掘地三尺”地划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句子,再对这些句子进行单词讲解,语法分析,甚至要求学生对句子进行翻译。阅读教学变成了单纯的语法知识的讲授,将阅读课上成了精读课,甚至是语法课。在教师的这种错误的导向下,不少学生在阅读时,不懂得对文章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理解与归纳,而是专注于对文章中一些复杂句子的分析,甚至是翻译,阅读水平无法得到较大的提高。
3、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忽视对课本阅读资源的利用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大多教师喜欢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以此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少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忽视了对课本阅读资源的利用。一些教师打着“介绍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旗号,以课本阅读材料中的某一内容为切入口,将英语阅读课转变成了时事分析课、甚至是影视音乐欣赏课。课堂上,教师带着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粗略简要地分析后,就立即转入所谓的“知识拓展”的教学中,有些学生甚至连阅读材料的内容都没有完全理解。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大学英语阅读课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技能课,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其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阅读活动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引导学生根据其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积累,对阅读材料里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理解和归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他要对阅读材料里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理解其所阅读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并提高其阅读理解的能力。针对当前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进行改革。
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学”为重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因此,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改变以往在课堂上由教师包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进入新单元的学习前,教师可以先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给学生,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激发其对课文的阅读兴趣。然后再根据每篇课文的长短,规定阅读时间。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先布置给学生几个中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此训练学生查读(Scanning)的阅读技巧。但要注意,这些中心问题的设计不在于多,而贵在精。问题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学生读完整篇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其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一些问题,让其他的同学来讨论解答。接着再让学生提出自己还有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点拨解答。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或口头复述文中主要情节,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教学方式,变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此外,针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语法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课文中重要的语言点及语言模式,并让学生自主进行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的比较,由教师讲授语言点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注重背景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适时而恰到好处地介绍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激发其阅读兴趣。大学英语的阅读材料涵盖了历史、地理、政治、科学以及风俗民情等各方面的知识。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将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向学生做一定的介绍,将会严重影响不少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对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进行介绍,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把握阅读材料,提高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的效率。在对背景知识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性、针对性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3、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仅仅通过课堂上的90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训练。例如,在进入新课文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网上搜索相关的英文材料,并将所收集到的英文资料,用自己的语言,写成读书笔记,上交教师批改。教师可从中挑选文章写的比较出色的学生,让其在课堂上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的读书笔记的大致内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监督者的角色,为学生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学习模式,并督促学生。这种练习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等基本能力,而且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良的阅读习惯
不少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的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不仅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速度,而且也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常见的不良的阅读习惯有:慢读、声读、指读、心读、回读、译读以及对工具书的过分依赖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意教授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外,还应当对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进行及时纠正。以“译读”为例。不少学生存在着译读的不良的阅读习惯。所谓的“译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对文章进行膛词逐句的翻译,即采用英语→母语→英语的模式,通过将文章译成母语来辅助理解。这种“母语转移现象”使得学生“看的是英语,记的却是相应的汉语”,不利于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除了提醒学生注意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大量的材料,并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复述,通过大量的快速阅读及口语复述来加强对学生大脑的英语刺激,使学生逐渐克服“译读”这种母语转移现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需要学生的多读多练,而且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王磊.发掘校园网络资源创新英语泛读教学[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9):72.
[2]朱效惠,隋桂岚.英语阅读理论与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02.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