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背景和紧迫性,接下来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主要思想为视角,对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实施建议。
关键词:实用主义;能力;建议
一、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必要性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是当前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新大纲》强调:复合型英语人才不仅要具备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突出说、写、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对于外语专业学生而言,能力主要指能够从事不同文化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独立提出建议和讨论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知人处事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等等。
何其莘等在《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戴炜栋在《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指出“外语专业教学要培养知识丰富、思维创新、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外语人才”(外语界,2009)。胡文仲(2008b)指出:“我们要培养的精英型英语专业人才的特点是基础雄厚,语言能力强,受过良好的人文通识教育,对于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文学有相当的了解,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和独创精神。北外杨立民教授提出从综合英语教学必须完成三个转变:一是由被动依赖教师向自主学习转变;二是由学习为了应试向学习为了交流思想转变;三是由单纯学语言向结合语言学习文化,提高人文素质转变,并特别提出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2009)。
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性教育观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多年来教学工作中的普遍忽视的环节。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语言技能训练忽视实践、重视应试技能缺乏创新培养的问题长期存在。因此,重视大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关键。
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主要思想
John Dewey(约翰.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集中体现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主要思想。他提出“教育本质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首次使用了“传统教育”一词,把以德国教育家爀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称为“传统教育”,同时把自己的教育称为“现代教育”。他极力批判“传统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束缚,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只有机械的记忆,没有理解、更没有创造;传统教育有太多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控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杜威认为“学校为学生所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理论。在实践中,学生通过“从做中学”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杜威的哲学思想中,"经验"是个最重要的名词.他认为"经验"就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的主动的尝试行为与环境的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结合.如果想要得到某些方面的知识,就必须亲自尝试一下.他认为这就是"从经验中学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验就没有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从经验中学习"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使学校里的知识和活动联系起来。杜威非常强调操作,行动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观念,知识和经验是在操作中,行动中,在新的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出发,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的本质提出他的基本观点.他认为,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成长.所以知识应该从"做"中,即实践活动中获得并增长.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对世界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尤其是当代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积极的启示。教育史学家赵祥麟教授在认为:“只要旧学校空洞的形式主义存在下来,杜威的教育原理将依旧保持生命力,并继续起作用”。浙江大学单中惠教授,杜威研究专家认为当代“杜威教育思想依然是有生命力”,并呼吁“补读杜威”。(《中国教育报》2007)。
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启示
(一)转变教学思想,培养大学生高层次思维方式
“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约翰·杜威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及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所进行的积极、持久和周密的思考(Dewey 1909: 9)。他认为持久的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在于把注意集中在严格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验思维的种种条件上。思维是明智的学习方法。因此,转变以语言知识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将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和提高作为贯穿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思想。下图显示了在英语课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对于学生语言基本技能、语言综合素质和语言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是英语语言综合素质提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所转变、拓展、和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更加有效,从而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技能的全面提升、以达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思想的转变决定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立体化”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法”为代表,在以“教师为中心”理论基础的指导下,他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模式。杜威作为进步主义者的代表,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张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表现形态是一种思考水平的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反馈结构。教师主要通过启发、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五步情境教学法”的启示下,将社会式课堂育人法、探究式讨论提升法、开放式活动教学的原则引入课堂教学,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代替单一的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 培养大学生以英语语音、听、说能力为基础的交际能力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要求。在多维度培养大学生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将创新能力的提高融入其中。
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挑选出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的教学材料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际活动。精心导入情境,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语言交际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要自然而注重内容。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思想的表达、意义的传递上,而不拘泥于语言形式上。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在于活跃思维、积极参与课堂任务。在和谐的双边互动氛围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例如,开展多种形式的“Class Presentation”,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传统的class report或者speech不同,创新形式的Class Presentation将全班同学随即分为若干任务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任务组负责一周的英语课前的CLASS Presentation。选题、形式由该组学生自拟;学习、生活、时政、热点、休闲、娱乐等主题均可以成为同学们的选题;形式多样,学生们可以通过演讲、访谈、表演、才艺等多种形式自由展示。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取与自身生活相同或者相似的经验,将经验进行积累,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英语专业知识进行应用,活跃并拓展了积极的思维方式,从而可达到提升自身综合语言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三)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培养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在1897年的《我的教育信条》中,杜威指出,学校课程的内容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既包括科学、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性科目,也应包括园艺、纺织、木工、烹饪、缝纫等活动性科目。他曾把课程分为三类:一是主动作业;二是给学生提供关于社会生活背景的科目;三是给学生运用理智的交流及探究的方法的科目。可以看出,实践类的课程开始是对学科类科目的必要补充和延伸,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英语实践课程课堂任务的实施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二、是要符合课程要求;三、是要内容与语言难度适中,学生自身能够把握;四、在教师专业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开展和实施。
英语实践课程的开设应注重与社会及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突出大学英语课程的应用型、实用性和实践性。重视大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英语课实践课课时时,作为英语课程的必要补充和引申,鼓励英语教师积极探索英语实践教学新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践意识。
此外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也是锻炼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将实践课与竞赛机制进行结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鼓励、支持大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社会实践以及科技文化活动、竞赛。丰富多样竞赛形式,较大程度的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方位提升大学生英语素质;同时随着竞赛机制的引入,大学生通过对外交流和竞赛,对自身能力有了更加客观、明确的认识,能够更扎实的掌握知识,从多维度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长远来说,还有助于大学生建构合理、客观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单中惠,我们为什么需要补读杜威[N],中国教育报,2007,3(2).
[2]单中惠,杜威的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浅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
[3]孙有中,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4]约翰·杜威著.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约翰·杜威著.我们怎样思维·教育与经验[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6]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约翰·杜威著.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主编,王承绪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8]刘磊,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4.
[9]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实用主义;能力;建议
一、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必要性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是当前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新大纲》强调:复合型英语人才不仅要具备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突出说、写、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对于外语专业学生而言,能力主要指能够从事不同文化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独立提出建议和讨论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知人处事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等等。
何其莘等在《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戴炜栋在《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指出“外语专业教学要培养知识丰富、思维创新、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外语人才”(外语界,2009)。胡文仲(2008b)指出:“我们要培养的精英型英语专业人才的特点是基础雄厚,语言能力强,受过良好的人文通识教育,对于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文学有相当的了解,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和独创精神。北外杨立民教授提出从综合英语教学必须完成三个转变:一是由被动依赖教师向自主学习转变;二是由学习为了应试向学习为了交流思想转变;三是由单纯学语言向结合语言学习文化,提高人文素质转变,并特别提出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2009)。
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性教育观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多年来教学工作中的普遍忽视的环节。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语言技能训练忽视实践、重视应试技能缺乏创新培养的问题长期存在。因此,重视大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关键。
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主要思想
John Dewey(约翰.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集中体现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主要思想。他提出“教育本质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首次使用了“传统教育”一词,把以德国教育家爀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称为“传统教育”,同时把自己的教育称为“现代教育”。他极力批判“传统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束缚,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只有机械的记忆,没有理解、更没有创造;传统教育有太多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控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杜威认为“学校为学生所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理论。在实践中,学生通过“从做中学”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杜威的哲学思想中,"经验"是个最重要的名词.他认为"经验"就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的主动的尝试行为与环境的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结合.如果想要得到某些方面的知识,就必须亲自尝试一下.他认为这就是"从经验中学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验就没有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从经验中学习"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使学校里的知识和活动联系起来。杜威非常强调操作,行动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观念,知识和经验是在操作中,行动中,在新的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出发,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的本质提出他的基本观点.他认为,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成长.所以知识应该从"做"中,即实践活动中获得并增长.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对世界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尤其是当代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积极的启示。教育史学家赵祥麟教授在认为:“只要旧学校空洞的形式主义存在下来,杜威的教育原理将依旧保持生命力,并继续起作用”。浙江大学单中惠教授,杜威研究专家认为当代“杜威教育思想依然是有生命力”,并呼吁“补读杜威”。(《中国教育报》2007)。
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启示
(一)转变教学思想,培养大学生高层次思维方式
“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约翰·杜威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及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所进行的积极、持久和周密的思考(Dewey 1909: 9)。他认为持久的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在于把注意集中在严格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验思维的种种条件上。思维是明智的学习方法。因此,转变以语言知识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将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和提高作为贯穿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思想。下图显示了在英语课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对于学生语言基本技能、语言综合素质和语言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是英语语言综合素质提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所转变、拓展、和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更加有效,从而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技能的全面提升、以达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思想的转变决定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立体化”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法”为代表,在以“教师为中心”理论基础的指导下,他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模式。杜威作为进步主义者的代表,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张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表现形态是一种思考水平的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反馈结构。教师主要通过启发、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五步情境教学法”的启示下,将社会式课堂育人法、探究式讨论提升法、开放式活动教学的原则引入课堂教学,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代替单一的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 培养大学生以英语语音、听、说能力为基础的交际能力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要求。在多维度培养大学生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将创新能力的提高融入其中。
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挑选出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的教学材料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际活动。精心导入情境,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语言交际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要自然而注重内容。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思想的表达、意义的传递上,而不拘泥于语言形式上。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在于活跃思维、积极参与课堂任务。在和谐的双边互动氛围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例如,开展多种形式的“Class Presentation”,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传统的class report或者speech不同,创新形式的Class Presentation将全班同学随即分为若干任务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任务组负责一周的英语课前的CLASS Presentation。选题、形式由该组学生自拟;学习、生活、时政、热点、休闲、娱乐等主题均可以成为同学们的选题;形式多样,学生们可以通过演讲、访谈、表演、才艺等多种形式自由展示。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取与自身生活相同或者相似的经验,将经验进行积累,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英语专业知识进行应用,活跃并拓展了积极的思维方式,从而可达到提升自身综合语言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三)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培养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在1897年的《我的教育信条》中,杜威指出,学校课程的内容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既包括科学、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性科目,也应包括园艺、纺织、木工、烹饪、缝纫等活动性科目。他曾把课程分为三类:一是主动作业;二是给学生提供关于社会生活背景的科目;三是给学生运用理智的交流及探究的方法的科目。可以看出,实践类的课程开始是对学科类科目的必要补充和延伸,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英语实践课程课堂任务的实施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二、是要符合课程要求;三、是要内容与语言难度适中,学生自身能够把握;四、在教师专业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开展和实施。
英语实践课程的开设应注重与社会及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突出大学英语课程的应用型、实用性和实践性。重视大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英语课实践课课时时,作为英语课程的必要补充和引申,鼓励英语教师积极探索英语实践教学新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践意识。
此外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也是锻炼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将实践课与竞赛机制进行结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鼓励、支持大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社会实践以及科技文化活动、竞赛。丰富多样竞赛形式,较大程度的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方位提升大学生英语素质;同时随着竞赛机制的引入,大学生通过对外交流和竞赛,对自身能力有了更加客观、明确的认识,能够更扎实的掌握知识,从多维度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长远来说,还有助于大学生建构合理、客观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单中惠,我们为什么需要补读杜威[N],中国教育报,2007,3(2).
[2]单中惠,杜威的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浅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
[3]孙有中,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4]约翰·杜威著.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约翰·杜威著.我们怎样思维·教育与经验[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6]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约翰·杜威著.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主编,王承绪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8]刘磊,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4.
[9]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