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听到教师下课的时候这样抱怨:“这节课本来备得挺好,但学生不配合”;“我讲我的课,但学生不学我有什么办法”。诚然,学生厌学有多种因素,责任不能全由教师一人承担;但是教师把责任全部推卸,认为与自己无关,也是不应该的。柏拉图说过:“教只能给予推动,使学生自己找到必需认识的东西。”奥古斯汀在《统治者》中把教学改写为对学习者自己认识的助产,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能够做到和应该做的是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的意义,是其自己获得对知识和世界的认识,教师只能诱发学生去理解和掌握认识的行为,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本人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为此,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心理环境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也在发生变化,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他们有很强的反叛心,愿意自己进行知识的发现与研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摸底,进行调整,给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对了当然要表扬,但是,如果答错了,应该鼓励他:“你再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留给你课后解决,我相信你能做出来,好吗?”或者说:“你再试一试”。类似这样鼓励性的话语,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指出:“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教师不要太吝啬,对学生尽可能多一些赞美,使学生增加一份自信。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一份精彩的答案出现,教师要有真诚和肯定,和学生共分享成功的喜悦。如赞克夫所说:“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让教师从学生眼中进他们的心中。”千万不要抹杀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教师的德育工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环境,这不仅仅是班主任要做的,课任教师也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学生的自信,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要重于教,教实质就是导,只有认识这一点,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乃至新课程才能有效的实施。
二、因人而异,自我制订学习的目标任务。
学生无论是预习新课,还是复习旧课,都应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自我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知道学什么到能够根据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例如:学习《代数式》时,我提出问题:你认为代数式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应掌握哪些知识?你能举出你喜欢的代数式吗?举几个和同座交流?你认为书中的例1、例2、例3是为了让我们获得什么知識?对每一个知识点的介绍是否很恰当?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吗?你能说明一下吗?交流一下本节课的体会吧!将机会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做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尽自己的所能来确定学习目标,可以在小组交流中获得启发,也可以独立预习完成,还可以与教师共同探讨……这给了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照顾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学有用的数学,学生必须认真看书、学习才能有自己的见解,知识的积累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构建。按自己的基础和能力去学知识,而不是被动的去学,学到什么程度由自己确定,然后利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查漏补缺。
三、让学生有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机会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提倡因人施教,学生在探求知识的时候,由于知识水平、数学能力各有不同,认知方式也因人而异,学习方法也各有不同。例如:学生在记忆同一个数学概念时,有的高声朗读才记得住,有的只要默看几遍就记住了。学生在学习中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应该一刀切,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不受学习任务的限制,主动选择自认为重要的知识来学习。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师: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你们是不是用了同样的方法?生齐答:不。师:说说看。生1:我按书上的提示,将一张纸对折,剪成两张三角形纸片,将它们相等的一组边重合,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于纸对折了,说明对边相等,对角也相等;生2:我用直尺画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用直尺量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看它们是否相等,用量角器测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是否相等;生3:我把书上的现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量了一下,发现它们是相等的,我还发现对角线的长度虽然不等,但它们的交点是两条对角线的中点。
四、提高学生的控制能力,自我安排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主动构建,有的学生基础较好,自主学习时,所需时间较短,能很快的进入反思、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寻找不同的思路、不同的途径去发现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让学生自己梳理一下知识的脉络,回忆所学的知识有哪些,找出知识间的联系,找出还存在什么不足,觉得哪些方面需要重新温习,把本章内容梳理一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结本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独立的思考,认真的看书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线索,构建线索以后,思考一下构建的知识框架是否需要补充,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对学习掌握程度的调控,让全班学生都直接受益,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论、评价,体会到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小结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将责任与权利下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五、自我反馈学习的效果,自主归纳知识的内容,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优越性。
传统教学主张以教师为中心,而自主学习以学习为中心,在反馈学习效果的时候,传统做法是教师总结,学生认真听,如果把这种机会交给学生来做,是一次极好的自我反思,它使学生的知识、思想和能力都得到提高,提炼了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我们要经常问一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无疑是引发学生对学习的自我反馈,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如:学生可以体会数学的连贯性、多创性,以及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使得现代社会越变越好。这种体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于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活动、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地学习。给孩子一些权利,让孩子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总之,教育具有复杂性,教无定法,以上这些片面的体会和反思只能是我工作的一个总结,今后,改革的路还长,我必须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创设开放式、探究式问题情景,与时俱进,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数学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就能学好数学,逐步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一、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心理环境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也在发生变化,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他们有很强的反叛心,愿意自己进行知识的发现与研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摸底,进行调整,给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对了当然要表扬,但是,如果答错了,应该鼓励他:“你再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留给你课后解决,我相信你能做出来,好吗?”或者说:“你再试一试”。类似这样鼓励性的话语,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指出:“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教师不要太吝啬,对学生尽可能多一些赞美,使学生增加一份自信。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一份精彩的答案出现,教师要有真诚和肯定,和学生共分享成功的喜悦。如赞克夫所说:“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让教师从学生眼中进他们的心中。”千万不要抹杀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教师的德育工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环境,这不仅仅是班主任要做的,课任教师也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学生的自信,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要重于教,教实质就是导,只有认识这一点,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乃至新课程才能有效的实施。
二、因人而异,自我制订学习的目标任务。
学生无论是预习新课,还是复习旧课,都应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自我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知道学什么到能够根据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例如:学习《代数式》时,我提出问题:你认为代数式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应掌握哪些知识?你能举出你喜欢的代数式吗?举几个和同座交流?你认为书中的例1、例2、例3是为了让我们获得什么知識?对每一个知识点的介绍是否很恰当?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吗?你能说明一下吗?交流一下本节课的体会吧!将机会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己做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尽自己的所能来确定学习目标,可以在小组交流中获得启发,也可以独立预习完成,还可以与教师共同探讨……这给了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照顾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学有用的数学,学生必须认真看书、学习才能有自己的见解,知识的积累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构建。按自己的基础和能力去学知识,而不是被动的去学,学到什么程度由自己确定,然后利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查漏补缺。
三、让学生有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机会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提倡因人施教,学生在探求知识的时候,由于知识水平、数学能力各有不同,认知方式也因人而异,学习方法也各有不同。例如:学生在记忆同一个数学概念时,有的高声朗读才记得住,有的只要默看几遍就记住了。学生在学习中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应该一刀切,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不受学习任务的限制,主动选择自认为重要的知识来学习。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师: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你们是不是用了同样的方法?生齐答:不。师:说说看。生1:我按书上的提示,将一张纸对折,剪成两张三角形纸片,将它们相等的一组边重合,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于纸对折了,说明对边相等,对角也相等;生2:我用直尺画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用直尺量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看它们是否相等,用量角器测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是否相等;生3:我把书上的现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量了一下,发现它们是相等的,我还发现对角线的长度虽然不等,但它们的交点是两条对角线的中点。
四、提高学生的控制能力,自我安排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主动构建,有的学生基础较好,自主学习时,所需时间较短,能很快的进入反思、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寻找不同的思路、不同的途径去发现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让学生自己梳理一下知识的脉络,回忆所学的知识有哪些,找出知识间的联系,找出还存在什么不足,觉得哪些方面需要重新温习,把本章内容梳理一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结本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独立的思考,认真的看书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线索,构建线索以后,思考一下构建的知识框架是否需要补充,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对学习掌握程度的调控,让全班学生都直接受益,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论、评价,体会到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小结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将责任与权利下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五、自我反馈学习的效果,自主归纳知识的内容,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优越性。
传统教学主张以教师为中心,而自主学习以学习为中心,在反馈学习效果的时候,传统做法是教师总结,学生认真听,如果把这种机会交给学生来做,是一次极好的自我反思,它使学生的知识、思想和能力都得到提高,提炼了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我们要经常问一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无疑是引发学生对学习的自我反馈,这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如:学生可以体会数学的连贯性、多创性,以及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使得现代社会越变越好。这种体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于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活动、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地学习。给孩子一些权利,让孩子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总之,教育具有复杂性,教无定法,以上这些片面的体会和反思只能是我工作的一个总结,今后,改革的路还长,我必须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创设开放式、探究式问题情景,与时俱进,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数学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就能学好数学,逐步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