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确立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nih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刑事立法上的一个空白,这一制度的缺失,带来了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实现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的和谐运作,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公平正义,维护刑事案件中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 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10月20日深夜,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家鑫驾车撞到张妙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2011年3月23日,该案件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审。2011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被告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维持一审判决。
  翻看判决书,对于药的死刑判决,符合社会对于其行为的价值判断;但4.5万元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判决与受害人家属所提起的高达53万元的诉讼请求不免相差甚远。我们可以发现,诉求中的3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法院未予支持。受害人张妙的家属因张妙惨死受到精神上重大打击,民事范畴的精神损害赔偿之诉为何不予赔偿?社会哗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赔偿范围之争议,再度成为社会热议焦点。
  一、立法现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渊源,首先是我国《刑法》第36条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其次是《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刑事立法上,虽然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都没有超出“物质损失”这一范围。
  为了弥补立法的欠缺,2000年12月19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在其第一条中规定:“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2007年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规定“: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可见立法和司法解释都将精神损害排除在赔偿的范围之外,使得司法实践中法官虽对受害人报以同情,但无法可依,受害人及其近亲属因犯罪行为而受到的精神损害无法得到补偿,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二、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一)法理分析。
  刑事犯罪也是一种侵权行为,且比民事侵权要严重得多。“有犯罪必有损害,有损害则有救济”,因犯罪行为而导致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精神上遭受损害的情况是实际存在的,有损害发生,就应当有司法上的救济途径。在民法规定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精神损害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情况下,对于犯罪这种严重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的精神损害,显然更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在许多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遭受的精神痛苦远远大于一般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如果法律对较轻的民事侵权尚且规定受害者可以得到精神损害赔偿,那么对因犯罪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者不予精神损害赔偿则是极大的司法不公。目前我国民法与刑法在精神损害问题上的规定仍是一个突出的矛盾,这一矛盾需要立法者加以协调规范,以达到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的和谐运作。
  (二)刑罚的缺陷。
  精神受到损害或称精神损害,简单地讲是指对主体的人的精神活动的伤害。侵权行为侵害公民的人身权、人格权,造成公民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动和精神利益的破坏,最终导致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 被告人因犯罪受到刑罚处罚,固然可以使被害人得到一定的精神抚慰,但其精神利益(人格利益)的损害或丧失并不能从中得到完全补偿。正如“药家鑫案”中,即使药家鑫得到了应有的刑事处罚,但是他给张妙的丈夫、儿子及其亲属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将会伴随他们一辈子。因而,当人们受到精神创伤、痛苦并且人格利益遭到了损害时,获得精神损失的慰抚金赔偿是最好的法律救济。这不仅是国家对被告人的一种惩罚,而且是慰抚被害人因非财产权利被侵害所产生的痛苦、不满,平息内心怨恨的最佳手段。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推行使冲突双方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共容性的非完全对立,触及法律的更深层次领域。
其他文献
草龙草狮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于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村、龙胜镇上孟村、伟江乡洋湾村、江底乡建新村、乐江镇各村、三门镇花桥村等地。龙胜各族人民自汉代以来就有舞龙、舞狮的习俗。因禾苗受蝗虫危害,泛滥成灾,野猪成群肆意糟蹋庄稼,人们认为草龙是神灵的化身,能镇邪降妖、消除蝗灾;草狮是兽中之王,能驱赶野猪。起初是用竹子搭架、缝上土布,再用泥巴、黏土制成糨糊贴在架子上制成龙、狮。后来,到清朝道光年间,人们就用禾
期刊
2014年,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龙胜瑶族服饰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文化底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龙胜瑶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东汉初年,瑶族先民就活动在古称桑江的这块偏僻土地上。勤劳智慧的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活动中,创造了内容丰富特色浓郁的传统文化。龙胜瑶族的服饰特征在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写有:桑江寨瑶人,妇人椎髻临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政策性于一体的管理类课程,案例分析法具备较强的互动性、实用性和自主性正好适应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需求。本文探讨了案例分析法的内涵、特点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以期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更好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应用  一、案例分析法的内涵及特点  案例分析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和使用,是
期刊
龙胜的侗族主要分布在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平等镇、乐江镇和瓢里镇境内,共36个行政村,那里与广西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和湖南的通道侗族自治县接壤,人口3.6万人,是全县人口最多的民族。侗族群众居住在上述三镇洞河一带,面向河流和田垌,背靠山林和梯田,充满着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情画意。  龙胜侗族有着特有的祖母神崇拜,古老原始,源远流长。在其崇拜的各种神灵中,祖母神“萨玛”是至高无上的。在侗族古歌和神话传说的传颂
期刊
摘 要 企业女性经理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其所经营的企业发展计划和个人生涯发展计划相结合的产物。本文通过探讨女性经理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促使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人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及管理活动相结合,从而达到企业的发展需求与女性经理人职业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氛围,进而促进女性经理人与企业一起成长。本文引用了2009年中国女企业家协会的一项调查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
期刊
昌背村位于龙胜县西北部,距龙胜县城75公里,距平等镇政府所在地26公里,有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75人,有汉、瑶、苗、侗等民族。属龙胜县乡级农业核心示范区,主要产业有茶叶、菊花、野葡萄、罗汉果、辣椒等。全村有茶园2000多亩,茶叶加工厂2家;菊花种植面积50多亩,加工厂1家;野葡萄种植面积60亩,葡萄酒加工厂1家。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2016年以来,昌背村在龙胜县民宗局的大力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GDP保持着10%的稳定增长率。总的来说,在这样一个相对乐观的增长数据中,不难发现我国个人财富正呈现出一个急剧增长的趋势。因此,怎样正确合理的管理好这些财富,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已经成为了民众日趋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借助于逐一分析我国财富管理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目的在于为民众在财富管理方面提供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
期刊
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很多人的梦想,也是我们一家四代人共同的精神追求。从我爷爷那辈起,到我的儿子,这面光荣的党旗已经在我们家里传承了四代,虽然没为党的事业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贡献,但我们一家人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时的誓词。  爷爷生于1935年,从小看着很多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种无惧牺牲、无私奉献的品质深深感动着他的童年。  在26岁的
期刊
2019年4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龙胜各族自治县脱贫摘帽。2020年11月30日,龙胜各族自治县荣获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龙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走出了一条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崛起之路。  龙胜各族自治县成立于1951年,位于广西东北
期刊
党在民族地区许下的“初心”和“使命”  泗水乡白面瑶寨,有着红军长征过瑶寨的历史,更有着党的民族政策最早成功实践的篇章,铭刻着党在民族地区许下的 “初心”和“使命”。  龙胜是红军长征经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过去,大山里的群众总认为:只要是兵匪经过的地方,给群众带来的永远是劫难……听闻红军就要来了,瑶族群众纷纷离开家园躲到深山,并在村寨唯一的水井处给红军放了蛊。  1934年12月5日,中央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