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立足写作规律,辅以经典名家作品,使学生能通过 “选取凸显个性的动作”、“分解并整合具象动作”及“声与动的有机结合”这三方面,感悟、模仿并内化动作描写,让笔下的描写对象举动在外,“魂”在其中。
【关键词】特定动作;分解动作;声动结合
老舍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在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人物描写方法中,由于动作的发生时效快,日常口语高频词多,学生往往将其笼统化、扁平化,甚至出现以“打”“走”等一个字来淡化动作描写的习作实况。
如何在学生的写作中渗透动作描写,让动作变得合乎人物、合乎情境,微言出“魂”,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理解,也是笔者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一、选取凸显个性的动作
叶圣陶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撰作。”任何人在写作之初,均会给文中的人物作定位:他(她)是个怎样的人?是“下课一条龙”的朋友,是凡事喜欢“慢慢来”的奶奶,还是性格急躁的妈妈?小学生的习作大都取材于生活,只要愿意观察、思考,人物的“魂”便能在脑海里呈现。
(一)特定的人物
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情感、性格的最真实的外化。学生在确定写作对象,赋予其个性后,便可精准定位所需的动作。如,鲁迅《少年闰土》一文中,有两处特别的动作描写:“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我们在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捏、刺、扫、支、撒、拉”,短短两句话,精准的六个动作,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淳朴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由此,学生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先考虑是否符合特定人物的形象特征,不能张冠李戴,导致人物动作与人物形象不相容。教师在指导的时候,或可先让学生在脑海里构思,怎样的人应当有怎样的动作,如在具体的语境中,年过耄耋的爷爷可以用“拄、驼、弯、颤”等动词来描写。
(二)特定的情境
情境指的是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情况。任何人物在不同的情境内,受周围环境、人群情绪等影响,外化出来的动作也不尽相同。如,梁晓声《慈母情深》一文中,“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母亲”在塞给“我”买书的钱后,马上进入了忙碌的状态中,如此片刻不敢停留,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在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震耳欲聋的缝纫机噪声中工作的“母亲”,是多么疲于奔命,平凡的她身上散发着伟大的光,此刻的“魂”便是母愛的精神了。
在针对描写自我动作的教学上,授予学生“进入规定情境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心理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笔者曾给学生一道关于动作的填空题:“老师催我交作业了!我迅速
【关键词】特定动作;分解动作;声动结合
老舍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在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人物描写方法中,由于动作的发生时效快,日常口语高频词多,学生往往将其笼统化、扁平化,甚至出现以“打”“走”等一个字来淡化动作描写的习作实况。
如何在学生的写作中渗透动作描写,让动作变得合乎人物、合乎情境,微言出“魂”,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理解,也是笔者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一、选取凸显个性的动作
叶圣陶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撰作。”任何人在写作之初,均会给文中的人物作定位:他(她)是个怎样的人?是“下课一条龙”的朋友,是凡事喜欢“慢慢来”的奶奶,还是性格急躁的妈妈?小学生的习作大都取材于生活,只要愿意观察、思考,人物的“魂”便能在脑海里呈现。
(一)特定的人物
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情感、性格的最真实的外化。学生在确定写作对象,赋予其个性后,便可精准定位所需的动作。如,鲁迅《少年闰土》一文中,有两处特别的动作描写:“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我们在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捏、刺、扫、支、撒、拉”,短短两句话,精准的六个动作,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淳朴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由此,学生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先考虑是否符合特定人物的形象特征,不能张冠李戴,导致人物动作与人物形象不相容。教师在指导的时候,或可先让学生在脑海里构思,怎样的人应当有怎样的动作,如在具体的语境中,年过耄耋的爷爷可以用“拄、驼、弯、颤”等动词来描写。
(二)特定的情境
情境指的是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情况。任何人物在不同的情境内,受周围环境、人群情绪等影响,外化出来的动作也不尽相同。如,梁晓声《慈母情深》一文中,“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母亲”在塞给“我”买书的钱后,马上进入了忙碌的状态中,如此片刻不敢停留,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在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震耳欲聋的缝纫机噪声中工作的“母亲”,是多么疲于奔命,平凡的她身上散发着伟大的光,此刻的“魂”便是母愛的精神了。
在针对描写自我动作的教学上,授予学生“进入规定情境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心理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笔者曾给学生一道关于动作的填空题:“老师催我交作业了!我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