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壮族村落那村为例,从多维视角分析不同参与主体在工商资本下乡流动耕种经营中的现状与困境。认为工商资本下乡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同时,其流动经营影响农民收入和农业稳定,亟待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并做好引导。
【机 构】
: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基金项目】
:
“广西特聘专家”专项经费资助;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资助;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壮族社区技术与文化的共变”(项目编号:LX20141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壮族村落那村为例,从多维视角分析不同参与主体在工商资本下乡流动耕种经营中的现状与困境。认为工商资本下乡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同时,其流动经营影响农民收入和农业稳定,亟待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并做好引导。
其他文献
民族地区发展融入现代化的过程中,外来文化的张力给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冲击,其传承与发展受到关注。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发展表明,仅留下文化表征的传承方式迎合市场,使非遗文化得以生存;文化表征和文化内核相统一的传承方式,虽使非遗文化得到保护,但远离文化冲击,逐渐走向消亡,这是非遗传承的困境。走出非遗传承的困境,应把握文化的层次性,推进文化内核和文化表征相融合,一方面丰富文化表征、坚持深挖文化内核,另一方面注重将文化传承融入现代发展,在新时代焕发非遗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关注民族地区旅游创业投资现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创业投资机构网络社群结构与特征。研究发现,创业投资机构对民族旅游项目的选择偏好存在差异;民族地区旅游创业投资网络具有明显的社群结构,且具有基于网络拓扑结构形成的领导型与自组织型共存、基于不同属性的同质性偏好与异质性偏好共存的社群特征。研究结论为民族地区旅游创业的发展及创业投资引导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及决策参考。
桂西地区资源富集,但整体经济发展落后,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脱贫攻坚任务重。构建桂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体系,充分挖掘桂西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内涵,通过精心设计的旅游项目和现代技术来加以多层面、多视角的阐释,必能让民族文化富集的桂西为世人所瞩目,从而促进桂西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文化旅游产业振兴,推进桂西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研究将西南民族地区交通和旅游的协同具体到高速公路与特色旅游小城镇的协同作用关系上来,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实现民族共同繁荣为目的。在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将高速公路划分为交通量、公路网布局、服务区三个维度,将特色旅游小城镇分为慢旅游、居民受益和旅游功能开发三个构成维度,并建立了西南民族地区高速公路与特色旅游小城镇协同关系的分析框架。通过对高速公路与特色旅游小城镇的协同作用进行定义,建立起主动和被动的演化过程理论模型,识别出高速公路对特色旅游小城镇协同作用的内外部影响因素,为西南民族地区健全交通
在合作人类学多点民族志的理论架构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文学为中心,展开以网络爬虫、数据库技术为支持的数字人文分析。首先考察自媒体时代文学话语空间变迁带来的资源获取问题。其次通过对爬虫技术的详细描述,提出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少数民族文学网络文本查询及搜集的示范案例。最后关注如何进行少数民族文学资源的数字化可视呈现,用数据库方式对少数民族文学加以归类和保存。以期从新的方法及角度,经由数字科技在特定文化情境下的使用经验,为少数民族文学乃至更广义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调查、传承与保护提供参加与借鉴的案例。
在梳理各方观点的基础上,尝试从作家身份、作品性质、艺术个性等几个角度对华文文学的发生标准做出界定。以此为标准,对照南洋华文文学的表征,推断其发生当在晚清黄遵宪派驻新加坡总领事期间。至于本土文学何以发生及其蕴生过程,若立足彼时的文学现场,不难发现文坛领袖、报刊媒介与文社组织三者实则是促生南洋华文文学的直接推手,并就此逐渐确立了书写本土、关注现实、通俗写作的发展方向。此中所塑造的文学独立品格及本土化因子,是本土文学身份确立的肇始,晚清南洋华文文学也就此开启了从自发创作到自觉发展的时代。
民族医学是中国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认知和治疗疾病的文化体系和实践经验。通过一位拉祜医者的案例,描绘了民族医学在"体制世界"中经受着政策法规的规制和排斥,但从乡土"生活世界"中又获得生存和延续力量的社会境遇,揭示了体制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是制约民族医学发展的主要根源,认为体制世界如何充分反映和对接生活世界的"乡土性"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女性"在新文学传统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白薇的文本书写为研究对象,探求她如何以"双重书写"塑造了两种新女性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外,分析其日常实践和主体性意识更如何形塑了自身的"新女性"形象。这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白薇及其文本的价值,也丰富了女性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研究成果。
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技术与人的互动变得更加全面立体。从初期的技术驯化到人技互嵌,再到今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与技术的全面融合,体现出了数字时代的技术演变过程以及人对技术的理解程度。同时从技术互联网到商业互联网,再到意义互联网的递进过程,也可以清楚地总结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特征以及在此过程中学术研究的跟进,及其对今天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启示。
基于中国西部K村的田野调查,呈现了当地驻村工作队扶贫增加贫困者"权能"后贫困者行为和观念变化的过程。认为因弱权而产生的无助、自我贬低或理性的偏废,是贫困者对生活事件失去参与及其掌控意愿,进而呈现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扶贫应走进贫困者的生活世界,尊重其生产逻辑,并契合其自我发展的个性差异和动态需求不断提升可行能力,清除其"无权感"的来源;还应关注情理社会中"人情"的动员魅力,利用情感治理或情理劝服等方式弥补动员治理给贫困者带来理性偏废行动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动员广大贫困者积极能动地参与进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