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文湖畔的思恋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by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文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湖,坐落在宣威市东北角42公里处的格宜镇。这个小小的湖,却是宣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解放前,启文湖边有一所中学,叫“启文中学”,解放后,“启文中学”更名为“宣威二中”。
  我的小学,是在宝山镇的虎场小学读的。那时,虎场小学还附设初中,如果考上初中,可以继续在虎场读。但是“附设初中”与“普通中学”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小学毕业,我考上了“普中”,来到了启文湖畔的宣威二中读初中。
  初中生活,是我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启文湖,是我少年时期斑斓璀璨的记忆。
  湖畔的二中,如水上小小的睡莲,朴素雅致。我读初中时,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校舍非常简陋,湖边靠东的坡上,杂树丛生,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弯弯曲曲地伸进密林中,那里有一排木架的小瓦房,是教师宿舍,宿舍的周围是密密丛丛的竹林。那儿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住在那里的,大多是二中的“元老”或教学泰斗,我的恩师陈老师也住在那里。陈老师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老师,听说他是当年国民党的一个军官,后来起义了参加了革命,解放后来到二中投身教育事业。我初一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高老师也住在那里。
  校园的主体,是几幢教学与住宿混杂的房子。高的,是教学楼,用混泥土浇灌,两层或三层;低的,是宿舍,都是两层的小木楼,很陈旧,小木楼都是第一层住学生,第二层住教师。我读初二的时候,分来了一批大学生,任我们的课。数学老师王老师和语文老师江老师就住在小木楼上,我们请他们解决难题的时候,就常常三三两两地约着去。踏上小木楼的时候,楼梯咯吱咯吱地响。下了晚自习,有时,我们几个女生会打开话匣子,就某个热门的话题争论不休,声音越来越大,忘了楼上还住着老师,直到有老师跑下楼来用手敲我们的窗子,生气地喊“别讲话了”,我们才不吭声。
  和王老师、江老师一起分来的袁老师,住在另一幢小木楼上,担任我们班主任,教英语。冬天的时候,学校食堂里的开水是不够用的,女生一般接不到,那时,老师们都是用小铁炉子生火做饭。我们吃了晚饭就常常把水壶送到袁老师家,请他给我们烧开水,袁老师的家里就摆满了好多水壶。
  我们去取水壶的时候,我的水壶总是满满的,哪怕其他同学的水壶是空的。时间长了,一个胆子大的同学笑着说:“哟,袁老师偏心嘛……”袁老师说:“你们看,她的衣服最单薄最旧,可是她读书最刻苦成绩最好,你们哪个比她更朴素更刻苦了,我就来偏谁,怎么样?”同学们都不说话了。
  我对理科不敏感,但读书用功,所以数学也不太差。初三上学期,学校举行过一次作文比赛,我得了一等奖,很高兴。可是期中考试,我的数学才考了30多分,这样的分数是升学无望的,我哭红了眼睛。
  有一天,一个同学说袁老师找我,让我去他家,我来到小木楼,忐忑地敲开了袁老师的门,发现王老师和江老师都在,我一看见王老师,眼泪就差点又掉下来,心想我考了这样的分数,他一定很失望。
  三位老师让我坐下来,并没有提及我数学成绩的事,袁老师说:“王老师和江老师都说你得奖的那篇作文写得太好了,大家都在传着看呢,这不,传到我这儿来了,我一读,真的写得很好,你一定会有出息的。”王老师和江老师都笑着点头。
  我得到了老师们的夸奖,心里很温暖,可是想起自己的数学成绩,心里又很伤心,我对王老师说:“可是我的数学考得很差,哪里还有什么前途呀。”
  袁老师问我:“那么,这段时间你是不是为了抓作文放松了数学?不要紧嘛,赶紧补上来就行了。”
  我还没回答,王老师接着说:“其实也不是,我很了解她,她一直都很用功的。”
  我明白了三位老师的用心,他们在鼓励中指出了我的不足。
  后来,我按王老师指导的方法去学习,中考时,数学考了89分,考上了师范。
  我忘不了我的老师们,也忘不了启文湖畔的岁月。那时,勤工俭学如火如荼,我们学校也有很多校地,从湖边延伸到很远的山上。我们每个星期都要劳动,翻地、背粪,耕种、除草,我们在校地里种了各种各样的作物:包谷、洋芋、四季豆等。湖边种的是大白菜,秋收时节,我们把这些东西交给食堂,换来我们的班费。我还记得,有一年的暑假,本来已经放假了,中途学校又让我们回去收洋芋,那年的洋芋收成特别好,我们劳动回来,食堂师傅用蒸饭的大甄子蒸洋芋给我们吃。
  湖边的小山坡上,还栽满了小树,每人两三棵,承包到人,我们每天起来跑操的时候,都先把洗脸盆带到小湖边,跑了早操,就用洗脸盆抬水给小树浇水。当我们初中毕业离开二中的时候,学校已经绿树成荫,小湖芳香四溢……
  初中三年,启文湖畔的学校,给我留下了太多美丽的回忆,它串成了岁月中一挂精美的珠链……
其他文献
回望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没有哪一年像2010年那样汇聚如此强劲的教育改革呼声,没有哪一项政策像《教育规划纲要》那样凝聚如此广泛的教育改革共识。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年来,中国教育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每一步前行、每一次跨越也让改革之路面临许多前所未遇的障碍。于是,因发展遭遇问题,以改革推动发展,就成为教育在这个时代必然顺应的逻辑。  中国教育如何在改革“深水区”挺得住、走得出?面对这个问
期刊
编者按:伴随着“银发浪潮”的来临,中国已悄然迈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速快,困难老人数量多,“空巢老人”现象普遍,一时间成为全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前一段时间,关于失独家庭如何养老的话题,让人们再次感到话题的沉重。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在当下的社会条件下,尽管政府也在想方设法,解决养老难题。但不可回避的是,更多的老人安度晚年,还主要依靠家庭子女的赡养。可在这个生活压力越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于国家、社会、人民,其作用可谓至关重要。  教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学校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在教育中我们看到了文明的进步,也感受到了社会上尚未消除甚至正在加剧的种种不良和不公。想改变社会,从教育入手虽未必能立竿见影,却是真正的事半功倍。  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一些地方入幼儿园依然困难,中小学生依然困于题海,很多大学生依然难
期刊
三公里,一辆救护车打着闪灯警笛,呼叫着“让一让”,在拥堵的马路上,还是开了40分钟,伤者最终因没能获得及时救治而死亡。这是不久前北京发生的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故。  这种事故,看来很偶然,但常在北京开车坐车的人都知道,早晚一定会发生,因为除了有警察和电子眼值守的路段,很多人遇上交通拥堵,都会走应急通道,应急通道不通,常见。  更早一些时候,微博和媒体上,对于部分国人过马路时不遵守红绿灯的习惯,也激发了
期刊
投入使用不到半年的新教学楼,竟承受不住37名学生的重量。3月4日8时左右,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第三中学综合楼外廊地坪突发局部塌陷,37名学生跌入10米深的地下停车场内,目前已致7名学生受伤住院,30余名学生留院观察。记者从塌陷的断裂口照片发现,塌陷的水泥地板里面竟无一根钢筋。(3月6日《羊城晚报》)  若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和危急状况,校园应该成为避灾场所,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然而我们的
期刊
1.有东西才申报,没有不要去造。  ——在全国政协文艺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回应了此前学界关注的非遗申报“数量大、质量低”的问题。  2.“我觉得这仅仅是开始,但毕竟让税收法定的问题进入了公众视野。”  ——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艺术副总监赵冬苓是名新代表,她没想到的是,今年“两会”上,她的一则关于“全国人大收回税收立法授权”的建议,被媒体评价为今年“两会”“最具含金量
期刊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竟然要求制作网页,要不要这么坑爹啊?”近日,浙江杭州一家长微博上感叹,本科学历沦落成“文盲”,连孩子的寒假作业都无能为力。浙江省教育厅对此表示,是学校布置作业不科学,造成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3月4日中新网)  义务教育作为我国的教育制度本应得到很到地执行,然而残酷的社会竞争让其形如虚设,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不是遭遇了如此“坑爹”的作业,哪位家长愿意替孩子做作业?绝大多数
期刊
每年的全国两会,教育部部长都会惦记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协教育界别的委员们;惦记着这一年,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教育界别委员们从基层带来了哪些民意,惦记着那些古道热肠的委员带来了什么样的提案和建议。  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政协教育界别的联组会议上,总会出现教育部长真诚地向委员们虚心求教的身影。  今年也不例外。按照日程安排,3月7日的联组会议上午9时开始。但是,不到8时40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早早赶到位
期刊
把体育放到教育的基础地位,有许多工作要做:保证学校上好体育课,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和配备;加大学校体育投入,落实体育场地设施;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评价机制等。  近年来,关于学生体质下降的新闻屡现报端。有些地方,因为大学生体质不达标引发多起猝死事件,多所高校甚至取消了长跑。除了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严重外,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  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国家层面一直很重
期刊
近日,据媒体报道,教育部发出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强调要严格控制校舍建设项目的造价标准,不得搞豪华装修,坚决杜绝“豪华校门”。要求各地在教学实验、科学研究、行政办公、基建后勤等各方面,建立严格、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节约办公用品、节约经费等各个环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这次教育部出台节约办教育的一系列制度规定,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转变作风、厉行节约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