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学得不到重视。因此,本文对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改变现状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实施素质教育,历史教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在德育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 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 从学校层面看
(1) 重视程度不高
在农村学校,因为历史学科所占分值小,向来被认为是副科。跟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就是副科,副科就应该让位于语数外这些主科。一些学校领导也不重视,让文科教师每人兼几节历史课,甚至让快退休的教师或刚工作的年轻教师教非所学来带历史课。不注重专业教师培养,使得教师队伍素质不断下降,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2) 设备条件较差
农村学校的条件比较差,没有很完善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源也不够,历史挂图和相关的书籍很少,更没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虽然近年来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一些农村初中也开始使用电脑,但是多数学校还是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即使安装了一些简易的设备,也很少使用。
(3) 评价制度不公
评价制度上也给历史教师带来不良的影响。学校以学生的平均分是否及格来衡量教师是否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这些教师都得不到公平机会。
2. 从教师层面看
(1) 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学,历史老师很多是兼任的,专职的较少。专职老师年年把关毕业班,初一初二的历史,随便哪个老师来带一下。比如语文老师兼任历史,或者政史一起带,或者“全能型”的老师带历史。实际上,这些都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兼职教师其主要精力集中于主课,对历史课往往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再加上兼职教师年年变动,他们无心去熟悉教材,钻研教法。长期以来,造成了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十分薄弱的局面。
(2) 教学方法陈旧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艺术性和趣味性。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贯穿了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台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地听。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在这种观念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没有养成。
3. 从学生层面看
(1)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不重视历史课。只有少数学生喜欢历史课,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兴趣。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语数外就行,历史课学不学无所谓,临考前背诵一下就可以了。多数同学尤其是初一、初二學生,在历史课上经常不听讲,做其他科目的作业。学习积极性也很低,更谈不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了。
(2) 学习方法不正确
在学习方法上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只需要记忆就可,记忆多了自然就学的好。历史考试就是死记硬背,只要花时间背诵,就可以得到高分。这些都给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 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对策
为了促进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通过分析其现状和产生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 学校加强重视
学校要时刻铭记新时期的教学理念。素质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要注重学科的社会价值。历史学科的价值不仅存在于其传授历史知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其巨大的育人功能。对于历史学科要予以重视,充分发挥其社会功效。
2.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想改变低效的历史教学现状最关键的就是教师本身。没有专业的高水平的历史教师,其他方面无论如何都是白搭。所以教师必须苦练内功,成为一个受学生喜欢的专业教师。农村历史教学能否积极有效的开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作为学校要注重历史教师的专业培养,加强历史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 转变传统观念
新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在教学理念上,很多历史教师墨守成规,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必须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一支粉笔一张嘴”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途径掌握历史知识。
4. 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就要努力走出教材,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每册都有三四节活动课。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如组织七年级下册学生编辑《历史手抄报》《绘制历史插图》;组织八年级下册学生进行“文革经历访谈”、调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等。
5. 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丰富的表现力、特有的感染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形象、直观而生动的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主要通过形象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运用文字、图片、动画、影视等多种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这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从而进行积极思维,主动的学习。
6. 密切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学更有实效性;反之,紧张、对立、疏远、冷漠的师生关系必然会降低教育成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在良好师生关系下,学生心理上趋向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三、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给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给农村历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在新一轮课改中,广大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抓住时机,为农村历史教育迎来灿烂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徐少康,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市泗洪县梅花中学。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实施素质教育,历史教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在德育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 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 从学校层面看
(1) 重视程度不高
在农村学校,因为历史学科所占分值小,向来被认为是副科。跟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就是副科,副科就应该让位于语数外这些主科。一些学校领导也不重视,让文科教师每人兼几节历史课,甚至让快退休的教师或刚工作的年轻教师教非所学来带历史课。不注重专业教师培养,使得教师队伍素质不断下降,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2) 设备条件较差
农村学校的条件比较差,没有很完善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源也不够,历史挂图和相关的书籍很少,更没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虽然近年来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一些农村初中也开始使用电脑,但是多数学校还是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即使安装了一些简易的设备,也很少使用。
(3) 评价制度不公
评价制度上也给历史教师带来不良的影响。学校以学生的平均分是否及格来衡量教师是否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这些教师都得不到公平机会。
2. 从教师层面看
(1) 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学,历史老师很多是兼任的,专职的较少。专职老师年年把关毕业班,初一初二的历史,随便哪个老师来带一下。比如语文老师兼任历史,或者政史一起带,或者“全能型”的老师带历史。实际上,这些都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兼职教师其主要精力集中于主课,对历史课往往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再加上兼职教师年年变动,他们无心去熟悉教材,钻研教法。长期以来,造成了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十分薄弱的局面。
(2) 教学方法陈旧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艺术性和趣味性。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贯穿了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台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地听。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在这种观念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没有养成。
3. 从学生层面看
(1)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生不重视历史课。只有少数学生喜欢历史课,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兴趣。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语数外就行,历史课学不学无所谓,临考前背诵一下就可以了。多数同学尤其是初一、初二學生,在历史课上经常不听讲,做其他科目的作业。学习积极性也很低,更谈不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了。
(2) 学习方法不正确
在学习方法上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只需要记忆就可,记忆多了自然就学的好。历史考试就是死记硬背,只要花时间背诵,就可以得到高分。这些都给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 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对策
为了促进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通过分析其现状和产生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 学校加强重视
学校要时刻铭记新时期的教学理念。素质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要注重学科的社会价值。历史学科的价值不仅存在于其传授历史知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其巨大的育人功能。对于历史学科要予以重视,充分发挥其社会功效。
2.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想改变低效的历史教学现状最关键的就是教师本身。没有专业的高水平的历史教师,其他方面无论如何都是白搭。所以教师必须苦练内功,成为一个受学生喜欢的专业教师。农村历史教学能否积极有效的开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作为学校要注重历史教师的专业培养,加强历史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 转变传统观念
新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在教学理念上,很多历史教师墨守成规,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必须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一支粉笔一张嘴”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途径掌握历史知识。
4. 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就要努力走出教材,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每册都有三四节活动课。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如组织七年级下册学生编辑《历史手抄报》《绘制历史插图》;组织八年级下册学生进行“文革经历访谈”、调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等。
5. 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丰富的表现力、特有的感染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形象、直观而生动的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主要通过形象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运用文字、图片、动画、影视等多种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这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从而进行积极思维,主动的学习。
6. 密切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学更有实效性;反之,紧张、对立、疏远、冷漠的师生关系必然会降低教育成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在良好师生关系下,学生心理上趋向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三、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给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给农村历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在新一轮课改中,广大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抓住时机,为农村历史教育迎来灿烂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徐少康,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市泗洪县梅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