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之三)》提到“实践证明:实施计算机教育将有力促进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有力地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育与教学模式,实现学习的主体化、多元化和社会化。……”
计算机辅助学科教学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已得到无数的证明。它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媒体和手段的趋势,日趋完善,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无数的研讨、实践,也挖掘出了不少理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课件,课件的使用是计算机辅助学科教学的重点和中心,课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果。课件溶教材、教具、学具、教学指导为一体,是传统教学中从未有过的。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益。教学系统内的整合,有两层含义:广义上的整合,是指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狭义上的整合,是指以学科科目为中心的整合,即针对学校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的整合理论。我们所讨论的整合是指狭义上的整合,这种整合思想把各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从而避免过早或过分地强调学科领域的区别和界限。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正是基于上述理论基础,将学科的学习任务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现阶段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整合,就是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其它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教学相整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科学习的工具
随着学习资源的迅速膨胀,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特征。以整合思想为指导的教学模式需要师生在各学科教与学的环节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环境要求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教学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4.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既是知识的建构者,又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者;而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其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建构恰当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
5.创建以评价学生信息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
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是单纯地学会知识,而是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中,不仅要有对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有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因素的评价。
6.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要立足于课程
在基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要服务于具体的学科学习任务。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应当是课程,而不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结合,为学科课程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提供平台。
二、让课件成为教育教学帮手
知识的载体很多,如课本、资料书,但它是一种静态的描述,一些关键的变化过程的呈现常有足之处。课件弥补了这一不足,它既可静态呈现,又可动态演示。它可以放大局部演示细节,又可以缩小大局以利观察,纵观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课件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它是设计者对教材经过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后由制作者付诸实现的,课件的特点是通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以图、文、声、像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有数据表明,这种教学方法的收效明显好于常规教学法。课件还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补充和提高。
1.课件能体现旧知向新知的过渡和演变
学生认知的过程是以个人已有的知识结构来接纳新知识,新知识为旧知识结构所吸收;旧的知识又从中得到改造的发展。因此,计算机教学软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旧知向新知的过渡以动态的、有序的形式呈现。
2.课件能展现新知的内涵和外延
在教学软件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通过计算机呈现的知识。教学软件设计应遵循教材的脉络和层次,展现新知的内涵和外延,有条理的逐步呈现,把教学重难点,利用计算机的特长,使之形象化、具体化、深刻化。
3.课件可运用于备课、上课、教学评价的全过程
课堂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特点是教学内容丰富,在课件的运用上要有求针对性、实用性。课件研制的过程,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它以教学设计先行然后才进行程序设计。在用课件辅助教学中,课件的作用有点类似教案,因此备课必须也要备课件,对课件操作使用要熟悉,对软件的功能要了解,才能将软件演示的教学过程溶于教育的授课之中。
课件可提供教学的过程和层次。课件的本身是一个教学系统,它可以充分的将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组合在一起,如旧知的复习、新知的演示、练习的组织都被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课件可检验教学的效果。课件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所提供的即时评价反馈机制,可以让教者及时体验教学的效果与不足。
4.课件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课件的使用自由、灵活,它的内容深浅随意调控,题量可以自由选择。教者可以通过网络将不同深浅的课件输送到不同的学生机终端。
5.课件的使用优于其它教学媒体
计算机课件可以模拟教学的形态、模拟教具、模拟学具、模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教者通过灵活的设计使用,可将教学达到最优化。课件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效率是其他媒体无法企及的。即使在某些场合一些媒体可以取代它,但也仅仅是取代,并不见得就更优。别的媒体做得到的,如直观教具、投影片、录像片、电视等,计算机课件在理论上都能做到,而计算机则身兼各种媒体之长,无各种媒体之短。
在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2)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3)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工具;(4)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的工具;(5)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工具。这种整合方式下的教学,往往是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新知识的学习要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使学生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要安排一些联系实际、具有时代特征的综合性任务和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来处理、分析信息。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协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这种整合方式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任务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教师仅对学生收集、处理和分析信息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指导,更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计算机辅助学科教学在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已得到无数的证明。它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媒体和手段的趋势,日趋完善,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无数的研讨、实践,也挖掘出了不少理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课件,课件的使用是计算机辅助学科教学的重点和中心,课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果。课件溶教材、教具、学具、教学指导为一体,是传统教学中从未有过的。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益。教学系统内的整合,有两层含义:广义上的整合,是指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狭义上的整合,是指以学科科目为中心的整合,即针对学校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的整合理论。我们所讨论的整合是指狭义上的整合,这种整合思想把各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从而避免过早或过分地强调学科领域的区别和界限。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正是基于上述理论基础,将学科的学习任务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现阶段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整合,就是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其它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教学相整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科学习的工具
随着学习资源的迅速膨胀,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特征。以整合思想为指导的教学模式需要师生在各学科教与学的环节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环境要求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教学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4.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既是知识的建构者,又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者;而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其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建构恰当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
5.创建以评价学生信息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
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是单纯地学会知识,而是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中,不仅要有对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有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因素的评价。
6.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要立足于课程
在基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要服务于具体的学科学习任务。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应当是课程,而不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结合,为学科课程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提供平台。
二、让课件成为教育教学帮手
知识的载体很多,如课本、资料书,但它是一种静态的描述,一些关键的变化过程的呈现常有足之处。课件弥补了这一不足,它既可静态呈现,又可动态演示。它可以放大局部演示细节,又可以缩小大局以利观察,纵观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课件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它是设计者对教材经过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后由制作者付诸实现的,课件的特点是通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以图、文、声、像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有数据表明,这种教学方法的收效明显好于常规教学法。课件还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补充和提高。
1.课件能体现旧知向新知的过渡和演变
学生认知的过程是以个人已有的知识结构来接纳新知识,新知识为旧知识结构所吸收;旧的知识又从中得到改造的发展。因此,计算机教学软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旧知向新知的过渡以动态的、有序的形式呈现。
2.课件能展现新知的内涵和外延
在教学软件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通过计算机呈现的知识。教学软件设计应遵循教材的脉络和层次,展现新知的内涵和外延,有条理的逐步呈现,把教学重难点,利用计算机的特长,使之形象化、具体化、深刻化。
3.课件可运用于备课、上课、教学评价的全过程
课堂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特点是教学内容丰富,在课件的运用上要有求针对性、实用性。课件研制的过程,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它以教学设计先行然后才进行程序设计。在用课件辅助教学中,课件的作用有点类似教案,因此备课必须也要备课件,对课件操作使用要熟悉,对软件的功能要了解,才能将软件演示的教学过程溶于教育的授课之中。
课件可提供教学的过程和层次。课件的本身是一个教学系统,它可以充分的将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组合在一起,如旧知的复习、新知的演示、练习的组织都被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课件可检验教学的效果。课件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所提供的即时评价反馈机制,可以让教者及时体验教学的效果与不足。
4.课件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课件的使用自由、灵活,它的内容深浅随意调控,题量可以自由选择。教者可以通过网络将不同深浅的课件输送到不同的学生机终端。
5.课件的使用优于其它教学媒体
计算机课件可以模拟教学的形态、模拟教具、模拟学具、模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教者通过灵活的设计使用,可将教学达到最优化。课件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效率是其他媒体无法企及的。即使在某些场合一些媒体可以取代它,但也仅仅是取代,并不见得就更优。别的媒体做得到的,如直观教具、投影片、录像片、电视等,计算机课件在理论上都能做到,而计算机则身兼各种媒体之长,无各种媒体之短。
在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2)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3)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工具;(4)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的工具;(5)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工具。这种整合方式下的教学,往往是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新知识的学习要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使学生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要安排一些联系实际、具有时代特征的综合性任务和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来处理、分析信息。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协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这种整合方式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任务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教师仅对学生收集、处理和分析信息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指导,更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