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早期与西学的接触

来源 :华人时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ji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有为与西学的接触始于1874年,十七岁的康有为初次接触《瀛环志略》、《地球图》等书,从此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1879年游玩香港和1882年途径上海,使他感受到了西方城市文明,思想开始转向西学.此后,进行了一系列宣传西学的活动:1891年创办万木草堂;1895年创办北京、上海强学会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并结合西学进行变法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考古材料和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先秦时期珠江三角洲的环境变迁与文化演进的关系。文章指出,如果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互补和易于攫取,也能发育丰富多彩的、甚
公司治理的内涵是非常广泛的,从深层次意义上说,公司治理结构是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和自身发展战略所作的一种'组织战略回应'.公司治理结构不但要构建保护投资者利益
以基因表达谱芯片对人正常肝及肝癌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比较。将4 096条人cDNA用点样仪点在特制玻片上制备成表达谱芯片;利用肝和肝癌组织的mRNA通过逆转录方法,将C
清末民初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对现代城市社会的形成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城市作为现代工业革命的核心,直到20世纪初期,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现代社会结果出现了
目前我国发现的旧石器遗址的数量繁多,并且分布比较广泛,时间的跨度也比较大,河南省西峡县就是其中的一处旧石器遗址.2005年6月在河南省西峡县一带发现并已经确认了8处旧石器
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的中岳庙镇库铁人,是宋朝随军匠人所铸造的道教造像,与一般道教造像相比,服饰更为生活化,但与同时期武士形象相比,具有道教造
在封建时期,欧洲有骑士精神,日本有武士道,而在中国与之相似的文化形式却并未被大家熟知.文章从牺牲精神的角度,探究了日本的武士道与中国的舍生取义精神的异同点.展现了武士
本文主要讲述旧社会下的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揭面纱歌所体现的涵义,还有其所体现的教育作用和意义.
尺度不仅是丈量长度、空间的标准,也是吉凶转化的依据,笔者在《研究》文中深有体会.因此笔者从子思尺、鲁班尺、曲尺在古建筑上的运用角度,来阐述尺的源流、尺度演变、形制中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独特的朝代。这个强盛而又壮烈的王朝,于276年间在华夏大地上上演了一幕由恢宏到惨烈的历史长剧。多少崭新的事物,在那风和日丽与腥风血雨更迭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