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地深入改革,全方位地更新,云南高等院校已经慢慢意识到原本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与社会脱节,跟不上人才市场需求的步伐,无法适应文化产业的需求。
【关键词】云南高校;培养艺术人才;实践
一、引言
高校艺术专业也是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它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民族的审美要求,符合世界潮流发展的方向。根据云南艺术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云南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一直跟不上实际教育与社会人才的需求。
二、现存于云南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
(一)与时代脱节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艺术类专业的综合性较强,不单单涉及音乐、美术类别,已经渗入到工学或其他的领域,慢慢地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联系。但是由于艺术育才模式的跟不上,缺乏管理艺术专业的良性机制,导致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有着一定的限制。在云南高校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直接运用国外优秀的出色的培养模式于本地的高校当中,而正是这样愚昧的借鉴导致艺术教育缺乏本地的特色,而培养出来的艺术人才也毫无特色可言,都是过于平庸,与本地的需求不相符合,最后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与时代脱节。
(二)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我国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并不悠久,在改革开放以后,艺术专业才初出茅庐,艺术培养处于模式。各个地方的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艺术人才也千篇一律。不能满足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那么这些艺术人才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培养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说,应从本地特色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本院校的特点,利用自身的优势,这才能使得培养出来的艺术人才与理想中的艺术人才一致,才会符合社会需要。
(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失衡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都比较注重理论教学,并没有真正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的能力提高程度也就被限制。本地院校应向国外的艺术院校、艺术专业学习,汲取国外的精华,结合本地的优势与特色,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能力,以此来培养有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为以后的文化发展储备更多更有力的力量。
(四)考核体系单一且无效
现在,众多的高校考核机制过于简单,也过于注重理论方面的考核,对学生没有约束之力,也不能准确体现艺术人才的真正实力。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注重多元文化的培育的考核机制才能对适应时代需求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有帮助。传统单一的人才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时代的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传统的评价体系只会一味地束缚学生的思想,使得学生失去本应拥有的创新思维,因此考核体系必须改变。
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实践方法
(一)强化师资
师资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师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艺术教育工作的成果。由于教师艺术知识储备不足与技能不强,人才培养模式也就跟不上,想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的知识与技能:采用双师的教学方式,邀请社会上有能耐的艺术人才或者国外的有权威的导师在本校、在本地言传身教更新本地教师的知识库,使得他们不断地提升自己,学生也能从中获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同时进行;输送教师到相关的行业或者公司进行合作交流学习,丰富教师的实战经验。另外,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好的教师,艺术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艺术知识体系,并把学习研究融入教学活动当中。
教师需要提升综合素质。首先面对学生,要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唯有学生参与进来的活动才算是真正的教学活动。因此艺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天赋展现和发展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艺术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其次,在培养的目标上,教师应注重审美教育,在自我进修,帮助学生在艺术教育当中了解美。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应多注重艺术创造创新能力。在师生的交流合作上,艺术教育质量的提升有赖于师生两个主作用力的充分发挥,加强两者的交流。
(二)加强实践教学
高等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包括艺术类以及工程技术类的专业,即有极强的实践性要求,所以在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比例也就有着高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实践上多磨练学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应用型的综合艺术人才也符合上了时代与社会的要求,使得学生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并通过努力使得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高校应不断地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完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体系,努力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得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完善考核机制
高校课程考试考核机制也是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之一。教师作为课程考试的考核者,应树立正确的发展性的评价观,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督促学生提升自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能力才是学生应该要掌握的,所以考核机制上也需要加大实践考核的比重,要在实践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通过更新考核评价的观点与理念,建立查漏补缺、全面发展的考核体系。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最终的受益者。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科学是由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展现以及成长状况的好坏来检验的。艺术教育的质量建立在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的基础之上,因此,构建与实现艺术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自主性和创造性。真正的教育是把一个需要教师才能获取知识的人,通过几年的学习,培养成一个不需要教师也能获取知识的人,所以,高校的管理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定期举办公开课、示范课,为学生创造一种发展艺术专业水平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一种展示自我增强信心的机会。
结束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文化产业也需要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由于地方的不同、行业的不同、学校的不同,对这艺术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也各不相同。各大高校需要根據本地本校的特色、优势,将区域特色、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通过艺术教育的改革创新,培养多元化艺术人才,满足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艺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菁菁.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创新实践[J].艺术研究,2015(01).
[2]杜冰.新形势下对艺术设计人才创新与教学实践的探索[J].工业设计,2014(10).
[3]吴迪.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究[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03).
【关键词】云南高校;培养艺术人才;实践
一、引言
高校艺术专业也是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它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民族的审美要求,符合世界潮流发展的方向。根据云南艺术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云南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一直跟不上实际教育与社会人才的需求。
二、现存于云南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
(一)与时代脱节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艺术类专业的综合性较强,不单单涉及音乐、美术类别,已经渗入到工学或其他的领域,慢慢地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联系。但是由于艺术育才模式的跟不上,缺乏管理艺术专业的良性机制,导致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有着一定的限制。在云南高校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直接运用国外优秀的出色的培养模式于本地的高校当中,而正是这样愚昧的借鉴导致艺术教育缺乏本地的特色,而培养出来的艺术人才也毫无特色可言,都是过于平庸,与本地的需求不相符合,最后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与时代脱节。
(二)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我国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并不悠久,在改革开放以后,艺术专业才初出茅庐,艺术培养处于模式。各个地方的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艺术人才也千篇一律。不能满足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那么这些艺术人才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培养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说,应从本地特色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本院校的特点,利用自身的优势,这才能使得培养出来的艺术人才与理想中的艺术人才一致,才会符合社会需要。
(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失衡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都比较注重理论教学,并没有真正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的能力提高程度也就被限制。本地院校应向国外的艺术院校、艺术专业学习,汲取国外的精华,结合本地的优势与特色,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能力,以此来培养有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为以后的文化发展储备更多更有力的力量。
(四)考核体系单一且无效
现在,众多的高校考核机制过于简单,也过于注重理论方面的考核,对学生没有约束之力,也不能准确体现艺术人才的真正实力。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注重多元文化的培育的考核机制才能对适应时代需求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有帮助。传统单一的人才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时代的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传统的评价体系只会一味地束缚学生的思想,使得学生失去本应拥有的创新思维,因此考核体系必须改变。
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实践方法
(一)强化师资
师资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师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艺术教育工作的成果。由于教师艺术知识储备不足与技能不强,人才培养模式也就跟不上,想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的知识与技能:采用双师的教学方式,邀请社会上有能耐的艺术人才或者国外的有权威的导师在本校、在本地言传身教更新本地教师的知识库,使得他们不断地提升自己,学生也能从中获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同时进行;输送教师到相关的行业或者公司进行合作交流学习,丰富教师的实战经验。另外,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好的教师,艺术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艺术知识体系,并把学习研究融入教学活动当中。
教师需要提升综合素质。首先面对学生,要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唯有学生参与进来的活动才算是真正的教学活动。因此艺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天赋展现和发展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艺术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其次,在培养的目标上,教师应注重审美教育,在自我进修,帮助学生在艺术教育当中了解美。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应多注重艺术创造创新能力。在师生的交流合作上,艺术教育质量的提升有赖于师生两个主作用力的充分发挥,加强两者的交流。
(二)加强实践教学
高等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包括艺术类以及工程技术类的专业,即有极强的实践性要求,所以在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比例也就有着高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实践上多磨练学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应用型的综合艺术人才也符合上了时代与社会的要求,使得学生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并通过努力使得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高校应不断地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完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体系,努力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得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完善考核机制
高校课程考试考核机制也是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之一。教师作为课程考试的考核者,应树立正确的发展性的评价观,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督促学生提升自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能力才是学生应该要掌握的,所以考核机制上也需要加大实践考核的比重,要在实践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通过更新考核评价的观点与理念,建立查漏补缺、全面发展的考核体系。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最终的受益者。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科学是由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展现以及成长状况的好坏来检验的。艺术教育的质量建立在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的基础之上,因此,构建与实现艺术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自主性和创造性。真正的教育是把一个需要教师才能获取知识的人,通过几年的学习,培养成一个不需要教师也能获取知识的人,所以,高校的管理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定期举办公开课、示范课,为学生创造一种发展艺术专业水平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一种展示自我增强信心的机会。
结束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文化产业也需要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由于地方的不同、行业的不同、学校的不同,对这艺术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也各不相同。各大高校需要根據本地本校的特色、优势,将区域特色、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通过艺术教育的改革创新,培养多元化艺术人才,满足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艺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菁菁.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创新实践[J].艺术研究,2015(01).
[2]杜冰.新形势下对艺术设计人才创新与教学实践的探索[J].工业设计,2014(10).
[3]吴迪.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究[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