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现代性的四副面孔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学与现代性问题,谷鹏飞、赵琴著,人民出版社,2012
  美学,无论是作为学科形态,还是生活样态,一直与现代性问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说1735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以“感性学”命名美学只是美学学科形态的符号加冕,那么,作为心性气质与生活样式的美学,则显然与人类文明史一样久远。亘古以来,追求进步,向往美好,思考人类生活的丰富性与无限性,既构成人类精神生活不可遏止的冲动,也是现实世界与人遭际时碰撞出的终极选择。因而,美学与现代性,宿命般地交织为多副面孔。
  首先,“美学思潮”是美学与现代性交织的第一副面孔。如作者所指出,现代性既是此岸生存的短暂瞬间,更是彼岸精神的永恒救赎。而无论是此岸,还是彼岸,美学,都是永恒的殉道者,它在现代中国表现为更为复杂的殄域:“中国传统美学资源、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西方美学”(第8页)。如何梳理这一问题域?作者以中国美学思潮的现代性面孔为切入点,提出了直扣现实的方案:“对于今日的中国美学建设,不是让它回到传统,更不是让它全盘西化,重要的是直接面对美学事实本身:什么样的美学才是今日中国人需要的美学?”(第8页)
   如果说“美学思潮”的现代性面孔更多的与观念启蒙、生活进步乃至国家救亡与民族解放等宏大叙事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作为“文学审美”“艺术审美”“审美文化”别样面孔的美学现代性,则径直表现为人类审美精神的感性外化与细微生活样态,虽然它们存在着形态的区别。
   其次,“文学审美”面孔。作者指出,无论是作为“诗文评”意义上的大文学(第75页),还是古今中外赏鉴意义上的文学作品,都是人类基于自我生存现实与群体观念变革而做出的有效回应,都是人类审美地理解世界、阐释世界,并寄希望于世界的精神结晶。作者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细微解读,对新时期都市文学的敏锐诊断,对“后新时期文学”的反省礼赞,都可以作如是观。
   再次,“艺术审美”面孔。作者认为,不仅古代的书法、绘画、音乐、建筑、雕塑等造型艺术包孕着“现代性”的审美精神,今日流衍的设计艺术、景观艺术、数字艺术等新艺术形态,更是现代人基于现代的工艺社会结构与文化心理结构而对世界与自我做出的有效回应,其重要意义在于它孕育着今日人类主体性重建的希望,那就是:如何在工具理性猖行的时代,通过“艺术审美”的审美表现理性,唤回人类日渐丧失的价值理性,以此实现人性的核心与“新感性”的主体性重建(第144页)。
   最后,“审美文化”面孔。在视觉文化时代,“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是现代人生存的两种基本样态,而现代人则一体地生活于“审美文化”美景中,并被“审美文化”多样外表所包围。但如作者所指出,“审美文化”虽然在感性外观上允诺幸福与美好,但它并不意味着人类精神的丰盈与感性的富足,相反,当现代人放逐感性现实体验而沉溺于符码拟象的狂欢时,“审美文化”温情脉脉面纱下所遮盖的其实是一副邪恶的面孔:拒斥崇高,竞逐当下(第167—168页)。现代性“永恒追逐”维度由此被彻底解构,美学与现代性就此分道扬镳。如何在“审美文化”的复杂面相中在寻找真实的生存自我,寻找心灵的皈依,成为本书作者思考的又一重要问题域。
   美学与现代性,如若仍想启益于社会,就必须让“美学”回到学科的源始起点,让“现代性”回到现实生活的源发处,使前者成为人类感性生活的基点,使后者成为人类精神生存的基点。这就是本书试图告诉人们的东西。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美学与现代性问题的复调式学术写作,区别现代性形塑美学后的四副面孔固然重要,但指出它们彼此的联系与区别更为重要,因为四者在审美的本质、特征与表现形态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故而与现实的人的生存关系也应有所不同,由此形成的人的现代性审美感受与审美领悟也应有所不同。在这一点上,该书还尚有欠缺。我们不能因为时下审美已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景观”与“拟像”时代,就泯除审美的这些天然区别。现代性作为精神气质与进步理念,固然可以经由审美共通感而将不同的美学形态挽结在一起,但现代性的精神无限性与自由开放性又决定了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审美与艺术必将遭遇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二分乃至颉颃对抗。由此也意味着,全球化时代的美学虽然时刻不忘思考一些普遍性问题,但它更要面向具体的文学——艺术与审美文化现实,更要总结升华不同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现象后面潜藏的独特而微妙的不同审美心理。审美的“大同世界”是要不得的。审美的“大同世界”不但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美的终结”,更可能意味着全球强权政治和霸权文化在审美领域的现实操演。这是需要我们所有从事美学工作者和美学研究者时时保持警惕的东西。
   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将艺术与审美置于“图像时代”予以考察,认为艺术与审美是对人类思想的创造性保藏,是对存在之真理的解蔽与敞开。所以,但作者试图重新思考并梳理全球化时代审美现代性的四副面孔时,实际是在探讨现代性语境下审美与艺术何为的问题。这是一个貌似简单实则艰深的问题。如果说艺术与审美仍然需要在现时代的人类知识谱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仍然需要在世俗化的時代成为情感的牧场与精神的高地,那么,就需要我们所有从事美学研究的人,仔细捕捉生活的极细微处,深入到美学与生活的纵深处,探寻人类心灵的隐秘,实现性灵与思想的双向升华。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 程成)
其他文献
针对渭河下游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河长制的实施以及自己的工作,提出对工程管理的认识与对策,一是转变观念,履行职责,全面落实工程管理河长制;二是明确分工,夯实责任,
产(行)业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生产或经营实践中形成并被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产(行)业习俗、规制和价值观,及蕴含于产(行)业产品和服务中的有形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的总和。由此可见,产(行)业文化是产(行)业的精髓,与产(行)业发展相伴而生、如影随形。  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和产(行)业转型升级服务最为直接。2015年5月8日国务院颁发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在战略支撑与保障部分,明确提出要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
“哇!欢迎欢迎!”瞧,咱们班的同学一看到陈老师就不由自主地欢呼起来。陈老师是苏北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也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家长,他经常来给我们上周三的公开课。他不仅和
早上,太阳笑眯眯的,但我的家里却阴沉沉的,因为我得自己做早餐——面条。“哎,平时我都吃粗面,今天爸妈怎么留给我一袋细面?”我自言自语道。大概是因为面条变了,下面的时候,我怎么也
我上六年级的第一天,奶奶送給我6本厚厚的笔记本。她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萱萱,这是我退休前总结出来的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希望它能帮你起步,助你成功!”  接过这份沉甸甸的礼物后,我开始仔细翻阅。第一个本子比A3纸还大,是用各种广告纸装订而成的,笔记本的封面写有这样一段话:这是我教书28年的经验结晶!愿它像火柴,点燃你智慧的火种;愿它像风儿,扬起你理想的船帆;用你的笔,书写生动的文章,歌颂伟大的祖国,
新型城镇化承载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的双重转型使命。通过城镇化来实现人口适度集中,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无可替代的手段。而其所谓“新型
由于年久失修或建设条件限制,水库溃坝事件常常发生,给地方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影响。根据锦北水库概况,分析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锦北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存在施工
“握紧你的手,什么都没有;松开你的手,你将拥有整个世界”——据说这是大数据时代的行为准则;而在信息化社会,事实也证明了“没有任何一种信息资源永远属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单位”。共建共享作为一种资源建设机制,长期以来受到政府、学校和企业的推崇,但是鲜有成功之举,其中缺乏“共建共享文化”是以往类似项目以失败告终的关键所在。2011年“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项目首创了大规模共建共享数字资
本文在叙述哈密市伊州区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研究哈密市伊州区地下水开采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地下水开采利用的对策,以期为此类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职业教育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首先需要准确把握质量内涵及其表达方式,进而才能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有效地开展质量评价,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是事物主客观规定性的量度表示。质量表达是对事物存在特性与主体需求比较过程与结果的测量、描述、分析、判断、交流和总结,以实现对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