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辣椒疫霉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是辣椒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除引起大面积死秧外,还可造成叶片枯萎、果实腐烂、茎秆出现坏死斑等多种症状,此病在各地都有发生,但其发生规律因各地的气候环境不同有所差异,成为影响新疆辣椒生产的主要障碍。
一、发病规律
1、病原学。辣椒疫霉病是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的,该菌的寄主范围广泛。辣椒疫霉菌菌丝为白色、棉絮状、无隔,菌丝体发达,多分枝。无性阶段形成孢子囊,孢子囊顶生、单胞,有卵圆形、近圆形、长椭圆形及枣核形等,乳突明显,多数为单乳突,也有双乳突,孢子囊大小差异较大。环境合适时,在孢子囊内产生游动孢子。
2、发病症状。辣椒疫霉病在辣椒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茎、叶、果实、根都能发病。主要靠灌水传播侵染茎基部和根部,一般最常见的症状是茎腐和叶片凋萎,通常从茎基部开始发褐,逐渐向上扩展,随后全株凋萎,而叶片不变黄。辣椒2-5厘米的主根和侧根亦发病较多,初期为黄褐色,其后转重,全部腐烂。病区通过果柄蔓延至果实,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后迅速变褐软腐,软腐果面满布白色粉霉即病原物的孢子囊。幼苗发病,主要危害根茎,使根茎组织腐烂,病部萎缩,幼苗倒伏,引起湿腐,枯萎死亡。
3、发病原因。病原菌通常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卵孢子在病株残体、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其它寄主植物上越冬,成为第2年的侵染源。调查表明,该疫病的发生与水源、水质和灌溉时间有关。气温增高和灌溉次数增多病情迅猛上升。因病菌随水传播,故地势较高的畦发病少,地势较低的畦发病多。
二、防治对策
1、选用抗病品种。适宜辣椒生长的季节也适合疫霉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须选育抗病品种。新椒10号、新椒3号、辽椒1号等品种,耐病性较强,且产量高,目前正大面积推广种植。
2、选择地块及栽培措施。选好种植辣椒的地块,是防治疫病的重要措施,辣椒应与疫病的非寄主如葱、蒜和小麦等作物轮作。采用起垄覆膜栽培、轮作倒茬、合理套作、浅灌控水等措施对防治辣椒疫病有明显的作用,在重病区采取这些措施可使病株率降低73,9%,产量提高13%。
不同栽培方式对辣椒疫霉病的发生影响很大。垄栽发病明显低于沟栽或平畦栽培,地膜覆盖的垄栽,发病又明显低于田地无膜垄栽,因此,采用地膜垄栽,幼苗定植高度较高,是防治此病的措施之一。
沟栽条件下,地膜可提高温度,使发病反而高于无膜沟栽。采用高秆作物套种露地辣椒地块,对地表面遮荫,可减缓地表温度升高,对推迟或抑制辣椒疫霉病的发生有良好效果。通过早封垄遮荫,使地表温度回升缓慢,使感染源总量降低,不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种植密度可通过对地表温度的影响间接影响发病率,密度高则发病率低,密度低则发病率高。
3、灌溉方法。灌溉对辣椒疫霉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尤其是灌溉频率和灌溉方式。辣椒田畦淹水是疫霉病发生早、危害重的主要原因。疫霉病菌借水传播,灌水要及时适当,严禁漫灌、串灌和灌后积水,做到上灌下排,畦内不积水。高温期间灌水宜在早、晚和夜间,避免雨前、雨后灌水和久旱猛灌,灌溉用井水为好。灌溉频率高则发病率低,频率低则发病率高,最佳的灌水间隔时间为2天1次水。采用小水沟灌,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滴灌。
4、药剂防治。用化学方法防治辣椒疫霉病应系统用药,发病前预防性处理,防效优良的有25%甲霜灵500、1000倍液、50%福美双300倍液、68%瑞毒铝铜500倍液、代森锰锌300倍液,防效均达100%。发病后治疗性灌根处理,甲霜灵500倍液效果较好,达81.2%。选用霉多克等药剂对辣椒实施灌根及处理苗床土和幼苗,控制效果良好。
一、发病规律
1、病原学。辣椒疫霉病是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的,该菌的寄主范围广泛。辣椒疫霉菌菌丝为白色、棉絮状、无隔,菌丝体发达,多分枝。无性阶段形成孢子囊,孢子囊顶生、单胞,有卵圆形、近圆形、长椭圆形及枣核形等,乳突明显,多数为单乳突,也有双乳突,孢子囊大小差异较大。环境合适时,在孢子囊内产生游动孢子。
2、发病症状。辣椒疫霉病在辣椒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茎、叶、果实、根都能发病。主要靠灌水传播侵染茎基部和根部,一般最常见的症状是茎腐和叶片凋萎,通常从茎基部开始发褐,逐渐向上扩展,随后全株凋萎,而叶片不变黄。辣椒2-5厘米的主根和侧根亦发病较多,初期为黄褐色,其后转重,全部腐烂。病区通过果柄蔓延至果实,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后迅速变褐软腐,软腐果面满布白色粉霉即病原物的孢子囊。幼苗发病,主要危害根茎,使根茎组织腐烂,病部萎缩,幼苗倒伏,引起湿腐,枯萎死亡。
3、发病原因。病原菌通常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卵孢子在病株残体、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其它寄主植物上越冬,成为第2年的侵染源。调查表明,该疫病的发生与水源、水质和灌溉时间有关。气温增高和灌溉次数增多病情迅猛上升。因病菌随水传播,故地势较高的畦发病少,地势较低的畦发病多。
二、防治对策
1、选用抗病品种。适宜辣椒生长的季节也适合疫霉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须选育抗病品种。新椒10号、新椒3号、辽椒1号等品种,耐病性较强,且产量高,目前正大面积推广种植。
2、选择地块及栽培措施。选好种植辣椒的地块,是防治疫病的重要措施,辣椒应与疫病的非寄主如葱、蒜和小麦等作物轮作。采用起垄覆膜栽培、轮作倒茬、合理套作、浅灌控水等措施对防治辣椒疫病有明显的作用,在重病区采取这些措施可使病株率降低73,9%,产量提高13%。
不同栽培方式对辣椒疫霉病的发生影响很大。垄栽发病明显低于沟栽或平畦栽培,地膜覆盖的垄栽,发病又明显低于田地无膜垄栽,因此,采用地膜垄栽,幼苗定植高度较高,是防治此病的措施之一。
沟栽条件下,地膜可提高温度,使发病反而高于无膜沟栽。采用高秆作物套种露地辣椒地块,对地表面遮荫,可减缓地表温度升高,对推迟或抑制辣椒疫霉病的发生有良好效果。通过早封垄遮荫,使地表温度回升缓慢,使感染源总量降低,不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种植密度可通过对地表温度的影响间接影响发病率,密度高则发病率低,密度低则发病率高。
3、灌溉方法。灌溉对辣椒疫霉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尤其是灌溉频率和灌溉方式。辣椒田畦淹水是疫霉病发生早、危害重的主要原因。疫霉病菌借水传播,灌水要及时适当,严禁漫灌、串灌和灌后积水,做到上灌下排,畦内不积水。高温期间灌水宜在早、晚和夜间,避免雨前、雨后灌水和久旱猛灌,灌溉用井水为好。灌溉频率高则发病率低,频率低则发病率高,最佳的灌水间隔时间为2天1次水。采用小水沟灌,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滴灌。
4、药剂防治。用化学方法防治辣椒疫霉病应系统用药,发病前预防性处理,防效优良的有25%甲霜灵500、1000倍液、50%福美双300倍液、68%瑞毒铝铜500倍液、代森锰锌300倍液,防效均达100%。发病后治疗性灌根处理,甲霜灵500倍液效果较好,达81.2%。选用霉多克等药剂对辣椒实施灌根及处理苗床土和幼苗,控制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