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栅栏和琉璃厂是来京游客必去的热门景点。这不仅是因为它们临近皇城,更是因为它们是体验浓郁的老北京文化的好地方。如今,乘坐地铁2号线在前门站下车,出站后往南走,穿过正阳门箭楼便是大栅栏了。我周围很多朋友都认为前门大街以东是鲜鱼口,以西就是大栅栏。其实不然,准确地来说大栅栏指的是珠宝市街和粮食店街以西的这片胡同地区。珠宝市街
走过前门五牌楼进入前门大街,往西步行数米就是珠宝市街。
来到珠宝市街,首先看到的是“八大祥”之一的老字号绸缎庄——谦祥益。古色古香、中西合璧的建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店内的的货架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精美的绫罗绸缎,要知道在古代丝绸可是贵重的物品,如今却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觉让人感慨万千。
沿着珠宝市街向南走,行至百米时,在右侧会看到—条很窄的胡同——钱市胡同。作为北京最窄胡同,它的宽度仅为0.7米,最窄处仅为0.4米,两人对面走过都要侧身而行。很难想象,如果两个身材富态的人在此相遇会是怎样滑稽的场景。
在珠宝市街的西侧是廊房头条、廊房二条,廊房三条则与门框胡同相连。廊房里面的店铺多为小店,经营的大多是日用商品、外贸服饰、手工艺品等。同样也是大栅栏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假期时这里便会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在廊房头条中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门框胡同。门框胡同虽然不大,但两边挤满了各种小吃店铺,成为一条著名的小吃胡同。当然还有许多服装、百货等商店。这些小店铺一般就一两间门脸儿,规模很小,但小吃品种却花样繁多,厨艺也很精湛,如摊煎饼、黏豆包、艾窝窝、八宝粥、酱牛肉、灌肠等应有尽有。从这条胡同往南可以通往廊房二条、廊房三条,直达大栅栏商业街。
粮食店街
夹在大栅栏和前门南大街里的粮食店街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几乎整条街都是专做外地游客生意的小餐馆和小旅店,倒也很符合粮食店街的名号。青年旅社和如家酒店深藏其中,而路边各种“风味餐厅”,却总是散发着廉价又让人心存疑虑的味道,但这里的建筑却有着独特的民国范儿。
粮食店街内每天人流众多,两侧布满了各种饭馆和旅馆。其中就有著名的老字号六必居酱菜园子。珠宝市街往南穿过大栅栏商业街来到粮食店街,不远处就是这家百年老店,人們远远地便能间到酱菜腌制的香味,环视四周瓷罐中盛放着腌制的酱菜,不禁感叹酱香馥郁、洋洋六必呀!传说六必居门口的匾额是明朝大奸臣、书法家严嵩书写。六必居最有名的是酱菜,稀黄酱、甜酱萝卜、甜酱甘螺、甜酱包瓜、甜酱姜芽、甜酱八宝菜、甜酱什香菜……甜酱瓜和白糖蒜为著名传统食品。
在这条街的中段,是一家名为源升号红星二锅头的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三兄弟的塑像面朝大门,笑容可掬,表情中无不洋溢着山西人善于经商的睿智。穿过一个门来到新开设的展厅。这里记录着二锅头酒的发展历史,以及二锅头酒文化历经八代的传承依然芳香四溢的发展脉络。
来到老酒馆复原展厅内,便可看到屋顶上一组组蓝花瓷装饰着的灯具,环视四周,墙壁上展示着红星二锅头与源升号源远流长的历史。整个博物馆体现了复古与现代的综合元素,表现形式为连续、间断穿插,使内容展示上具有聚焦观赏点。不同场景区域的划分,使得参观者无论从西门还是东门进入都可进行完整游览,从而能够让消费者在购买红星产品的同时感受到红星文化的魅力。
粮食店街南头,靠近珠市口西大街的部分,是另一座“大型”建筑:国营第十旅馆。听名字就够厉害的。这座砖楼坐西朝东,外观两层,据说原来是镖局,清末便是家老客栈,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旅馆使用。现在这栋建筑的重新修缮尚未完成,大门紧闭,外立面是青砖清水墙,腰檐上有小垂花头雕饰。门头正中有老招牌“通新客栈”四个大字。
大栅栏商业街
尝遍粮食店街的北京美食,向北折回到大栅栏商业街继续游览。沿着大栅栏商业街往西向煤市街方向走,大约20米处便是老字号“马聚源”和“步瀛斋”。人们常说“头顶马聚源”,顾名思义这是一家以卖帽子为主的帽店,而步瀛斋的“步”与走路有关系,所以也不难理解这是一家售卖布鞋的鞋店。而这两家店不仅做了邻居,内部还互相连通,让游客购物时方便了不少。
在步瀛斋的斜对面也是一家老字号——瑞蚨祥。与其他老字号的建筑风格不同,瑞蚨祥外面有两座对称的四层方形塔楼。一二层为长方形窗户,三层为圆形窗户,而塔楼最高一层是中国传统的有着四角攒尖顶的四方亭,这种塔楼借鉴了西方教堂的建筑形式。两塔楼中间为瑞蚨祥鸿记布店营业厅的南山墙。两座方塔比营业厅往南突出一间。营业厅还有一前廊,下雨雪时,可以让顾客在此暂避一时,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当然这里也是游客、情侣们拍照留恋的常去之处,
走过瑞蚨祥,斜对面不远处是一处正在装修的楼梯。查看地图得知,这里原来是正在改建中的三庆园戏楼。在三庆园戏楼西边数米便是闻名中外的同仁堂药店。如果想要了解同仁堂药店的文化,无须进店,来到门口一侧,一条位于同仁堂老药铺东西营业楼之间的夹道就能展示出其中的不少历史。其中,老药店简介、同仁堂堂训、历史名医、同仁堂清代制药加工景象的砖雕就凸显了同仁堂的历史,而利用新技术幻影成像打造的“同仁堂老药店百年历史展示橱窗”则生动地再现了清末同仁堂药店制药和营业的场景。正对着同仁堂药店的是廊房里的门框胡同,而胡同的一侧是大栅栏第一百货商场。商场里主要经营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家用电器、化妆用品、工艺美术品等,除高中档商品外,也有针头线脑等小商品。这里的商品物美价廉,不少大栅栏附近的居民成了这里的回头客。
大栅栏第一百货商场往西行至数米便是内联升鞋店。该店的店名取得颇有深意,“内”指大内,“联升”取自“连升三级”之意,从而迎合了一些人期望仕途通达、步步高升的愿望。在这家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的老店里,处处可以看到有关布鞋的故事。墙上还挂着各界名人脚踩内联升布鞋的照片。店内一至三层每层都悬着一块匾,一层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店名,二层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店名,三层是赵朴初先生赞誉内联升的“步履轻盈”4个字,可见内联升影响力之大。 内联升的西侧是大观楼电影院,作为北京开办的第一家电影院,时日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最初的大观楼像中国当时所有的影戏楼一样,放映的是舶来品。任庆泰痛感“所映影片,尺寸甚短,除滑稽片外,仅有戏法与外洋风景”,他动了自己拍片的念头。在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任老板决定了要拍一部能卖座的京剧剧目影片。当时引人注目的谭鑫培60大寿要到了,任庆泰决定拍摄谭鑫培的名剧《定军山》,为他的60岁寿辰上寿,就这样选择了当时大名鼎鼎的谭先生做主角。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大观楼首映,从此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大观楼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的无数个第一:在原地连续放映电影一百年,被列入吉尼斯记录;第一个放映由中国人自己拍摄、主演的民族电影;第一个将男女分座改为男女同座;第一个将观众围桌而看改为横排;第一个放映有声电影;第一个放映宽银幕立体声影片;第一个放映70mm超大银幕影片等。
如今,大观楼电影院外矗立着中国电影之父任庆泰的雕塑。大门右侧是售票处,进门后为一过厅,展示着大观楼电影院的发展历程。一楼的展厅里展示着上世纪大观楼的文物,有放映机、影片录像带、简报、设计建造时的图纸和所放映电影的剧照,墙面上挂着《定军山》的剧照,图片中京剧泰斗谭鑫培大师依然英武洒脱、栩栩如生。
大观楼电影院对面是广德楼,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现在这里成了著名相声团体“德云社”的演出场所之一。
观音寺街
如果您从地图上看,会发现煤市街横贯南北把大栅栏一分为二。从大栅栏商街穿过煤市街来到观音寺街,会发现观音寺街的街角一侧赫然伫立着老字号“张一元”茶庄。一进门看到的是几个人在喝茶闲聊的雕塑,店内古朴典雅,茶香四溢,到处能看到装有各种茶叶的坛坛罐罐和精致包装盒。
在张一元茶庄西面十几步的地方,有一座名叫“青云阁”的古建。这座二层青砖小楼的老牌匾是晚清内阁中书、著名书法家何维朴于宣统元年题写的,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从外表上看,这座小楼并不起眼,然而它却是清末民初北京的四大商场之一。如今风行一时的台球运动,最早就是青云阁以招揽生意为目的引进到北京城的。当年蔡锷将军曾在青云阁里的普珍园结识了小凤仙,此后二人频频在此约会,从而演绎出了一段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而今青云阁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故事依然代代流传。
与大栅栏商业街相比,观音寺街则显得更加风雨沧桑,富有特别的历史韵味。您向西看,不远处的贾大爷卤煮、京味贾家、京川人家、三元楼饭庄等饭店、宾馆都是以古建为依托而改建的,让人仿佛—下走进了历史的长河。往观音寺街西走会看到一座非常显眼的牌楼,牌楼上龙飞凤舞的图案很是气派,那就是德缘烤鸭店。德缘烤鸭店的看家菜自然是烤鸭。来自定点鸭场的鸭子,经过严格挑选和多道加工流程,以果木挂炉烘烤而成。鸭肉外焦里嫩,令人齿颊留香。烤鸭的价格也很实惠,每天都有人来排队购买。精品烤鸭更是将鸭肉剔为三盘,皮、肉、皮肉相连各一盘,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除此之外,您还可以去和平门外的全聚德烤鸭店品尝,那里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观音寺街的尽头是一处Y字形状的三岔口,往西北方向走是樱桃斜街,往西南方向走则是铁树斜街,而护国观音寺就位于三岔口之间。您到此处可能已经猜到了观音寺街名字的出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時代的变迁,这座明代的护国观音寺如今已不复往昔,成了一处大杂院。只剩下墙角斑驳的“护国观音寺”几个篆字和后来所刻的简介,行至此处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樱桃斜街
如果您注意的话,会发现在樱桃斜街与观音寺街交汇的地方还保留着一座老建筑,只见房檐下写着“西单饭店”,着实让人好奇不已。殊不知,这只是如今西单饭店的旧址而已。很难想象,这座饭店是当年袁世凯软禁蔡锷的地方。西单饭店的前身是“贵州会馆”,当年泰戈尔访华在此参加了茶话会,徐悲鸿、齐白石、陈半丁等画家都在此和泰戈尔见了面,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这里也是一处特别的历史见证地。
沿着樱桃斜街往西走,到达65号院的时候,立刻被它的介绍所吸引。只见上面写着梨园公会四个大字,细看之下才发现,原来著名的京剧大师谭鑫培曾任梨园公会的会长,当年的杨小楼、荀慧生、程砚秋、梅兰芳等名角还曾出任公会的董事。
杨梅竹斜街
在樱桃斜街上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樱桃胡同,沿樱桃胡同向北便是具有文艺范的杨梅竹斜街。杨梅竹斜街宽度仅四五丈,说它是街,大抵不错,但说它是条胡同,也不过分。特别是解放后,这里的名人故居成了大杂院,二层小楼的书局也改做民居。一条文化、商业气息浓郁的老街巷,就此湮没于市井之中。
在杨梅竹斜街入口不远处是大学士梁诗正故居。在北京南城御赐宅邸不多见,斜街上乾隆御赐的梁府,可谓精品中的精品——两进式的大院落,内设清勤堂和味初斋。清勤堂是乾隆皇帝御赐的封号,而味初斋则是因为后院青葡萄满架,梁诗正自己取的名字。当年清勤堂前有紫藤花繁盛一时,是这条小街巷里最美的景致。如今门牌为25号的梁府,和周围的寒门会馆几无二致,都沦为民居大杂院了。门庭虽经修复,依然稍显破败;院子里更是私搭乱改,挤着十几户人家,早就不见青葡萄与紫藤花;只有几根粗壮的红漆大柱朱颜未改,还显示着些许贵气。
往西走会看到两座西洋风格的复式小楼,显得卓然不群,与斜街的生活氛围不太搭调。这两座楼原本也是民居,如今已腾退干净,静待新主人。老街坊都不一定清楚,这两座小楼便是近代两大书局——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的旧址所在。而西边不远的东升平宾馆(旧时的东升平浴池)曾是我党地下工作者传递情报的接头地方。
在东升平宾馆的旁边是一间名为铃木食堂的餐厅。铃木食堂木质店门,清简外墙,颇有日本风的装扮,将人从胡同的粗犷气息跳脱出来。安静素雅的庭院,一棵老槐树立于房前,阳光洒落,光影斑驳,铃木食堂就以匠人气质,变身适宜小聚的理想餐厅模样。店里主曹的是一些简单餐食,翻开菜单,肉饼系列、烧肉系列,不禁让人有一种置身日本电视剧中的感觉,还有特别足料的带着热气的和风肉饼,那浓郁的肉汁顺着勺子流淌下来,香气便会在心里弥散开去。 铃木食堂的对面民国风格的小楼是模范书局,它几乎是这条街里最显眼的建筑和招牌。在古代“模”为活字印刷术,“范”是活字印刷术字的托盘,模范书局也就是一家做雕版印刷精装书的书店。“局长”姜寻收藏有国内最大规模的印刷雕版,在西海48号创意园区还有一家专做雕版和印刷的工坊。书店售卖的古版书在别的书店难得一见,还有专为国外诺贝尔博物馆定制的莫言短篇小说《大风》雕版印刷版,国内仅有50本。这里曾经是民国时期的“生”报社、“彝宝斋南文具店”旧址,毗邻西侧为“纯记”、“公记”铅字局旧址,在老板的改造下,变身为由私人经营的古刻字雕版博物馆展示中心以及古旧书籍、新文化书籍交流之地。这里有不少是日常鲜见的旧书,行走其中,恍惚间有在民国的错觉。
如果觉得逛得有点小累,可以去模范书局旁的SoloistCoffee Co来杯咖啡。来到Soloist,宛若置身于欧洲小城,美得温暖而安静,十分惬意。白瓷的吧台上,零零碎碎、各色伺候咖啡的器物,闪闪亮亮,摊了一台。挑高的Loft式空间里,铁、木、铜、玻璃等材质并存,教堂椅、机械钟、地球仪等交错。28把不同教堂使用的橡木教堂椅,从乔治四世到维多利亚时代,这些椅子都带着那个时代质感,从哪个角度看都优雅精致。
Soloist的西侧是一家叫做北京济安斋的书店,它的前身是有着老北京“三王”之称的王回回狗皮膏药铺,另外“两王”则是王致和豆腐乳和王麻子剪刀。小说家张恨水在《春明外史》里还描述过主人公回老家之前必定到杨梅竹斜街买王回回狗皮膏药。而如今这里改建成了书店,书店不大但很雅致,可以点一杯咖啡欣赏窗外的风景或拿本书在这里呆一下午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Solois怕勺西面百米处是湘菜馆——渔芙南。这里虽不足65平米,却处处彰显个性。渔代表“鱼”,屋内很多设计元素都以鱼为题材。专注于湖南家常湘味,这些食物不仅仅用于入腹,更是湘地人的生活印记。店主对餐厅的用心则令人触动,从名片、餐盘、水杯到门帘、工作服、门把手,都是渔芙南的私人订制。而让许多人都喜爱的渔芙南字体,据说还是店铺首创。渔芙南的菜单不厚,所出菜品多为剁椒鱼头、黄焖黄辣丁等地道湘味,店主從湖南家乡空运不少食材为保证纯正。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尽管躲在杨梅竹斜街的深处,也没有做什么营销推广,但渔芙南已名声在外。而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也只有一个纯朴想法,来渔芙南好好吃个饭,用舌尖味蕾感触一下最纯粹的湖南生活气息。
杨梅竹斜街的西面与樱桃胡同相交的这块地方,是北京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此街虽短,却是老北京胡同的缩影,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一尺大街名为“大街”,实则为胡同,它虽是北京最短的胡同,但并非真的只有一尺长。按史料记载,它长约30余米。岁月流逝,街两边建筑的占地位置也悄然变化,现今经西城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实地测量,一尺大街实长25米。如今一尺大街名称已经撤销,并入了杨梅竹斜街。
铁树斜街
逛完樱桃斜街和杨梅竹斜街,往南走又是一条著名的斜街——铁树斜街。从观音寺街和铁树斜街的交叉口往西进入铁树斜街。步行百米后发现一家书店——内观堂。40多平方米的书店内摆放着许多旧书和老玩意,颇有几分收藏老北京物件的私人博物馆意味。图书的种类还算丰富,有文革时期的书,小说、连环画和大量的日文旧书……把不大的书店弄得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店里有很多记忆的碎片,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女老板代阿姨对胡同里的家长里短、古往今来十分熟悉,从各处搜集来刻有时代印记的书本和物件,也算是对过去的留念。你可能刚惊喜不已地发现儿时熟悉的熊猫台钟、铁皮火车玩具,又找到稍显陌生的老式煤油灯、60年代的结婚证书、蛐蛐罩子和张乐平绘制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招贴画印刷品。按代阿姨的话说,开这间书店就是纯图一乐。
出内观堂往西走,在铁树斜街北侧是—家名为壹勺子糖的餐厅。它由北京继电厂销售部改造而成。在这家店里到处都能体会到新生感,回收的米缸盖子制作的椅子、旧木头坐的座位、旧桌腿改造出的烟灰缸以及诸多细节,都展现出可再生理念。而壹勺子糖的口味在揉入北京本土特色后,自制出的活泼美味也特别有趣。值得一提的还有这里的菜品,使用新鲜有机的食材呈现中西式改良的先锋料理。壹勺子糖四周被老北京的住宅包围,坐在二楼的露台上,边吃边喝还可以欣赏铁树斜街美丽的街景。
壹勺子糖往西过大外廊曹胡同再步行百米是93号院博物馆,这是一家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综合性文化机构。博物馆内有彩绘京剧脸谱、金石篆刻、皮影、面塑、毛猴、苏绣、兔爷、葫芦烙画、中国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每月有两场非遗展览体验,包括泥塑彩绘脸谱、端午民俗展、面塑作品展等内容。在93号院不远处是老窑瓷博物馆,里面藏的碗盆杯盏都是宝贝,让人想不到南宋北宋的插花瓶,隋代的水丞也位列其中。这里不定期还举办茶话会,可以想象在温暖的午后,来老窑瓷博物馆,在参观后寻一隅静谧之地,品一壶茶,读一本书,看窗外的人世百态,享受那“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杯酒人生。
八大胡同
人们通常把铁树斜街以南、西珠市口大街以北的这片地区统称八大胡同。这“八”不过是个概数,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
在八条胡同中,以陕西巷最为知名。从铁树斜街壹勺子糖餐厅往南步行不远,就来到了陕西巷。因巷内曾聚集了许多陕西籍的木材商囤积木料,故名陕西巷。从陕西巷北侧步行不远,就是陕西巷22号的阿来客栈(陕西巷店),北为酒吧、往南20米则是住店。不过如今此处再也不是名妓下榻的小馆了。这家承载着300多年风雨沧桑的天井木制式二层楼四合院,已改为迎送南来北往旅客的青年旅馆。南边的大门外书写着“赛金花、小凤仙文化馆”的名号,让人不禁花上10元门票一探究竟。
陕西巷里除了赛金花,另一名侠妓则是小凤仙,她挂牌的云吉班在不远处的52号院。别看陕西巷自明时就有,但作为清吟小班、茶室等妓院却施展不下,这条巷子内多为民初的二层小楼。52号院就是这样一处建筑,如今已成普通民居,院门开在一侧,进得院门正对着的是二层小楼,和此巷中的其他上等妓院院落相比,它还是小了一些,但小凤仙当年一人在此搭班,可谓讲究了很多。 沿着陕西巷往南,左手边不远处是条不长的小巷——榆树巷。榆树巷里1号院就是奇女子赛金花的住所,解放前则是大名鼎鼎的恰香院。沿着陕西巷往南右拐进入韩家胡同,韩家胡同西北方向是一条名叫大外廊曹的胡同。从地图上看,它与陕西巷是平行的,虽然这条胡同与以其它胡同别无二致,但这条胡同里却曾经住着京剧泰斗一一谭鑫培大师。往事如烟,几百年的风云变幻,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处民居,能看到的只有门外挂着的一块简介牌子了。
流璃厂东街
在八大胡同游览了一番,往北依次穿过铁树斜街、樱桃斜街、杨梅竹斜街来到了延寿街。但我们的目的地并不是延寿街,而是与之相邻的琉璃厂东街。琉璃厂与大栅栏不同,它没有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的人群。这里虽游客不多,却都是有共同爱好的文人墨客,不禁让人感到这里弥漫的墨玉之香意味深长。
漫步在方砖墁地的琉璃厂,环顾两厢,清雅俊逸、鳞次栉比的店铺,令人顿觉回味无穷。徜徉其间,极目远眺,文气十足的老店牌匾映入眼帘,加之商店橱窗中琳琅满目的古书善本、金石篆刻、文房四宝,让您不知不觉间便被这浓浓的书卷气息所包围。而这股书卷气,已笼罩在琉璃厂足足三百年了。
琉璃厂东街的房子并不是很高,大多只有一层而已,但感觉很精致,有一种杨梅竹斜街小清新的感觉。从延寿街进入琉璃厂东街,右手边不远处是一家名叫益德成闻药的老字号。虽说这是天津的老字号品牌,但也有百年的历史了。推门而入,屋子的中间是处玻璃展台,墙壁四周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玻璃罐子(鼻烟壶)。展台的展柜里摆放着以前使用鼻烟的工具,展台上还有可供试闻的闻药。
益德成西侧是琉璃厂火神庙(现已为西城区文化馆),火神庙往西数米是一家老北京兔爷的小店,店内正中挂着蓝天野的题词,店里满满地堆放着不同造型的大小兔爷。空余地儿摆满了各种工艺品,有大型泥塑,皮影,琉璃生肖,传统小玩具,连景泰蓝顶针也有好多款。墙上CCTV和其它媒体报道的剪报很多,还有名人在小店的留影,老外赠送的外国纸币也被挂起来,像万国国旗似的。
琉璃厂东街到处是新生代的店铺,所以处处散发着活力,而它们大多是个人的画室或者是工作室。沿着琉璃厂东街往西是著名的老字号一得阁。它的创始人是谢松岱,谢松岱不仅亲自题写了店名“一得阁”,还书写了一副藏头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心。”在琉璃厂,自己为自己的店铺题写匾额,一得阁还是第一家。这可能也跟谢松岱本身是文人出身、且文化程度较高有关。这块130多岁的牌匾,至今保存完好。
一得阁的对面是一家名叫贤燕堂的小店,深处小巷之中,显得格外幽静。巷子的两侧摆满了精美的书法字画和特制的画扇,墙壁上相框里装裱着人物简历,让人顿觉时间仿佛凝固在了这一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特色的店铺,瑞成斋、孚蕴轩、文房四宝堂、天宫阁等风格独具、墨香不绝,都是好去处。
贤燕堂的北面是一家名为我家小院的餐厅。虽然名字看似简单,却透着一股自在。遍地的古玩店使得这家四合院餐厅并不耀眼,小巷口挂的招牌淹没在热闹的街景中,但幽深的小巷里却别有洞天。安静的环境,精致的家具,浓浓的茶香,使得整座院子透着优雅。从家具到布局都还原了清朝私宅似的风格。整座小院加装了玻璃顶,就算是雨天也不会扰了在院中品茶的雅兴。院子沿着四周做了一圈小水渠,用木桥连接房间。虽桥宽只有一步距离,也可见老板对环境的用心之处。院脚栽上几棵树木,散养的鹦鹉在枝头跳跃,仿佛是将整座园林浓缩在这小院中。老板本想将这里做成个人会所,约上几位朋友喝喝酒聊聊天,却不料越来越火,如今成了文人墨客必去之所。
琉璃厂东街最西侧是中国书店。店内一排排与身同高的书架上,碑帖书画,分门别类,靠墙的书柜上陈列着成套的红学专著、佛学经义、历史典籍……踏着吱呀作响的木质楼梯走上二楼,眼前简直是座古书藏库,能看到明版的《资治通鉴纲目》、清版的《列子》等,指尖翻过微微发黄的书页,幽幽书香悄然入鼻。
琉璃厂西街
过琉璃厂的过街天桥(俗称厂桥),来到琉璃厂西街。西街出口处北侧是宏宝堂,南侧是华夏书画社,再往里便是荣宝斋。荣宝斋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一层大厅宽敞明亮,专售文房四宝;二楼展厅怡然静雅,陈列名家字画。自从著名书法家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三个字后,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干、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不知您是否仔细看过《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和那幅《开国大典》的照片,里面那位蓄着长胡子的著名老者沈钧儒先生使用的镇尺,就购于荣宝斋。
除荣宝斋外,琉璃厂每个店铺都有它们的特别之处:有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有国家特许、全国独家经营超年代古旧文物的悦雅堂,还有经营历代和现代知名书画作家作品及缂(ke)丝刺绣、团扇折扇的宝古斋、墨緣阁、虹光阁;更有经营金石锦瓷、景泰蓝制品及竹木牙雕等器物的韵古斋、萃珍斋,藏有历代碑刻拓本、拓片、不同时期的纸墨笔砚和名人专科的各种印章的庆云堂、观复斋等等。
荣宝斋的南面不远是古籍书店和中国书店。而著名的老字号笔店戴月轩就位于中国书店西侧。迈入戴月轩,看到的是圆桌上雕木笔架上吊着一排长短不一、粗细各异的毛笔,仿佛管弦乐器一般。据老店员说,不少国家领导人就专用戴月轩的健毫,毛主席习惯用纯冬狼毫笔,周总理习惯用紫毫笔,彭真市长习惯用鸡毫笔,现在张铁林、姜文等人也是戴月轩的常客。“可别看小小一笔头,师傅得从上万根毛中一根一根挑选!”看来白居易诗言“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还是有现实依据的。当然您若想在附近休息娱乐,建议您出琉璃厂沿南新华街向北到前门西河沿街的正乙祠,听一听那流传了三百多年来的曲艺人生吧,静静感受一下老北京的戏曲文化,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除此之外,您也可沿着前门西大街往东走去老舍茶馆转转,这里也是听戏品茗的好去处。
老舍茶馆,坐落在前门西大街,始建于1988年,是一家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作品命名的茶馆。老舍茶馆分三层,一层为大厅,二层是以古老经典的北京传统建筑四合院而建的茶苑,在保留老北京四合院正房原貌的同时,又体现出“北方庄重、南方素雅”的特色,各厢房错落有致、变化无穷,堪称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芳草萋萋、乌呜婉转,更增添了茶院的雍容与灵动。来到三层,位居正中的“老舍茶馆”金字牌匾下方,老舍先生的铜像赫然生辉,炯炯的目光凝视着远方。老舍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他笔下的京味《茶馆》感染了无数普通民众,也使这座融茶道、民族艺术于一体的老舍茶馆名扬中外。老舍茶馆,陈设古朴、典雅,京味十足。三层大厅内整齐排列的八仙桌、靠背椅、屋顶悬挂的一盏盏宫灯、柜台上挂着标有龙井、乌龙等各式名茶的小木牌,以及墙壁上悬挂的书画楹联,使游客徜徉其间,如同进入了一座老北京的民俗博物馆……
畅游在大栅栏和琉璃厂,您既可以感受老北京传统的市井文化,还可以领略杨梅竹清新的文雅风韵,更可以在书香笔墨间挥毫写下自己心底的志趣。在大栅栏和琉璃厂浏览,犹如瀚海中拾贝……其实还有许多未曾挖掘的珍宝等待您去发现呢!
走过前门五牌楼进入前门大街,往西步行数米就是珠宝市街。
来到珠宝市街,首先看到的是“八大祥”之一的老字号绸缎庄——谦祥益。古色古香、中西合璧的建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店内的的货架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精美的绫罗绸缎,要知道在古代丝绸可是贵重的物品,如今却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觉让人感慨万千。
沿着珠宝市街向南走,行至百米时,在右侧会看到—条很窄的胡同——钱市胡同。作为北京最窄胡同,它的宽度仅为0.7米,最窄处仅为0.4米,两人对面走过都要侧身而行。很难想象,如果两个身材富态的人在此相遇会是怎样滑稽的场景。
在珠宝市街的西侧是廊房头条、廊房二条,廊房三条则与门框胡同相连。廊房里面的店铺多为小店,经营的大多是日用商品、外贸服饰、手工艺品等。同样也是大栅栏人流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假期时这里便会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在廊房头条中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门框胡同。门框胡同虽然不大,但两边挤满了各种小吃店铺,成为一条著名的小吃胡同。当然还有许多服装、百货等商店。这些小店铺一般就一两间门脸儿,规模很小,但小吃品种却花样繁多,厨艺也很精湛,如摊煎饼、黏豆包、艾窝窝、八宝粥、酱牛肉、灌肠等应有尽有。从这条胡同往南可以通往廊房二条、廊房三条,直达大栅栏商业街。
粮食店街
夹在大栅栏和前门南大街里的粮食店街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几乎整条街都是专做外地游客生意的小餐馆和小旅店,倒也很符合粮食店街的名号。青年旅社和如家酒店深藏其中,而路边各种“风味餐厅”,却总是散发着廉价又让人心存疑虑的味道,但这里的建筑却有着独特的民国范儿。
粮食店街内每天人流众多,两侧布满了各种饭馆和旅馆。其中就有著名的老字号六必居酱菜园子。珠宝市街往南穿过大栅栏商业街来到粮食店街,不远处就是这家百年老店,人們远远地便能间到酱菜腌制的香味,环视四周瓷罐中盛放着腌制的酱菜,不禁感叹酱香馥郁、洋洋六必呀!传说六必居门口的匾额是明朝大奸臣、书法家严嵩书写。六必居最有名的是酱菜,稀黄酱、甜酱萝卜、甜酱甘螺、甜酱包瓜、甜酱姜芽、甜酱八宝菜、甜酱什香菜……甜酱瓜和白糖蒜为著名传统食品。
在这条街的中段,是一家名为源升号红星二锅头的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三兄弟的塑像面朝大门,笑容可掬,表情中无不洋溢着山西人善于经商的睿智。穿过一个门来到新开设的展厅。这里记录着二锅头酒的发展历史,以及二锅头酒文化历经八代的传承依然芳香四溢的发展脉络。
来到老酒馆复原展厅内,便可看到屋顶上一组组蓝花瓷装饰着的灯具,环视四周,墙壁上展示着红星二锅头与源升号源远流长的历史。整个博物馆体现了复古与现代的综合元素,表现形式为连续、间断穿插,使内容展示上具有聚焦观赏点。不同场景区域的划分,使得参观者无论从西门还是东门进入都可进行完整游览,从而能够让消费者在购买红星产品的同时感受到红星文化的魅力。
粮食店街南头,靠近珠市口西大街的部分,是另一座“大型”建筑:国营第十旅馆。听名字就够厉害的。这座砖楼坐西朝东,外观两层,据说原来是镖局,清末便是家老客栈,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旅馆使用。现在这栋建筑的重新修缮尚未完成,大门紧闭,外立面是青砖清水墙,腰檐上有小垂花头雕饰。门头正中有老招牌“通新客栈”四个大字。
大栅栏商业街
尝遍粮食店街的北京美食,向北折回到大栅栏商业街继续游览。沿着大栅栏商业街往西向煤市街方向走,大约20米处便是老字号“马聚源”和“步瀛斋”。人们常说“头顶马聚源”,顾名思义这是一家以卖帽子为主的帽店,而步瀛斋的“步”与走路有关系,所以也不难理解这是一家售卖布鞋的鞋店。而这两家店不仅做了邻居,内部还互相连通,让游客购物时方便了不少。
在步瀛斋的斜对面也是一家老字号——瑞蚨祥。与其他老字号的建筑风格不同,瑞蚨祥外面有两座对称的四层方形塔楼。一二层为长方形窗户,三层为圆形窗户,而塔楼最高一层是中国传统的有着四角攒尖顶的四方亭,这种塔楼借鉴了西方教堂的建筑形式。两塔楼中间为瑞蚨祥鸿记布店营业厅的南山墙。两座方塔比营业厅往南突出一间。营业厅还有一前廊,下雨雪时,可以让顾客在此暂避一时,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当然这里也是游客、情侣们拍照留恋的常去之处,
走过瑞蚨祥,斜对面不远处是一处正在装修的楼梯。查看地图得知,这里原来是正在改建中的三庆园戏楼。在三庆园戏楼西边数米便是闻名中外的同仁堂药店。如果想要了解同仁堂药店的文化,无须进店,来到门口一侧,一条位于同仁堂老药铺东西营业楼之间的夹道就能展示出其中的不少历史。其中,老药店简介、同仁堂堂训、历史名医、同仁堂清代制药加工景象的砖雕就凸显了同仁堂的历史,而利用新技术幻影成像打造的“同仁堂老药店百年历史展示橱窗”则生动地再现了清末同仁堂药店制药和营业的场景。正对着同仁堂药店的是廊房里的门框胡同,而胡同的一侧是大栅栏第一百货商场。商场里主要经营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家用电器、化妆用品、工艺美术品等,除高中档商品外,也有针头线脑等小商品。这里的商品物美价廉,不少大栅栏附近的居民成了这里的回头客。
大栅栏第一百货商场往西行至数米便是内联升鞋店。该店的店名取得颇有深意,“内”指大内,“联升”取自“连升三级”之意,从而迎合了一些人期望仕途通达、步步高升的愿望。在这家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的老店里,处处可以看到有关布鞋的故事。墙上还挂着各界名人脚踩内联升布鞋的照片。店内一至三层每层都悬着一块匾,一层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店名,二层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店名,三层是赵朴初先生赞誉内联升的“步履轻盈”4个字,可见内联升影响力之大。 内联升的西侧是大观楼电影院,作为北京开办的第一家电影院,时日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最初的大观楼像中国当时所有的影戏楼一样,放映的是舶来品。任庆泰痛感“所映影片,尺寸甚短,除滑稽片外,仅有戏法与外洋风景”,他动了自己拍片的念头。在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任老板决定了要拍一部能卖座的京剧剧目影片。当时引人注目的谭鑫培60大寿要到了,任庆泰决定拍摄谭鑫培的名剧《定军山》,为他的60岁寿辰上寿,就这样选择了当时大名鼎鼎的谭先生做主角。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大观楼首映,从此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大观楼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的无数个第一:在原地连续放映电影一百年,被列入吉尼斯记录;第一个放映由中国人自己拍摄、主演的民族电影;第一个将男女分座改为男女同座;第一个将观众围桌而看改为横排;第一个放映有声电影;第一个放映宽银幕立体声影片;第一个放映70mm超大银幕影片等。
如今,大观楼电影院外矗立着中国电影之父任庆泰的雕塑。大门右侧是售票处,进门后为一过厅,展示着大观楼电影院的发展历程。一楼的展厅里展示着上世纪大观楼的文物,有放映机、影片录像带、简报、设计建造时的图纸和所放映电影的剧照,墙面上挂着《定军山》的剧照,图片中京剧泰斗谭鑫培大师依然英武洒脱、栩栩如生。
大观楼电影院对面是广德楼,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现在这里成了著名相声团体“德云社”的演出场所之一。
观音寺街
如果您从地图上看,会发现煤市街横贯南北把大栅栏一分为二。从大栅栏商街穿过煤市街来到观音寺街,会发现观音寺街的街角一侧赫然伫立着老字号“张一元”茶庄。一进门看到的是几个人在喝茶闲聊的雕塑,店内古朴典雅,茶香四溢,到处能看到装有各种茶叶的坛坛罐罐和精致包装盒。
在张一元茶庄西面十几步的地方,有一座名叫“青云阁”的古建。这座二层青砖小楼的老牌匾是晚清内阁中书、著名书法家何维朴于宣统元年题写的,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从外表上看,这座小楼并不起眼,然而它却是清末民初北京的四大商场之一。如今风行一时的台球运动,最早就是青云阁以招揽生意为目的引进到北京城的。当年蔡锷将军曾在青云阁里的普珍园结识了小凤仙,此后二人频频在此约会,从而演绎出了一段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而今青云阁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故事依然代代流传。
与大栅栏商业街相比,观音寺街则显得更加风雨沧桑,富有特别的历史韵味。您向西看,不远处的贾大爷卤煮、京味贾家、京川人家、三元楼饭庄等饭店、宾馆都是以古建为依托而改建的,让人仿佛—下走进了历史的长河。往观音寺街西走会看到一座非常显眼的牌楼,牌楼上龙飞凤舞的图案很是气派,那就是德缘烤鸭店。德缘烤鸭店的看家菜自然是烤鸭。来自定点鸭场的鸭子,经过严格挑选和多道加工流程,以果木挂炉烘烤而成。鸭肉外焦里嫩,令人齿颊留香。烤鸭的价格也很实惠,每天都有人来排队购买。精品烤鸭更是将鸭肉剔为三盘,皮、肉、皮肉相连各一盘,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除此之外,您还可以去和平门外的全聚德烤鸭店品尝,那里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观音寺街的尽头是一处Y字形状的三岔口,往西北方向走是樱桃斜街,往西南方向走则是铁树斜街,而护国观音寺就位于三岔口之间。您到此处可能已经猜到了观音寺街名字的出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時代的变迁,这座明代的护国观音寺如今已不复往昔,成了一处大杂院。只剩下墙角斑驳的“护国观音寺”几个篆字和后来所刻的简介,行至此处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樱桃斜街
如果您注意的话,会发现在樱桃斜街与观音寺街交汇的地方还保留着一座老建筑,只见房檐下写着“西单饭店”,着实让人好奇不已。殊不知,这只是如今西单饭店的旧址而已。很难想象,这座饭店是当年袁世凯软禁蔡锷的地方。西单饭店的前身是“贵州会馆”,当年泰戈尔访华在此参加了茶话会,徐悲鸿、齐白石、陈半丁等画家都在此和泰戈尔见了面,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这里也是一处特别的历史见证地。
沿着樱桃斜街往西走,到达65号院的时候,立刻被它的介绍所吸引。只见上面写着梨园公会四个大字,细看之下才发现,原来著名的京剧大师谭鑫培曾任梨园公会的会长,当年的杨小楼、荀慧生、程砚秋、梅兰芳等名角还曾出任公会的董事。
杨梅竹斜街
在樱桃斜街上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樱桃胡同,沿樱桃胡同向北便是具有文艺范的杨梅竹斜街。杨梅竹斜街宽度仅四五丈,说它是街,大抵不错,但说它是条胡同,也不过分。特别是解放后,这里的名人故居成了大杂院,二层小楼的书局也改做民居。一条文化、商业气息浓郁的老街巷,就此湮没于市井之中。
在杨梅竹斜街入口不远处是大学士梁诗正故居。在北京南城御赐宅邸不多见,斜街上乾隆御赐的梁府,可谓精品中的精品——两进式的大院落,内设清勤堂和味初斋。清勤堂是乾隆皇帝御赐的封号,而味初斋则是因为后院青葡萄满架,梁诗正自己取的名字。当年清勤堂前有紫藤花繁盛一时,是这条小街巷里最美的景致。如今门牌为25号的梁府,和周围的寒门会馆几无二致,都沦为民居大杂院了。门庭虽经修复,依然稍显破败;院子里更是私搭乱改,挤着十几户人家,早就不见青葡萄与紫藤花;只有几根粗壮的红漆大柱朱颜未改,还显示着些许贵气。
往西走会看到两座西洋风格的复式小楼,显得卓然不群,与斜街的生活氛围不太搭调。这两座楼原本也是民居,如今已腾退干净,静待新主人。老街坊都不一定清楚,这两座小楼便是近代两大书局——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的旧址所在。而西边不远的东升平宾馆(旧时的东升平浴池)曾是我党地下工作者传递情报的接头地方。
在东升平宾馆的旁边是一间名为铃木食堂的餐厅。铃木食堂木质店门,清简外墙,颇有日本风的装扮,将人从胡同的粗犷气息跳脱出来。安静素雅的庭院,一棵老槐树立于房前,阳光洒落,光影斑驳,铃木食堂就以匠人气质,变身适宜小聚的理想餐厅模样。店里主曹的是一些简单餐食,翻开菜单,肉饼系列、烧肉系列,不禁让人有一种置身日本电视剧中的感觉,还有特别足料的带着热气的和风肉饼,那浓郁的肉汁顺着勺子流淌下来,香气便会在心里弥散开去。 铃木食堂的对面民国风格的小楼是模范书局,它几乎是这条街里最显眼的建筑和招牌。在古代“模”为活字印刷术,“范”是活字印刷术字的托盘,模范书局也就是一家做雕版印刷精装书的书店。“局长”姜寻收藏有国内最大规模的印刷雕版,在西海48号创意园区还有一家专做雕版和印刷的工坊。书店售卖的古版书在别的书店难得一见,还有专为国外诺贝尔博物馆定制的莫言短篇小说《大风》雕版印刷版,国内仅有50本。这里曾经是民国时期的“生”报社、“彝宝斋南文具店”旧址,毗邻西侧为“纯记”、“公记”铅字局旧址,在老板的改造下,变身为由私人经营的古刻字雕版博物馆展示中心以及古旧书籍、新文化书籍交流之地。这里有不少是日常鲜见的旧书,行走其中,恍惚间有在民国的错觉。
如果觉得逛得有点小累,可以去模范书局旁的SoloistCoffee Co来杯咖啡。来到Soloist,宛若置身于欧洲小城,美得温暖而安静,十分惬意。白瓷的吧台上,零零碎碎、各色伺候咖啡的器物,闪闪亮亮,摊了一台。挑高的Loft式空间里,铁、木、铜、玻璃等材质并存,教堂椅、机械钟、地球仪等交错。28把不同教堂使用的橡木教堂椅,从乔治四世到维多利亚时代,这些椅子都带着那个时代质感,从哪个角度看都优雅精致。
Soloist的西侧是一家叫做北京济安斋的书店,它的前身是有着老北京“三王”之称的王回回狗皮膏药铺,另外“两王”则是王致和豆腐乳和王麻子剪刀。小说家张恨水在《春明外史》里还描述过主人公回老家之前必定到杨梅竹斜街买王回回狗皮膏药。而如今这里改建成了书店,书店不大但很雅致,可以点一杯咖啡欣赏窗外的风景或拿本书在这里呆一下午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Solois怕勺西面百米处是湘菜馆——渔芙南。这里虽不足65平米,却处处彰显个性。渔代表“鱼”,屋内很多设计元素都以鱼为题材。专注于湖南家常湘味,这些食物不仅仅用于入腹,更是湘地人的生活印记。店主对餐厅的用心则令人触动,从名片、餐盘、水杯到门帘、工作服、门把手,都是渔芙南的私人订制。而让许多人都喜爱的渔芙南字体,据说还是店铺首创。渔芙南的菜单不厚,所出菜品多为剁椒鱼头、黄焖黄辣丁等地道湘味,店主從湖南家乡空运不少食材为保证纯正。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尽管躲在杨梅竹斜街的深处,也没有做什么营销推广,但渔芙南已名声在外。而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也只有一个纯朴想法,来渔芙南好好吃个饭,用舌尖味蕾感触一下最纯粹的湖南生活气息。
杨梅竹斜街的西面与樱桃胡同相交的这块地方,是北京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此街虽短,却是老北京胡同的缩影,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一尺大街名为“大街”,实则为胡同,它虽是北京最短的胡同,但并非真的只有一尺长。按史料记载,它长约30余米。岁月流逝,街两边建筑的占地位置也悄然变化,现今经西城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实地测量,一尺大街实长25米。如今一尺大街名称已经撤销,并入了杨梅竹斜街。
铁树斜街
逛完樱桃斜街和杨梅竹斜街,往南走又是一条著名的斜街——铁树斜街。从观音寺街和铁树斜街的交叉口往西进入铁树斜街。步行百米后发现一家书店——内观堂。40多平方米的书店内摆放着许多旧书和老玩意,颇有几分收藏老北京物件的私人博物馆意味。图书的种类还算丰富,有文革时期的书,小说、连环画和大量的日文旧书……把不大的书店弄得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店里有很多记忆的碎片,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女老板代阿姨对胡同里的家长里短、古往今来十分熟悉,从各处搜集来刻有时代印记的书本和物件,也算是对过去的留念。你可能刚惊喜不已地发现儿时熟悉的熊猫台钟、铁皮火车玩具,又找到稍显陌生的老式煤油灯、60年代的结婚证书、蛐蛐罩子和张乐平绘制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招贴画印刷品。按代阿姨的话说,开这间书店就是纯图一乐。
出内观堂往西走,在铁树斜街北侧是—家名为壹勺子糖的餐厅。它由北京继电厂销售部改造而成。在这家店里到处都能体会到新生感,回收的米缸盖子制作的椅子、旧木头坐的座位、旧桌腿改造出的烟灰缸以及诸多细节,都展现出可再生理念。而壹勺子糖的口味在揉入北京本土特色后,自制出的活泼美味也特别有趣。值得一提的还有这里的菜品,使用新鲜有机的食材呈现中西式改良的先锋料理。壹勺子糖四周被老北京的住宅包围,坐在二楼的露台上,边吃边喝还可以欣赏铁树斜街美丽的街景。
壹勺子糖往西过大外廊曹胡同再步行百米是93号院博物馆,这是一家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综合性文化机构。博物馆内有彩绘京剧脸谱、金石篆刻、皮影、面塑、毛猴、苏绣、兔爷、葫芦烙画、中国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每月有两场非遗展览体验,包括泥塑彩绘脸谱、端午民俗展、面塑作品展等内容。在93号院不远处是老窑瓷博物馆,里面藏的碗盆杯盏都是宝贝,让人想不到南宋北宋的插花瓶,隋代的水丞也位列其中。这里不定期还举办茶话会,可以想象在温暖的午后,来老窑瓷博物馆,在参观后寻一隅静谧之地,品一壶茶,读一本书,看窗外的人世百态,享受那“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杯酒人生。
八大胡同
人们通常把铁树斜街以南、西珠市口大街以北的这片地区统称八大胡同。这“八”不过是个概数,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
在八条胡同中,以陕西巷最为知名。从铁树斜街壹勺子糖餐厅往南步行不远,就来到了陕西巷。因巷内曾聚集了许多陕西籍的木材商囤积木料,故名陕西巷。从陕西巷北侧步行不远,就是陕西巷22号的阿来客栈(陕西巷店),北为酒吧、往南20米则是住店。不过如今此处再也不是名妓下榻的小馆了。这家承载着300多年风雨沧桑的天井木制式二层楼四合院,已改为迎送南来北往旅客的青年旅馆。南边的大门外书写着“赛金花、小凤仙文化馆”的名号,让人不禁花上10元门票一探究竟。
陕西巷里除了赛金花,另一名侠妓则是小凤仙,她挂牌的云吉班在不远处的52号院。别看陕西巷自明时就有,但作为清吟小班、茶室等妓院却施展不下,这条巷子内多为民初的二层小楼。52号院就是这样一处建筑,如今已成普通民居,院门开在一侧,进得院门正对着的是二层小楼,和此巷中的其他上等妓院院落相比,它还是小了一些,但小凤仙当年一人在此搭班,可谓讲究了很多。 沿着陕西巷往南,左手边不远处是条不长的小巷——榆树巷。榆树巷里1号院就是奇女子赛金花的住所,解放前则是大名鼎鼎的恰香院。沿着陕西巷往南右拐进入韩家胡同,韩家胡同西北方向是一条名叫大外廊曹的胡同。从地图上看,它与陕西巷是平行的,虽然这条胡同与以其它胡同别无二致,但这条胡同里却曾经住着京剧泰斗一一谭鑫培大师。往事如烟,几百年的风云变幻,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处民居,能看到的只有门外挂着的一块简介牌子了。
流璃厂东街
在八大胡同游览了一番,往北依次穿过铁树斜街、樱桃斜街、杨梅竹斜街来到了延寿街。但我们的目的地并不是延寿街,而是与之相邻的琉璃厂东街。琉璃厂与大栅栏不同,它没有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的人群。这里虽游客不多,却都是有共同爱好的文人墨客,不禁让人感到这里弥漫的墨玉之香意味深长。
漫步在方砖墁地的琉璃厂,环顾两厢,清雅俊逸、鳞次栉比的店铺,令人顿觉回味无穷。徜徉其间,极目远眺,文气十足的老店牌匾映入眼帘,加之商店橱窗中琳琅满目的古书善本、金石篆刻、文房四宝,让您不知不觉间便被这浓浓的书卷气息所包围。而这股书卷气,已笼罩在琉璃厂足足三百年了。
琉璃厂东街的房子并不是很高,大多只有一层而已,但感觉很精致,有一种杨梅竹斜街小清新的感觉。从延寿街进入琉璃厂东街,右手边不远处是一家名叫益德成闻药的老字号。虽说这是天津的老字号品牌,但也有百年的历史了。推门而入,屋子的中间是处玻璃展台,墙壁四周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玻璃罐子(鼻烟壶)。展台的展柜里摆放着以前使用鼻烟的工具,展台上还有可供试闻的闻药。
益德成西侧是琉璃厂火神庙(现已为西城区文化馆),火神庙往西数米是一家老北京兔爷的小店,店内正中挂着蓝天野的题词,店里满满地堆放着不同造型的大小兔爷。空余地儿摆满了各种工艺品,有大型泥塑,皮影,琉璃生肖,传统小玩具,连景泰蓝顶针也有好多款。墙上CCTV和其它媒体报道的剪报很多,还有名人在小店的留影,老外赠送的外国纸币也被挂起来,像万国国旗似的。
琉璃厂东街到处是新生代的店铺,所以处处散发着活力,而它们大多是个人的画室或者是工作室。沿着琉璃厂东街往西是著名的老字号一得阁。它的创始人是谢松岱,谢松岱不仅亲自题写了店名“一得阁”,还书写了一副藏头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心。”在琉璃厂,自己为自己的店铺题写匾额,一得阁还是第一家。这可能也跟谢松岱本身是文人出身、且文化程度较高有关。这块130多岁的牌匾,至今保存完好。
一得阁的对面是一家名叫贤燕堂的小店,深处小巷之中,显得格外幽静。巷子的两侧摆满了精美的书法字画和特制的画扇,墙壁上相框里装裱着人物简历,让人顿觉时间仿佛凝固在了这一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特色的店铺,瑞成斋、孚蕴轩、文房四宝堂、天宫阁等风格独具、墨香不绝,都是好去处。
贤燕堂的北面是一家名为我家小院的餐厅。虽然名字看似简单,却透着一股自在。遍地的古玩店使得这家四合院餐厅并不耀眼,小巷口挂的招牌淹没在热闹的街景中,但幽深的小巷里却别有洞天。安静的环境,精致的家具,浓浓的茶香,使得整座院子透着优雅。从家具到布局都还原了清朝私宅似的风格。整座小院加装了玻璃顶,就算是雨天也不会扰了在院中品茶的雅兴。院子沿着四周做了一圈小水渠,用木桥连接房间。虽桥宽只有一步距离,也可见老板对环境的用心之处。院脚栽上几棵树木,散养的鹦鹉在枝头跳跃,仿佛是将整座园林浓缩在这小院中。老板本想将这里做成个人会所,约上几位朋友喝喝酒聊聊天,却不料越来越火,如今成了文人墨客必去之所。
琉璃厂东街最西侧是中国书店。店内一排排与身同高的书架上,碑帖书画,分门别类,靠墙的书柜上陈列着成套的红学专著、佛学经义、历史典籍……踏着吱呀作响的木质楼梯走上二楼,眼前简直是座古书藏库,能看到明版的《资治通鉴纲目》、清版的《列子》等,指尖翻过微微发黄的书页,幽幽书香悄然入鼻。
琉璃厂西街
过琉璃厂的过街天桥(俗称厂桥),来到琉璃厂西街。西街出口处北侧是宏宝堂,南侧是华夏书画社,再往里便是荣宝斋。荣宝斋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一层大厅宽敞明亮,专售文房四宝;二楼展厅怡然静雅,陈列名家字画。自从著名书法家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三个字后,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干、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不知您是否仔细看过《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和那幅《开国大典》的照片,里面那位蓄着长胡子的著名老者沈钧儒先生使用的镇尺,就购于荣宝斋。
除荣宝斋外,琉璃厂每个店铺都有它们的特别之处:有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有国家特许、全国独家经营超年代古旧文物的悦雅堂,还有经营历代和现代知名书画作家作品及缂(ke)丝刺绣、团扇折扇的宝古斋、墨緣阁、虹光阁;更有经营金石锦瓷、景泰蓝制品及竹木牙雕等器物的韵古斋、萃珍斋,藏有历代碑刻拓本、拓片、不同时期的纸墨笔砚和名人专科的各种印章的庆云堂、观复斋等等。
荣宝斋的南面不远是古籍书店和中国书店。而著名的老字号笔店戴月轩就位于中国书店西侧。迈入戴月轩,看到的是圆桌上雕木笔架上吊着一排长短不一、粗细各异的毛笔,仿佛管弦乐器一般。据老店员说,不少国家领导人就专用戴月轩的健毫,毛主席习惯用纯冬狼毫笔,周总理习惯用紫毫笔,彭真市长习惯用鸡毫笔,现在张铁林、姜文等人也是戴月轩的常客。“可别看小小一笔头,师傅得从上万根毛中一根一根挑选!”看来白居易诗言“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还是有现实依据的。当然您若想在附近休息娱乐,建议您出琉璃厂沿南新华街向北到前门西河沿街的正乙祠,听一听那流传了三百多年来的曲艺人生吧,静静感受一下老北京的戏曲文化,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除此之外,您也可沿着前门西大街往东走去老舍茶馆转转,这里也是听戏品茗的好去处。
老舍茶馆,坐落在前门西大街,始建于1988年,是一家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作品命名的茶馆。老舍茶馆分三层,一层为大厅,二层是以古老经典的北京传统建筑四合院而建的茶苑,在保留老北京四合院正房原貌的同时,又体现出“北方庄重、南方素雅”的特色,各厢房错落有致、变化无穷,堪称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芳草萋萋、乌呜婉转,更增添了茶院的雍容与灵动。来到三层,位居正中的“老舍茶馆”金字牌匾下方,老舍先生的铜像赫然生辉,炯炯的目光凝视着远方。老舍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他笔下的京味《茶馆》感染了无数普通民众,也使这座融茶道、民族艺术于一体的老舍茶馆名扬中外。老舍茶馆,陈设古朴、典雅,京味十足。三层大厅内整齐排列的八仙桌、靠背椅、屋顶悬挂的一盏盏宫灯、柜台上挂着标有龙井、乌龙等各式名茶的小木牌,以及墙壁上悬挂的书画楹联,使游客徜徉其间,如同进入了一座老北京的民俗博物馆……
畅游在大栅栏和琉璃厂,您既可以感受老北京传统的市井文化,还可以领略杨梅竹清新的文雅风韵,更可以在书香笔墨间挥毫写下自己心底的志趣。在大栅栏和琉璃厂浏览,犹如瀚海中拾贝……其实还有许多未曾挖掘的珍宝等待您去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