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创新意识;其次要变学生的接受学习为探讨学习:再次要为他们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诱发创新欲望及引导想象,提高创新能力;最后发展学生个性,创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课堂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才的摇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就赋予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教師的职责并非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教育也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复制,而应是以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现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欲望是想象创造力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疑、激疑、质疑。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 如: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先让学生列竖式计算52减31,然后改为52减38,接着提问:“什么变了?”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减数个位比被减数个位大,个位不够减怎么办?”接着教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抓住这个关键,让学生从52根小棒(每捆10根,共5捆,还有2个单根)试着拿出38根来,拿完后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拿的,使学生明确2减8不够减,要把其中1捆小棒和原来的2根小棒合在一起变成12根小棒,再从中拿出8根小棒,剩4根小棒。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看52减38的竖式,问“被减数十位上的一点是什么意思?个位2减8怎么得47?十位5减3为什么是1?”由于有了动手操作小棒的实践经验,再经过讨论,学生很快解决了疑点,并了解了退位减法的算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意识。
二、变接受学习为学生的探讨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集中表现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而学生广泛参与,充分探索与思考是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而通过团体成员交流合作,发挥群体的交流合作的积极功能,对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在教学圆的画法时,我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学校想建一个直径是200米的圆形体育场,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打算怎么办?问题一提出,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打开了,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打算,一个比一个全面。
生1:我先选择一块地方,画出200米的一条直径。
生2:光画一条直径建不成一个圆形体育场,应再画一条与它垂直平分的直径即“十”字形,再把四个点连起来。
生3:这样太麻烦了,而且不准确。只要取一个点作为圆心,找一根100米长的绳子,绕着这个点转一圈就可以了。
第3名学生说完后,接着演示,他请一位同学当做选定的一点(圆心),找一根跳绳(半径)假设100米,一头在选定同学的手里,一头牵在自己手里,绕着圆心走一圈,走过的足迹,正好是一个圆。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了画圆的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潜力很大,一旦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他们就能开动脑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诱发创新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有创造力的人必须在心理上“有自由,且感到安全”,而以往的教学中,老师走进课堂教学时,一直都表情严肃,态度严厉,纪律严明,这就很容易造成在如此情境中学生的心理受到压抑,学生就会无安全感,时时处处小心翼翼,顾虑重重。一味看着老师的眼色行事,表现出很强的盲目性和依赖性。虽然课堂纪律很好,但课堂是死气沉沉的。我们不难看出这样大大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表面看起来,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完成了教学任务,殊不知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从根本上并没有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其聪明才智与创造动力就会被窒息,就会越发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因此广大教师要以友好、宽容、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其自信心,极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愉快的、老师是慈爱的、同学是友善的。
四、引导想象,提高创新能力
想象不是胡思乱想,一般有几个基本要素。第一,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的联络,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做基础。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洞察力。第三,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好有关的指示;其次,还要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五、发展学生个性,创新学习
长期以来,学校是以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看上去理所当然,但这样的方法从根本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张扬,不能很好地激发其学习的内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发展空间,充分展示自我,让学生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教师只有不断开拓创新,以学生为本,才能使学生顺利实现自我构建和知识创造,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陈裕松,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良垌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课堂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才的摇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就赋予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教師的职责并非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教育也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复制,而应是以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现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欲望是想象创造力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疑、激疑、质疑。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 如: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先让学生列竖式计算52减31,然后改为52减38,接着提问:“什么变了?”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减数个位比被减数个位大,个位不够减怎么办?”接着教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抓住这个关键,让学生从52根小棒(每捆10根,共5捆,还有2个单根)试着拿出38根来,拿完后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拿的,使学生明确2减8不够减,要把其中1捆小棒和原来的2根小棒合在一起变成12根小棒,再从中拿出8根小棒,剩4根小棒。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看52减38的竖式,问“被减数十位上的一点是什么意思?个位2减8怎么得47?十位5减3为什么是1?”由于有了动手操作小棒的实践经验,再经过讨论,学生很快解决了疑点,并了解了退位减法的算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意识。
二、变接受学习为学生的探讨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集中表现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而学生广泛参与,充分探索与思考是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而通过团体成员交流合作,发挥群体的交流合作的积极功能,对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在教学圆的画法时,我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学校想建一个直径是200米的圆形体育场,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打算怎么办?问题一提出,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打开了,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打算,一个比一个全面。
生1:我先选择一块地方,画出200米的一条直径。
生2:光画一条直径建不成一个圆形体育场,应再画一条与它垂直平分的直径即“十”字形,再把四个点连起来。
生3:这样太麻烦了,而且不准确。只要取一个点作为圆心,找一根100米长的绳子,绕着这个点转一圈就可以了。
第3名学生说完后,接着演示,他请一位同学当做选定的一点(圆心),找一根跳绳(半径)假设100米,一头在选定同学的手里,一头牵在自己手里,绕着圆心走一圈,走过的足迹,正好是一个圆。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了画圆的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潜力很大,一旦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他们就能开动脑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诱发创新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有创造力的人必须在心理上“有自由,且感到安全”,而以往的教学中,老师走进课堂教学时,一直都表情严肃,态度严厉,纪律严明,这就很容易造成在如此情境中学生的心理受到压抑,学生就会无安全感,时时处处小心翼翼,顾虑重重。一味看着老师的眼色行事,表现出很强的盲目性和依赖性。虽然课堂纪律很好,但课堂是死气沉沉的。我们不难看出这样大大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表面看起来,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完成了教学任务,殊不知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从根本上并没有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其聪明才智与创造动力就会被窒息,就会越发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因此广大教师要以友好、宽容、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其自信心,极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愉快的、老师是慈爱的、同学是友善的。
四、引导想象,提高创新能力
想象不是胡思乱想,一般有几个基本要素。第一,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的联络,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做基础。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洞察力。第三,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好有关的指示;其次,还要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五、发展学生个性,创新学习
长期以来,学校是以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看上去理所当然,但这样的方法从根本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张扬,不能很好地激发其学习的内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发展空间,充分展示自我,让学生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教师只有不断开拓创新,以学生为本,才能使学生顺利实现自我构建和知识创造,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陈裕松,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良垌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