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耐久跑是初中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主要田径教学项目之一,但由于耐久跑的练习时间长、学生体能消耗大,中学生普遍存在厌烦和抵触情绪,影响耐久跑的教学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如何培养中学生耐久跑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作者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体育 耐久跑 教学策略
初中生大多13至15岁,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时期,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平衡,对耐力项目的适应性较差。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体各器官有承受一般耐力练习的能力,如能适度地进行耐久跑训练,对提高肌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长时间工作的能力,从而逐渐提高耐力水平,使身体均衡发育,有效提高内脏器官功能,提高耐力素质,培养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由于耐久跑练习时间长,学生体能消耗大,如果教师的教法单一,学生的练习方式单一,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害怕与厌倦心理,进而影响耐久跑的教学效果,因此,很多初中生都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从事这项锻炼。根据初中生的身体状况,笔者在进行耐久跑教学时,制定了多样的教学方法,从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技术等方面着手,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了探索。
一、中学生耐久跑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在耐久跑考核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学生无法达到标准,有的跑至终点或尚在途中就体力不支、面色苍白,甚至倒地不起、呕吐不止。耐久跑既累又枯燥,学生普遍存在厌烦和抵触的情绪,有的惰性大、毅力差,对耐久跑活动课持消极态度;有的每到上耐久跑课,就借故请假,能躲就躲。因此,培养中学生耐久跑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调查发现,中学耐久跑教学存在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中学生对于耐久跑的认识有偏离。很多中学生不清楚耐久跑练习对身体有好处,怕苦怕累情绪严重,导致课余自主的耐久跑练习很少,体育课上耐久跑练习时间有限,所以无法提高耐力素质。中学生不喜欢耐久跑的原因在于其枯燥无味、锻炼起来非常疲惫的特点。
二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耐久跑的锻炼效果。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繁重、文化课学习压力大,缺乏锻炼时间、加之不健康饮食等方面的问题导致耐力素质不断下滑。为了改变高中生耐力素质下降的现状,体育老师们想了许多方法,目的是使学生耐久跑成绩达到中考和会考标准。
三是耐久跑教学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部分体育教师没有将耐久跑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教学手段,只是为了中考而教学。
二、提高中学生耐久跑教学效果的策略与方法
1.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需要多变。反复多次耐久跑练习,可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机能水平,运动时要适当加深呼吸深度,提高最大摄氧量水平。教学中,要不断变换练习方法和内容,采用短、中、长距离练习,有利于提高速度耐力,消除无氧和有氧代谢练习所造成的不利因素。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分层教学法,按学生体能分组教学。学生体能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可以把“吃不饱”、“刚刚好”、“吃不消”的学生分成A、B、C三组,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在教学中区别对待,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练习得到提高。大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耐力素质都有较大的提高,并积极要求调到高一级的组。
2.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知识的教学
理论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工作是耐久跑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耐久跑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坚持到底,才能完成联系任务,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耐久跑练习中,许多学生都害怕出现“极点”时的感觉,错误地把“极点”当做“极限”,对此教师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教会学生在耐久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然后当“极点”出现后,坚持继续跑下去,同时注意加大呼吸深度,尤其是加大呼气,减少呼吸次数,必要时可以把两手叉在腰间,放慢速度,实在不行时也可以走一段距离,调整节奏后,难受的感觉就会减轻,沉重的双腿也会显得轻松起来。这样学生在耐久跑练习中出现“极点”时就会正确对待、主动克服,顺利地渡过难关。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主观上感知耐久跑练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以选用节奏明快,催人奋进,鼓舞斗志的音乐用于耐久跑教学,诱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按能力分组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可寓耐久跑的练习于游戏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比赛氛围中忘却疲劳,达到积极练习的目的。同时,还要提高竞争意识,教学中可以按组别“良好”、“一般”、“有待提高”的比赛结果进行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
4.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技术
耐久跑基本技术学习需要一定的素质基础,基本技术的掌握反过来会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实践锻炼中逐步加深对训练知识的了解,熟练掌握耐久跑技术、技巧,做到跑时轻松自然省力,上体正直、重心平衡跑直线,柔和关地有弹性,两臂摆动肩放松,前摆不露肘、后摆不露手,呼吸步伐有节奏。合理安排体力,才能创造最佳成绩。
在具体的耐久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跑步姿势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在耐久跑实践中合理的分配体力,对各阶级的速度进行限制。同时,对跑的节奏要求和呼吸相配合,因为跑的节奏与呼吸节奏合拍,将有利于减少体力的消耗。步长与步频必须合理,有些教师一味要求学生拉大步子,这其实并不科学。要多主张小步频快步频,不能打乱步子和呼吸的节奏,以免影响耐久跑的速度。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评价的多样性,使耐久跑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征,在教学活动中以情导教,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技术,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快乐学习,感受成功。
关键词: 初中体育 耐久跑 教学策略
初中生大多13至15岁,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时期,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平衡,对耐力项目的适应性较差。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体各器官有承受一般耐力练习的能力,如能适度地进行耐久跑训练,对提高肌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长时间工作的能力,从而逐渐提高耐力水平,使身体均衡发育,有效提高内脏器官功能,提高耐力素质,培养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由于耐久跑练习时间长,学生体能消耗大,如果教师的教法单一,学生的练习方式单一,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害怕与厌倦心理,进而影响耐久跑的教学效果,因此,很多初中生都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从事这项锻炼。根据初中生的身体状况,笔者在进行耐久跑教学时,制定了多样的教学方法,从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技术等方面着手,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了探索。
一、中学生耐久跑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在耐久跑考核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学生无法达到标准,有的跑至终点或尚在途中就体力不支、面色苍白,甚至倒地不起、呕吐不止。耐久跑既累又枯燥,学生普遍存在厌烦和抵触的情绪,有的惰性大、毅力差,对耐久跑活动课持消极态度;有的每到上耐久跑课,就借故请假,能躲就躲。因此,培养中学生耐久跑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调查发现,中学耐久跑教学存在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中学生对于耐久跑的认识有偏离。很多中学生不清楚耐久跑练习对身体有好处,怕苦怕累情绪严重,导致课余自主的耐久跑练习很少,体育课上耐久跑练习时间有限,所以无法提高耐力素质。中学生不喜欢耐久跑的原因在于其枯燥无味、锻炼起来非常疲惫的特点。
二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耐久跑的锻炼效果。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繁重、文化课学习压力大,缺乏锻炼时间、加之不健康饮食等方面的问题导致耐力素质不断下滑。为了改变高中生耐力素质下降的现状,体育老师们想了许多方法,目的是使学生耐久跑成绩达到中考和会考标准。
三是耐久跑教学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部分体育教师没有将耐久跑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教学手段,只是为了中考而教学。
二、提高中学生耐久跑教学效果的策略与方法
1.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需要多变。反复多次耐久跑练习,可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机能水平,运动时要适当加深呼吸深度,提高最大摄氧量水平。教学中,要不断变换练习方法和内容,采用短、中、长距离练习,有利于提高速度耐力,消除无氧和有氧代谢练习所造成的不利因素。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分层教学法,按学生体能分组教学。学生体能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可以把“吃不饱”、“刚刚好”、“吃不消”的学生分成A、B、C三组,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质在教学中区别对待,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练习得到提高。大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耐力素质都有较大的提高,并积极要求调到高一级的组。
2.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知识的教学
理论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工作是耐久跑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耐久跑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坚持到底,才能完成联系任务,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耐久跑练习中,许多学生都害怕出现“极点”时的感觉,错误地把“极点”当做“极限”,对此教师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教会学生在耐久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然后当“极点”出现后,坚持继续跑下去,同时注意加大呼吸深度,尤其是加大呼气,减少呼吸次数,必要时可以把两手叉在腰间,放慢速度,实在不行时也可以走一段距离,调整节奏后,难受的感觉就会减轻,沉重的双腿也会显得轻松起来。这样学生在耐久跑练习中出现“极点”时就会正确对待、主动克服,顺利地渡过难关。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主观上感知耐久跑练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以选用节奏明快,催人奋进,鼓舞斗志的音乐用于耐久跑教学,诱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按能力分组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可寓耐久跑的练习于游戏中,使学生在愉快的比赛氛围中忘却疲劳,达到积极练习的目的。同时,还要提高竞争意识,教学中可以按组别“良好”、“一般”、“有待提高”的比赛结果进行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
4.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技术
耐久跑基本技术学习需要一定的素质基础,基本技术的掌握反过来会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实践锻炼中逐步加深对训练知识的了解,熟练掌握耐久跑技术、技巧,做到跑时轻松自然省力,上体正直、重心平衡跑直线,柔和关地有弹性,两臂摆动肩放松,前摆不露肘、后摆不露手,呼吸步伐有节奏。合理安排体力,才能创造最佳成绩。
在具体的耐久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跑步姿势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在耐久跑实践中合理的分配体力,对各阶级的速度进行限制。同时,对跑的节奏要求和呼吸相配合,因为跑的节奏与呼吸节奏合拍,将有利于减少体力的消耗。步长与步频必须合理,有些教师一味要求学生拉大步子,这其实并不科学。要多主张小步频快步频,不能打乱步子和呼吸的节奏,以免影响耐久跑的速度。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评价的多样性,使耐久跑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征,在教学活动中以情导教,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技术,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快乐学习,感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