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的故事

来源 :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k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石雕匠 陈山庭
  父亲说,做石匠讲究的就是规矩方圆,做人也要讲规矩,才能成方成圆。陈山庭记住了,不仅仅要艺精,更要有一个手艺人的品格。
  
  陈山庭的家就在成都近郊龙泉驿西河镇的鹿角村。我去拜访他的时候,颇费周折,而及至找到的时候,又觉十分顺道。因为他家比之周围邻居的住所实有不同:那些摆放在家门口的一大堆石料、以及已经完工和没有完工的石头狮子,彰显了主人的身份。
  
  我父亲雕刻了毛泽东
  
  陈山庭把我让进屋子的时候,我才发现石匠之家的特别。石头神龛、石头案桌、石头水缸和灶头,就连墙头镶嵌的石板上,搁置的也是小石狮子和小巧的石头碓窝。陈山庭说,这些都是他父亲生前凿建的,“他经常告诫我们,石匠是个苦活路,只有苦做苦吃,勤俭持家才不会饿肚子。所以家里的家什,只要能用石头做的,都尽量自己做了。”
  陈山庭的父亲叫陈嘉云,是成都天府广场毛主席塑像的面部雕刻者。陈老早在2004年就过世了。坐在陈嘉云打造的那张桌面阔大平整的青石桌旁,关于这个老艺人的话题娓娓道来:“父亲从15岁学手艺开始,可以说整整与石头打了近60多年的交道。”到1958年国营132厂修建厂房,他被招去参加工地建设的时候,在100多名石匠当中,陈嘉云被评为仅有的3个五级工之一。
  真正使陈嘉云在业内名声大振的,是因为他曾一手完成了成都天府广场(其时为人民南路广场)那尊毛泽东塑像的面部雕刻。在1969年那个特殊的年代,成都“敬建毛主席像”的工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整个工程中,陈嘉云负责的是最为关键的部位——面部。他按照四川美术学院制作的1:1石膏模型,他每日在坚硬的汉白玉石坯上小心翼翼,精雕细刻,每天的进展不过使几平方厘米,甚至几平方厘米。“那时,有人对父亲说,要小心哦,你刻的是主席的脸,稍有差错,你就是不忠……晚年的时候,父亲常向他的老朋友们讲起这段经历,‘生怕下手一重就会铸成大祸……’。”
  之后,四川美术学院力请陈嘉云,但他却婉拒了教席之邀。他把精湛的手艺留给了那里的雕栏玉砌,碑亭影壁。陈嘉云参与成都武侯祠的维修工程,为成都大慈寺刻内外影壁,雕刻之功炉火纯青,引人惊叹;为龙泉驿宝狮湖水库设计雕刻百狮群舞,300多个石狮,神态各异,无一雷同。
  我每天上班都会路过大慈寺前的那座著名影壁。影壁宏大,纹饰典雅、精美,我时常感叹它精湛美妙的石艺,至于雕刻它的人拥有的怎么传奇人生却是从来没有想过的,及至在石匠陈山庭告诉我那就是他父亲的作品时,我颇感诧异。历来胜迹留下的都是帝王将相、风云人物、以及那些捐款出钱的供养人的名字,而真正创造出这些艺术精品的艺人,却鲜有人知,甚至无从查晓。
  
  在石头中领悟的儿子
  
  “父亲名下有五个子女,我排行第三,除大姐外,其余四个兄弟都会石匠的手艺,不过现在只有我一人还在做这个行当了。”
  37岁的陈山庭是在16岁那年正式开始他的石匠生涯的。打条石、凿毛坯,一干就是六七年。“看到师叔、师兄和父亲一件件用石头雕凿出来的各类动物、人物和花草树木,那活灵活现的样子,真是让我着急死了。但父亲就是不教我。不过现在我能够理解当初他老人家的一片苦心了。如果一个石匠不能很好地把他的气力、使用的工具与不同材质的石头融合一体,那他是打不出好东西的。说穿了,石匠是个力气活,但也不能蛮干,要巧用。但如何巧,别人是教不会的,全靠自己在与石头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悟出来。”
  除此之外,工具也很重要。每一个石匠都有自己的一套工具,几乎所有石匠的工具都是自己打造的。面对坚硬的石材,钢火要煎得稍微软一些,凿子的刀口要磨得钝一些;对于绵软的石材,则反之。精雕细刻的时候,刀口一定要锋利,但打毛坯时,刀口要粗才好。“在我学制工具的时候,父亲往往会守在身边,帮我看看火候,试试凿子的刀口。真是受益非浅。”
  枯燥的学徒时期,也有让陈山庭感到特别快乐的时候,那就是每当工地上的活路告一段落,父亲都会带着他到各地采石场去逛耍。“父亲是为了了解各地石头的材质,但对我来说,实在是个外出游玩的机会。”长此以往,陈山庭却对各地石材的脾气有了深刻的认识:雕刻用的石材,首选沙子细、密度紧、没有明显纹路的石头;其次是选用向阳石坡的石头。因为向阳的石材,该风化的已经风化,用起来放心。从各地石头的品质来看,龙泉万兴场和大邑县的青石都是上好的石材,细腻,绵软,最适合雕刻。青城山的青石太硬又脆,很容易就损坏了。四川雅安宝兴县的汉白玉石材也好,成都天府广场的毛主席塑像就是用的这种石材。陈山庭说,现在大家对石材的选择已淡漠,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以次充好的现象日益突出,“父亲在晚年的时候一再告戒我,一个石匠,手艺好是一回事,还要给主家把好石材关。做人要讲诚信,不要被钱害瞎了眼睛。”
  在父亲的调教下,一块块大小石头在他的凿刀下,逐渐“听话起来”,技艺渐臻化境。父子俩先后完成德阳万福寺五百罗汉的石刻,永陵的四条大龙浮雕,武侯祠照壁等。2005年,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年,陈山庭耗时3个月,独立为某寺院完成了两尊高达2米的玉皇大帝石像。石像气态轩昂,受到众师兄弟的好评,“那个时候,我才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石匠了。”
  
  让一刻一划都鲜活
  
  一个真正的石匠凿刻的东西要有神韵。“这就要求要多看,多问,多听,多悟。比如说大家看得最多的石狮吧,就有东、西、南、北四大派八大类之分。”说着陈山庭就走到门口他那些成品、半成品的石狮中比划起来,“东狮是蹲着的,有点带狗的模样,传说它的模本是武则天墓前的一对石狮,所以要雕刻得温顺;半蹲半卧的南狮则要显得喜庆、吉祥,很调皮活泼;方头的西狮主要出自西藏地区,要刻得庄严神圣,又带点空灵神秘的味道;低头的北狮则要刻得谦卑,臣伏,因为它是中国繁荣时期,西方进贡而立的。”
  我没有想到,就是雕刻一个石头的狮子也有这么多的讲究。陈山庭说,现在不少的工匠为了省力,早就采用机械的切割机和打磨机来完成石雕作业了,“但父亲生前是坚决反对使用这些机械工具的,因为只有用手工凿出来的东西才有个性,才有精神。通过那些手工打凿的纹路,你甚至可以想到那个打造它的石匠是什么样子的人——他的性子急不急,他当时的心情好不好。你说这样的东西耐看不耐看?所以,现在好多新立的狮子,因为是机器打磨出来的,看起来光滑,但就是少了精神。看起来是狮子,但还是一堆石头。我父亲说,石匠就是要把石头打成不是石头,那才是本事。”
  再次提起父亲,陈山庭把我带到他居家的楼顶上。楼面上有砖石砌成的花台,里面培植着菊花、玫瑰等花草。这个时节,菊和玫瑰均没有花开,但花木的枝叶却是浓郁极了。绕开这些花木,是两间用石棉瓦搭建的工棚,里面横陈着若干打磨精细的大小石碑。陈山庭将其中一块石碑上的塑料薄膜小心揭开之后,又用毛巾将上面的灰尘掸去,这时,石碑上阴刻的字体和人物的线条便清晰地显现出来。
  看得出来,这是大千先生的仕女图之一。其石刻的刀法凌厉,线条流畅遒劲,气韵生动,很见大千先生的艺术精神。除此之外,我还看见了《出师表》、《释迦牟尼图》等的碑刻。陈山庭说,父亲的晚年仍是刀不离手,以碑刻为乐。“他说,碑刻是最能反映出一个石匠的手艺高低的。要干好这个活路,除了有扎实的石匠功夫外,还要对书家、画家的笔墨作深入研究。书家、画家是如何起笔,走笔,收笔的,那石匠就该如何起刀、走刀,收刀,这样,做的活路才能体现原作者的精神和气韵。”所以,空闲的时候,陈山庭会常常一人来到楼顶,静心揣摩父亲留存在石碑上的一刻一划,“父亲在的时候,我老觉得我的手艺已经和他差不多了,现在越看就越感到自己真是差得太远。” 陈山庭的这话突然让我想起了来时在他家大门口看见的一副石刻对联:青年学中年学老年再学,技亦精艺亦精精益求精。那是他父亲亲自刻了砌上墙去的。
  从艺精而上升到一种人生哲理高度的为人之道,可见,技艺承传的不仅仅是一些做活计的工序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手艺人的品格和世界观。谨为此,我有理由感谢陈山庭在今天浮躁的商品经济社会中难能可贵的子承父业。
  凿子打在石头上,扬起的灰尘迅速就扑了陈山庭一脸的尘垢,他用一把锋利的扁凿,精心地修整着一尊石狮的头纹。陈山庭读小学的儿子在一边做作业,偶尔抬头瞄一眼正在做活计的父亲,时不时地为父亲端茶递水。我为这样的场景深切感叹,不愿离去。
其他文献
木雕的审美意趣,刀法是灵魂。对于建筑木雕的欣赏,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见解,雅人俗爱,俗人雅品。木雕技艺以模仿画本为主,大多数工匠的文化修养和技艺造诣并不高深,缺少深层次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植物蛋白源日粮对山羊血液氮素代谢的影响。选择3头体况良好安装有颈动脉、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插管的徐淮白山羊,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以3种植物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