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进一步提升光伏光热(PV/T)系统性能,采用丙二醇基Ag/CoSO4纳米流体作为PV/T系统的光谱分频液。利用分光光度计表征不同浓度分频液的光学性能,并通过实验研究其对聚光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最后理论分析PV/T系统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丙二醇基Ag/CoSO4纳米流体中CoSO4和银纳米颗粒具有光学协同效应;在该分频液下电池电性能下降,而PV/T系统的总效率有显著提升;并随纳米流体浓度的增加,总效率不断增大,但系统MF值却先增后减;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6091),江大“青骨教师培养工程”培育项目(552113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提升光伏光热(PV/T)系统性能,采用丙二醇基Ag/CoSO4纳米流体作为PV/T系统的光谱分频液。利用分光光度计表征不同浓度分频液的光学性能,并通过实验研究其对聚光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最后理论分析PV/T系统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丙二醇基Ag/CoSO4纳米流体中CoSO4和银纳米颗粒具有光学协同效应;在该分频液下电池电性能下降,而PV/T系统的总效率有显著提升;并随纳米流体浓度的增加,总效率不断增大,但系统MF值却先增后减;
其他文献
以建筑可再生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太阳能光伏光热互补的热电联产系统,实现太阳能向电能和热能的梯级、高效转换,且太阳能供热效率与总效率分别达到49%和79%.在此基础上,系
为实现在宽输入电压下串-并型双有源桥(ISOP-DAB)变换器模块化均压控制,在无互联均压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二次调压的串-并型双有源桥变换器模块化均压控制策略.所
借助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平台,兼顾多元互补的电源侧与综合考虑需求响应的负荷侧的双侧协调配合,在考虑VPP经济性与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基础上,增加环保性目标,建
为解决新能源单地区消纳率低的问题,综合考虑风电、光伏的出力特性、网架约束和跨区电力交换等因素,建立用于研究跨区域的电网年度下新能源时序消纳优化模型。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罚函数及可行化调整机制求解出各地区最大可消纳新能源电量以及跨区联络线传输电量。最后基于某省跨区电网实际数据分析,跨区电力交换能够更充分的消纳新能源电量,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纳米TiO2溶胶,并通过旋涂法制备高效光催化TiO2薄膜。研究络合剂、pH值和焙烧温度对TiO2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络合剂能有效抑制钛酸丁酯水解速率,双络合剂制备的薄膜具有更强的光催化性。pH值能影响钛酸丁酯的水解和薄膜表面介孔结构的生长。焙烧温度决定TiO2晶型和尺寸,同时对薄膜表面粗糙度和光学特性有重要影响。高效光催化TiO2薄膜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pH值为6、双络合剂制
光储一体化并联系统由于具有高度电力电子化的特点,当母线电压波动时,大量电力电子装置使系统抗扰动能力减弱.该文首先采用一种考虑母线电压变化率的自适应下垂控制策略,减小
电力系统中新能源的渗透率逐步提高导致系统惯量显著减少、频率响应特性发生较大变化,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带来严峻的挑战。针对新一代含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分别从理论惯量和计算惯量的角度对系统各种惯量来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一种新的计及光伏发电的系统惯量精确评估方法。而后在DIgSILENT PowerFactory中搭建电力系统仿真模型,对传统电力系统和计及光伏并网的场景下,分别对系统惯量进行精确评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传统电力系统及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惯量评估均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精确
研究逆跟踪技术在平单轴跟踪器中的应用,分析逆跟踪技术对于平单轴光伏系统发电的提升优势,以及节省占地面积的优势,结合仿真模型验证逆跟踪技术在平单轴跟踪系统中的发电优
统计收集了2001—2015年北京和武汉逐时太阳辐射资料,对两地分别选取典型气象年并据此探讨对比两地散射比受天文气象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在交叉细分天气类型的情况下,分别建
利用深圳地区搭建的多朝向太阳辐照与光伏发电效率测量系统2013—2017年120个朝向光伏组件实测数据,分析入射太阳辐射最佳朝向及其时间变化规律,不同气象条件下各朝向辐射的表现特征,以及方位角和倾角的差异对辐射影响的程度,得出:1)年均太阳辐射最大值的倾斜面为-15°/10°,即光伏发电最佳方位角南偏东15°,最佳倾角10°;3—10月份最佳倾角较低,在0°~20°之间,11月份—次年2月份最佳倾角在30°~50°之间,最佳朝向的月平均辐射量比水平面上要高出6.6%;对于可调倾角的光伏电站,每年可进行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