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化学教学;化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61-02
比尔·盖茨在美国《新闻周刊》里谈到思维导图:“新一代的思维导图就像‘数字化白纸’,将众多的想法与数据连接起来,并能高效分析,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创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改革目标中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學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拥有一个核心词汇或图像。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帮助学习者将原本复杂的逻辑思维用简单的线条和图画来表示,是按照发散性思维的特征,学习者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心点上,并产生有效的联想,根据知识的特点,对知识进行关键词的总结,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相关联的知识风暴,能让学习者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学科知识,思维导图的形式让人能在平时的学习中理顺主干知识和分支知识,培养顺延思维,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个人的数据库,能有效地提升思维
深度。
化学学科知识比较抽象,不像其他理科那样脉络清晰,形象分明,知识点比较零乱,学生经常只是将知识杂乱无章的放在大脑里。在新课程改革中,课本降低了难度,很多内在的机理阐述得较少。
很多学生上了高中后,觉得化学越来越难学,学生感觉学习化学时系统性差,说不清的东西多,上课时听懂了,一做题又不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减。学习方式如果没有改变,学生就会陷入迷茫,失去信心。而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可以很好的体现建构主义的理论和灵活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的热情,也体现了新课改中的要求。本人在教学实践的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制作思维导图提高预习效果
预习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但对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宁可花更多的时间去做复习或者练习,也不愿进行预习,就算有的学生进行了预习,头脑中还是一片混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对预习的知识进行快速整理,而且能清晰地展现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更好地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学习高一化学钠的化合物知识中,内容并不复杂,在学生预习后可以自己绘制思维导图,以下是一个学生的预习导图:
案例1:“钠的化合物”的思维导图
学生基于预习的内容,在绘制的过程中,已经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而把握好学习的关键词,不容易漏掉重点,知识点整体的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上起课来,更有自信和兴趣,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在通过课堂学习后,学生对导图进行补充和修改:
案例1补充:
从学生补充的内容看,学生把知识进一步细化后,思维导图全面体现了课本的要求,学生将上课的内容呈现在一张纸上,方便学生记忆、对比、理解。
学生用思维导图来读书的过程,体现了全脑思维的运用,如用到左脑的语言、文字、逻辑、推理、分析等,还用到了右脑的图像,预色,联想,创造等。大脑会比较清醒,学习起来不容易疲惫,把知识点整理得井井有条,进而进行逻辑思维,掌握知识的本质,此外,在绘制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较强的专注力。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笔记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东尼·博赞说:“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图像的使用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因为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颜色和图像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右脑,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关键词还可以节省做笔记的时间,
在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反馈是:乱。如以案例2中的思维导图去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量的应用,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案例2:“物质的量”的思维导图
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概念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这张思维导图上,很好的体现了物质的量的核心位置,学生通过这样的图,更容易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气体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有别于传统的笔记,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明确中央主题(学习重点),能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链接,帮助学生有效的思考,学生还可以制作个性鲜明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可以用彩色笔在不同的分支上注明“理解、疑惑、不懂”等标注,方便课堂上和课后对已学知识进行分层次的学习和复习,让复习更加集中。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阶段性复习小结
复习课中知识点多,有一系列的问题是要在复习课中教学不断思考的。如何快速建立知识结构,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如何让学生记牢,如何方便快捷的补充学生在练习中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首先,利用思维导图便于学生的记忆和复习。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及时复习的重要性。但一节课的复习往往容量大,学生笔记整理几页,很难快速,容易显得零乱。复习中想把输入的信息变成长时规律,就要按照大脑的记忆规律。绘制一张思维导图,丰富的图像,紧凑的内容,一张内容四五分钟便何搞定,大大的节约了学生复习的时间。同时若借助于一些电脑软件将知识结构逐层展开,学生的记忆将会得到改善。
案例3:“离子反应”的复习思维导图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的重点。这张图将离子反应所需要掌握的内容一一细化,在复习阶段结合课本,能很快的找到知识重点,事半功倍,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学生依据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因为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不同,个人绘制完成后,可以进行学习小组内交流和补充后,再进行学习小组之间交流,组长负责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完善丰富本组的思维导图,尽可能地去发散思维,辐射全面的知识,最后个人在自己的思维导图上可以标识出自己的难点和易错点,制作适合自己复习的思维导图,形成个人的复习资料,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把课本读薄,把导图完善。此外,还可以把重点难点单独制作一张导图,有针对性的突破重点难点,提高复习效率。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用,学生在思维导图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娴熟,学习变得简单有趣,整个化学知识脉络也越来越清晰,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整体性,也更能了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总之,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很多,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可以解决很多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多方面问题,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可操作性强,由于本人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时间短,有许多困惑,本人将不断的继续学习研究,使自己的教学更具目的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65891.htm?fr=aladdin.
[2]张敏 杨凤梅 朱晓红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的探索[J].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10(04),90-91.
【关键词】思维导图;化学教学;化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61-02
比尔·盖茨在美国《新闻周刊》里谈到思维导图:“新一代的思维导图就像‘数字化白纸’,将众多的想法与数据连接起来,并能高效分析,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创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改革目标中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學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拥有一个核心词汇或图像。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帮助学习者将原本复杂的逻辑思维用简单的线条和图画来表示,是按照发散性思维的特征,学习者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心点上,并产生有效的联想,根据知识的特点,对知识进行关键词的总结,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相关联的知识风暴,能让学习者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学科知识,思维导图的形式让人能在平时的学习中理顺主干知识和分支知识,培养顺延思维,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形成个人的数据库,能有效地提升思维
深度。
化学学科知识比较抽象,不像其他理科那样脉络清晰,形象分明,知识点比较零乱,学生经常只是将知识杂乱无章的放在大脑里。在新课程改革中,课本降低了难度,很多内在的机理阐述得较少。
很多学生上了高中后,觉得化学越来越难学,学生感觉学习化学时系统性差,说不清的东西多,上课时听懂了,一做题又不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减。学习方式如果没有改变,学生就会陷入迷茫,失去信心。而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可以很好的体现建构主义的理论和灵活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的热情,也体现了新课改中的要求。本人在教学实践的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制作思维导图提高预习效果
预习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但对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宁可花更多的时间去做复习或者练习,也不愿进行预习,就算有的学生进行了预习,头脑中还是一片混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对预习的知识进行快速整理,而且能清晰地展现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更好地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学习高一化学钠的化合物知识中,内容并不复杂,在学生预习后可以自己绘制思维导图,以下是一个学生的预习导图:
案例1:“钠的化合物”的思维导图
学生基于预习的内容,在绘制的过程中,已经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而把握好学习的关键词,不容易漏掉重点,知识点整体的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上起课来,更有自信和兴趣,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在通过课堂学习后,学生对导图进行补充和修改:
案例1补充:
从学生补充的内容看,学生把知识进一步细化后,思维导图全面体现了课本的要求,学生将上课的内容呈现在一张纸上,方便学生记忆、对比、理解。
学生用思维导图来读书的过程,体现了全脑思维的运用,如用到左脑的语言、文字、逻辑、推理、分析等,还用到了右脑的图像,预色,联想,创造等。大脑会比较清醒,学习起来不容易疲惫,把知识点整理得井井有条,进而进行逻辑思维,掌握知识的本质,此外,在绘制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较强的专注力。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笔记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东尼·博赞说:“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图像的使用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因为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颜色和图像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右脑,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关键词还可以节省做笔记的时间,
在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反馈是:乱。如以案例2中的思维导图去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量的应用,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案例2:“物质的量”的思维导图
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概念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这张思维导图上,很好的体现了物质的量的核心位置,学生通过这样的图,更容易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气体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有别于传统的笔记,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明确中央主题(学习重点),能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链接,帮助学生有效的思考,学生还可以制作个性鲜明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可以用彩色笔在不同的分支上注明“理解、疑惑、不懂”等标注,方便课堂上和课后对已学知识进行分层次的学习和复习,让复习更加集中。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阶段性复习小结
复习课中知识点多,有一系列的问题是要在复习课中教学不断思考的。如何快速建立知识结构,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如何让学生记牢,如何方便快捷的补充学生在练习中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首先,利用思维导图便于学生的记忆和复习。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及时复习的重要性。但一节课的复习往往容量大,学生笔记整理几页,很难快速,容易显得零乱。复习中想把输入的信息变成长时规律,就要按照大脑的记忆规律。绘制一张思维导图,丰富的图像,紧凑的内容,一张内容四五分钟便何搞定,大大的节约了学生复习的时间。同时若借助于一些电脑软件将知识结构逐层展开,学生的记忆将会得到改善。
案例3:“离子反应”的复习思维导图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的重点。这张图将离子反应所需要掌握的内容一一细化,在复习阶段结合课本,能很快的找到知识重点,事半功倍,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学生依据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因为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不同,个人绘制完成后,可以进行学习小组内交流和补充后,再进行学习小组之间交流,组长负责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完善丰富本组的思维导图,尽可能地去发散思维,辐射全面的知识,最后个人在自己的思维导图上可以标识出自己的难点和易错点,制作适合自己复习的思维导图,形成个人的复习资料,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把课本读薄,把导图完善。此外,还可以把重点难点单独制作一张导图,有针对性的突破重点难点,提高复习效率。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用,学生在思维导图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娴熟,学习变得简单有趣,整个化学知识脉络也越来越清晰,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整体性,也更能了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总之,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很多,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可以解决很多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多方面问题,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同时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可操作性强,由于本人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时间短,有许多困惑,本人将不断的继续学习研究,使自己的教学更具目的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65891.htm?fr=aladdin.
[2]张敏 杨凤梅 朱晓红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的探索[J].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10(0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