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就业和创业问题一直是备受高职学生关注的话题,作者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就业创业中面临的问题,发现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学校办学能力,进行教学改革,国家政策支持多管齐下,可以突破高职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瓶颈。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就业创业 对策与建议
一、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初等人才、熟练工人需求较大,中间层次需求相对小,高端人才需求更小。长期以来,高职学生受学历的限制,在大型国有企业中的发展空间相对狭隘,很难与各种高学历的管理人才竞争,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恰恰需要大批初等人才、熟练工人。而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强,他们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较大。由于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不稳定、福利待遇差,高职学生存在对薪资期望过高,一味留恋发达城市,梦想做“白领”的心理,不愿意去中小企业。这就造成了高职毕业生“找活难”“无职可就”,或“有职不就”甚至“有职难就”,企业“用工荒”“找人难”的现象。这一方面反映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错位,另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高职毕业生存在职业特征不明、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意识就业态度欠缺和自我定位不准等缺点。
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心理问题。在就业过程中,高职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诸如:耐挫能力,从众,攀比,自卑,依赖和急于求成,常常处于紧张和不安中,产生就业焦虑。克服这些心理,需要增强自信,通过了解所学专业的历史、现状、发展、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了解我国的政治经济地位、自然资源提供的就业机会、劳动力需求结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职业的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方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沟通能力、自身修养、工作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才能有备而来,从容应聘,游刃有余,不留遗憾。
(二)就业价值观。就业意识和方面,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就业态度不恰当,就业期望值过高,浮躁不踏实、手高眼低、不愿从基层岗位做起,“核心岗位干不了,基础岗位不想做”。有的学生就业后不知该怎样干好甚至不安心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果他们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发展目标,工作中就会少走弯路。同时学生要了解就业形势政策,在认识上走出误区,清楚我国近期的就业趋势是供大于求、就业难,而且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价值观对高职学生至关重要。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下,高职学生首先应认清自己学历不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过高的就业期望值,降低就业门槛,选好方向,立足基层,坚定向需求量大的中小型企业就业,在基层踏踏实实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之路,逐渐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三)职业规划。有些高职学生盲目跟风选择专业,对于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目标不明确或者没有切实可行地进行职业规划,制订就业目标,造成就业目标过高,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以致在找工作或就业中产生很大落差。我国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学生需要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一方面让学生搜集资料,学习怎样去应对、去适应,分析、判断社会需要何种人才,得出应成为什么人的结论,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实现,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招聘企业重学历重经验,对于刚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提出了挑战,工作中必须坚持学习,通过升本、考研等方式提升学历,持续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使自己在企业中获得更长远的发展,进而实现目标。
(四)教学改革。高职教育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教学上摒弃“教师本位”,倡导“学生本位”,改变单一的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法,采用“学、做、练”项目活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选用“大学科”的相关体系教材,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强的课程,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首先,在专业设置上,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使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其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为用人单位“量身定做”,实行“订单式”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操作型技术人才,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施企业专家请进来,学校教师走出去,创建“共育、共建、共享、共赢”型长效合作机制。最后,教学改革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五)政策支持。政府部门支持和政策导向是做好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前提。改革高职学生就业机制,完善就业政策,建立灵活的就业创业政策规定。鼓勵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职学生,为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职学生,政府部门要认真落实有关人才政策,取消落户限制。切实完善有关人才的劳动法规,维护高职学生就业权利合法权益,促进高职学生就业创业。
总之,就业创业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在竞争激烈就业压力严峻的情况下,刚毕业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仅凭一腔热血和就业创业的决心与蛮劲是不可能成功的。就业创业不只需要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分辨判断社会复杂局面的能力,以及掌握商业操作的原则和基本知识、了解要创业领域的企业文化、具备组织宣传调节活动领导等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实际操作技能、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需要国家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灵活合理的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实施等综合辅助。因此,学生应该了解我国的就业形势,认清自己离就业创业的距离,树立职业思想,增强服务意识,走好脚下的路“先就业”,走出误区“后择业”,将来“再创业”。
参考文献:
[1]陈心颖.全面打造电大专科和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J].山东电大学报,2004(1).
[2]王小敏.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调研报告[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9.
[3]王剑超.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新思路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基金项目: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政校企合作框架下的高职就创业培育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01201096。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就业创业 对策与建议
一、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初等人才、熟练工人需求较大,中间层次需求相对小,高端人才需求更小。长期以来,高职学生受学历的限制,在大型国有企业中的发展空间相对狭隘,很难与各种高学历的管理人才竞争,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恰恰需要大批初等人才、熟练工人。而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强,他们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较大。由于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不稳定、福利待遇差,高职学生存在对薪资期望过高,一味留恋发达城市,梦想做“白领”的心理,不愿意去中小企业。这就造成了高职毕业生“找活难”“无职可就”,或“有职不就”甚至“有职难就”,企业“用工荒”“找人难”的现象。这一方面反映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错位,另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高职毕业生存在职业特征不明、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意识就业态度欠缺和自我定位不准等缺点。
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心理问题。在就业过程中,高职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诸如:耐挫能力,从众,攀比,自卑,依赖和急于求成,常常处于紧张和不安中,产生就业焦虑。克服这些心理,需要增强自信,通过了解所学专业的历史、现状、发展、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了解我国的政治经济地位、自然资源提供的就业机会、劳动力需求结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职业的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方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沟通能力、自身修养、工作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才能有备而来,从容应聘,游刃有余,不留遗憾。
(二)就业价值观。就业意识和方面,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就业态度不恰当,就业期望值过高,浮躁不踏实、手高眼低、不愿从基层岗位做起,“核心岗位干不了,基础岗位不想做”。有的学生就业后不知该怎样干好甚至不安心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果他们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发展目标,工作中就会少走弯路。同时学生要了解就业形势政策,在认识上走出误区,清楚我国近期的就业趋势是供大于求、就业难,而且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价值观对高职学生至关重要。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下,高职学生首先应认清自己学历不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过高的就业期望值,降低就业门槛,选好方向,立足基层,坚定向需求量大的中小型企业就业,在基层踏踏实实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之路,逐渐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三)职业规划。有些高职学生盲目跟风选择专业,对于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目标不明确或者没有切实可行地进行职业规划,制订就业目标,造成就业目标过高,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以致在找工作或就业中产生很大落差。我国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学生需要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一方面让学生搜集资料,学习怎样去应对、去适应,分析、判断社会需要何种人才,得出应成为什么人的结论,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实现,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招聘企业重学历重经验,对于刚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提出了挑战,工作中必须坚持学习,通过升本、考研等方式提升学历,持续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使自己在企业中获得更长远的发展,进而实现目标。
(四)教学改革。高职教育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教学上摒弃“教师本位”,倡导“学生本位”,改变单一的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法,采用“学、做、练”项目活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选用“大学科”的相关体系教材,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强的课程,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首先,在专业设置上,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使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其次,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为用人单位“量身定做”,实行“订单式”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操作型技术人才,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施企业专家请进来,学校教师走出去,创建“共育、共建、共享、共赢”型长效合作机制。最后,教学改革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五)政策支持。政府部门支持和政策导向是做好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前提。改革高职学生就业机制,完善就业政策,建立灵活的就业创业政策规定。鼓勵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职学生,为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职学生,政府部门要认真落实有关人才政策,取消落户限制。切实完善有关人才的劳动法规,维护高职学生就业权利合法权益,促进高职学生就业创业。
总之,就业创业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在竞争激烈就业压力严峻的情况下,刚毕业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仅凭一腔热血和就业创业的决心与蛮劲是不可能成功的。就业创业不只需要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分辨判断社会复杂局面的能力,以及掌握商业操作的原则和基本知识、了解要创业领域的企业文化、具备组织宣传调节活动领导等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实际操作技能、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需要国家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灵活合理的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实施等综合辅助。因此,学生应该了解我国的就业形势,认清自己离就业创业的距离,树立职业思想,增强服务意识,走好脚下的路“先就业”,走出误区“后择业”,将来“再创业”。
参考文献:
[1]陈心颖.全面打造电大专科和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J].山东电大学报,2004(1).
[2]王小敏.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调研报告[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9.
[3]王剑超.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新思路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基金项目: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政校企合作框架下的高职就创业培育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0120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