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因电能计量装置自身的质量问题以及安装问题等导致的误差较多,互感器合成以及用户负荷波动都会产生一定误差,导致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影响正常的电能计量。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升电能计量装置运行准确度,保障其状态稳定,应深入研究装置状态,并进行精准的评价,保障电能计量相关数据准确无误,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关键词】电能;计量装置;误差;状态评价
1分析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的误差原因
1.1电能表的主要误差
电能表内部的元件较为敏感,受计量精度的限制,在电能表的制造过程中在满足精度的情况下会出现误差,因此影响电能计量准确性的第一个要素就是电能表自身存在的误差。电能表自身发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是制造工艺的误差,负载的影响以及电能表的不正当使用。没有选择恰当的精度或不正确的接线方式这两个原因给电能计量带来的偏差现象显著。
1.1.1负载的影响
电能表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负载过大或电量冲击,导致不能按照额定值进行计量,测定的电流和电压超出标准,电能表可能因此遭到损坏,无法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1.1.2制作工艺的误差
在制造电能表时,很多制造商在选取制造材料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电子元器件的不稳定性和精度的微调,可能会使电能表计量产生一定的偏差,达不到所要求的标准,电能表的使用性能大大降低,这种情况的发生阻碍了电能表的正常使用和电能的有效计量。
1.2互感器合成误差
在选择电能表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互感器合成误差就是其中一种,其是指在电压与电流互感器组合时,通过科学组合方式降低计量装置综合误差,并使两种设备均能够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1.3二次压降误差
在电能计量装置运行时,测试和确定消耗电能量主要是通过连接计量二次回路进行。在实施的过程中却不容易实现,不仅需要全面考虑二次导线的情况,还需要保证电能计量的过程符合线路的工程设计和电网的环境要求,但是上述因素通常不能有效保证,从而导致电能计量结果准确性大幅度降低。一次线路的过电压可能会导致电流和电压相互波动,即一次线路电压的供给不稳定导致电路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二次回路会发生明显的压降波动,这对电能计量元件的正常性能和电流互感器的影響较为严重,最后导致电能计量装置运行出现的误差增加。
2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评价方式
2.1需求分析
智能电网在发展过程中,推动了变电站建设规模,增加了整体的数量。随着电力供销范围的拓展,输配端的容量正在不断增加,这些变化无疑对电能计量装置的精准计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在实践中基于周期性检修方式为基准,通过检查检测设备获得信息数据为主要支持形成检修对策,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运行中这些问题会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干扰与影响,存在计量误差大以及效率低下的特征,还是存在一定的监测盲点问题。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实时在线监测以及评价系统在不断的发展,在数据信息的支持之下,具有状态监测以及评估分析等功能作用,通过采集终端可以实现装置运行特征的参数分析,综合实际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通过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行逻辑性的判断整合,评估,可以精准的获得装置运行状态,了解其计量误差问题。
2.2运行状态评价方式
①状态量构成与权重。电能计量在运行中的状态监测主要就是历史信息数据、运行、配置以及工况环境等因素,运行环境主要就是运行过程中负荷性质、电压以及谐波、静电放电、频率波动以及雷击等相关因素,工况就是安装地点温度、湿度以及电磁场干扰、工作电源等相关内容。在进行运行状态监测过程中,要综合各种因素的实际状况进行电能计量装置分析,根据影响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对应不同的权重类型。对电能计量状态运行状态从轻到重划分为四个级别,根据状态量以及扣分数值,进行计算分析,了解其具体状况。②运行状态。电能计量装置在运行中可以分为正常、注意、异常以及严重四种状态类型。正常状态就是在运行中电能计量状态稳定,在规范的标准范围中。注意则表示其中一项或者吉祥状态量临近标准数值,但是高于数值限额,要重点监视;异常状态就是其中一项状态量的变化相对较大,已经高于标准限值,要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具体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及时进行现场检验分析。③状态评价。主要就是通过部件评价以及整体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装置状态评价分析。部件评价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二次回路、电能表、PT、CT进行分别的评价分析,了解最终的得分状况,综合分析。整体性评价就是如果其中一个部件状态较为严重,则可以将其判断整体的标准,只有在全部的部件均呈现稳定的正常状态,才可以判断整体为正常的状态。
2.3计量装置运行状态模型
电能计量装置在运行中会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计量结果,导致其出现误差问题。通过层次分析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比分析,明确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在综合定量、定性的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排序。基于此,基于装置运行状态为主要的评价目标,评价指标为计量电压数值、计量电流数值、功率因数数值、相角以及异常警告等等。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模糊量化处理,调整状态调整参数指标,形成目标层、准则层以及输入三个层次。其具体功能如下:①输入层记录电能计量装置的初始运行数据,分析状态信息,通过对其模糊化处理,就可以形成数据输入矩阵。②准则层是中间层,通过装置传递标准电压数值给中心数据库,识别电压传感器参数异常信息。③目标层是一种计量装置异常状态的识别度,在线状态监测以及评价的预期。通过模糊矩阵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模糊函数的辅助之下将不同因素的逻辑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获得具体的模糊量化数值,利用反模糊化的方式了解电能装置运行中不同部件的具体状态。
2.4重视现场的检验工作
电能计量装置在首次投入使用前需做好现场检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使计量装置稳定运行。在检验电能计量装置时,只有用特定的仪器来测量,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不仅要检测电能表计,还要检测配套的互感器、二次回路和相应负荷,以此来保证计量装置的稳定运行。在现场检验工作时要依据检定规程对计量装置的性能进行检定,只有电能计量装置所有数据和运行状态符合标准时,才能投入工作中。为了防止数据丢失、缺漏,需要对所有检测数据进行归档和保存。
结束语
在电量核算中,电能计量装置是核心组成部分,其计量准确性,对于电力系统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关系着整个电网的布局和调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能计量装置由于受到外部因素以及自身质量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计量误差。因此,为了提升电量核算精准度,可以使用远程计量策略掌握一定的数据信息,然而,这种策略还是难以得到准确真实的测量数据,且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对于装置中出现的故障也很难及时发现。因此,深入研究电能计量装置存在的误差,并评价其状态,能够有效降低计量误差,保障电力系统稳步运行。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误差分析及状态评价方法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唐艳.浅析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误差分析及状态评价方法[J].纳税,2018(18):230.
[2]高磊.智能电能表计量装置运行误差分析及状态评价方法研究[J].电子测试,2018(12):104-105.
[3]张又文,马春艳.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误差分析及状态评价方法[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0):97-98.
(作者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关键词】电能;计量装置;误差;状态评价
1分析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的误差原因
1.1电能表的主要误差
电能表内部的元件较为敏感,受计量精度的限制,在电能表的制造过程中在满足精度的情况下会出现误差,因此影响电能计量准确性的第一个要素就是电能表自身存在的误差。电能表自身发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是制造工艺的误差,负载的影响以及电能表的不正当使用。没有选择恰当的精度或不正确的接线方式这两个原因给电能计量带来的偏差现象显著。
1.1.1负载的影响
电能表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负载过大或电量冲击,导致不能按照额定值进行计量,测定的电流和电压超出标准,电能表可能因此遭到损坏,无法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1.1.2制作工艺的误差
在制造电能表时,很多制造商在选取制造材料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电子元器件的不稳定性和精度的微调,可能会使电能表计量产生一定的偏差,达不到所要求的标准,电能表的使用性能大大降低,这种情况的发生阻碍了电能表的正常使用和电能的有效计量。
1.2互感器合成误差
在选择电能表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互感器合成误差就是其中一种,其是指在电压与电流互感器组合时,通过科学组合方式降低计量装置综合误差,并使两种设备均能够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1.3二次压降误差
在电能计量装置运行时,测试和确定消耗电能量主要是通过连接计量二次回路进行。在实施的过程中却不容易实现,不仅需要全面考虑二次导线的情况,还需要保证电能计量的过程符合线路的工程设计和电网的环境要求,但是上述因素通常不能有效保证,从而导致电能计量结果准确性大幅度降低。一次线路的过电压可能会导致电流和电压相互波动,即一次线路电压的供给不稳定导致电路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二次回路会发生明显的压降波动,这对电能计量元件的正常性能和电流互感器的影響较为严重,最后导致电能计量装置运行出现的误差增加。
2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评价方式
2.1需求分析
智能电网在发展过程中,推动了变电站建设规模,增加了整体的数量。随着电力供销范围的拓展,输配端的容量正在不断增加,这些变化无疑对电能计量装置的精准计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在实践中基于周期性检修方式为基准,通过检查检测设备获得信息数据为主要支持形成检修对策,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运行中这些问题会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干扰与影响,存在计量误差大以及效率低下的特征,还是存在一定的监测盲点问题。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实时在线监测以及评价系统在不断的发展,在数据信息的支持之下,具有状态监测以及评估分析等功能作用,通过采集终端可以实现装置运行特征的参数分析,综合实际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通过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进行逻辑性的判断整合,评估,可以精准的获得装置运行状态,了解其计量误差问题。
2.2运行状态评价方式
①状态量构成与权重。电能计量在运行中的状态监测主要就是历史信息数据、运行、配置以及工况环境等因素,运行环境主要就是运行过程中负荷性质、电压以及谐波、静电放电、频率波动以及雷击等相关因素,工况就是安装地点温度、湿度以及电磁场干扰、工作电源等相关内容。在进行运行状态监测过程中,要综合各种因素的实际状况进行电能计量装置分析,根据影响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对应不同的权重类型。对电能计量状态运行状态从轻到重划分为四个级别,根据状态量以及扣分数值,进行计算分析,了解其具体状况。②运行状态。电能计量装置在运行中可以分为正常、注意、异常以及严重四种状态类型。正常状态就是在运行中电能计量状态稳定,在规范的标准范围中。注意则表示其中一项或者吉祥状态量临近标准数值,但是高于数值限额,要重点监视;异常状态就是其中一项状态量的变化相对较大,已经高于标准限值,要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具体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及时进行现场检验分析。③状态评价。主要就是通过部件评价以及整体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装置状态评价分析。部件评价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二次回路、电能表、PT、CT进行分别的评价分析,了解最终的得分状况,综合分析。整体性评价就是如果其中一个部件状态较为严重,则可以将其判断整体的标准,只有在全部的部件均呈现稳定的正常状态,才可以判断整体为正常的状态。
2.3计量装置运行状态模型
电能计量装置在运行中会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计量结果,导致其出现误差问题。通过层次分析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比分析,明确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在综合定量、定性的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排序。基于此,基于装置运行状态为主要的评价目标,评价指标为计量电压数值、计量电流数值、功率因数数值、相角以及异常警告等等。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模糊量化处理,调整状态调整参数指标,形成目标层、准则层以及输入三个层次。其具体功能如下:①输入层记录电能计量装置的初始运行数据,分析状态信息,通过对其模糊化处理,就可以形成数据输入矩阵。②准则层是中间层,通过装置传递标准电压数值给中心数据库,识别电压传感器参数异常信息。③目标层是一种计量装置异常状态的识别度,在线状态监测以及评价的预期。通过模糊矩阵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模糊函数的辅助之下将不同因素的逻辑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获得具体的模糊量化数值,利用反模糊化的方式了解电能装置运行中不同部件的具体状态。
2.4重视现场的检验工作
电能计量装置在首次投入使用前需做好现场检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使计量装置稳定运行。在检验电能计量装置时,只有用特定的仪器来测量,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不仅要检测电能表计,还要检测配套的互感器、二次回路和相应负荷,以此来保证计量装置的稳定运行。在现场检验工作时要依据检定规程对计量装置的性能进行检定,只有电能计量装置所有数据和运行状态符合标准时,才能投入工作中。为了防止数据丢失、缺漏,需要对所有检测数据进行归档和保存。
结束语
在电量核算中,电能计量装置是核心组成部分,其计量准确性,对于电力系统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关系着整个电网的布局和调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能计量装置由于受到外部因素以及自身质量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计量误差。因此,为了提升电量核算精准度,可以使用远程计量策略掌握一定的数据信息,然而,这种策略还是难以得到准确真实的测量数据,且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对于装置中出现的故障也很难及时发现。因此,深入研究电能计量装置存在的误差,并评价其状态,能够有效降低计量误差,保障电力系统稳步运行。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误差分析及状态评价方法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唐艳.浅析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误差分析及状态评价方法[J].纳税,2018(18):230.
[2]高磊.智能电能表计量装置运行误差分析及状态评价方法研究[J].电子测试,2018(12):104-105.
[3]张又文,马春艳.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误差分析及状态评价方法[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0):97-98.
(作者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