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慢慢渗透到各类学校和各门学科。本文从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并结合课程改革相关资料及实践经验,提出了通过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创新因素,精心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学具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我们实行素质教育的核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其学习动机,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巧设问题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过去教师满堂灌的陈旧的课堂教学形式,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我们数学教师要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就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巧妙地设计出富有探索性、趣味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除法初步认识"时,我这样创设情景:二(1)班的同学明天就要去春游了。看,他们正忙着准备要带的东西呢!东西真多,他们都快忙不过来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学生很高兴地说"愿意"。这时,顺势提出问题:小明同学要把15个桔子平均分成5份,该怎样分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明,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说出不同的分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
《教学大纲(修定版)》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遵循这一认知规律,从小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学具,指导他们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不断地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倍数"时,我准备了很多彩纸剪成的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教师先在黑板上摆出一个图形,要求每个学生摆出3个同样的图形,然后数一数黑板上的一个图形所用的三角形数量及自己摆3个图形所用的数量,说出是几倍。
在此基础上,再拓展为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个学生摆出图形,再由其他同学摆出若干个同样的图形,并说出谁是谁的几倍,比一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对。这样,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创新意识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三、注重开放题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求异
我们的新课改数学教材增加了各种形式的开放题,这些开放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对问题作出解释,更注重的是学生解答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做为数学教师应不断地给学生创设能激发探究兴趣的学习情境,选用一些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为大多数学生所能接受的问题,启发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鼓励学生不拘于一家之言,大胆求异,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长方体、正方体的教学中出示题目"用一根长48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长是6分米,宽是3分米,高是几分米?"学生一般有两种算法:(48-6×4-3×4)÷4=3(分米)或[48-(6+3)×4]÷4=3(分米),通过引导,学生又想出新解法,48÷4-6-3=3(分米)并能说出每个长方体各有4条长、宽、高,根据这一特点也可以把它们分为4组,每一组里面各有一条长、宽和高。还可以把这道题拓展为"还可以围成长是( )分米,宽是( )分米,高是( )分米的长方体?"、"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算出来的长、宽和高有什么规律?"。教师不限定答案,对学生的想法加以肯定,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四、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新标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当教材内容的传递者,而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没有什么创新可言。我们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索。只有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才能增强交流,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彼此竞争,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才能,自我创新。
总之,新课程数学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作为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我们实行素质教育的核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其学习动机,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巧设问题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过去教师满堂灌的陈旧的课堂教学形式,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我们数学教师要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就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巧妙地设计出富有探索性、趣味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除法初步认识"时,我这样创设情景:二(1)班的同学明天就要去春游了。看,他们正忙着准备要带的东西呢!东西真多,他们都快忙不过来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学生很高兴地说"愿意"。这时,顺势提出问题:小明同学要把15个桔子平均分成5份,该怎样分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明,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说出不同的分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
《教学大纲(修定版)》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遵循这一认知规律,从小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学具,指导他们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不断地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倍数"时,我准备了很多彩纸剪成的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教师先在黑板上摆出一个图形,要求每个学生摆出3个同样的图形,然后数一数黑板上的一个图形所用的三角形数量及自己摆3个图形所用的数量,说出是几倍。
在此基础上,再拓展为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个学生摆出图形,再由其他同学摆出若干个同样的图形,并说出谁是谁的几倍,比一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对。这样,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创新意识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三、注重开放题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求异
我们的新课改数学教材增加了各种形式的开放题,这些开放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对问题作出解释,更注重的是学生解答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做为数学教师应不断地给学生创设能激发探究兴趣的学习情境,选用一些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为大多数学生所能接受的问题,启发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鼓励学生不拘于一家之言,大胆求异,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长方体、正方体的教学中出示题目"用一根长48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长是6分米,宽是3分米,高是几分米?"学生一般有两种算法:(48-6×4-3×4)÷4=3(分米)或[48-(6+3)×4]÷4=3(分米),通过引导,学生又想出新解法,48÷4-6-3=3(分米)并能说出每个长方体各有4条长、宽、高,根据这一特点也可以把它们分为4组,每一组里面各有一条长、宽和高。还可以把这道题拓展为"还可以围成长是( )分米,宽是( )分米,高是( )分米的长方体?"、"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算出来的长、宽和高有什么规律?"。教师不限定答案,对学生的想法加以肯定,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四、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新标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当教材内容的传递者,而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没有什么创新可言。我们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索。只有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才能增强交流,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彼此竞争,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才能,自我创新。
总之,新课程数学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作为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