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美文学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全球化语境的新时代,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学的精华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五个方面总结了英美文学课程理念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英美文学 动态转向 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078-01
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是高校外语院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球化语境的新时代,目前高校英语院系偏重于英美文学的母语文本翻译和作家作品的一般化评介研究,不可能运用新思维和新视野来构建学生们的既有全球化时代特征,又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审美体系。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所以,本人从下列五个方面,可以作为进一步拓展英美文学课程理念动态研究的切入点,有助于外国文学研究实现理论观念的转变。
1 向多维度审美理念转化
20世纪西方文学,各种文艺思潮总的格局中展现出一幅多层次、多元化、互相渗透、互相交融的特点,形成了整体性的世界性文学。同时由于心理学、哲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并普遍介入文学领域,促使文学向哲理化、心理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英美文学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进程,也必须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法。其中,从单向度审美理念向多维度审美理念的转化,是一大关键。否则学生们就会在现实用主义气氛的现实世界中, 感觉到了与英美文学之间存在距离感与陌生感。西方国家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英语文学经典名著。就文本而言,这些经典文学名著只能去伪存真,不可能再度发展更新,但读者和研究者的审美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在实现多学科知识交叉过程中,实现多维度审美的理念转变。
2 从社会历史美学向接受美学和结构美学转化
有些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是最适宜运用社会历史美学视角进行评说的,如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通过对小说人物的矛盾冲突和社会处境的客观分析,读者就可看出简·奥斯汀的巨大的文学功绩,从而发现她比她的前辈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提供了更多更新的东西。在文化转型的历史语境中,接受美学扬弃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实现从自律论美学传统向交往论美学范式的转换位移,其不仅在艺术传播学层面上超越了传者中心和受众本位的片面主体性,而且在美学向度上初步建构了主体间性的审美交往本位观。观赏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提出要从社会历史美学视角向接受美学和结构美学视角延伸的看法,并非一概排斥社会历史美学,而只是为了说明不能局限于运用单一性的社会历史美学。所以,全球化的21世纪,运用社会历史美学视角解读英美文学,仍然不失为一种最为基本的审美方式。
3 从单一文本研究向文本——视听研究领域转化
对于英美文学的研究历来都是以文本为对象的,其间的区别在于有的从英语原版着眼,有的从中译文本入手,两者的差异在于文字不同。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形成,为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打开了新天地,营造出从文本研究向视听形象研究领域拓展的活动空间。当代英美文学的研究走向,从文本研究向视听形象研究领域拓展有一些原因。首先,是鉴于文学名著改编为影视艺术的普遍性。在英美文学中,多数经典名作,都相继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形式传播。其次,由于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拥有最广泛的观众——特殊形式的读者群体,构成广阔的消费文化市场。事实上,许多人是先看了影视剧才去读小说原著,或是由于影视剧的感动才激发他去研读小说原著的兴趣。因此,英美文学的研究者也要正视这种从文学文本到视听感官渠道的转化过程,把视听形象与文本形象联系起来。所以,文学化的影像可以帮助读者通过银幕或荧屏空间中的影像序列,关注其中的所蕴含的文学艺术的普遍特质。而人们处于思维的惯性将声光文字还原成文字文本,以情节语言取代画面镜头来把握影视作品,完成了对文学作品的动态考察。
4 向发掘女性主义思想转化
从女性主义视角考察英美文学也是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新趋势。19~20世纪英美女性作家的作品内容和风格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似之处,即努力发掘、寻找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地位,反对父权中心文化的压抑与统治。就国际范围而言,西方对女性主义与女性文学的探讨,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以及女权主义的理论化、系统化,家庭制度逐步成为了女权主义思想家思考的重点。直至今天,女权主义的指导思想、实践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第一代女权主义时期。但综观这些发展阶段,所有这些理论都忽视了男性作家在构建与丰富“女性主义”这一理念的内涵方面所作的贡献。这正是我们所要认真开拓和探索的新领域。第三世界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后殖民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女性主义与前度活跃的流派多元并立,成为女性主义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女性主义发展到现金的结合心理分析、政治理论、哲学、生态环境研究、种族研究、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学科、跨学科的范畴,并且已经渗透到社会人文科学以至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成为当代西方社会文化领域最具批判力的跨学科的学术思想体系。
5 向现代主义的荒诞性转化
欧美的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多元化的开放性的艺术体系。它在精神上带有唯主观、唯自我的性质,以“反传统”为旗号,在题材、技巧上标新立异。作家们着力发掘的不是外部的客观世界,而是作者的主观的内心世界。他们主张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描写梦境和人的下意识领域,追求表现人们一瞬间的体验与感受。20世纪欧美的现代主义则是以其荒诞性而取胜的。表现荒诞意识始终是现代主义作家的核心课题,而这种荒诞意识又应以演示人类世界共同的生活感受与精神体验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由20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社会急剧的变化带来的精神危机,宗教危机。才能感受到在科学化的西方社会里,个体在强大的社会群体面前丧失个性,变得荒诞。艺术家们在实践中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把主观与客观、现实与非现实混合在一起,塑造怪异形象来表现荒诞的内容。因此,对于现代主义作品价值的认识,不能停留于题材的现象世界,而应从荒诞载体的深层结构中去洞察并把握现代主义生存活力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凌征华.关联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06(2).
[2] 刘娜,陈聪.英美文学研究与当代网络文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20.
[3] 邓庆玲.英美文学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06(9).
[4] 玫柯.英美文学研究的发展现状[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5).
①作者简介:苗佳:男,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关键词:英美文学 动态转向 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078-01
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是高校外语院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球化语境的新时代,目前高校英语院系偏重于英美文学的母语文本翻译和作家作品的一般化评介研究,不可能运用新思维和新视野来构建学生们的既有全球化时代特征,又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审美体系。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所以,本人从下列五个方面,可以作为进一步拓展英美文学课程理念动态研究的切入点,有助于外国文学研究实现理论观念的转变。
1 向多维度审美理念转化
20世纪西方文学,各种文艺思潮总的格局中展现出一幅多层次、多元化、互相渗透、互相交融的特点,形成了整体性的世界性文学。同时由于心理学、哲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并普遍介入文学领域,促使文学向哲理化、心理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英美文学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进程,也必须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法。其中,从单向度审美理念向多维度审美理念的转化,是一大关键。否则学生们就会在现实用主义气氛的现实世界中, 感觉到了与英美文学之间存在距离感与陌生感。西方国家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英语文学经典名著。就文本而言,这些经典文学名著只能去伪存真,不可能再度发展更新,但读者和研究者的审美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在实现多学科知识交叉过程中,实现多维度审美的理念转变。
2 从社会历史美学向接受美学和结构美学转化
有些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是最适宜运用社会历史美学视角进行评说的,如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通过对小说人物的矛盾冲突和社会处境的客观分析,读者就可看出简·奥斯汀的巨大的文学功绩,从而发现她比她的前辈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提供了更多更新的东西。在文化转型的历史语境中,接受美学扬弃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实现从自律论美学传统向交往论美学范式的转换位移,其不仅在艺术传播学层面上超越了传者中心和受众本位的片面主体性,而且在美学向度上初步建构了主体间性的审美交往本位观。观赏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提出要从社会历史美学视角向接受美学和结构美学视角延伸的看法,并非一概排斥社会历史美学,而只是为了说明不能局限于运用单一性的社会历史美学。所以,全球化的21世纪,运用社会历史美学视角解读英美文学,仍然不失为一种最为基本的审美方式。
3 从单一文本研究向文本——视听研究领域转化
对于英美文学的研究历来都是以文本为对象的,其间的区别在于有的从英语原版着眼,有的从中译文本入手,两者的差异在于文字不同。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形成,为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打开了新天地,营造出从文本研究向视听形象研究领域拓展的活动空间。当代英美文学的研究走向,从文本研究向视听形象研究领域拓展有一些原因。首先,是鉴于文学名著改编为影视艺术的普遍性。在英美文学中,多数经典名作,都相继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形式传播。其次,由于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拥有最广泛的观众——特殊形式的读者群体,构成广阔的消费文化市场。事实上,许多人是先看了影视剧才去读小说原著,或是由于影视剧的感动才激发他去研读小说原著的兴趣。因此,英美文学的研究者也要正视这种从文学文本到视听感官渠道的转化过程,把视听形象与文本形象联系起来。所以,文学化的影像可以帮助读者通过银幕或荧屏空间中的影像序列,关注其中的所蕴含的文学艺术的普遍特质。而人们处于思维的惯性将声光文字还原成文字文本,以情节语言取代画面镜头来把握影视作品,完成了对文学作品的动态考察。
4 向发掘女性主义思想转化
从女性主义视角考察英美文学也是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新趋势。19~20世纪英美女性作家的作品内容和风格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似之处,即努力发掘、寻找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地位,反对父权中心文化的压抑与统治。就国际范围而言,西方对女性主义与女性文学的探讨,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以及女权主义的理论化、系统化,家庭制度逐步成为了女权主义思想家思考的重点。直至今天,女权主义的指导思想、实践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第一代女权主义时期。但综观这些发展阶段,所有这些理论都忽视了男性作家在构建与丰富“女性主义”这一理念的内涵方面所作的贡献。这正是我们所要认真开拓和探索的新领域。第三世界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后殖民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女性主义与前度活跃的流派多元并立,成为女性主义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女性主义发展到现金的结合心理分析、政治理论、哲学、生态环境研究、种族研究、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学科、跨学科的范畴,并且已经渗透到社会人文科学以至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成为当代西方社会文化领域最具批判力的跨学科的学术思想体系。
5 向现代主义的荒诞性转化
欧美的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多元化的开放性的艺术体系。它在精神上带有唯主观、唯自我的性质,以“反传统”为旗号,在题材、技巧上标新立异。作家们着力发掘的不是外部的客观世界,而是作者的主观的内心世界。他们主张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描写梦境和人的下意识领域,追求表现人们一瞬间的体验与感受。20世纪欧美的现代主义则是以其荒诞性而取胜的。表现荒诞意识始终是现代主义作家的核心课题,而这种荒诞意识又应以演示人类世界共同的生活感受与精神体验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由20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社会急剧的变化带来的精神危机,宗教危机。才能感受到在科学化的西方社会里,个体在强大的社会群体面前丧失个性,变得荒诞。艺术家们在实践中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把主观与客观、现实与非现实混合在一起,塑造怪异形象来表现荒诞的内容。因此,对于现代主义作品价值的认识,不能停留于题材的现象世界,而应从荒诞载体的深层结构中去洞察并把握现代主义生存活力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凌征华.关联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06(2).
[2] 刘娜,陈聪.英美文学研究与当代网络文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20.
[3] 邓庆玲.英美文学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06(9).
[4] 玫柯.英美文学研究的发展现状[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5).
①作者简介:苗佳:男,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